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

癌症治療時,這樣吃就對了!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603


癌症治療時,這樣吃就對了!


誰說癌症病人只能吃索然無味的水煮青菜?
吃得好、吃得開心,才能戰勝癌魔。

文.林貞岑


有著名模般的亮眼外型和甜美自信的笑容,30出頭,從事服務業的佳靜,日前才剛結束為期半年多的癌症治療。
熱愛美食又挑嘴的她,診斷出癌症後改吃素及生機飲食,剛開始由於吃不慣,母親好心準備的菜餚又沒有味道,食欲很差,經常靠白稀飯配鹽巴勉強度日,曾經身體虛弱到無法繼續療程。
化療需要體力及營養,直到醫院工作的親戚帶來「甜甜的,很好喝」的醫院專用濃縮營養配方,才讓她逐漸恢復體力,並順利完成治療。
癌症病人的營養狀況攸關治療結果。研究已證實,營養狀況愈好,癌症治療副作用及感染率降低,愈能達到治癒效果。且免疫力增加,身體也可迅速復原。
治療癌症的要素之一是維持體重。對抗癌症需要體力,營養補給充足,才能修補重建在抗癌過程中受重創的細胞組織。
23歲罹患淋巴癌並成功戰勝癌症,《大鼻抗癌日記》作者趙祺祥在化療期間強迫自己努力加餐飯,「報紙看一字嘴巴咬一下」,體重不減反增,復原狀況也比一般人來得好。
很多癌症病人不是病死,卻是「餓死」或「嚇死」的,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張金堅說。
研究發現,約有四成癌症病人並非死於疾病本身,而是營養不良。早期的營養支持,不但可以提高放射線療法完成率、減少住院天數(從13.5天減少到3.2天),每一病人平均可省下3708美元,刊登在《臨床癌症學》期刊的研究顯示。

尤其不少人罹癌後改吃素食或生機飲食,「這是錯誤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黃孟娟搖搖頭說。
癌症治療前,最需提升個人營養狀況,除非已經吃素或生機飲食多年,可以達到營養均衡目標,否則這種缺乏蛋奶魚肉蛋的飲食方式,很容易因蛋白質攝取不足,造成體重減輕或體力變差。
「身體狀況不好,開刀動手術會比較危險,」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謝瑞坤醫師,不建議病人在治療前就改吃素食,他認為吃素要吃到營養足夠,需要一段時間調整,「沒人指導一定會出問題,」他說。
對抗癌症,不同階段各有因應的飲食對策,只要選對時間,就可以吃得開心又健康。
選對時間,癌症病人也可大快朵頤
˙準備期:從診斷到化、放療及手術前
飲食對策:補足熱量及蛋白質。飲食以蛋白質及五榖根莖類為主,若有餘力可補充蔬果。
手術或化學治療會造成身體組織嚴重耗損,因此需要足夠蛋白質參與修復重建工程。
如何得知個人營養狀況是否足夠?首先,算算你是否屬於標準體重。如果體重超過或剛好,則維持一般均衡飲食就好,不需額外補充熱量。
如果體重過輕,最好努力加餐飯,多從魚肉豆蛋奶類中補充蛋白質。
譬如每日飲食指南建議魚肉豆蛋每日4份改成5份(第二、三、四手指合併就是一份的尺寸),每日一杯奶類增加到兩杯(1杯=240cc)。

體重嚴重不足者,可由營養師建議補充濃縮營養配方。
至於各色新鮮蔬果,纖維多、熱量少、易有飽足感,因此在增加體重時只能當成配角,最好以蛋白質和五榖根莖類為主。
也有人一天猛灌五、六瓶雞精來維持治療前後的體力,營養師黃孟娟提醒:「雞精可以輔助,但不能取代正常飲食。」
雞精是低油脂、含有豐富維生素的水解蛋白,好處是容易消化,如果病人胃口不佳可以適當補充。但雞精蛋白質含量不高,仍須配合正常飲食,才能補足身體所需熱量。
˙治療期:手術後及化、放療期間
飲食對策:維持體重,補足熱量蛋白質。飲食較無禁忌,只要喜歡吃的,能吃盡量吃。
化學治療會引起食慾減低、味覺改變等副作用,嚴重影響病人營養攝取狀況。
吃得好不僅可以提升免疫力,也可減少化療期間的痛苦不適。
無論中西醫師或營養師,都贊同病人在此時毋須節制口欲,可以稍稍放縱一下,吃自己喜歡吃或想吃的東西,無論是冰淇淋、奶昔、甜甜圈或豆花,「偶爾要吃麻辣鍋也可以啦,」謝瑞坤醫師鼓勵病人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且可多嚐試各種口味的食物來增加食欲。
罹患乳癌第三期的江小姐,化療期間嚴守「補充蛋白質,體力最重要」準則,除了適量攝取魚肉外,每天早晨一杯蛋白素(高蛋白奶粉)加豆漿,另外還搭配優酪乳和芝麻糊。

整個療程做完,她體重增加,除了骨頭會痠痛之外,「幾乎沒有什麼不舒服,」她說,最開心的是,新長出的頭髮烏黑細緻、充滿光澤,而且竟還帶點捲度,比以前還漂亮。
對於食欲不佳、沒胃口的人,可以從點心去增加熱量攝取。
體積小但熱量高的點心類,如奶昔、布丁(淋焦糖、楓糖)、冰淇淋(可加牛奶)、豆漿+五榖芝麻粉、五榖桂圓粥、芋頭西米露、豆花灑紅豆、花生粉、木瓜或香蕉牛奶(加糖)、餛飩湯加蛋、濃湯、餡餅、蒸餃等,都是很好的熱量補充來源。
「不用特別買什麼補充品,從點心來變花樣就好,」輔大營養系教授曾明淑,特別為罹癌的父親設計一日六餐──三餐加三頓點心,每次點心維持在200~300卡(一杯240cc牛奶=150卡),點心是父親愛吃的蚵仔麵線或小籠包加豆漿,老人家吃得開心,又可以輕鬆補足熱量。
此外,可在家裡準備一些病人愛吃的小點心或食物,如餅乾、麵包等,讓他們在感覺不舒服時可以吃點緩解焦慮、補充熱量。
化療會讓人味覺變苦,病人會較喜愛吃重口味食物,烹調時可加重酸和甜的比例,有助增加食欲。
酸甜的開胃小菜或湯汁、加糖的冰檸檬水;烹調時肉類先用水果或洋蔥、薑、蒜等調味料醃漬入味,或加入一起烹煮,如番茄牛肉、百香木瓜、梅汁排骨等,都可以讓病人多吃幾口。

也可利用紅酒醋、黑醋、香椿醬、味噌等調成酸甜或鹹的醬汁,增加菜餚風味,乳癌防治基金會營養保健講師柳秀乖在《癌症飲食全書》(原水文化出版)中提到。
化療造成黏膜受傷,腹部會有灼熱感時,最好避免高油高脂及茶和咖啡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低渣的嫩葉、瓜類或是軟爛的水果泥、蔬菜泥或山藥等不需消化就可吸收的食物最合適。
至於生機飲食,專家認為並不適合化療時期。一則是化療時期病人抵抗力低,生食蔬果很容易造成感染,「最好選擇可以剝皮的水果,而且要經常洗手,」和信醫院藥劑部藥師姜紹卿提到。
二則是要確認蛋白質及總熱量來源是否足夠,「如果黃豆攝取夠量且確定營養均衡,吃生機當然沒問題,」黃孟娟建議,可以找營養師幫你看看,如何補足這段期間的營養素。
至於手術後需不需要大補特補?長庚醫院中醫內科部主任楊賢鴻認為,大補不宜,維持清淡營養就好,水煮肉類、青菜都是不錯的選擇。
且魚湯、雞湯最好連魚肉、雞肉一起吃,可以補充蛋白質。
至於是否該補充高蛋白飲品因人而異,最好先讓營養師算算是否足夠,如果營養均衡,一天補充一杯高蛋白飲品就夠了,黃孟娟營養師說。
特別提醒,在癌症治療期間,最好不要使用高劑量的維他命、抗氧化劑補充品及保健食品等。

研究發現補充品過量可能會增加癌症的復發率,且是否會影響藥物效果仍屬未知,因此手術及化療期間最好避免。
有人以為多吞幾顆維生素、礦物質等保健食品就可以補足熱量,輔大營養系教授曾明淑看過不少病人用「白稀飯配維他命」,她憂心地說,維生素、礦物質沒有熱量,營養不夠,「就像蓋房子缺乏水泥,外頭吊了一堆裝飾品有什麼用,」她提到真正的熱量來源是脂肪、蛋白質和醣類三大營養素,一定要鼓勵病人飲食多樣化,吃得足夠才會有體力。
若擔心營養不夠均衡,一天補充一粒綜合維生素即可,且最好在衛生署每日建議量(RDA)之內較安全。
˙恢復保養期:治療結束後
飲食對策:防癌、養生飲食為主,最好養成習慣,持之以恆。這時期可適當選用維他命等保健食品,較安全。
癌症治療結束之後,真正的養生健康飲食計劃才要開始。
「尤其飲食種類一定要多樣化,可以計劃在一週之內攝取各色食物,如紅、黃、綠、褐、白、紫、黑,才能完整提供身體足夠營養素,」從事癌症治療三十多年,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歸納心得說。
●每日至少五種蔬果:以衛生署建議的一日男生7份、女生5份蔬果建議量為主。也可參照美國癌症協會推薦的抗癌五色蔬果,充分攝取各類營養素。

●選擇全榖類,而非精緻榖類和糖。
●油類以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為主,減少動物油脂攝取。
●肉類以家禽、瘦肉、深海魚等白肉為主,魚類可去掉皮、肚及頭部等脂肪多的部份,可減少環境污染物。或可多攝取豆類取代肉類蛋白質
●女性脂肪量一天限制在50克(約3大匙油)以下。曾針對台灣乳癌病人進行研究分析,美國史丹佛大學流行病學教授、台大預防醫學研究所客座教授李明瑱發現,多數乳癌病人脂肪攝取量過高,而且年紀愈輕,脂肪攝取量與罹病率相關性愈明顯。因此她建議,女性應該限制脂肪攝取量。
●主食中可多增加豆類攝取,如豌豆、紅豆或綠豆。
趙大鼻的抗癌飲食法
曾以幽默漫畫方式出版《大鼻抗癌日記》,激勵許多人的七年級生趙祺祥,結束治療後重返工作崗位一年餘,他受邀採訪時興奮地說,現在體力比生病前還更好,以前愛吃肉,沒錢時用鹽酥雞隨便打發一餐,當時皮膚狀況很差,整天覺得昏昏沉沉。
現在他新鮮蔬果吃得多,能量體力變好了,不用吃維他命也覺得活力充沛。
笑稱自己治療期間做了不少營養學的功課,他首次公開分享個人的「大鼻抗癌食療」:
●每天一定維持5種以上蔬菜水果。早餐先以豐富蔬果打底。

●烹調方式儘量以燙、蒸為主。
●主食改為五穀米,早晨為地瓜稀飯。
中午帶媽媽的愛心便當,以菜為主,搭配一點肉。
●新鮮蔬菜條當零嘴。在冰箱準備芹菜條、小黃瓜條、紅蘿蔔條,餓了啃上一根,維生素纖維質都補充到了。
「不需要把自己弄得跟坐牢一樣,這樣吃太累了,」開朗樂觀的大鼻說,偶爾他會跟朋友去打打牙祭,只要知道健康飲食的原理,了解自己喜歡吃什麼,然後把它變成生活習慣的一部份,自然可以持之以恆。
標準體重怎麼算?
以下兩種方式擇一即可
方式一:BMI
體重÷身高(公尺平方)=22為理想值(最好維持20~22)
若<18.5為營養不良
方式二:理想體重算法
理想體重(女):(身高公分-70)×0.6
理想體重(男):(身高公分-80)×0.7
(目前體重-理想體重)÷理想體重×100%
若結果比理想體重少20%,表示體重過輕,化學治療過程容易停頓中斷。
營養諮詢,幫你解決飲食難題
罹患癌症後不知道該怎麼吃?把問題交給營養師吧!
從治療前、中到恢復期,營養師會依照個人的體質狀況,算出實際營養需求狀況,並給予完整的營養支持照顧。

該不該吃營養補充品、怎樣吃、食慾不振該怎麼辦等,營養師都有各式各樣的「撇步」,幫助癌症病人順利度過難關。
研究發現,約4~8成癌症病人會出現營養不良狀況,早期且積極的營養支持,約有5~8成的人可以避免體重減輕。
但目前健保並沒有給付營養諮詢部份,必須額外付費預約(每次約250元),很多醫院甚至沒有相關的癌症營養諮詢。
「營養師可以從預防角度來做,在病人沒有症狀前先把身體補好,」參與相關癌症研究計劃兩年多,輔大營養系教授曾明淑發現,癌症病人的營養問題多,但不懂得運用營養諮詢,因此她建議病人在預約營養諮詢前,最好把問題寫在小紙條上,「從沒答案問到有答案」;而且要把家裡負責煮飯的人帶來一起聽,才能真正照顧到病人的營養狀況。
抗癌五色蔬果,輕鬆攝取均衡營養素
.深綠:包起來的菜種,如包心菜、萵苣、青花菜、高麗菜、白花菜
.紫色:藍莓、葡萄、棗乾、李子、茄子
.紅:西瓜、櫻桃、草莓、葡萄柚、紅椒、番茄
.橘或黃:胡蘿蔔、番薯、南瓜、橘子、桃子、鳳梨、香蕉
(資料來源:美國癌症協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