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針灸需要感染控制指引

針灸需要感染控制指引

24DRS 
  【24drs.com】March 19, 2010 — 根據一項線上發表3月18日英國醫學期刊的主編評論,需要贊助來發展針灸的感染控制指引。

香港大學的Patrick C.Y. Woo醫師與其同事們寫到,針灸,以植入與操控細針於經脈網絡上特定針灸點的理論,可以促進「氣」的流動和諧,這是另類療法中最廣泛使用的。由於這些細針必須插入皮膚層達數公分,針灸可能對病患造成風險。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併發症就是傳播病源性微生物,從環境轉染給病患,然後再傳給不同的病患。

主編們宣稱,據報因為針灸傳播的疾病數目(世界各地通報的病例數為50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由於針灸相關的感染經常沒有被診斷出來,臨床醫師們應該抱持著高度警覺。

針灸前沒有徹底的皮膚消毒,可能使得病患皮膚上或是環境菌叢,傳播致病性細菌。局部感染經常會沿著脈絡或是在針灸點上而發生。

雖然這些感染事件大部份預後良好,但大約有5%-10%的通報發熱性細菌感染是致命的,另外有10%以上可能造成更嚴重的併發症,包括:
* 使關節破壞的敗血性關節炎
* 多重器官衰竭
* 腐肉性疾病
* 癱瘓

也曾經有感染性心內膜炎、腦膜炎、眼內感染、頸部脊椎炎、腹腔後膿瘍、腹腔內膿瘍、以及胸腔肺膿瘍的報告。

超過一半與針灸有關的細菌感染是金黃葡萄球菌所造成。第一個由針灸傳播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病例發生在2009年。除此之外,也曾有與針灸相關傳播,造成B型肝炎爆發的報告,這些據報與重覆使用於感染病患後未適當消毒的針頭有關。然而,在一項針灸相關B型肝炎爆發的案例中,被認為自針灸者傳給病患。理論上,B型肝炎與HIV可能透過針灸傳播,有部份來自流行病學與病例控制研究的證據顯示C型肝炎病毒與針灸之間的關係。

針灸分支桿菌疾病是一種新的臨床症候群,於21世紀後首次被發現。受到汙染的棉花球、毛巾、以及熱敷袋可能促使分支桿菌在針灸下針點附近快速生長。在一段較長的潛伏期後,經常會形成很大的水泡、膿瘍與潰瘍病灶。

主編們的結論是,為了預防針灸傳播的感染,應該落實感染控制措施,例如可拋棄性針頭、皮膚消毒措施以及無菌技術。也需要嚴格的設備管控與認證。臨床醫師們也應保持高度警覺,特別是由針灸傳播的病毒與分支桿菌感染,因為這些病源的潛伏期長,以及如果有群聚病例,應立即通報衛生主管機關。

作者們表示沒有相關資金上的往來。
24DRS
http://news.msn.com.tw/news1643207.aspx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