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聖品:熱量低又好吃的5道燙青菜!
燙青菜是許多人的減肥聖品,但你可以不用吃得好痛苦。《康健》介紹你五道熱量低、又好吃的燙青菜食譜。
文.楊心怡
2010/09 康健雜誌 142期
想吃低熱量飲食,燙青菜一定是其中一個選項。但那些無味的蔬菜是否幾度讓你想放棄減肥?往往吃完不到幾小時,肚子又餓了,又想找東西吃,而使得減肥破功?其實你不一定要吃燙青菜。有些料理蔬菜的小撇步你一定要知道。
●油包菜
物理學家王唯工教授曾與《康健》分享他的瘦身私房菜,就是「油包菜」。不可思議吧!我們不是應該少吃點油,才不會攝取過多熱量嗎?
王唯工建議炒菜時,先將菜放入炒鍋中乾炒,以利脫水,將蔬菜體積縮小,待蔬菜炒熟後,先關火,才倒油拌勻。因為使用的油分量不大,而且只分布在蔬菜的表面,我們實際吃下肚的油並不多。而且因為是關火後才加油,不論使用什麼油,飽和或不飽和都沒有油煙的問題,也沒油脂氧化或酸化的問題,保證油品的健康。
●燙青菜水量要夠
營養師及烹飪老師都說,燙青菜或水煮青菜,時間很重要,太久容易破壞其中的維生素。柯俊年老師說,只要水量足夠,營養素就不會破壞太多。怎樣的水量才夠?至少要汆燙份量的5倍。
汆燙後可將蔬菜丟入冰水,幫助去除蔬菜的辛辣與澀味。
●水炒代替汆燙
蔬菜中的油溶性維生素,例如維生素A、D、E、K等,都需要油脂才能釋放。燙青菜雖少了熱量,卻也「漏接」不少維生素及營養價值。
台安醫院預防醫學中心營養師余依晏便透露,台安醫院就是用「水炒法」幫病人準備餐食:先用少量的油(約一茶匙)爆香,再加水將蔬菜炒熟,或悶熟。如果是易吸油的蔬菜如茄子、木耳,可以先燙熟後再拌油,就可大幅降低熱量攝取。
如果怕油太快燒乾,柯俊年老師建議,可以2~3湯匙的水與一小匙的油混合加熱爆香,蔬菜香氣可保留70~80%,但油量就少了三分之二。
●蒸煮法
這次為《康健》設計食譜的Patty老師也提供另一個小撇步,先滴一點油將菜梗拌炒出香氣,再放入葉子部份,加水並蓋上鍋蓋蒸煮;蒸煮同樣清爽、不油膩,還比汆燙能保留較多營養素。這次食譜中,她也特地示範了蒸煮及用微波爐煮蔬菜的方法,下次晚餐不妨換個方式,一樣是熱量低又好吃的蔬菜料理。
一、豆醬油菜(4人份)
【準備材料】 油菜150克、大黃瓜100克、蘿蔔100克
【調味料】 油1小匙、豆瓣醬1大匙、鹽1小匙、水3大匙
【作法】
➊熱油鍋下豆瓣醬小火炒30秒,再加水續炒至沸2分鐘,盛盤。
➋大黃瓜洗淨,切薄片,擺放盤中。
➌蘿蔔洗淨削皮,切條絲;油菜洗淨切段。
➍備一鍋水,加入鹽,水開後放入油菜、蘿蔔絲,
待水再次沸騰立即撈起,瀝去水分、擺入盤內、淋上豆瓣醬,
即可上桌。
貼心提醒:豆瓣醬先以油炒可去酸味,且可增加色澤,加水拌炒可降鹹度。
營養師叮嚀:要注意豆瓣醬的鈉含量,一天攝取的鈉含量不能超過3000毫克,而一匙鹽是600毫克,要控制總量。
營養分析(1人份):熱量45.7卡,粗蛋白1.7克,粗脂肪3.2克,碳水化合物3.3克,膳食纖維1.2克,膽固醇0.0毫克,維生素C15.8毫克,鈉575.5毫克,鈣51.1毫克,鐵0.8毫克
二、和風根菜(4人份)
【準備材料】 紅蘿蔔1條、蓮藕1/2條、馬鈴薯1個、豌豆苗1小把
【調味料】 鹽少許、薄鹽醬油3大匙、味霖1大匙
【作法】
➊紅蘿蔔、馬鈴薯削皮切塊。蓮藕切片。豌豆苗洗淨。
➋將紅蘿蔔、馬鈴薯和蓮藕放在蒸盤上,撒鹽,加蓋或覆上保鮮膜,放進電鍋,外鍋加 半杯水蒸熟。
➌將薄鹽醬油和味霖調勻,淋在根菜上,擺上豌豆苗即完成。
貼心提醒:紅蘿蔔、馬鈴薯和蓮藕烹煮時間不同,可利用切塊大小使同時熟,紅蘿蔔切小塊,馬鈴薯切大塊,蓮藕則切厚片。
營養師叮嚀:也可將蓮藕、馬鈴薯換成其他的蔬菜或代替1/4碗飯,可減少熱量攝取。另外,味霖1cc約3卡,可以酌量搭配。
營養分析(1人份):熱量97.3卡,粗蛋白3.4克,粗脂肪1.0克,碳水化合物20.4克,膳食纖維3.6克,膽固醇0.0毫克,維生素C48.0毫克,鈉960.8毫克,鈣49.5毫克,鐵0.9毫克
三、高湯燙白菜豆腐(4人份)
【準備材料】 白菜200克、涼拌豆腐1塊、柴魚片適量
【調味料】昆布高湯450cc、柴魚片10克、薄鹽醬油1小匙
【作法】
➊昆布高湯以小火煮至微沸,加10克的柴魚片,一煮開即熄火。待柴魚片沉入鍋底,再以濾網濾出湯汁,即柴魚高湯。
➋先取3大匙高湯和薄鹽醬油調勻,做為淋醬。
➌其餘柴魚高湯煮沸。放進洗淨、切段的白菜,待高湯再次滾時立即撈起,擺入深盤內。
➍擺上切小塊的豆腐,倒入淋醬,撒上柴魚片即可。
貼心提醒
濾柴魚片時,勿按壓柴魚片,免湯汁變混濁。
營養分析(1人份)
熱量44.8卡,粗蛋白4.5克,粗脂肪1.6克,碳水化合物2.7克,
膳食纖維0.9克,膽固醇6.0毫克,維生素C9.5毫克,
鈉565.3毫克,鈣28.1毫克,鐵1.3毫克
四、酸醬菠菜(4人份)
【準備材料】 菠菜200克、海帶芽5克、熱開水1杯、 鹽1小匙、熟白芝麻少許。
【調味料】 昆布高湯80cc、檸檬汁1小匙、醬油1大匙。
【作法】
➊昆布高湯先以小火煮開。待冷卻後,加入檸檬汁、醬油調勻,即為酸味淋醬。
➋海帶芽以水沖洗淨,用熱開水泡開後,撈起瀝乾。菠菜整棵洗淨。
➌另備一鍋水,加入鹽,煮滾後放入菠菜,待水再次沸騰即撈起,擰去水分。
➍菠菜切段,擺入盤內。撒海帶芽、白芝麻,淋上酸味淋醬,即完成。
貼心提醒 :酸醬可多做一些,裝瓶後再放於冰箱冷藏,賞味期為兩星期。
營養分析(1人份):熱量27.8卡,粗蛋白1.7克,粗脂肪0.9克,碳水化合物3.5克,膳食纖維1.4克,膽固醇0.0毫克,維生素C4.9毫克,鈉1679.1毫克,鈣41.1毫克,鐵1.2毫克
五、味噌花枝高麗菜(4人份)
【準備材料】 高麗菜1/3顆、紅蘿蔔1/2條、花枝1隻。
【調味料】 鹽適量、味噌2大匙、醋1小匙、開水1大匙
【作法】
➊味噌、醋和開水調開,即成味噌醋醬。
➋高麗菜洗淨,切一口大小。紅蘿蔔削皮,切薄圓片。
➌將所有蔬菜放入微波碗內,均勻撒上鹽, 加蓋或封上保鮮膜,送進微波爐內中溫微波3分鐘。取出後,微攪拌使熱氣散出,倒去多餘水分。
➍花枝洗淨去膜切圈狀,以滾水汆燙熟,瀝去水分放入蔬菜碗內。
➎淋上味噌醋醬,拌勻即完成。
貼心提醒:味噌醋醬可依喜好增減開水量稀釋。
營養師叮嚀:花枝若減為2片(1人份),熱量就可控制在40卡。
營養分析(1人份):熱量63.6卡,粗蛋白5.5克,粗脂肪0.9克,碳水化合物9.1克,膳食纖維2.2克,膽固醇60.9毫克,維生素C26.6毫克,鈉836.3毫克,鈣58.2毫克,鐵0.6毫克
食譜設計:Patty,著有《超美肌蔬果料理》、《早餐101》、《中西麵食輕鬆煮》等食譜。
營養分析:台安醫院預防醫學中心營養師余依晏
人生成功三要素.第一要有健康. 第二要有財富,這是實在問題. 第三要有時間,有時間才能自在,能自在心靈才能自得. 銷售的是健康;夢想;機會.我是顧問,是教練,是事業夥伴,更是戶口名薄外的家人. 減肥 減重 增加 肌肉 美容 健康 想讓自己變的更好,更美,更健康,遠離疾病者,我就在這. 電詢 : 0936-520757 msn : hawk1017@hotmail.com E-Mail : hawk1017@gmail.com skype : hawk1017 line id:hawk1017 臉書社團:穩瘦 不復胖 減重一起來234 社團網址是 http://www.facebook.com/groups/winso1234/ 線上健康詢問表http://goo.gl/uS4eo @穩瘦 不復胖 減重一起來234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重五行的素食料理 補腦還可安頓心靈
重五行的素食料理 補腦還可安頓心靈
更新日期:2010/09/18 00:24
消費中心/基隆報導
到底是什麼樣美味的素食,讓原本不吃素的民眾,願意大老遠跑來基隆品嚐,首先是這個由蘿蔔纓、蘋果、高麗菜、玉米及香菇等五色蔬菜熬煮而成的五行蔬菜湯頭。設計這套五行蔬菜湯頭的經理林銘珍表示: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也是代表人的五臟,人像是小五行,世界則是大五行,因此,五行蔬菜湯可以發揮調理身體安頓心靈的作用。
其中最特別的就是這個長條狀的蘿蔔纓,它是採集自蘿蔔上面葉子的嫩葉部分,營養價值高,用蘿蔔纓熬湯,會呈現一股香醇的野味。這樣由五色蔬菜熬煮出來的湯頭,果然獲得客人肯定。
除了調理元氣的五行蔬菜湯頭外,還有業者研發的核桃飯,這是利用美國進口的整顆核桃和米飯一起蒸煮,因為核桃有補腦功效,也很受客人喜愛。
在火鍋類中,比較特殊的是這鍋蒙疆鍋,因為它的湯頭是由人參、孜然、陳皮等數十種中藥材,配合各藥材特性,熬煮一整天才做成的。
菜盤部分,除了地瓜、南瓜等健康蔬菜外,還有選用全台最大素料工廠的各種素料,其中,最特別的是這個由三種菇類剁碎後包起來,外型渾圓的蒙古包,吃起來非常鮮甜。
香濃的湯頭加上配料豐富的菜盤,讓客人一吃就上癮,還有客人形容喝了蒙疆鍋的湯後,就像打通全身血脈般,非常舒服。另外用自製麻辣醬做成的麻辣湯麵,也頗獲好評。
小菜方面最具人氣的是這道做工繁複的素糯米腸,幾乎每桌客人都會點上一盤,好吃的關鍵在於業者堅持使用檜木桶來蒸米,提升米的香氣,然後淋上特製素肉燥醬汁,攪拌均勻後,再用豆皮包覆放進電鍋蒸,蒸熟再進油鍋炸。炸到略顯金黃色的糯米腸外酥內嫩,吃起來口感十足,讓人根本不知道吃的是素食。
最後是一般素食店都會有的香椿乾拌麵,不過這家店的香椿醬,除了採用中部自家農場種植的香椿外,為了保留香椿的香氣,業者還花費上千萬購買冷卻機械絞碎,然後加入花生粉等,再用低溫悶,攪拌均勻就是自製香椿醬。由特製香椿醬拌成的乾麵香氣四溢,也是許多客人必點的美食之一。
身兼主廚的經理林銘珍從小就吃素,在國外居住多年更讓她研發出多種好吃的素食料理,為了讓更多人分享吃到美味素食的喜悅,家住南部的林銘珍決定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留在基隆開店,用心做出好吃的素食料理。
每到用餐時間,這間素食店總是座無虛席,秉持有福同享的理念,林銘珍與工作夥伴,繼續用愛心做出養生又美味的素食料理,希望讓更多人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夠健康有元氣。(新聞來源:吉隆新聞記者張啟騰)
更新日期:2010/09/18 00:24
消費中心/基隆報導
到底是什麼樣美味的素食,讓原本不吃素的民眾,願意大老遠跑來基隆品嚐,首先是這個由蘿蔔纓、蘋果、高麗菜、玉米及香菇等五色蔬菜熬煮而成的五行蔬菜湯頭。設計這套五行蔬菜湯頭的經理林銘珍表示: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也是代表人的五臟,人像是小五行,世界則是大五行,因此,五行蔬菜湯可以發揮調理身體安頓心靈的作用。
其中最特別的就是這個長條狀的蘿蔔纓,它是採集自蘿蔔上面葉子的嫩葉部分,營養價值高,用蘿蔔纓熬湯,會呈現一股香醇的野味。這樣由五色蔬菜熬煮出來的湯頭,果然獲得客人肯定。
除了調理元氣的五行蔬菜湯頭外,還有業者研發的核桃飯,這是利用美國進口的整顆核桃和米飯一起蒸煮,因為核桃有補腦功效,也很受客人喜愛。
在火鍋類中,比較特殊的是這鍋蒙疆鍋,因為它的湯頭是由人參、孜然、陳皮等數十種中藥材,配合各藥材特性,熬煮一整天才做成的。
菜盤部分,除了地瓜、南瓜等健康蔬菜外,還有選用全台最大素料工廠的各種素料,其中,最特別的是這個由三種菇類剁碎後包起來,外型渾圓的蒙古包,吃起來非常鮮甜。
香濃的湯頭加上配料豐富的菜盤,讓客人一吃就上癮,還有客人形容喝了蒙疆鍋的湯後,就像打通全身血脈般,非常舒服。另外用自製麻辣醬做成的麻辣湯麵,也頗獲好評。
小菜方面最具人氣的是這道做工繁複的素糯米腸,幾乎每桌客人都會點上一盤,好吃的關鍵在於業者堅持使用檜木桶來蒸米,提升米的香氣,然後淋上特製素肉燥醬汁,攪拌均勻後,再用豆皮包覆放進電鍋蒸,蒸熟再進油鍋炸。炸到略顯金黃色的糯米腸外酥內嫩,吃起來口感十足,讓人根本不知道吃的是素食。
最後是一般素食店都會有的香椿乾拌麵,不過這家店的香椿醬,除了採用中部自家農場種植的香椿外,為了保留香椿的香氣,業者還花費上千萬購買冷卻機械絞碎,然後加入花生粉等,再用低溫悶,攪拌均勻就是自製香椿醬。由特製香椿醬拌成的乾麵香氣四溢,也是許多客人必點的美食之一。
身兼主廚的經理林銘珍從小就吃素,在國外居住多年更讓她研發出多種好吃的素食料理,為了讓更多人分享吃到美味素食的喜悅,家住南部的林銘珍決定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留在基隆開店,用心做出好吃的素食料理。
每到用餐時間,這間素食店總是座無虛席,秉持有福同享的理念,林銘珍與工作夥伴,繼續用愛心做出養生又美味的素食料理,希望讓更多人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夠健康有元氣。(新聞來源:吉隆新聞記者張啟騰)
預防失智症 金字塔飲食法 果蔬多 肉少
預防失智症 金字塔飲食法 果蔬多 肉少
更新日期:2010/09/20 16:35
臺灣地區65歲以上人口的失智症盛行為2-4%,如果以臺北市6月人口數推估,北市65 歲以上罹患失智症人數約為1萬3千人左右,為了預防失智,有營養師推薦飲食採地中海飲食型態,因為有研究顯示,地中海型飲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也可以有效降低輕度認知功能的發生及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林麗玉報導)
人的腦力常常隨著年紀增長,出現相對性的減退,甚至有研究指出,地中海型飲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同時可有效降低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及降低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變成失智症的風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師張惠萍說,所謂的地中海飲食型態,是指一種金字塔結構的飲食方式,塔的底層除了飲食之外,還要保持足夠的身體活動,及愉快的用餐氣氛,至於金字塔的第一階,也就是每天應該吃最多的食物,包括水果、蔬菜、全穀、橄欖油、豆類、核果、香草植物等;金字塔第二階,也就是可以常吃的,例如一星期兩次以上、但是不必天天吃的,包括魚類和海產;金字塔第三階,則是家禽、蛋類 ,一個星期1至3次,每次適量、乳製品 同樣也是每星期1次到每天 1 次,要適量;至於金字塔的最頂端的食物,也就是只能偶一為之例如紅肉及甜點。營養師張惠萍說,蔬果中含有維生素C、E,這些抗氧化物質(維生素C、E)可以減少失智症的發生;另外維生素B群及葉酸的缺乏與腦部血循環有關,也是失智症發生的原因之ㄧ,所以要從食物中多攝取維生素B群,將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發生,但不建議長時間、高劑量從飲食以外的來源,補充維生素或深海魚油,避免過量而造成副作用。另外如果平常有小酌習慣的長者,也可以建議65歲以上老人,每天酌飲3小杯紅酒,可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不過提醒,飲酒過量,反而會造成智力退化。
更新日期:2010/09/20 16:35
臺灣地區65歲以上人口的失智症盛行為2-4%,如果以臺北市6月人口數推估,北市65 歲以上罹患失智症人數約為1萬3千人左右,為了預防失智,有營養師推薦飲食採地中海飲食型態,因為有研究顯示,地中海型飲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也可以有效降低輕度認知功能的發生及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林麗玉報導)
人的腦力常常隨著年紀增長,出現相對性的減退,甚至有研究指出,地中海型飲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同時可有效降低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及降低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變成失智症的風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師張惠萍說,所謂的地中海飲食型態,是指一種金字塔結構的飲食方式,塔的底層除了飲食之外,還要保持足夠的身體活動,及愉快的用餐氣氛,至於金字塔的第一階,也就是每天應該吃最多的食物,包括水果、蔬菜、全穀、橄欖油、豆類、核果、香草植物等;金字塔第二階,也就是可以常吃的,例如一星期兩次以上、但是不必天天吃的,包括魚類和海產;金字塔第三階,則是家禽、蛋類 ,一個星期1至3次,每次適量、乳製品 同樣也是每星期1次到每天 1 次,要適量;至於金字塔的最頂端的食物,也就是只能偶一為之例如紅肉及甜點。營養師張惠萍說,蔬果中含有維生素C、E,這些抗氧化物質(維生素C、E)可以減少失智症的發生;另外維生素B群及葉酸的缺乏與腦部血循環有關,也是失智症發生的原因之ㄧ,所以要從食物中多攝取維生素B群,將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發生,但不建議長時間、高劑量從飲食以外的來源,補充維生素或深海魚油,避免過量而造成副作用。另外如果平常有小酌習慣的長者,也可以建議65歲以上老人,每天酌飲3小杯紅酒,可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不過提醒,飲酒過量,反而會造成智力退化。
怎樣吃中藥最有效?最常見的5種禁忌食物
怎樣吃中藥最有效?最常見的5種禁忌食物
為什麼吃中藥不能配茶、吃白蘿蔔?水煎藥一定比科學中藥更有效?所有關於「吃中藥」的禁忌與迷思,一次解答。
文.曾慧雯
2010/09 康健雜誌 142期
朋友同事聚餐時,這樣的 對話你應該不陌生:「喝喝看,這是最頂級的高山烏龍茶……」、「不行耶,我在吃中藥不能喝茶。」、「那來點紅蟳米糕吧!」、「中醫師說我不能吃螃蟹和糯米。」、「蘿蔔排骨湯這麼清淡總可以了吧?」、「我不能吃白蘿蔔,筍子也不行。」、「你到底還有什麼東西是可以吃的?」...
比起西藥,吃中藥的規矩好像又更多了些。究竟該怎麼吃中藥才最有效?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主任楊榮季表示,吃中藥要有效,可以分成3個層次,第一是要遇到好醫生,可以正確診斷辯證用藥;第二是藥師能用正確藥品調劑處方箋;第三則是患者本身必須遵照醫囑服藥及避開禁忌。
雖然中藥本身是天然物,不過中藥的活性成分複雜,寒熱屬性各有不同,一般中醫師開藥時,都會同時提醒患者該注意哪些飲食禁忌,如果不遵照醫囑亂服中藥或飲食不忌口,不但藥效無法充分發揮,甚至還可能對身體有害。
楊榮季說,服用中藥時若吃到禁忌食物,輕者無效,重者還可能會產生毒性,身體卻無法代謝。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婦科主任賴榮年表示,無論藥材、食材幾乎都會區分屬性,只要食物的強度夠、劑量大,就可能會具有藥性。
最常見的5種禁忌食物
當你在服用中藥時,吃以下幾種食物應該特別注意:
▼白蘿蔔
‧不適合:正在服用溫補藥的人。
‧原因:白蘿蔔屬於「行氣化痰藥」,會消耗能量,因此不宜與補藥共服,容易降低療效。其他不適合的食物還有大白菜及竹筍等。
服用人參時最忌吃白蘿蔔。賴榮年說,白蘿蔔的種子又稱為「萊菔」,能理氣下氣,被中醫用來消腸胃脹氣,有時會在吃太補、氣壅滯時使用,所以不適合和補氣的人參一起吃,尤其是必須吃高麗參這類屬於紅參、偏溫補藥材的人,就代表患者已經是偏寒體質、需要用藥滋補,本身就不適合吃會耗氣的藥或是白蘿蔔這類食材。
至於竹筍,賴榮年則認為不必然完全不能吃,不過竹筍性偏寒,筋骨痠痛的人最好減少攝取竹筍等寒涼食物,以免讓身體循環代謝更弱。「竹筍會招風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學院傳統醫學科針傷科主任陳萍和說,有些人吃竹筍會出現皮膚癢、類似感冒的症狀,因此中醫通常建議患者少吃竹筍,不過茭白筍並非竹筍類植物,可以放心吃。
▼辣椒
‧不適合:正在服寒性藥物的人。
‧原因:不分中西醫都認為,生病吃藥時飲食要清淡,儘量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例如咖哩、胡椒、辣椒、酒類等。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中藥組組長王鵬豪表示,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會增加熱象,因而抵銷清熱涼血藥物的療效。
如果你正在服用大黃、黃連、黃芩等苦寒藥物,或者是牡丹皮、黃柏、金銀花、桔梗、桑葉、連翹等寒涼藥物,就不該再吃蔥蒜、辣椒、麻油雞、肉骨茶、薑母鴨或羊肉爐等辛辣熱燥油膩食物,以免影響原來中藥材的藥性。
▼冰
‧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是正在服用溫熱性質中藥的人。
‧原因:中醫認為人體必須氣血調和才能正常運作,吃冰容易耗損脾胃機能。
賴榮年表示,在正常情況下,胃的酵素必須在適當體溫下才能有效運作,吃太多冰冷食物會讓胃的溫度下降,不利於酵素進行分解作用、五穀精華無法消化吸收,進而導致代謝不良。
尤其在需要服用溫熱性質的中藥治病時,更應該避免吃生冷瓜果及冰涼食物,否則藥物將無法充分發揮功效。
▼糯米
‧不適合:正在服健脾胃藥的人。
‧原因:豆類、肉類、糯米等食物比較不易消化,正在服用健脾胃藥的人最好避免,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影響病患康復。對於胃腸功能已經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多吃這類食物,往往會導致腸胃不堪負荷。
▼芒果
‧不適合:過敏或正在治療皮膚疾病的人。
‧原因:在中醫觀點裡,芒果屬於「發物」,也就是對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體質的人來說,吃芒果容易使病情發作。
而正在服藥治療皮膚疾病的患者,也應避免食用芒果、荔枝、花生、海產類等食物。
服用中藥 溫開水最好
吃中藥時最好搭配溫開水。雖然有時候中醫師會視病患的體質或病情,特別交代要用熱服或冷服,不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用溫開水服送中藥是最保險的。
如果是吃科學中藥,中醫師建議先把藥粉和溫開水混合後再喝,沾在杯子上的粉末殘渣應再用水沖一沖後喝乾淨;不建議把藥粉倒入口中再喝水,避免藥粉在食道中沾黏或嗆到。
吃中西藥要間隔2小時
此外,有不少患者在看中醫的同時也看西醫、吃西藥,必須特別注意中西藥之間的交互作用。
王鵬豪表示,很多患者不敢跟西醫說有在吃中藥、怕被醫生罵,看中醫時也不太會說有在看西醫,所以有時候會造成中、西醫都開了同樣性質的藥,導致「吃過量」;例如西醫已經開了降血脂藥,中醫又開了紅麴,兩者加起來藥效就會增加。
因此,就醫時必須讓醫師知道你還有在吃別的藥或保健食品,服用時間最好也錯開,中間至少要隔2小時。
補益藥飯前吃 治療藥飯後吃
和西藥一樣,中藥也會因為病情與藥性不同,服用的時間有所差異。
中醫師認為中藥最好別和食物同服,例如本來應該飯前吃的藥卻忘了吃,寧可等到下一餐再吃,也不要馬上就混合食物一起吃。
補中益氣湯等補益藥最好在飯前服用;呼吸道疾病等治療藥及大寒藥物適合飯後吃,以免傷胃;至於驅蟲劑則是空腹吃效果較好。
根據症狀選劑型 科學中藥未必不如水煎藥
說起吃中藥,除了飲食禁忌之外,最常產生的疑問可能是:「我該選擇水煎藥還是科學中藥?哪種安全又有效?」
水煎藥指的是將藥材浸泡在水中煎煮成湯液;科學中藥又叫做濃縮中藥,是萃取、濃縮製劑的通稱,由藥廠將藥材煎煮後脫水或加入澱粉等賦形劑所製成,除了粉劑以外,也可以做成膠囊、丸劑或錠劑。
在許多人的觀念裡,都認為水煎藥的藥效比科學中藥更好,不過中醫師認為,應該先看看疾病的類型與病患的需求,再決定最適合使用哪種劑型。
陳萍和表示,水煎藥的成分可以「客製化」依照個人體質與症狀增減,因此可以達到比較好的療效;不過現代人生活型態已經改變,如果真的不方便自行熬煮,有些診所也會提供已經煮好的即飲包,和科學中藥互相搭配服用。
賴榮年說,科學中藥方便有效,而且中醫古籍中,本來就不是所有藥都是湯劑,有些中藥原本就是粉末散劑。
「每種病剛開始都能用湯劑,但用了三、五天就可以換了,」他指出,水煎藥屬於湯劑,湯劑的效果比較快,如果是急症就可以選擇水煎藥,因為「治亂世用重典」。
除急症外,有些特殊情形也較適合服用水煎藥。王鵬豪舉例說,冬天裡喝熱熱的水煎藥,吃藥還可以暖身,如果單吃科學中藥就沒有這種效果;或者是剛生產完的婦女喝麻油酒雞湯,讓酒把藥性帶進體內,這種情況也許就不太適合服用科學中藥。
「湯劑熱熱的喝,效果是最快的,但是有時候不一定講求快,」王鵬豪說,許多調理身體的中藥,反而都做成藥效較緩慢的丸劑。
感冒、痠痛也不一定得用水煎藥。有時候治療慢性疾病可以先吃水煎藥,之後再換成科學中藥,並視個人體質增減。
方便攜帶、省時省力,是科學中藥的好處之一。不少中醫師都認為,只要不是急症,一般情況下服用科學中藥可說是簡單又方便,就算怕苦的人也可以改吞膠囊。
認明包裝標示 散裝中藥也有保障
中藥材的安全性也是選擇時的重要指標。
國內的科學中藥都是由通過GMP(藥品優良製造規範)認證的藥廠所生產,製造流程都有控管,品質比較穩定,對於重金屬、微生物含量也都有安全規範。
傳統買賣中藥材都是秤斤論兩,但買回家放個一陣子,常會忘記購自哪一家廠商、保存期限,甚至就連藥材是否變質都無法分辨,吃出問題也投訴無門。
因此,在一般人印象中,散裝中藥材的安全性可能不如科學中藥。
不過近年來,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推動「中藥材包裝標示」,規定324種常見中藥材的包裝必須標示品名、重量、製造日期、保存期限,還有製造商、進口商、販賣商的名稱及地址,建立產品責任制,若有問題可立刻追蹤源頭。
其中,89種最常用的中藥材還另外訂有重金屬含量限制;若是具有毒性的藥材,例如天南星、川烏、草烏、巴豆等,則必須在包裝標示上載明是否經過炮製。
王鵬豪表示,目前進口的中藥有85~90%都來自中國,希望未來可以鎖定安全風險較大的中藥材,要求廠商進口時附上檢驗報告。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不適宜配送中藥的飲料
除了白開水以外,以下幾種飲料都不宜拿來服送中藥。
茶︱
茶本身具有藥性,且茶性屬於苦寒,會影響補藥療效。
「不是所有中藥都不能用茶,」賴榮年這麼說。他指出,中醫治頭痛有一古方叫做「川芎茶調散」,就是要用茶調服用,而且坊間許多號稱可以減肥的方子,也常用茶來搭配中藥。
不過,除了以上幾種情形之外,吃中藥時最好別用茶水服送,尤其吃含補氣或補血成分的中藥時,更該避免,因為茶中的鞣酸常會和補藥中的有效成分結合,影響人體吸收。
另外,茶水冷卻並放置隔夜後,其性更寒,有人喝隔夜茶甚至會胃痛,因此,當你正在服用人參、薑、桂枝等溫熱中藥時就不該喝茶。
茶水利尿,多喝會稀釋血中藥物濃度。茶也具有提神醒腦作用,服用安神鎮靜藥物時喝茶,藥效會相互抵銷;有睡眠障礙的人,中午過後也最好不要喝茶。
牛奶︱
牛奶含有蛋白質與鈣質,可能會跟中藥成分結合、包裹胃壁,導致人體無法消化吸收,有些患者就因為用牛奶配中藥而腹瀉。
牛奶也可能是過敏原。賴榮年說,有些華人腸胃裡的乳糖酵素沒有高加索人來得多,造成未分解的乳糖直接進入大腸,因此乳糖不耐症的人只要一喝牛奶就會拉肚子;他建議,凡是喝完牛奶會脹氣的人都不宜再喝,容易過敏、免疫異常的人也不適合食用蛋白及牛、羊等動物奶,否則吃多了容易變成酸性、濕性體質。
果汁︱
跟熟食比起來,水果本身就偏生冷寒涼,即使打成果汁也一樣,寒性體質的人多吃會不舒服。
楊榮季提醒,如果吃中藥時用果汁配服,果汁的酸鹼值也可能會改變藥性或血中藥物濃度,應該盡量避免。
糖水︱
糖本身具有藥性,例如紅糖是溫補,白糖則是涼補,與中藥共服會改變藥性,所以儘量配白開水就好,不要加糖。
不過,如果小孩子覺得中藥太苦不敢吞服,陳萍和建議可以加一點甜度高、量少的果糖與中藥共服。
Box:水煎藥vs.科學中藥
水煎藥:適合對象:急症 /藥效發揮速度:最快/安全把關:中藥材包裝標示規範
科學中藥:適合對象:慢性疾病、調養身體、沒空煎藥的人/藥效發揮速度:較慢/安全把關:GMP藥廠生產
Box:中藥材小常識
‧煎煮容器:煎煮中藥材要用不會和藥材成分起作用的材質,例如不鏽鋼、沒有破損剝落的彩色鍋、砂鍋或市售煎藥器,不建議使用鐵鍋或鋁鍋。
‧藥材保存:無論是散裝中藥材或科學中藥,都應該放置在陰涼、不受潮的地方,也可以放在冰箱裡,但也不要放太久。如果藥材疑似發霉,或科學中藥受潮結塊,都應該丟棄別再食用。
‧孕婦能否吃中藥:可以,但孕婦必須慎用活血破瘀及子宮收縮藥物;若懷孕應該先告訴中醫師,開藥時就會特別避開這類藥材。
‧可否自己買科學中藥服用:每個人體質、症狀都不同,自行購買科學中藥吃並不恰當,最好先徵詢過中醫師的意見。
為什麼吃中藥不能配茶、吃白蘿蔔?水煎藥一定比科學中藥更有效?所有關於「吃中藥」的禁忌與迷思,一次解答。
文.曾慧雯
2010/09 康健雜誌 142期
朋友同事聚餐時,這樣的 對話你應該不陌生:「喝喝看,這是最頂級的高山烏龍茶……」、「不行耶,我在吃中藥不能喝茶。」、「那來點紅蟳米糕吧!」、「中醫師說我不能吃螃蟹和糯米。」、「蘿蔔排骨湯這麼清淡總可以了吧?」、「我不能吃白蘿蔔,筍子也不行。」、「你到底還有什麼東西是可以吃的?」...
比起西藥,吃中藥的規矩好像又更多了些。究竟該怎麼吃中藥才最有效?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主任楊榮季表示,吃中藥要有效,可以分成3個層次,第一是要遇到好醫生,可以正確診斷辯證用藥;第二是藥師能用正確藥品調劑處方箋;第三則是患者本身必須遵照醫囑服藥及避開禁忌。
雖然中藥本身是天然物,不過中藥的活性成分複雜,寒熱屬性各有不同,一般中醫師開藥時,都會同時提醒患者該注意哪些飲食禁忌,如果不遵照醫囑亂服中藥或飲食不忌口,不但藥效無法充分發揮,甚至還可能對身體有害。
楊榮季說,服用中藥時若吃到禁忌食物,輕者無效,重者還可能會產生毒性,身體卻無法代謝。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婦科主任賴榮年表示,無論藥材、食材幾乎都會區分屬性,只要食物的強度夠、劑量大,就可能會具有藥性。
最常見的5種禁忌食物
當你在服用中藥時,吃以下幾種食物應該特別注意:
▼白蘿蔔
‧不適合:正在服用溫補藥的人。
‧原因:白蘿蔔屬於「行氣化痰藥」,會消耗能量,因此不宜與補藥共服,容易降低療效。其他不適合的食物還有大白菜及竹筍等。
服用人參時最忌吃白蘿蔔。賴榮年說,白蘿蔔的種子又稱為「萊菔」,能理氣下氣,被中醫用來消腸胃脹氣,有時會在吃太補、氣壅滯時使用,所以不適合和補氣的人參一起吃,尤其是必須吃高麗參這類屬於紅參、偏溫補藥材的人,就代表患者已經是偏寒體質、需要用藥滋補,本身就不適合吃會耗氣的藥或是白蘿蔔這類食材。
至於竹筍,賴榮年則認為不必然完全不能吃,不過竹筍性偏寒,筋骨痠痛的人最好減少攝取竹筍等寒涼食物,以免讓身體循環代謝更弱。「竹筍會招風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學院傳統醫學科針傷科主任陳萍和說,有些人吃竹筍會出現皮膚癢、類似感冒的症狀,因此中醫通常建議患者少吃竹筍,不過茭白筍並非竹筍類植物,可以放心吃。
▼辣椒
‧不適合:正在服寒性藥物的人。
‧原因:不分中西醫都認為,生病吃藥時飲食要清淡,儘量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例如咖哩、胡椒、辣椒、酒類等。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中藥組組長王鵬豪表示,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會增加熱象,因而抵銷清熱涼血藥物的療效。
如果你正在服用大黃、黃連、黃芩等苦寒藥物,或者是牡丹皮、黃柏、金銀花、桔梗、桑葉、連翹等寒涼藥物,就不該再吃蔥蒜、辣椒、麻油雞、肉骨茶、薑母鴨或羊肉爐等辛辣熱燥油膩食物,以免影響原來中藥材的藥性。
▼冰
‧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是正在服用溫熱性質中藥的人。
‧原因:中醫認為人體必須氣血調和才能正常運作,吃冰容易耗損脾胃機能。
賴榮年表示,在正常情況下,胃的酵素必須在適當體溫下才能有效運作,吃太多冰冷食物會讓胃的溫度下降,不利於酵素進行分解作用、五穀精華無法消化吸收,進而導致代謝不良。
尤其在需要服用溫熱性質的中藥治病時,更應該避免吃生冷瓜果及冰涼食物,否則藥物將無法充分發揮功效。
▼糯米
‧不適合:正在服健脾胃藥的人。
‧原因:豆類、肉類、糯米等食物比較不易消化,正在服用健脾胃藥的人最好避免,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影響病患康復。對於胃腸功能已經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多吃這類食物,往往會導致腸胃不堪負荷。
▼芒果
‧不適合:過敏或正在治療皮膚疾病的人。
‧原因:在中醫觀點裡,芒果屬於「發物」,也就是對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體質的人來說,吃芒果容易使病情發作。
而正在服藥治療皮膚疾病的患者,也應避免食用芒果、荔枝、花生、海產類等食物。
服用中藥 溫開水最好
吃中藥時最好搭配溫開水。雖然有時候中醫師會視病患的體質或病情,特別交代要用熱服或冷服,不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用溫開水服送中藥是最保險的。
如果是吃科學中藥,中醫師建議先把藥粉和溫開水混合後再喝,沾在杯子上的粉末殘渣應再用水沖一沖後喝乾淨;不建議把藥粉倒入口中再喝水,避免藥粉在食道中沾黏或嗆到。
吃中西藥要間隔2小時
此外,有不少患者在看中醫的同時也看西醫、吃西藥,必須特別注意中西藥之間的交互作用。
王鵬豪表示,很多患者不敢跟西醫說有在吃中藥、怕被醫生罵,看中醫時也不太會說有在看西醫,所以有時候會造成中、西醫都開了同樣性質的藥,導致「吃過量」;例如西醫已經開了降血脂藥,中醫又開了紅麴,兩者加起來藥效就會增加。
因此,就醫時必須讓醫師知道你還有在吃別的藥或保健食品,服用時間最好也錯開,中間至少要隔2小時。
補益藥飯前吃 治療藥飯後吃
和西藥一樣,中藥也會因為病情與藥性不同,服用的時間有所差異。
中醫師認為中藥最好別和食物同服,例如本來應該飯前吃的藥卻忘了吃,寧可等到下一餐再吃,也不要馬上就混合食物一起吃。
補中益氣湯等補益藥最好在飯前服用;呼吸道疾病等治療藥及大寒藥物適合飯後吃,以免傷胃;至於驅蟲劑則是空腹吃效果較好。
根據症狀選劑型 科學中藥未必不如水煎藥
說起吃中藥,除了飲食禁忌之外,最常產生的疑問可能是:「我該選擇水煎藥還是科學中藥?哪種安全又有效?」
水煎藥指的是將藥材浸泡在水中煎煮成湯液;科學中藥又叫做濃縮中藥,是萃取、濃縮製劑的通稱,由藥廠將藥材煎煮後脫水或加入澱粉等賦形劑所製成,除了粉劑以外,也可以做成膠囊、丸劑或錠劑。
在許多人的觀念裡,都認為水煎藥的藥效比科學中藥更好,不過中醫師認為,應該先看看疾病的類型與病患的需求,再決定最適合使用哪種劑型。
陳萍和表示,水煎藥的成分可以「客製化」依照個人體質與症狀增減,因此可以達到比較好的療效;不過現代人生活型態已經改變,如果真的不方便自行熬煮,有些診所也會提供已經煮好的即飲包,和科學中藥互相搭配服用。
賴榮年說,科學中藥方便有效,而且中醫古籍中,本來就不是所有藥都是湯劑,有些中藥原本就是粉末散劑。
「每種病剛開始都能用湯劑,但用了三、五天就可以換了,」他指出,水煎藥屬於湯劑,湯劑的效果比較快,如果是急症就可以選擇水煎藥,因為「治亂世用重典」。
除急症外,有些特殊情形也較適合服用水煎藥。王鵬豪舉例說,冬天裡喝熱熱的水煎藥,吃藥還可以暖身,如果單吃科學中藥就沒有這種效果;或者是剛生產完的婦女喝麻油酒雞湯,讓酒把藥性帶進體內,這種情況也許就不太適合服用科學中藥。
「湯劑熱熱的喝,效果是最快的,但是有時候不一定講求快,」王鵬豪說,許多調理身體的中藥,反而都做成藥效較緩慢的丸劑。
感冒、痠痛也不一定得用水煎藥。有時候治療慢性疾病可以先吃水煎藥,之後再換成科學中藥,並視個人體質增減。
方便攜帶、省時省力,是科學中藥的好處之一。不少中醫師都認為,只要不是急症,一般情況下服用科學中藥可說是簡單又方便,就算怕苦的人也可以改吞膠囊。
認明包裝標示 散裝中藥也有保障
中藥材的安全性也是選擇時的重要指標。
國內的科學中藥都是由通過GMP(藥品優良製造規範)認證的藥廠所生產,製造流程都有控管,品質比較穩定,對於重金屬、微生物含量也都有安全規範。
傳統買賣中藥材都是秤斤論兩,但買回家放個一陣子,常會忘記購自哪一家廠商、保存期限,甚至就連藥材是否變質都無法分辨,吃出問題也投訴無門。
因此,在一般人印象中,散裝中藥材的安全性可能不如科學中藥。
不過近年來,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推動「中藥材包裝標示」,規定324種常見中藥材的包裝必須標示品名、重量、製造日期、保存期限,還有製造商、進口商、販賣商的名稱及地址,建立產品責任制,若有問題可立刻追蹤源頭。
其中,89種最常用的中藥材還另外訂有重金屬含量限制;若是具有毒性的藥材,例如天南星、川烏、草烏、巴豆等,則必須在包裝標示上載明是否經過炮製。
王鵬豪表示,目前進口的中藥有85~90%都來自中國,希望未來可以鎖定安全風險較大的中藥材,要求廠商進口時附上檢驗報告。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不適宜配送中藥的飲料
除了白開水以外,以下幾種飲料都不宜拿來服送中藥。
茶︱
茶本身具有藥性,且茶性屬於苦寒,會影響補藥療效。
「不是所有中藥都不能用茶,」賴榮年這麼說。他指出,中醫治頭痛有一古方叫做「川芎茶調散」,就是要用茶調服用,而且坊間許多號稱可以減肥的方子,也常用茶來搭配中藥。
不過,除了以上幾種情形之外,吃中藥時最好別用茶水服送,尤其吃含補氣或補血成分的中藥時,更該避免,因為茶中的鞣酸常會和補藥中的有效成分結合,影響人體吸收。
另外,茶水冷卻並放置隔夜後,其性更寒,有人喝隔夜茶甚至會胃痛,因此,當你正在服用人參、薑、桂枝等溫熱中藥時就不該喝茶。
茶水利尿,多喝會稀釋血中藥物濃度。茶也具有提神醒腦作用,服用安神鎮靜藥物時喝茶,藥效會相互抵銷;有睡眠障礙的人,中午過後也最好不要喝茶。
牛奶︱
牛奶含有蛋白質與鈣質,可能會跟中藥成分結合、包裹胃壁,導致人體無法消化吸收,有些患者就因為用牛奶配中藥而腹瀉。
牛奶也可能是過敏原。賴榮年說,有些華人腸胃裡的乳糖酵素沒有高加索人來得多,造成未分解的乳糖直接進入大腸,因此乳糖不耐症的人只要一喝牛奶就會拉肚子;他建議,凡是喝完牛奶會脹氣的人都不宜再喝,容易過敏、免疫異常的人也不適合食用蛋白及牛、羊等動物奶,否則吃多了容易變成酸性、濕性體質。
果汁︱
跟熟食比起來,水果本身就偏生冷寒涼,即使打成果汁也一樣,寒性體質的人多吃會不舒服。
楊榮季提醒,如果吃中藥時用果汁配服,果汁的酸鹼值也可能會改變藥性或血中藥物濃度,應該盡量避免。
糖水︱
糖本身具有藥性,例如紅糖是溫補,白糖則是涼補,與中藥共服會改變藥性,所以儘量配白開水就好,不要加糖。
不過,如果小孩子覺得中藥太苦不敢吞服,陳萍和建議可以加一點甜度高、量少的果糖與中藥共服。
Box:水煎藥vs.科學中藥
水煎藥:適合對象:急症 /藥效發揮速度:最快/安全把關:中藥材包裝標示規範
科學中藥:適合對象:慢性疾病、調養身體、沒空煎藥的人/藥效發揮速度:較慢/安全把關:GMP藥廠生產
Box:中藥材小常識
‧煎煮容器:煎煮中藥材要用不會和藥材成分起作用的材質,例如不鏽鋼、沒有破損剝落的彩色鍋、砂鍋或市售煎藥器,不建議使用鐵鍋或鋁鍋。
‧藥材保存:無論是散裝中藥材或科學中藥,都應該放置在陰涼、不受潮的地方,也可以放在冰箱裡,但也不要放太久。如果藥材疑似發霉,或科學中藥受潮結塊,都應該丟棄別再食用。
‧孕婦能否吃中藥:可以,但孕婦必須慎用活血破瘀及子宮收縮藥物;若懷孕應該先告訴中醫師,開藥時就會特別避開這類藥材。
‧可否自己買科學中藥服用:每個人體質、症狀都不同,自行購買科學中藥吃並不恰當,最好先徵詢過中醫師的意見。
「壓力」滋養乳癌細胞!
「壓力」滋養乳癌細胞!
更新日期:2010/09/23 06:48
美國動物研究發現,壓力會滋養乳癌細胞,長期處於壓力的老鼠,乳癌擴散程度增三十倍之多。
身體免疫細胞原本應該要努力對抗癌症腫瘤,不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瓊森綜合研究中心發現,壓力會徹底改變免疫細胞,把免疫細胞轉化為「抓耙仔」,應該保護身體的免疫細胞反會教唆、協助癌細胞擴散,在承受長期壓力的老鼠身上,乳癌腫瘤擴散速度更快,擴散速度比沒有承受壓力的老鼠多三十倍。
長久以來,醫界一直認為壓力會促使人體癌細胞滋長,這項研究不只發現壓力會增快癌症病程,研究也揭開其中奧秘。研究指出,壓力改變免疫細胞的生理作用,使得免疫細胞反倒幫助癌症擴散、轉移到其他器官,導致癌症病情更惡化,更加難以治療。研究成果發表於九月中出版的「癌症研究」期刊(Cancer Research)。
研究首席作者瓊森癌症中心的艾莉卡‧史隆(Erica Sloan)指出,這是第一次研究發現慢性壓力會讓癌細胞流竄、移居到其他遠端器官。
研究人員表示,年輕女性被診斷出罹患乳癌時,往往還有很多事要做,她們承受的心理壓力也比較大,因此未來研究重點會放在年輕女性患者身上。
研究也發現,乙型阻斷劑可以減輕壓力衝擊,幾項大型乳癌研究顯示,乙型阻斷劑似乎可以預防乳癌復發、擴散。除了使用藥物以外,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如規律運動、學習舒壓技巧等,也可以幫助減緩癌症病情。
更新日期:2010/09/23 06:48
美國動物研究發現,壓力會滋養乳癌細胞,長期處於壓力的老鼠,乳癌擴散程度增三十倍之多。
身體免疫細胞原本應該要努力對抗癌症腫瘤,不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瓊森綜合研究中心發現,壓力會徹底改變免疫細胞,把免疫細胞轉化為「抓耙仔」,應該保護身體的免疫細胞反會教唆、協助癌細胞擴散,在承受長期壓力的老鼠身上,乳癌腫瘤擴散速度更快,擴散速度比沒有承受壓力的老鼠多三十倍。
長久以來,醫界一直認為壓力會促使人體癌細胞滋長,這項研究不只發現壓力會增快癌症病程,研究也揭開其中奧秘。研究指出,壓力改變免疫細胞的生理作用,使得免疫細胞反倒幫助癌症擴散、轉移到其他器官,導致癌症病情更惡化,更加難以治療。研究成果發表於九月中出版的「癌症研究」期刊(Cancer Research)。
研究首席作者瓊森癌症中心的艾莉卡‧史隆(Erica Sloan)指出,這是第一次研究發現慢性壓力會讓癌細胞流竄、移居到其他遠端器官。
研究人員表示,年輕女性被診斷出罹患乳癌時,往往還有很多事要做,她們承受的心理壓力也比較大,因此未來研究重點會放在年輕女性患者身上。
研究也發現,乙型阻斷劑可以減輕壓力衝擊,幾項大型乳癌研究顯示,乙型阻斷劑似乎可以預防乳癌復發、擴散。除了使用藥物以外,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如規律運動、學習舒壓技巧等,也可以幫助減緩癌症病情。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