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辦公室8大垃圾食物說不! | |
江佾穎 | |
垃圾食物一:奶茶、飲料—用無糖綠茶、烏龍茶代替 奶茶、飲料可以說是垃圾食物之首,讓你默默喝下許多熱量。購買飲料時盡量選擇低糖茶飲,不加珍珠、椰果等,此外果汁、豆漿也比汽水好。最省錢健康的飲料還是自己泡的茶和白開水,平日多喝水也能壓制想吃的欲望。 垃圾食物二:炸雞排—用白斬雞、鹽水雞代替 炸雞、雞排的外皮酥脆卻吸滿油脂,非不得已要吃炸雞時,建議去皮後用餐巾紙輕輕壓去油份再食用。若是嘴饞想吃肉類,最好是以市售的白煮肉、鹽水雞代替,並且請老闆將香油、蒜蓉等醬料減半。 垃圾食物三:滷味—多點青菜,少碰內臟 滷味摻了大量醬汁,不但過油也過鹹,享用滷味時最好不要喝湯汁,最好多點青菜、菇類,並且避開脂防和膽固醇最多的內臟。 垃圾食物四:餅乾—選購富含纖維的食物 香脆的洋芋片的熱量驚人,不如準備富含纖維質的蘇打餅乾,或是含有寒天的蒟蒻、果凍。膳食纖維熱量不高,容易產生飽足感,多吃也不怕胖。此外,不要把零食放在桌上,就可以成功降低嘴饞的機率。 垃圾食物五:麵包類—挑選準則是高纖、無餡料 可口美味的甜甜圈、蛋糕、餡餅、車輪餅都是讓你發胖的兇手,鬆軟的麵包是奶油、蛋和澱粉的混合物,而好吃的內餡通常揉入了大量的糖份和奶油。享用麵包、蛋糕類食品時,建議選擇無餡料、高纖、全麥的種類購買,蛋糕則選擇清蛋糕或較少裝飾的種類。食用麵包蛋糕時,可以搭配果汁或水,讓吃進肚子裡的澱粉膨脹,可以有效降低食慾。 垃圾食物六:糖果、巧克力—用無糖口香糖、堅果代替 糖果能幫助你即時提高血糖、補充體力,但是過多的糖果會讓你發胖。若喜歡口中含著東西,可以選擇無糖口香糖或是堅果,巧克力則換成黑巧克力,對身體負擔較小。 垃圾食物七:砂糖、奶球—用代糖、鮮奶代替 咖啡是許多上班族不可缺少的飲品,但是砂糖和奶球的熱量都很高,最好的建議是喝黑咖啡。奶球成份主要是玉米澱粉而不是牛奶,使用奶球等於直接喝澱粉液,不妨用鮮奶代替奶球,讓咖啡更香醇營養。而用代糖或甜菊葉代替砂糖,也可以有效降低熱量。 垃圾食物八:各種團購點心—省錢抵抗誘惑 當同事團購網路美食時,你總是很難抗拒嗎?鳳梨酥、銅鑼燒、泡芙、布丁……這些超級美味的食物,會讓你一口接著一口,想停都停不下來,不知不覺就吃掉太多熱量。最好的辦法是一開始就不要參與團購,不但省錢又避免發胖! |
人生成功三要素.第一要有健康. 第二要有財富,這是實在問題. 第三要有時間,有時間才能自在,能自在心靈才能自得. 銷售的是健康;夢想;機會.我是顧問,是教練,是事業夥伴,更是戶口名薄外的家人. 減肥 減重 增加 肌肉 美容 健康 想讓自己變的更好,更美,更健康,遠離疾病者,我就在這. 電詢 : 0936-520757 msn : hawk1017@hotmail.com E-Mail : hawk1017@gmail.com skype : hawk1017 line id:hawk1017 臉書社團:穩瘦 不復胖 減重一起來234 社團網址是 http://www.facebook.com/groups/winso1234/ 線上健康詢問表http://goo.gl/uS4eo @穩瘦 不復胖 減重一起來234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向辦公室8大垃圾食物說不!
http://lifestyle.msn.com.tw/ViewA3829.aspx
睡太多、睡不飽?先找到適合自己的「睡眠時數」
睡太多、睡不飽?先找到適合自己的「睡眠時數」
【關於本專欄】全台灣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有失眠的困擾,且失眠影響的範圍涵蓋了精神、情緒、記憶力及身體健康等各層面,因此本專欄希望能有效地幫助失眠患者處理問題,以及提升生活品質,讓人人能夠一夜好眠!
文.吳家碩、林晏瑄
國外常有研究指出,經常性睡超過9小時的人,也常有較不健康的身體;甚至更有報導指出,如果睡眠不滿5小時或超過8小時,中風機率與死亡風險便會增加,究竟一個人需要多少的睡眠時間呢?
人一生應該有約莫三分之一的時間是花在睡眠上,而且以典型現代化工業社會起居作息的時間安排來看,一般人的時間規劃也應該是屬於「三八制」,也就是一天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必須工作,三分之一的時間屬於家庭和休閒生活,另外三分之一的時間就是睡眠,而以一天二十四小時來看,每個三分之一便是八個小時,不過這種以八個小時的睡眠時間算往往只是理想化的安排,因為在今天的工商社會裡,真正能夠每天睡足八個小時的人其實可能不多。
其實睡眠的需求量人人不同,可能是體質性的因素、也和家族遺傳有關,也與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所需要睡眠的時間長短不一,且睡眠品質也會跟著變化。主要的幾個時期的睡眠時間有:
(一)出生一至二週內的新生兒
平均一天(含夜間及白天片斷睡眠)的總睡眠量是約十七個小時,而且在這段時期,新生兒的睡眠品質/深淺與新生兒的發展成熟度極高相關。此階段的睡眠中,做夢的比率也非常高,可能佔整晚睡眠的4-5成。
(二)出生六個月後的幼兒
平均一天的睡眠量已降為十三至十四個小時,雖在白天仍有多次午睡,且已有明顯的白天醒著、夜晚睡覺的作息型態。小孩在這個階段,最明智的作法是,確保你的小孩在最後一次午睡結束後,能維持至少2-2½小時的清醒間隔,以至於小孩可以對夜晚的睡眠有充份的需求。
(三)學齡前的孩童
全天的總睡眠量逐漸減少,約莫十二小時左右,學齡前的幼童在白天通常都會有一次的小睡,此時期的白天小睡對這段時期的孩童是很重要的。
平均一天(含夜間及白天片斷睡眠)的總睡眠量是約十七個小時,而且在這段時期,新生兒的睡眠品質/深淺與新生兒的發展成熟度極高相關。此階段的睡眠中,做夢的比率也非常高,可能佔整晚睡眠的4-5成。
(二)出生六個月後的幼兒
平均一天的睡眠量已降為十三至十四個小時,雖在白天仍有多次午睡,且已有明顯的白天醒著、夜晚睡覺的作息型態。小孩在這個階段,最明智的作法是,確保你的小孩在最後一次午睡結束後,能維持至少2-2½小時的清醒間隔,以至於小孩可以對夜晚的睡眠有充份的需求。
(三)學齡前的孩童
全天的總睡眠量逐漸減少,約莫十二小時左右,學齡前的幼童在白天通常都會有一次的小睡,此時期的白天小睡對這段時期的孩童是很重要的。
(四)進入小學後
一天的總睡眠量會減少為九至十一個小時。
一天的總睡眠量會減少為九至十一個小時。
(五)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
這段時期的睡眠型態已近似成年人,一般中學學生一天總睡眠量為七至八小時。
這段時期的睡眠型態已近似成年人,一般中學學生一天總睡眠量為七至八小時。
(六)成年人
理想上是七至八個小時。根據統計,近年來台灣成年人的平均睡眠時間不足八小時,比日本稍多,但比一些未開發的國家人民的睡眠時間少,同時如果比起五十年前,現代人的睡眠時數也顯著減少,這可能是科技的發達與時代的進步所帶來的影響。
理想上是七至八個小時。根據統計,近年來台灣成年人的平均睡眠時間不足八小時,比日本稍多,但比一些未開發的國家人民的睡眠時間少,同時如果比起五十年前,現代人的睡眠時數也顯著減少,這可能是科技的發達與時代的進步所帶來的影響。
(七)銀髮族
白天會有較高的嗜睡程度及睏睡機會,所以,雖然晚上睡得較短,但其實白天小睡的次數也增多了;換句話說,老年人並不是因為睡眠需求減少,而是其夜晚維持長時間睡眠的能力變差了。平均整晚睡眠時間約降為6小時,做夢階段約為20%。
白天會有較高的嗜睡程度及睏睡機會,所以,雖然晚上睡得較短,但其實白天小睡的次數也增多了;換句話說,老年人並不是因為睡眠需求減少,而是其夜晚維持長時間睡眠的能力變差了。平均整晚睡眠時間約降為6小時,做夢階段約為20%。
提醒大家,睡得多不一定睡得飽、睡得少也不代表睡不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假日補眠到中午,起床後卻發現全身痠痛,整天都很疲勞;或是特別早起的一天,卻一點也不覺得累,反而精神飽滿、工作效率高。
當找到適合自己的睡眠時數以後,就可以在白天擁有好體力、好精神,晚上擁有好睡眠。因此,與其斤斤計較於到底需要幾個小時的睡眠才健康,倒不如花些時間,觀察自己在白天的時候精神、情緒等各方面是否良好及穩定,以及睡眠品質是否讓自己滿意。白天與晚上都舒服,就是睡得夠。
(*本文作者為長庚醫院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及實習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想看更多:請於本站搜尋關鍵字「好眠筆記」專欄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search/index.jsp?keyword=%E5%A5%BD%E7%9C%A0%E7%AD%86%E8%A8%98&x=13&y=11
◎延伸推薦:長庚睡眠醫學中心http://www.cgmh.org.tw/sleepcenterlnk/scolumn.html
當找到適合自己的睡眠時數以後,就可以在白天擁有好體力、好精神,晚上擁有好睡眠。因此,與其斤斤計較於到底需要幾個小時的睡眠才健康,倒不如花些時間,觀察自己在白天的時候精神、情緒等各方面是否良好及穩定,以及睡眠品質是否讓自己滿意。白天與晚上都舒服,就是睡得夠。
(*本文作者為長庚醫院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及實習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想看更多:請於本站搜尋關鍵字「好眠筆記」專欄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search/index.jsp?keyword=%E5%A5%BD%E7%9C%A0%E7%AD%86%E8%A8%98&x=13&y=11
◎延伸推薦:長庚睡眠醫學中心http://www.cgmh.org.tw/sleepcenterlnk/scolumn.html
量腰圍 擬納健檢
量腰圍 擬納健檢 | |
更新日期:2009/11/11 06:00 |
你的腰圍太粗嗎?男性腰圍大於或等於三五‧五吋、女性腰圍大於或等於三一‧五吋,就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國民健康局指出,健康檢查中擬納入「量腰圍」項目。 國民健康局副局長吳秀英昨天表示,代謝症候群者未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及腦中風、腎臟病的機率,比沒有代謝症候群者高出二倍以上。 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代謝症候群?吳秀英說,代謝症候群有五項危險因子:腰圍太粗、血壓偏高、血糖偏高、三酸甘油脂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符合一項是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符合三項以上就是代謝症候群。腰圍太粗是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指標。 民進黨籍立委陳節如昨天下午在立法院舉辦「預防代謝症候群政策座談會」,邀請國民健康局與專家學者與會。 吳秀英說,為加強民眾對代謝症候群的認知,國民健康局已有規劃,希望將「量腰圍」項目納入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中的必測項目,預定明年七月就會執行,未來也將會規劃代謝症候群觀念的五年推廣計畫。 至於如何正確量腰圍?國民健康局宣導資料指出,調整皮尺,使皮尺通過肋骨下緣與髖骨上緣間的中間點。如果男性腰圍大於或等於三五‧五吋(九十公分)、女性腰圍大於或等於三一‧五吋(八十公分),就代表腰圍過粗。 本則新聞由台灣新生報提供 2009/11/11 |
滿足食慾的減重飲食法
滿足食慾的減重飲食法
我知道最好的減肥方法是少吃多動,可是我每次只要一吃東西就會無法克制地吃不停,甚至為了吃,可以整天都想著它,每次吃完都好沮喪……。
文.林琪芬
雖然「少吃多動」是基本的減重原則,但是如果吃的是炸雞、蛋糕、餅乾、飲料等高熱量的食物,那麼即使吃得很少也容易發胖。
以下提供幾個減重者的飲食技巧,希望會有幫助。如果真的很難控制食慾,可以尋求心理醫師的協助。更好的方法就是走一趟醫院,讓專業的各科醫師及營養師幫助你有效的解決問題。
滿足食慾的減重飲食法:
1.三餐定時定量。只吃一、兩餐或延誤了進食時間,容易產生補償心理,反而在這一兩餐中,吃下超過一天所需要的食物分量。
2.改變進餐程序:先喝湯再吃菜、最後吃肉和飯,無論是否吃完,八分飽(或覺得不餓時)即停止進餐。
3.改變食物選擇:吃肉時去皮、去肥肉,避免食用魚肚;少喝飲料,選用新鮮水果。飲料通常添加大量的糖及香料,易增加身體負擔。
4.避免油炸及勾芡的食物,因熱量比水煮高很多。
5.細嚼慢嚥,延長進食時間,較不會因飢餓而吃下過量的東西。
6.家裡不存放零食,避免想吃的時候唾手可得。
7.先吃飽再購物,以免買過量的雜糧、餅乾或點心。
8.水果中含有果糖,吃過量一樣會造成肥胖。
9.咖啡與茶原本無熱量,但是添加了奶精及糖,熱量就不少,如果真的無法接受黑咖啡或無糖茶的味道,最好使用代糖。
10.選用脫脂或低脂牛奶,避免全脂牛奶及調味乳。
11.用餐完畢立刻刷牙,牙膏的味道可減低食慾。
12.多選擇蒸、煮、烤、燉、燒、微波等低油及無油的烹調法,來取代油炸、煎和炒的高熱量烹調方法。
13.吃生菜沙拉,用水果醋、魚露或低熱量沙拉醬,代替美乃滋或一般沙拉醬。
14.利用低熱量的食材,如大小番茄、蒟蒻、川燙青菜等,來增加食物分量及飽足感。
(作者為臺安醫院婦女體重控制班管理師)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負面情緒是心靈的重要指標
負面情緒是心靈的重要指標
【關於本專欄】是否曾經想過,只要升官發財,就能更快樂?只要兒女有所成就,能更愉快?當慾望提高,想擁有的更多,將成為無止境的追逐…。楊錦波醫師網路專欄定期分享,喚醒沉睡的心靈,提升自己,讓生命更豐美。
文.舊金山加州大學精神科副教授楊錦波
年終歲尾將近,春節年假在即。王先生旅居外地,每逢佳節倍思親。他打電話關心父母:「今年春假,我們打算全家返鄉向您拜年,您說好不好?」王老太太對於過去親子之間的誤會仍然成見很深,對於以往婆媳之間的糾葛猶然無法釋懷。她對兒子的好意並不為所動,以低冷的聲音回答:「我人老了,明天要發生什麼事我也不知道。現在距離新年還遠,我怎麼能預測將來?你如果回來,我不能保證見到你!」
王先生一聽此言,頓時心情下沉,有如當頭被潑冷水,失望的說:「如果見不到您,那我就沒有必要返家了!」掛完電話,他換了個角度想:「母親年老力衰情緒低落。我身為人子,豈能置身不顧?今年春節,我決心返家,即使見不著母親,我也絕不後悔!」王先生把失望的負面情緒,轉化成愛心關懷的正面情緒。
王先生天天期盼,總算等到春節,他歸心似箭,舉家搭機返鄉。不料在提領拖運行李當兒,他注意到外袋拉鍊敞開。他連忙趨身詳加檢查,發現隨身盥洗用品遺失。
他內心感到不悅,轉身責怪兒子:「你做事怎麼這樣不小心!在交運行李之前,怎麼沒有仔細檢查外袋,確定拉鍊是否拉好?」兒子急忙解釋:「我記得交運時拉鍊是拉上的!」王先生火上加油,面色嚴正的說:「如果你無法確定,就表示你沒有檢查!你不要老是心不在焉!」兒子心懷委屈,情緒低落,表情凝重。
王先生覺察到自己的不悅,影響到全家人的心情。於是轉念一想,換個語調安慰兒子說:「還好遺失的只是個小東西,掉了重新再買就行了,我們不用太在意!」他的心扉打開了,週遭凝重的氣氛一掃而空,家人臉上又重新浮現歡笑。
王先生覺察到自己的不悅,影響到全家人的心情。於是轉念一想,換個語調安慰兒子說:「還好遺失的只是個小東西,掉了重新再買就行了,我們不用太在意!」他的心扉打開了,週遭凝重的氣氛一掃而空,家人臉上又重新浮現歡笑。
我們都是小天使,下凡人間學做人。心理學家藩恩﹝Vaughan﹞說:「我們都同時活在兩個世界裡:物質的人間世界,與心靈的天堂世界。」我們內心的深處,有個來自天堂的部分,它就叫作心靈。
這個部分是我們的本性真情,它流露出無限的愛心與包容;洋溢著無比的喜悅與滿足;綻放著無盡的智慧與圓融。
每位小天使來到人間,都安排有特定的課程要學習,都選擇有獨有的使命要完成。心靈也就是我們生活的導師。然而我們卻經常迷失方向,忘記了天生的職責,疏離了心靈的本質。負面的情緒,諸如憤怒怨恨厭惡擔憂種種,就是我們的指標,警告我們偏離了心靈的方向。
王先生時時留意自己的情緒,即時修正念頭態度,讓他能夠保持愉悅,活在人間天堂。
心理學學者威爾柏﹝Wilber﹞博覽群書,綜括百家,結論說:「人生的目的在於不斷提昇心靈層次,以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換而言之,也就是要經由靈修來彰顯神性。
靈修不需出家遠行,也不必剃髮為僧;而是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打開心扉,顯露真情。我們要學習轉化負面情緒,刻意培養正面情緒,體諒包容;發揮愛心。通往天堂的道路不遠,它就處於你我心中。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想看更多:請於本站搜尋關鍵字「心靈膠囊」專欄http://www.commonhealth.com.tw/search/index.jsp?keyword=%E5%BF%83%E9%9D%88%E8%86%A0%E5%9B%8A&x=0&y=0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想看更多:請於本站搜尋關鍵字「心靈膠囊」專欄http://www.commonhealth.com.tw/search/index.jsp?keyword=%E5%BF%83%E9%9D%88%E8%86%A0%E5%9B%8A&x=0&y=0
7大問,一次搞懂「骨質疏鬆」!
7大問,一次搞懂「骨質疏鬆」!
【關於本專欄】喜歡寫作,紀錄生活;喜歡運動,樂於分享;生活隨筆,專業分析;只要是身體有「痠、痛、麻、脹、無力」的時候,都可以在復健科醫師林頌凱的網路專欄,找到實用好方法!
文.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林頌凱
在大學教了幾十年書的章教授,兩年前因為中風的關係退休,這段時間一直固定的在醫院裡面作復健。兩年來,章太太總是風雨無阻的帶著章教授在排定的治療時間報到,在大家的眼中,他們不但是模範病人,更是令人羨慕的恩愛夫妻。
這天,在門診幫章教授檢查以後,章太太突然問我;「林醫師,我最近一個星期總覺得膝蓋的地方怪怪的,走樓梯的時候特別不舒服,是不是骨質疏鬆啊?」
我幫她仔細的檢查了一下,發現她只是單純的扭傷,沒有嚴重的問題,就告訴她說:「章太太,不要擔心,您可能前幾天在扶章教授走路的時候不小心扭傷了膝蓋,再過兩天就會沒事的!」
章太太還是很擔心的說:「真的嗎?可是我聽說更年期以後會骨質疏鬆,我還在想是不是要請您幫我作個檢查呢?」
Q1、為什麼會骨質疏鬆?
我們身體的骨骼內有兩種細胞:「蝕骨細胞」和「造骨細胞」。蝕骨細胞負責「吃掉」老舊或受傷的骨頭,而造骨細胞則負責製造新的骨頭。
在三十歲以前,造骨細胞會比蝕骨細胞活潑,所以身體就會不斷生成健康而且堅固的骨骼;但是到了三十歲以後,這樣的現象會倒轉過來,骨頭的吸收速度慢慢大於生成速度,骨質就因此一點一滴的流失。
正常人約在三十歲左右骨質密度會達到一生的高峰,但之後骨質每年便以1%的速度流失,在更年期早期的婦女每年流失的速度更可能達到2%~3%。
Q2、什麼人容易骨質疏鬆?
雖然人到了某個年紀骨質就會流失,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嚴重到骨質疏鬆的地步。影響骨質疏鬆的因素有以下幾個:
1.生活形態:例如缺乏運動、不曬太陽、吸煙、酗酒、飲用過量的咖啡或茶,攝取過多蛋白質、偏食。
正常人約在三十歲左右骨質密度會達到一生的高峰,但之後骨質每年便以1%的速度流失,在更年期早期的婦女每年流失的速度更可能達到2%~3%。
Q2、什麼人容易骨質疏鬆?
雖然人到了某個年紀骨質就會流失,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嚴重到骨質疏鬆的地步。影響骨質疏鬆的因素有以下幾個:
1.生活形態:例如缺乏運動、不曬太陽、吸煙、酗酒、飲用過量的咖啡或茶,攝取過多蛋白質、偏食。
2.荷爾蒙:女性賀爾蒙可以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所以更年期以後的婦女骨質流失的速度會很快。
3.年齡:年齡越大,越容易發生骨質疏鬆。
4.遺傳。
5.種族:東方人容易骨質疏鬆。
6.藥物:除了最惡名昭彰的類固醇以外,還有利尿劑、甲狀腺素、和一些化療藥物。
Q3、骨質疏鬆會怎樣?
在門診的時候,常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林醫師,我的腰酸背痛這麼嚴重,是不是骨質疏鬆呀?能不能幫我作個檢查?」但是事實上,這樣的檢查是不需要的,尤其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一般來說,初期骨質疏鬆是不會造成任何疼痛的!身體的病痛(尤其是年輕人),大多數都是因為姿勢不良和缺乏運動所造成的,這和骨質疏鬆實在沒有太大的關連。
骨質疏鬆之所以被發現,往往是已經骨折產生疼痛,或者是醫生照X光檢查的時候才發現,但是這都已經是到了很嚴重的階段。所以骨質疏鬆症又被人叫做「隱性的殺手」!
骨質疏鬆最被人擔心的後遺症就是骨折。因為骨質流失到後期,整支骨頭就變的像枯乾的樹枝一樣脆弱。如果一不小心跌倒,甚至只是打個噴嚏,都會讓脆弱的骨頭斷裂,尤其是在脊椎、手腕、還有大腿骨等部位。不管有沒有開刀,單單疼痛就會讓原本就不太活動的老年人更不敢動,每天躺在床上,一段時間下來,各種後遺症一個一個出現。臨床我們有太多的經驗:老年人一旦骨折過後,結局就是長期臥床,甚至永遠爬不起來。
Q4、骨質疏鬆要怎樣診斷?
骨質疏鬆是要用「骨質掃瞄」來診斷的。醫師可以用不同的機器(超音波、X光、電腦斷層)來作所謂的骨質掃瞄,掃瞄的部位包括了脊椎、手腕、髖關節、腳踝。掃瞄出來的骨質密度,再拿來跟年輕人的骨質密度作比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當骨質密度小於年輕女性達2.5個標準差以上時,便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Q4、骨質疏鬆要怎樣診斷?
骨質疏鬆是要用「骨質掃瞄」來診斷的。醫師可以用不同的機器(超音波、X光、電腦斷層)來作所謂的骨質掃瞄,掃瞄的部位包括了脊椎、手腕、髖關節、腳踝。掃瞄出來的骨質密度,再拿來跟年輕人的骨質密度作比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當骨質密度小於年輕女性達2.5個標準差以上時,便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Q5、骨質疏鬆要怎樣治療?
如果骨質已經很嚴重的流失,第一個要注意的就是預防跌倒。可以先從家裡的障礙物開始清除,維持一個流暢的動線,以免讓老年人不小心跌倒。此外,家中的採光要充足,燈光明亮,地板要改用防滑地板,浴室與樓梯加裝扶手等等,都是預防跌倒的好方法。如果是跌倒的高危險群,更要有人隨時在旁邊注意幫忙扶持,以免不避要的意外發生。
其次才是藥物的治療,復健科醫師常使用的藥物如下:
1.鈣製劑:各種不同形式的鈣片,直接補充鈣質,要在醫師的建議下到藥房購買。
2.女性賀爾蒙:對於更年期的女性有不錯的效果,但是一旦停止服用了以後,骨質可能加速流失。再加上女性賀爾蒙可能會產生後遺症,所以醫師在開立的時候會特別小心。
3.抑鈣素(密鈣息;Miacalcic):抑鈣素可以減緩骨質流失,而且還有止痛的效果,一般是使用在因為骨質疏鬆所產生的骨折病患。抑鈣素有針劑和鼻噴劑兩種,一般門診都是開立鼻噴劑,每天早上噴一次,使用很方便,效果也很好。
4.雙磷酸鹽類(福善美;Fosamax):這可以說是近幾年來骨質疏鬆症最熱門的藥物,它除了可以抑制骨質流失,甚至可以增加骨質密度。最新的劑型一個星期只要吃一次,在服用上非常方便。不過這類藥物可能會導致食道炎、腹痛、噁心感,務必遵照醫師指示來服用。
5.女性激素受體調節劑(鈣穩;Evista):藉由減少骨質吸收,達到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症的目的,它還有對心臟血管的保護作用,降低膽固醇。一天一顆,服用起來也相當方便。
事實上,藥物的治療是非不得以的方法,一般都是對嚴重的骨質疏鬆病患才會開藥。除了藥物的治療以外,復健科醫師會針對骨質疏鬆的原因來給予最適當的建議。
例如對於癮君子來說,戒煙才是治療的要項;對於不愛運動,又不敢曬太陽的小姐們,復健科醫師會提供一些不用出門,在家裡就可以輕鬆完成的運動,讓妳又能儲存骨本,又能維持窈窕身材。
5.女性激素受體調節劑(鈣穩;Evista):藉由減少骨質吸收,達到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症的目的,它還有對心臟血管的保護作用,降低膽固醇。一天一顆,服用起來也相當方便。
事實上,藥物的治療是非不得以的方法,一般都是對嚴重的骨質疏鬆病患才會開藥。除了藥物的治療以外,復健科醫師會針對骨質疏鬆的原因來給予最適當的建議。
例如對於癮君子來說,戒煙才是治療的要項;對於不愛運動,又不敢曬太陽的小姐們,復健科醫師會提供一些不用出門,在家裡就可以輕鬆完成的運動,讓妳又能儲存骨本,又能維持窈窕身材。
Q6、我自己能作什麼,來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
年輕時儲存骨本,年老時減少流失。
1.飲食:鈣質是組成骨骼最重要的物質。平常要多攝取含鈣質的食物,例如乳製品(鮮乳、優格、起司)、小魚乾、豆類製品、芝麻、海帶。
2.避免可能危險因子:例如戒煙、戒酒、適量的咖啡或茶(一天不要超過三杯)、均衡飲食
3.補充維他命D:維他命D是人體吸收鈣質的關鍵,平時除了在藥房買錠劑來服用以外,也要多吃富含維他命D的食物,例如於魚肉、奶油、蛋、肝臟。
4.曬太陽:太陽光可以幫助身體內維他命D的活化,進一步幫助鈣質的吸收。適度的曬曬太陽(當然要做好防曬措施),可是可以讓骨頭壯壯的呢!
5.正確的運動:運動是可以很明顯的增加骨質,尤其是在運動訓練初期的階段最有效果。由於運動時骨骼的受力增加,使骨細胞與其他有利於骨骼生長的因子活躍,便因而刺激骨骼生長。此外,運動會增加生長激素的分泌,加速全身血液循環,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幫助礦物質及營養的吸收,也都能有效提高骨質密度。
Q7、骨質疏鬆的患者要如何運動呢?
雖然運動對骨質疏鬆的病患很好,但可不是所有的運動都能幫助骨骼生長。真正有效的運動是所謂的「負重運動」,即運動時骨骼必須承受身體或其他額外的重量,例如走路、慢跑、以及大部份的球類運動。
游泳雖然是一項普遍且受歡迎的運動,但由於游泳時,身體的重量大多由水的浮力承擔,所以並不是對骨質疏鬆症有明顯幫助的「負重運動」。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想閱讀更多,請搜尋關鍵字「痠痛便利貼」。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search/index.jsp?keyword=%E7%97%A0%E7%97%9B%E4%BE%BF%E5%88%A9%E8%B2%BC&x=8&y=12
◎延伸推薦:林頌凱醫師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painfree-forall/
Q7、骨質疏鬆的患者要如何運動呢?
雖然運動對骨質疏鬆的病患很好,但可不是所有的運動都能幫助骨骼生長。真正有效的運動是所謂的「負重運動」,即運動時骨骼必須承受身體或其他額外的重量,例如走路、慢跑、以及大部份的球類運動。
游泳雖然是一項普遍且受歡迎的運動,但由於游泳時,身體的重量大多由水的浮力承擔,所以並不是對骨質疏鬆症有明顯幫助的「負重運動」。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想閱讀更多,請搜尋關鍵字「痠痛便利貼」。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search/index.jsp?keyword=%E7%97%A0%E7%97%9B%E4%BE%BF%E5%88%A9%E8%B2%BC&x=8&y=12
◎延伸推薦:林頌凱醫師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painfree-forall/
聰明吃保健食品
聰明吃保健食品
台灣人喜歡吃保健食品,一年消費可蓋半棟101大樓,
但最新研究卻發現,保健食品過量有害健康。怎麼吃才安心?
但最新研究卻發現,保健食品過量有害健康。怎麼吃才安心?
文.林貞岑 攝影.陳德信
一位三、四歲的小女孩因厭食、體重減輕求診。
小女孩雙眼無神,不斷抓癢、肌肉緊繃無力,檢查結果發現輕微血尿,腎臟有0.7公分的結石,是鈣片吃太多造成高鈣血症。
原來小女孩的母親擔心她長不高,半年前開始,每天給她吃五、六顆兒童鈣片(每顆300毫克),小女孩一天吞近肚裡的鈣質高達1800毫克,是孩童建議量的三倍之多。
「幸好及早發現,再晚一點就會影響到生長和智能發育,」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主任趙舜卿說。
現代人崇尚養生健康,保健食品(包括維生素、礦物質、營養補充劑、草藥及健康食品)幾乎已經成為每日必需品,根據衛生署統計,國內有超過半數以上的人在吃維生素。
現代人愛用保健食品,以為來自天然很安全,於是混用及過量使用。
吃兒茶素、蜂膠導致尿毒升高;老人家喝牛奶加鈣片造成鈣中毒,這些都是很常見的案例。「以毒物學來說,維生素就是藥物,」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認為,民眾應該要慎用保健食品。
近十多年,已有不少大型研究指出,維生素和補充品過量有損健康。
從治病到可能致命
譬如刊登在《美國醫學會期刊》,針對9500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人長達七年的研究發現,每天吃維生素E達400IU的人,心衰竭機率增加13%。
丹麥研究也發現,對於已經罹患心臟病、癌症或是部份健康的人,每天補充β-胡蘿蔔素、維生素A、E,不但無法預防心血管疾病和抗癌,還可能會提高死亡風險。
保健食品的研究結果矛盾衝突不斷,一下可以治病,一下又會致命,身為消費者,倒底該怎麼辦?哪些保健食品比較安全,怎麼吃最安心?
分析多年來的研究報告,維生素A、β-胡蘿蔔素惡名昭彰,對身體造成的危害高居所有維生素榜首,林杰樑認為應該立即停用。
維生素A屬於脂溶性,容易沉積體內造成肝臟毒性。每天服用5萬單位的維生素A,就會造成骨頭痠痛和肝臟病變。
在香港,有位媽媽為了要小孩「吃魚肝油補眼睛」,每天讓孩子吞十多顆魚肝油,導致小孩發育受影響,甚至出現肝硬化。
「(吃魚肝油補眼睛)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林杰樑指出,國人飲食中並不缺乏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這些營養素在木瓜和地瓜中含量豐富,不需要額外補充。
此外,抗氧化劑和免疫類保健食品也要小心使用。
抗氧化物可以清除身體自由基,達到預防疾病效果。但新近研究發現,如果吞服抗氧化物過量,反而會加速身體氧化反應,讓自由基增加。
且抗氧化物過多時會清除掉一氧化氮,造成血管無法擴張導致心臟病。
且多數抗氧化物如茄紅素、花青素、葡萄籽、芸香素等,並沒有每日建議量,「因為這些並非身體所需,」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主任黃士懿說,每日建議量的意義是「維持生理運作最少量」,如果沒有規範,表示身體沒有需求,也不需特別補充,多吃蔬果就可以攝取到足夠的抗氧化物。
過度提升免疫力,可能導致反效果
免疫類保健食品也不宜亂吃。對於常見「××可以增強某個免疫細胞功能」的訴求,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謝瑞坤特別提出澄清說,免疫系統在人體內如同蹺蹺板,是整體平衡作用的,「不是單加強哪一部份,就表示免疫力增強了,」他說。
尤其有些免疫食品需要控制劑量,譬如研究發現低劑量(一天25克)的黃耆提升免疫力,但過量反會促進癌細胞生長,和信醫院藥師姜紹青提到。
有些人長期服用中藥來增強免疫力,譬如把黃耆、枸杞泡茶當水喝,也要小心。
不需要每天大量吃某一個中藥材,「會有過量的危險。」長庚醫院中醫內科部主任楊賢鴻解釋,一來每人體質不同,同樣的配方不見得對每個人都有效;二來長期服用中藥,也可能會有重金屬累積及藥物過量危險。
過度提升免疫力,反而會使細胞分不清敵我,轉而攻擊自己的細胞,造成發炎反應或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
一位營養師的母親,因肺癌末期全身水腫無法下床,她吃了靈芝後水腫立刻消失,「跟書上寫得一樣神奇,媽媽還很高興下床走動,」營養師回憶說,到了第五天,母親呼吸變喘,原來是嚴重的心包膜積水,開刀後才解決問題。
如果你有自體免疫問題,最好不要使用免疫調節類的保健食品。
至於一般人不需要天天補充,「偶爾身體虛弱時再吃,」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主任黃惠宇建議。
維生素B、C、綜合維生素、魚油較安全
維生素中較安全的是,維生素B、C、綜合維生素和魚油。
前兩者為水溶性維生素,不會累積在體內造成傷害;綜合維生素和魚油,目前為止對身體造成危害的研究報告不多。但仍要注意,不要超過每日建議使用量。
事實上,專家學者都同意,一般人不需特別補充維生素,營養素最好的來源是天然食物。但如果消費者把保健食品當成維持生命的要素,不吃覺得不放心,專家並不反對適量補充。
四守則,安心使用保健食品
有需要再吃
維生素不必天天補充,有需要再吃。
身體對營養素的吸收並非照單全收,有時吃得少,反而會強迫細胞吸收得更好。
每隔兩、三天吃一次,不但減少過量危險,也可以補足身體對營養素的需求。
特殊情況如壓力大、學測考試或經常加班熬夜時,可適量補充維生素。
身兼教學與行政工作,每當黃惠宇教授發現自己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就會吞顆維生素B群補充體力。
此外,如慢性病人也可適量補充維生素B群。
因為慢性病如同處於高壓力狀態中,很容易消耗維生素B群,林杰樑醫師提醒。
其他像咀嚼、食物攝取有問題的銀髮族,也可適量補充綜合維生素,輔大營養系副教授曾明淑建議。
但孕婦和幼童,最好不要隨便補充維生素。因為任何外來物質都會影響到胚胎發育,譬如綜合維生素中含維生素A,過量會造成畸胎,因此在懷孕過程中,最好不要服用維生素和補充品。
至於該不該吃葉酸預防寶寶神經管缺陷?建議可先和醫師及藥師討論後再使用。
在美國,政府嚴格把關四歲以下孩童不能任意使用維生素,須由醫生評估使用。
因為寶寶長高長壯需要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營養素,「光吃維生素是不夠的,」趙舜卿醫師說。
且學齡前是養成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黃金期,應該要讓孩子愛上天然食物的美味,而不是給他維生素藥丸應付了事。
注意藥物交互作用
維生素和保健食品經常與西藥發生交互作用,建議心、肝、腎有問題的人,使用前最好先跟醫療人員討論。
常見藥物交互作用如魚油、大蒜、銀杏和阿斯匹靈併用會產生出血危險。
此外,減肥藥羅氏纖會影響身體吸收脂溶性維生素,因此建議吃藥後3~4小時,再補充一顆維生素。
纖維類的保健食品如車前草等,會減少止痛藥普拿疼藥效,因此最好先服用西藥,等兩小時藥物吸收完畢後再服用保健食品比較安全。
如果已經在服用某種保健食品和西藥,建議兩者都不要隨便停掉,以免影響藥物療效。
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講師王莉萱就發現,不少慢性病人情況控制不好,原來是保健食品一天吃一天不吃,影響藥物濃度。
建議慢性病人使用保健食品最好先跟醫師、藥師討論,並隨時觀察自己是否有異常症狀。譬如,發癢表示可能是藥物過敏。
如果心血管病人發現早上刷牙會流血,或身上有瘀青,表示有出血現象,最好回醫院診治。
保肝類保健食品,如菇類等,會啟動身體解藥基因,讓藥物失效,因此最好與西藥間隔3~4小時再用,黃惠宇教授提醒。
不要超過每日建議量
細胞不是鐵打的,保健食品濃度過高也會出問題。
即使安全性高的水溶性維生素B和C,也可能因為排尿少造成累積過量,如維生素B6太多會產生周邊神經病變,維生素C太多,則會出現腎結石及頭痛,「吃維生素時記得要多補充水分,」林杰樑提醒。
且無論是天然或合成,吃過量都會對身體造成毒性和增加代謝負擔。
有人把一天吃三次的維骨力改成一天吃五、六次,結果造成胃痛、低血糖。
維生素及礦物質攝取,最好在每日建議範圍之內。且選擇綜合維生素會比單單一補充劑安全。
目前衛生署的規定是維生素含量可以是建議量的1.5倍,若加上日常飲食,其實已經很足夠。
如何辨識所吃維生素是否過量?可以看營養標示中的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RDA),美國為USRDA,標示為100%表示完全符合。
如果是100%×66,表示為建議量的66倍之多,劑量太高會有危險,不建議選用,高雄醫學大學營養部主任黃孟娟說。
此外,要小心mega為開頭的維生素加強錠或是高單位維生素。
專家警告,這類維生素劑量太高,很容易影響藥物或治療,甚或造成肝臟代謝負擔,且一旦停用,身體反而會產生缺乏症症狀,最好不要輕易嘗試,藥師王麗萱提醒。
選擇小包裝最好
吃營養品也要分散風險,至少每兩個月更換不同品牌,不但增加身體利用率,也可避免產生抗藥性,黃士懿教授提到。
此外,因為用量不多,選擇小包裝較較新鮮。
選擇天然、多元化的食物種類
維生素和保健食品,過度簡化了營養成分,天然食物有多種成分相輔相成,是萃取單一成分的保健食品無法取代的。「一碗青菜的營養素,是綜合維生素沒法給的,」林杰樑說,以毒物學角度來看,未經純化的天然食物最安全。
新近的研究也發現,食物種類愈多樣對身體愈好。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證實,番茄和芥蘭可以延緩前列腺癌發生,但兩者合吃效果更好。且食物中富含多種植物性化學物,如酚(茶、丁香)、異黃酮(大豆)、兒茶素、薑黃素(薑黃)、白蔾蘆醇(葡萄、花生)、植酸(豆類)等,可抑制腫瘤血管新生,有效控制癌症。
「這麼多的營養素,如果光靠藥丸去補充是吞不完的,」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肯定地說。
而且,萃取的藥丸濃度太高,可能會強化血管新生抑制作用,影響血液供給到其他器官如心臟及腦,造成缺氧問題。
來自天然的蔬果濃度雖低但很安全,只要飲食均衡及多樣化,一樣可以達到相同效果。
然而,很多人質疑,這麼多種營養素,一天怎麼可能都攝取到?
輔仁大學營養系副教授曾明淑認為不需擔心,營養素交給營養專家去煩惱,一般人只要看看自己每天六大類食物(五榖根莖類 3~6碗;奶類 1~2杯;蛋、豆、魚、肉類 4份 ;蔬菜類 3碟;水果類 2個;油脂類 2~3湯匙)是不是攝取足夠就好。
有些小技巧,幫助你吃得更健康。
先吃菜再吃肉 現代人蛋白質攝取過量,可以試著整飲食順序,青菜、五穀根莖類先吃,最後再吃肉類或蛋白質,且最好選擇優質蛋白質,如魚等。
吃素的人可由奶、蛋或五穀、黃豆類來補充,黃士懿教授說。
外食儘量不挑油炸品,多點份青菜,把水果當成午晚餐點心。
曾明淑教授喜歡把蘋果擺在辦公室裡,蘋果不須冷藏,耐放又有淡淡香氣,隨時拿起啃一口,無論視覺、嗅覺和味覺都得到很好的滿足。
多帶便當 自己做便當可以掌控食物來源與烹調,吃得安心健康。
平日工作繁忙,曾明淑會利用週末假日上市場,並準備一桌好菜,豐盛的菜餚正好可以分裝成2~3個便當。
林杰樑醫師也讓孩子從小帶便當,他的孩子不吃漢堡、薯條,全家一起到速食店,也只點健康的優格。
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才是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審稿專家:輔仁大學營養系副教授曾明淑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保健食品不保健 傷身求訴無門
中國時報 2009.11.09
保健食品不保健 傷身求訴無門
張翠芬/台北報導
在台灣,吃保健食品幾乎像三餐一樣普遍,各大醫院經常接獲民眾因吃了保健食品,引發過敏或身體不適的案例。患者因免疫系統大亂,須長期就醫,花錢又傷身,業者甚至要消費者自提證明才願賠償,民眾搞得身心俱疲,對業者卻求訴無門。
六十四歲的退休王老師因睡眠品質差,聽信朋友介紹,花六萬多元買直銷商號稱「通血管、治腦神經衰弱」的優質蛋白和蘆薈汁等保健食品,一天吃三次、每次吃五種。才吃二、三天,皮膚就癢癢的,朋友說這是「好轉反應」,不能停、要繼續吃,而且要多吃一點。
吃到血淚「斑斑」 師嘆還好沒丟命
拖了兩個月,王老師身上紅疹愈來愈嚴重,手腳、腰背布滿大片深色斑塊。她警覺不對勁,趕緊就醫。三總免疫科陳政宏醫師診斷為「過敏性血管炎」,吃了好久的類固醇還壓不下來。
王老師感慨說,當初以為可以改善健康,誰知受盡折磨,沒吃完的保健食品只能打折退錢,「命撿回來就不錯了」。
六十幾歲的林女士也是聽朋友介紹,吃直銷食品黃耆膠囊,希望增強身體免疫力。但一個月後,全身出現紅斑,四肢皮膚變厚脫屑。一年來奔走各大醫院,被當成乾癬治療,從外用類固醇、口服A酸到照光治療,病況始終沒改善。
最後經台大皮膚科蔡呈芳診斷為罕見的免疫疾病「毛孔性紅糠疹」,現在她除了西醫,也以中醫調養。她說,再也不敢亂吃來路不明、電台推薦的保健食品了。
業者推個人體質 消基消保也無奈
卅幾歲的嚴小姐因為母親罹患乳癌,友人介紹甲魚精做的保健食品,她買給母親吃,自己也開始吃,一周後身體開始發癢;友人說是身體在排毒,要加量到每天十顆。吃了半個月,洗完澡全身像被鞭打,都是一條條浮腫抓痕,至少廿分鐘才會消退。
嚴小姐展開漫漫求醫路,先後看了振興、國泰、台大醫院,但皮膚一碰就紅的情形,一年都沒好。嚴小姐曾找公司理論,公司卻推說是她個人體質問題,要她拿出是甲魚精引起過敏的證明,公司才會理賠。她也向消基會、消保會詢問,得到的答案竟然是:「妳就自認倒楣吧!」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ommon/2009Cti-News-Print/0,5201,110518x112009110900066,00.html
保健食品不保健 傷身求訴無門
張翠芬/台北報導
在台灣,吃保健食品幾乎像三餐一樣普遍,各大醫院經常接獲民眾因吃了保健食品,引發過敏或身體不適的案例。患者因免疫系統大亂,須長期就醫,花錢又傷身,業者甚至要消費者自提證明才願賠償,民眾搞得身心俱疲,對業者卻求訴無門。
六十四歲的退休王老師因睡眠品質差,聽信朋友介紹,花六萬多元買直銷商號稱「通血管、治腦神經衰弱」的優質蛋白和蘆薈汁等保健食品,一天吃三次、每次吃五種。才吃二、三天,皮膚就癢癢的,朋友說這是「好轉反應」,不能停、要繼續吃,而且要多吃一點。
吃到血淚「斑斑」 師嘆還好沒丟命
拖了兩個月,王老師身上紅疹愈來愈嚴重,手腳、腰背布滿大片深色斑塊。她警覺不對勁,趕緊就醫。三總免疫科陳政宏醫師診斷為「過敏性血管炎」,吃了好久的類固醇還壓不下來。
王老師感慨說,當初以為可以改善健康,誰知受盡折磨,沒吃完的保健食品只能打折退錢,「命撿回來就不錯了」。
六十幾歲的林女士也是聽朋友介紹,吃直銷食品黃耆膠囊,希望增強身體免疫力。但一個月後,全身出現紅斑,四肢皮膚變厚脫屑。一年來奔走各大醫院,被當成乾癬治療,從外用類固醇、口服A酸到照光治療,病況始終沒改善。
最後經台大皮膚科蔡呈芳診斷為罕見的免疫疾病「毛孔性紅糠疹」,現在她除了西醫,也以中醫調養。她說,再也不敢亂吃來路不明、電台推薦的保健食品了。
業者推個人體質 消基消保也無奈
卅幾歲的嚴小姐因為母親罹患乳癌,友人介紹甲魚精做的保健食品,她買給母親吃,自己也開始吃,一周後身體開始發癢;友人說是身體在排毒,要加量到每天十顆。吃了半個月,洗完澡全身像被鞭打,都是一條條浮腫抓痕,至少廿分鐘才會消退。
嚴小姐展開漫漫求醫路,先後看了振興、國泰、台大醫院,但皮膚一碰就紅的情形,一年都沒好。嚴小姐曾找公司理論,公司卻推說是她個人體質問題,要她拿出是甲魚精引起過敏的證明,公司才會理賠。她也向消基會、消保會詢問,得到的答案竟然是:「妳就自認倒楣吧!」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ommon/2009Cti-News-Print/0,5201,110518x112009110900066,00.html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