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中醫教你如何減重

中醫教你如何減重


文.林貞岑



中醫怎麼看減重?人人都可以靠中醫減重嗎?

這真是一場打不完的「肥」水戰爭。中秋節下午,躺在等了一個多小時才輪到的病床上,等著親身體驗中醫針灸減重。
看著醫師輕巧地把銀白色的細針,咚一聲拍進厚厚的腹部肌肉裡,一種痠痛入骨的感覺,讓我忍不住叫出聲來。
「不會啦,你忍耐一下下就好,」隔著簾子傳來女聲,「喔,我以前吃藥吃到心悸……」這是另一個女聲。一個房間裡近十位等著針灸、互不認識的女性,就這樣隔著簾子,此起彼落聊著自己慘痛的減重史。
聽起來像是砲聲隆隆的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復胖、掉頭髮、月經不來,這場減重的戰爭,打起來並不輕鬆。
一身輕裝牛仔褲,半年前以中醫調理,成功減重10公斤,炎洲股份有限公司經理王玉娟笑說,現在先生(炎洲董事長李炎洲)也一起加入了中醫減重的行列。
以前她曾因減重營養失調,頭髮一把把地掉,嚇到去看內分泌科醫師。
後來針灸、中藥讓她恢復信心,現在她不但體態輕盈,以往壓力大引起的胃痛、胸悶全沒了,掉髮問題也獲得改善。

中醫如何讓人減重瘦身?

事實上,「中醫減重比較像教人怎麼養生,」6年前開辦減重門診,台北市立中醫醫院婦科主任劉桂蘭認為,中醫減重效果較慢,以藥物搭配針灸,一個月可以減2~3公斤,但優點是不容易復胖。
因為中醫針對個人體質調理,讓失衡的生理機能重新恢復,代謝正常,多餘的脂肪、水分自然不會囤積。

脾為中醫減重之本

中醫認為,肥胖問題在脾(類似西醫的腸胃系統),脾系統運作失常,脂肪水分便無法代謝出去,這與現代醫學的說法相同。
但脾系統為什麼會出問題?
以往中醫典籍記載,肥胖的人喜歡吃甜食及肥厚食物,導致體內水分脂肪代謝失調,造成痰濕(痰,體內不該存在的半流質物,如脂肪)體質,因此減重藥物多以健脾去濕為主。
但現今中醫師卻發現,這樣的做法減重有限,常常減了兩、三公斤就停滯不前,因此將情緒、內分泌、年紀等因素列入考量及治療,結果發現效果不錯。
這也是目前中醫減重門診最常用的辨證方法。

認識你的肥胖體型

中醫將一般肥胖簡單分為四型:攝取過多食物造成肌肉精實的胃躁熱型、產後虛胖的脾虛型,老年、更年期的腎虛及壓力造成肝氣鬱滯型等,有各自不同的減重方式。
胃熱痰瘀型
◎特色:肌肉結實、容易口渴、食量大、愛吃冰。
◎減重成功指數:★★★★
◎減重叮嚀:少吃幾口。可多補充青菜、瓜果等寒涼性食物。

台北市立和平醫院針對千人的肥胖研究顯示,36~38%的人屬於這型,且以男性居多。
「大概佔門診病人的二分之一,」和平醫院中醫減重門診醫師余淑美表示,這類型最容易減,有些人半年可減10公斤,且復胖率不高。
手裡拿著一罐礦泉水,穿著T恤短褲,一百多公斤,28歲在美國唸醫學院的Billy,是減重門診中少見的西方臉孔。
試過抽脂、減肥藥,體重卻仍然下不來,Billy在台灣媽媽的推薦下,首度嘗試中醫減重。
針灸、中藥難不倒他,但不能吃冰這項禁忌,簡直像要了他的命。「I can eat ice all day.(我可以吃冰塊吃一整天)」曾經是足球隊員,睫毛捲長的Billy眨著大眼睛搖搖頭說,自己很會流汗,幾乎離不開冷飲。
中醫師說他屬於胃熱型,體內如有一把火,愈吃冰愈渴,因此室溫的開水最適合他。
臨床上醫師會用清胃熱的瀉藥,如大黃、草決明等,讓他加速代謝,利用排便方法來降火氣。
此外,也可藉助耳針或針灸神門穴抑制食慾,減少熱量攝取。

肝鬱氣滯型
◎特色:常鬱悶嘆氣、容易失眠多夢、易緊張、煩躁、經常覺得疲倦、女性有月經失調。
◎減重成功指數:★★★
◎瘦身叮嚀:喝點放鬆情緒的玫瑰花茶、多泡澡。

中醫認為,肝系統是調節脂肪代謝的重要器官,情緒不穩會影響肝系統的運作失衡,造成肥胖。
「有點類似自律神經失調,」劉桂蘭心疼地說,門診中約一半的女生都屬這型,現代女性工作忙碌壓力大,情緒不穩定,經常用吃來當做安慰劑。
根據和平醫院的統計發現,約有18~20%的人屬這型。
情緒轉換調整,是這類型人的減重功課。
平時可以喝點疏肝理氣的玫瑰花茶、桂花茶或是陳皮,可以和緩情緒,劉桂蘭建議。
余淑美喜歡用新鮮百合(中藥房可買到乾百合)入菜,一樣可以緩解緊繃情緒。
身材嬌小,皮膚晶瑩剃透的市立中興醫院中醫師吳明珠最喜歡泡澡、泡溫泉,因為可以兼顧瘦身、美容。
針對這類型的減肥方式,臨床上以疏肝理氣的逍遙散(中藥)等為主。
針灸則使用負責調節情緒的肝經如太沖穴、太谿穴等。
產後脾虛濕阻型
◎特色:肌肉鬆軟、容易疲倦無力、四肢浮腫、食慾差、以產後居多。
◎減重成功指數:★★

◎瘦身叮嚀:可補充利水分排出的食物如薏仁等,一方面多運動鍛鍊肌肉。
和平醫院統計發現,這類型人約佔減重門診的27~30%,因為脾系統功能較差,通常會使用強化脾臟功能的藥物,如黃耆、茯苓等,余淑美表示。
平時可以多吃些幫助水分排出的食物,如薏仁、紅豆。
針灸則以足三里、三陰交等可以減少身體水分製造及排水的穴位為主。
更年期或老年的肝腎兩虛型
◎特色:通常超過50歲,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少吃體重仍上升。
◎成功減重指數:★
◎瘦身叮嚀:補充有益肝腎,延緩老化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海蔘等

這類型約佔22%,男女都有。
更年期及50歲後,身體功能衰退,臟腑機能也會減弱,加上荷爾蒙減少,新陳代謝趨緩,減重的工作更加不易。
「光是速(台語,吸)也會胖,」劉桂蘭模仿患者的語調說。
這時治療重點在補肝腎。劉桂蘭指出,一般會用六味地黃丸、何首烏、女真子等中藥。
此外,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功能衰退會出現骨質疏鬆或關節痠痛,在飲食中補充一點黑芝麻,可以滋補肝腎。劉桂蘭的早餐之一,常常是牛奶泡芝麻粉或是核桃粉。
黑豆、黃豆也有健脾效果,可以煮成飯當做營養早餐。
補脾腎的龜苓膏或枸杞子泡茶也可當做點心,余淑美建議。
針灸以調整肝腎穴位為主,如中脘、關元、三陰交等。
這類型人減重速度慢,可以稍微增加運動量,譬如快步走20分鐘,就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

 

如何瘦得健康又美麗

比較與眾不同的是,中醫非常注重生理週期保養。女性受到荷爾蒙的影響,減輕體重較男性來得不易。而生理週期正常與否,也攸關新陳代謝,減重時可馬虎不得。
「身體機能恢復正常再減肥,」吳明珠語重心長地說,她看過很多女生減肥減到月經不來,或是根本就有多囊性卵巢瘤所以瘦不下來,她都會先解決這些生殖系統的問題,把月經調整正常再說。
中醫師認為,女人要好好伺候自己的生理週期,生理期間好好保住正氣,才是不復胖的重點所在。
這也是幾位減重門診中醫師們維持好身材的秘訣。
月經週期第1~5天
月經來潮時,因為失血緣故,特別需要照顧,這時可以放慢減重的速度,多補充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豬肝、海帶、豬血、葡萄等營養物質。
甚至可以吃點去皮雞腿補充體力,多疼愛自己一點,吳明珠建議
涼性食物容易影響經血量,造成血液凝滯體內排不出來,並不建議食用太多。在中醫裡,屬涼的生菜沙拉要少吃,偏涼的綠豆可換成紅豆,綠茶換成紅茶。
有時中醫師會特別開些補血的湯方,如生化湯等,讓瘀血排得更乾淨。
偶爾吃一點甜食,如紅豆或是麻油等,也可以讓子宮溫暖,經血排除更乾淨。
月經週期第7~13天
如同自然界的滿月漲潮,這時荷爾蒙干擾少,身心狀況佳,很容易看到減重的效果。這時可以維持原來的減重計劃。
月經週期第14~20天
此時容易食慾大增,要特別注意控制飲食,選擇高纖食物,如蒟蒻等,增加飽足感,余淑美建議。

月經前期
這是減重的停滯期,因黃體素分泌關係,造成水分滯留體內,體重會增加1~2公斤。
此時容易心情煩躁,身體有水腫現象,可以吃點紅豆、薏仁消除浮腫,飲食清淡、減少鹽分攝取,也是要務。
吳明珠提醒,若有痛經現象的人,這時最好減少攝取過多的寒涼食物,如瓜果或是冰品。

吃對時間,特重早餐

此外,有趣的是,中醫減重並不特別強調特殊飲食。「吃對時間就好,」向來堅信減重行為生活化,劉桂蘭有信心地說。
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就應該正常地吃,因此如何吃得巧很重要。
近來科學家發現,上午的新陳代謝率最好,因此早餐可以吃得豐盛一點。
劉桂蘭會把自己喜歡吃的奶油蛋糕,忍到第二天早餐再吃,這樣就不容易增加額外的熱量。
晚上臟腑開始休息,一切生理機能轉慢,食物不易消耗,因此晚餐最好清淡少量,建議晚上8點以前完成晚餐動作,這樣才有足夠時間讓臟腑得到休息。
「食物比例應當是早餐五、中餐三、晚餐二,」劉桂蘭指出。
門診中很多科技新貴吃不多,但體重卻減不下來,後來才發現原來他們吃飯時間太晚,都集中在傍晚以後,自然不易減重。
而且一定要吃飯。劉桂蘭認為米飯讓身體產生能量,有體力才能消耗脂肪,讓進出代謝平衡。
曾經出過多本美容藥膳食譜,本身也很愛美的吳明珠認為,瘦身要兼顧美麗,水分補充很重要。
平時可選糖分不高,但水分、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如番茄、芭樂等。
她個人喜歡葡萄柚和水蜜桃,這些帶點潤膚效果的水果,可以讓你瘦得更漂亮。
另外如富含膠質的白木耳,可提升免疫力,熱量不高,也是瘦得美麗的好食物之一。
運動方面,多數中醫並不贊成劇烈運動,建議可從健走、散步、爬山、氣功等簡單又可以持之以恆的運動開始,才是維持身材的方法。
但中醫減重效果因人而異,且減重速度較慢。另外,腎臟科醫師也發現,門診中年輕的腎功能異常病患,有不少是服用中草藥減肥造成副作用。
提醒民眾不要自行服用或購買偏方或中草藥減肥,以免造成對身體的危害。

減重中醫的瘦身秘訣

動輒一、兩百個病人的減重門診,穿梭其中個頭嬌小纖瘦的中醫師,常是患者最艷羨的對象。
同樣是四年級生,一樣結婚生子、事業忙碌,偏偏這些中醫師體態勻稱、膚色紅潤,完全看不出年紀。
重點都在兩個字,堅持。
年齡已經是五字頭,笑容甜美的劉桂蘭,小孩已經上研究所,患者還經常以為她未婚。
「減肥要趁早,」這是她最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從小就保持良好生活習慣,6點起床、10點睡覺,到現在也不例外。
每星期打兩次羽毛球,週末假日去爬山,劉桂蘭覺得,老化造成的肥胖無法避免,不如早點把自己身體調好一點,才有本錢迎接挑戰。
經常被人稱讚為最美麗的女中醫,吳明珠自己特別注重生理期的保養,平時她很愛吃高纖的白木耳,膠質可以美膚,而多喝水更是她的堅持。
具有藥物生理學博士的余淑美,懷孕時曾胖到75公斤,產後第5天,她立刻穿上束腹帶,第7天開始做仰臥起坐,三個月慢慢讓體重減下來。
而且,採訪時才發現,她們真的隨時隨地都記得縮小腹,「還有提肛的效果,對於產後婦女很不錯,」吳明珠笑說。
才剛丟掉一大箱L size的衣服,俏麗短髮,小一號的王玉娟三個月前就從中醫減重班畢業,但她維持得很好,甚至還輕了一、兩公斤。
「醫師會讓你有信心,但日常維持,還是得靠自己調整,」每天量體重,學著調整自己的飲食,王玉娟自信滿滿地說,相約半年見面,她一定還是可以這樣漂亮。
你有這樣的自信嗎?
http://lifestyle.msn.com.tw/ViewA1474.aspx


陳月卿:全食物滋養的人生


陳月卿:全食物滋養的人生
張老師月刊 │ 2009-10-28 文=陳健瑜.攝影=黃念謹
當生命遇見難題,人就動身尋求解答。在大航海時代讓水手恐慌的「壞血症」,直到一九二○年代發現維生素,才瞭解是一種維生素C缺乏症;而在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成為致命殺手的當代,科學家們亦前仆後繼地叩問健康之道。十八年前,因為先生意外被診斷出罹患肝癌,陳月卿也踏上解謎之路,雖然不是醫生也並非營養學家,但秉持著新聞人探索真相的熱情,這一起步,也觸動了環環相扣的健康鏈結。
「我很幸運,第一把鑰匙就是對的,一開始關心怎麼吃?接著好奇農作怎麼種、豬怎麼養?進而關注土壤及環境……,一步一步去鬆開生命的結,到最後發現人該理解自己在自然中的順位。」陳月卿捧著一疊探討癌症與維生素B17的研究報告,興奮地分享最新的醫學資訊,努力將艱澀的專有名詞與複雜的人體運作系統,轉譯為可在日常實踐的生活步驟;像是要推廣吃「全食物」的觀念,便要抽絲剝繭地釐清果皮、果肉與籽富含的不同營養,再化繁為簡,將枯燥但救命的知識,打成一杯滑順可口的精力湯,滋補家人的身。「一顆蘋果就包括了三八五種植化物,削皮去籽的話,將會削去多少上天的仁慈呢?」
關乎「食物與健康」的實驗、圖表、數據,她信手拈來,持續這則從一個「家」開始,擴及親友、社會的追蹤報導。


《養生or口欲?》

每次煮全穀飯,另一半就會默默地去蒸兩個白饅頭,作為無聲的抗議。
陳月卿歸納出六大飲食守則:一、吃食物,不要吃食品;二、少油少鹽少糖、不炸不烤不煎;三、多吃素食;四、吃部分生食,補充酵素;五、吃全食物;六、一定要吃早餐。
她借用營養學權威柯林.坎貝爾的老鼠實驗,解釋癌症與肉食的關聯性,「兩組身上帶有黃麴毒素的老鼠,每天分別餵食5%及20%的酪蛋白(動物性蛋白質),結果前者沒事,後者皆引發肝癌。」這個出身酪農家庭的學者,經歷二十六年漫長的實驗研究之後,變成「草食者」,給了陳月卿很大的啟示。
「我以前很愛吃炸物,東西炸過真的很香,讓人難以抗拒,可是東西經過炸烤或加工醃製,每項都加重肝臟的負擔,我就從戒掉炸物開始。」先生罹癌之後,她毅然改變飲食習慣,大幅提高蔬果的比例,盡量吃素,並全心投入生機飲食的領域;從此,每天早餐就是一杯精力湯,白飯也改成五穀飯。
說戒就戒。陳月卿回憶,當年丈夫的人生剛經歷重大的關口,嗜肉的口腹之欲,不捨也要捨,但唯獨有一樣難改,那就是味覺對於白飯的眷戀。她發現每次煮全穀飯,另一半就會默默地去蒸兩個白饅頭,作為無聲的抗議。他實在吃不慣。「我家的飯色豐富,包括了糙米、小米、蕎麥、燕麥、黑糯米、埃及豆、薏仁等各式穀類,吃久了,箇中滋味遠勝白米飯,現在讓我吃白飯的話,反而食之無味。」


《營養與幸福》

想盡辦法把五穀雜糧變身山珍海味。
口感需要時間適應,但用心準備的餐點,如果讓人吃不下去,再苦口婆心也沒用。後來,陳月卿又期盼家人吃「全食物」,蘋果、地瓜等蔬果最好連皮吃下,以攝取其中的膳食纖維和植物營養素。說到這,她頓了兩秒,笑說:「可是連皮吃,真的不好吃,覺得自己像豬。」於是,她想到了精力湯的調製方法,只要和在一起打成汁或粥,就能讓家人將避之唯恐不及的食物吃下肚。
「我將番薯連皮蒸熟切塊,加上五穀飯和熱水,不到三分鐘,就打出了一鍋番薯五穀粥,嘿嘿,這下不用勉強,全家都吃得很高興。」孩子們不吃的青椒,可以隱在鳳梨的香氣裡;堅硬的蘋果籽,也入了「湯」。她永遠記得在某個寒流過境的早晨,一聽到「吃早餐」,家人原本以為又是一杯冷冷的蔬果汁,結果一上餐桌,發現是一壺熱騰騰的現磨豆漿,眼神瞬間明亮起來,紛紛脫口說出:「好幸福喔!」那一刻,真是滿滿的成就感。
不過,要說服家人遵循這套生機飲食,自己得先當榜樣,除了熟悉食材的屬性,也得費心溝通。「我先生開刀十年後回診,醫生恭喜他痊癒了,當天他興高采烈地嚷著:『終於又可以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了。』」陳月卿沒多說,心想既然「近廟輕神」,那就讓證據說話,她再度把柯林.坎貝爾的理論研讀了一遍,畫線、找重點、提數據,持續說之以理,終於讓他打消「俗」念。
「現在他不用我說,完全心悅誠服。有天他吃了一口白菜,突然說:『嗯,這白菜沒加什麼調味料,怎麼滋味如此甜?』唉呀,我高興到眼淚差點掉下來,他終於領悟到菜根香。」讓她更感欣慰的是,味覺敏銳、口味變淡,也象徵著健康。


《飲食的教育》

父母有責任給孩子一個乾淨的味蕾。
青菜、五穀的滋味在繞了這麼一大圈才咀嚼得出,也讓陳月卿更重視孩子的飲食教育;如果父母不去重視,讓小孩從小在炸雞、珍奶、零食等重口味食物的餵養下長大,吃慣重鹹,也就難以品味清香。「給孩子乾淨的味蕾很重要。」她的一對兒女從小跟著爸媽吃五穀飯、喝精力湯,早習慣了媽媽的飲食法則。她記得在兒子兩歲的時候,帶他去餐廳吃飯,或許是第一次吃到白飯,竟然不用配菜,一口氣吃了兩碗,在場的朋友連聲驚呼:「你兒子怎麼訓練的?可以把飯吃光!」「他平常都沒吃飽嗎?」陳月卿則笑說:「你看,吃白米飯就會有過量的問題吧!」
另外,女兒小學時,有一回邀請同學和同學的爸媽到家裡用餐,平時若有客人到訪,陳月卿都會記得另外準備一鍋白飯,但當天忙忘了,只見吃飯的時候,有個小女孩不斷地跑到她媽媽身旁咬耳朵,看起來不開心。那位媽媽悄聲說:「沒關係啦,我等一下買巧克力給妳。」
「我很好奇,什麼事要用巧克力換呢?」陳月卿一問,才知道那孩子不愛吃五穀飯,在鬧脾氣。後來同學離開後,她趕快將女兒拉到一旁問:「妳會不會覺得自己很可憐,每天都要吃這種東西?」女兒看了媽媽一眼,率性地說:「早就習慣啦!」「要不要換?」「不用啦!」得到女兒的背書,讓她更加相信自己的堅持。
「老天爺很周到,每一樣從大地長出來的果葉,都帶有不同的營養與風味,父母師長有責任讓每個小孩理解其中的奧妙。」她建議可從每天加30%的糙米開始,慢慢讓小孩習慣吃未精磨的全穀;同時別把速食當成獎勵。「我曾建議學校營養午餐至少一周提供一次五穀飯或素食,但是校方反映,學生多半會直接倒掉。」她意識到知識傳播的重要,不只自己家人要吃得「好」,孩子的同學、周遭的親友,以及同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也有權利知道飲食與健康的關係。


《結「果」的環境》

心甘情願地付給農民多一些錢,只為感謝他們培育出充滿生機的食物。
「當你多吃天然的食物,自然會去關心它從哪裡來、有沒有農藥、是否打了過多抗生素?」每當建議蘋果要連皮一起吃,就會有人以表皮有農藥殘留加以反駁,但削了皮就真的能去除化學藥劑的汙染嗎?
追本溯源,是否食物本身就不該噴灑農藥呢?為了理解有機栽種的辛苦,陳月卿也在今年春天開始在自家闢了菜圃種菜。因為不灑農藥,總是有抓不完的蟲,數個月努力下來,總共只收成一次。「小白菜整排被蟲吃光了,只剩下一顆特別壯碩,沒有蟲咬痕跡,那我就懂了,菜跟人一樣,本身很健康的話,就不生蟲。」此外,來個颱風或是連日陰雨,本來可採收的地瓜葉、九層塔和秋天滿懷希望種植的茼蒿,全部功虧一簣;只拿就那顆白菜與幾撮地瓜葉的微薄收穫,加減煮一碗湯麵。
「自己下過田,就知道絕對不能剝削農民,否則就是逼他們在最小的面積種出最高的產量。而倘若要蔬果在擁擠的環境中長得茂盛,唯一的方法就是農藥和化肥,那人類要吸收的到底是植物中的礦物質,還是這些人工添加物呢?」
她想起去德國參訪有機農場時,農場主人熱情地帶她去看「堆肥」。「天啊,超臭,但是那是他養大作物的寶貝!」肥沃鬆軟的黑土,輕輕挖開就看見一條大蚯蚓正蠕動著,土是活的!為了讓土壤自成一個完整的生態,所有的肥料都源於自家農場,不用外來的東西替代;自家牛隻的糞便、周邊樹叢掉落的葉子、雜草、昆蟲……,自成一個會開花的宇宙。
反觀台灣,長期使用農藥的土壤,再也找不到蚯蚓;過度酸化,就再也不能滋養萬物,人又怎麼在此安身立命?「總要開始改變,從關心吃的食物做起,學著尊重大自然,然後你會心甘情願地付給農民多一些錢,只為感謝他們培育出充滿生機的食物。」她肯定地說。
http://news.pchome.com.tw/magazine/report/li/minE/1462/125665920019728029005.htm

omega-3對於憂鬱症沒有幫助?


omega-3對於憂鬱症沒有幫助?國際厚生
更新日期:2009/10/30 00:15
Oct. 20, 2009 – 一項臨床試驗顯示,當憂鬱的心臟病患服用omega-3脂肪酸補充品和抗憂鬱藥物時,他們並無法從omega-3脂肪酸獲得額外的幫助。

心臟病患者常常會被處方服用omega-3補充品,有證據顯示,補充品可以讓抗憂鬱藥物明顯更為有效,但並不是每項研究都發現這種效果。

為了瞭解到底發生什麼事,華盛頓大學的Robert M. Carney博士及其同事招募了122位有心臟病以及臨床憂鬱症的病患參加一個臨床試驗;沒有任何一位病患當時正在服用抗憂鬱藥物或是omega-3脂肪酸。

所有的病患都接受了抗憂鬱藥物Zoloft,每天50毫克,在兩個星期的磨合期,讓藥物產生效果;有一半的病患也接受兩個Lovaza膠囊,一共包含約2克的omega-3脂肪酸EPA和DHA,另一半的病患則服用含玉米油的安慰劑膠囊。

結果顯示,兩組的人變得不那麼憂鬱沮喪。但是,沒有跡象顯示服用omega-3補充品的人病情好轉,或是比那些服用安慰劑的人改善的速度要快。

Carney與同事總結,即使一些關於omega-3治療憂鬱症的試驗結果相當正面,然而,其他的研究-包括本研究-卻未能顯現出這樣的好處。

部分研究的正面結果顯示,對研究人員來說,可能有一群心臟病患會受益於這種綜合療法;研究人員正在分析他們的數據資料,看看是否可以辨識出這樣一群人。

Carney和同事將其研究結果發表於10月21日出版的美國醫學協會期刊,這項研究是由美國國家心臟、肺暨血液研究所提供贊助,輝瑞藥廠提供Zoloft,而葛蘭素史克公司提供Lovaza。
本則新聞由國際厚生提供 2009/10/30
http://news.msn.com.tw/news1466059.aspx

英國教授:菸酒比毒品更損健康


英國教授:菸酒比毒品更損健康法新社
更新日期:2009/10/30 08:30
photo
(法新社倫敦29日電) 英國政府高級藥物顧問今天說,菸酒對健康的傷害,比大麻、LSD和迷幻藥等毒品還高。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納特教授(David Nutt),呼籲實施藥物分類新制,好讓社會大眾更能了解合法與非法藥物的相關傷害程度。
擔任政府藥物濫用顧問委員會(Advisory Council on the Misuse of Drugs)主席的納特在簡報中說,酒類的傷害程度排名第5,僅次海洛因、古柯鹼、巴比妥酸鹽(barbiturate)和美沙冬(methadone)。
香菸排名第9,大麻排名11,LSD排名14,迷幻藥排名18,「排名是根據健康傷害、依賴性和社會傷害」。
納特抨擊英國內閣官員1月決定把大麻的危險層級提高,從包括鎮靜劑和止痛藥在內的C級,調高到B級,一起調高的還有安非他命。
納特說,大麻雖然「有害」,不過不會產生重大健康問題,比起吸菸引發肺癌,大麻只會造成「相當低程度」的精神疾病。
納特今年曾發表迷幻藥不比騎馬危險的言論,引起英國社會一片譁然,今天他又在報告中重提這個論調。(譯者:中央社李威翰)
本則新聞由法新社提供 2009/10/30

咖哩薑黃素 防失智又抗癌


咖哩薑黃素 防失智又抗癌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10/29 13:03
【台灣醒報記者楊舒婷綜合報導】食道癌高居我國癌症死亡病因第九名,不過最近愛爾蘭的科學家實驗發現,咖哩中的薑黃素殺死癌細胞的功能,在治療食道癌上有顯著效果,一天內即可發揮作用。若在加上之前已知的治療皮膚癌、腸癌等病症,再加上抗氧化、預防阿茲海默症等功能,吃咖哩可謂五臟六腑皆受保障。薑黃素(Curcumin)是中藥常見的處方之一,從地下根莖植物薑黃中萃取而成,是咖哩粉中常見的香料成分,也就是一般人熟知的黃咖哩。90年代起,科學家陸續發現薑黃素的醫療妙用,不僅具抗氧化功能,也能抗發炎,如減輕關節炎症狀;對多種癌症,如皮膚癌、腸癌、胃癌等癌症,也有預防作用。此外,對減輕胃潰瘍症狀、降低膽固醇等,也有不錯的效果,可謂好處多多。
2006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則於《生物化學》期刊指出,在他們進行的老鼠實驗中,薑黃素的抗氧化功能對預防或治療阿茲海默症也有相當助益。
近日科學家又新發現薑黃抗食道癌的功效,可說是從口腔、食道到腸胃都兼顧到了。這份刊登於《英國癌症期刊》的研究報告,是由柯克癌症研究中心的雪倫‧麥肯納博士與其研究團隊共同合作。
研究人員進行實驗後發現,咖哩中的薑黃素對預防、治癒食道癌有顯著效果,而且在一天內即可觀察到相關反應。研究人員對此結果深感滿意,也相信必然仍有許多植物性物質有這類醫療功效,可待更多科學家研究發展。
在英國,食道癌是排名第六高死亡率的癌症,每年有7800人診斷出罹患此症。而在台灣,從2004年至2008年,食道癌皆是癌症死亡病因排名第九名,且人數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去年死亡人數為1433人,其中又以男性罹癌情形比女性為嚴重。

本則新聞由台灣醒報提供 2009/10/29

肝母細胞瘤病患中 Cisplatin單一療法和併用治療效果一樣好


肝母細胞瘤病患中 Cisplatin單一療法和併用治療效果一樣好國際厚生
更新日期:2009/10/30 00:15
  October 21, 2009 — 根據10月22日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一篇有255個孩童的新隨機試驗結果,治療罕見的兒童肝母細胞瘤時,對於標準風險病患,單以cisplatin治療並沒有比併用cisplatin和doxorubicin的結果差。

義大利Padua大學醫院的Giorgio Perilongo醫師所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指稱,使用cisplatin的小孩的完整切除率和存活率,與接受併用治療的小孩相似。

Perilongo醫師向Medscape Oncology表示,我們建議,對所有標準風險病患,單以cisplatin治療即可。

完整切除率是該試驗的初級終點,單以cisplatin治療組為95%,併用cisplatin和doxorubicin組為93%。

單以cisplatin治療組的三年無意外存活率與整體存活率分別為83%和95%,併用cisplatin和doxorubicin組為85%和93%。這些小孩的追蹤期間中位數為46個月。

「International Childhood Liver Tumour Strategy Group 3 (SIOPEL 3)」這項試驗的研究者寫道,相似的無意外存活率與整體存活率顯示,對於標準風險肝母細胞瘤病童可以明確的治療。

可預期的是,單一治療比較沒有毒性。急性等級3或4的事件,包括發熱性嗜中性球減少症,在併用cisplatin和doxorubicin組比單以cisplatin治療組多出許多(74.4% vs 20.6%)。

不過,Perilongo醫師等人指出,對於局部擴大肝母細胞瘤病童,初步手術以及輔以cisplatin為基礎的多種藥劑化療,可以獲得相當好的結果。他們解釋,這些不同研究的風險分類差異使得研究者無法進行直接比較。

Perilongo醫師表示,目前的研究並未包括任何高風險疾病的孩童。這些病患更難治療,也是肝母細胞瘤領域的未來挑戰之一。

他表示,肝母細胞瘤研究的下一步是重整我們的風險分類,以能後續減少治療,改善高風險肝母細胞瘤病童的治療,根據新藥劑發展生物驅動治療方法。

【建立在過去的研究基礎】
SIOPEL 3試驗是該研究團隊過去兩篇研究的後續成果。在SIOPEL 1試驗中,研究者給予cisplatin–doxorubicin且確認兩個治療前的預測因子:肝內腫瘤擴大以及肺轉移。根據這些發現,他們建立了治療前風險分組:標準風險(腫瘤侷限在肝臟且沒有超過 3個肝段),以及高風險(腫瘤包括整個肝臟與其他)。

在SIOPEL 2試驗中,也是現在這個試驗究的先驅研究,研究者首次嘗試cisplatin單一治療,靈感來自另外一篇試驗(J Clin Oncol. 2000;18:2665-2675),顯示不含antracycline的多藥劑處方和cisplatin–doxorubicin一樣有效且沒有心臟毒性。

新研究中,使用「治療前腫瘤擴大系統(pretreatment tumor extension system,PRETEXT)」對腫瘤擴大進行分級。只有標準風險病患(PRETEXT等級1-3者)適合,所有孩童年紀都小於16歲。

在1998至2006年間,126個小孩被指定使用cisplatin單一治療(每14天),129人指定使用cisplatin–doxorubicin (每21天)。兩組的手術前化療療程中位數都是4次。根據腫瘤反應為孩童進行切除手術,之後給予術後化療(兩組的療程中位數都是2次)。

研究者表示,選定完整切除率作為初級終點的理由是,這實際上是這些病患長期存活和無意外存活的最重要預測因素。

【病患數不夠多】
作者們指出,在這不劣性試驗設計中,他們無法在統計上證明有關這兩種處方的結論是可比擬的。他們的理由是,病患數量有限;不過,無意外存活率與整體存活率相似可以支持單用cisplatin治療並不差。

就負面結果來說,單一治療組有19個病患(15%)、併用cisplatin和doxorubicin組有15個病患(12%)出現疾病惡化或復發。單一治療組有7個小孩、併用cisplatin和doxorubicin組有8個小孩死亡。

試驗的所有病患約有三分之一出現聽力損失(168人中有53人);不過,兩組之間沒有差異。

至於心臟毒性,研究者表示,有此影響的病患少,需要更長期的追蹤來適當評估任何的不良影響。

作者們寫道,重要的是,在試驗中,研究協定有修改,α-胎兒蛋白值低於100 ng/mL的小孩被排除,因為有明確證據認為這些病患的結果不佳。

研究者宣告沒有相關財務關係。
本則新聞由國際厚生提供 2009/10/30

副甲狀腺切除後機動調整鈣劑量可以預防低血鈣


副甲狀腺切除後機動調整鈣劑量可以預防低血鈣國際厚生
更新日期:2009/10/30 00:15
  October 20, 2009(伊利諾州芝加哥訊)-一項新研究結果顯示,罹患原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病患,成功接受副甲狀腺切除後,提供他們術後口服鈣補充,且根據他們發生低血鈣的風險進行劑量調整,病患可以立即出院回家。

主要作者Tampa南加大第一年外科住院醫師Marie Vasher表示,有症狀的低血鈣,是副甲狀腺切除後一個常見的問題,在4年的研究期間,6,000位病患有超過92%(5,540位)成功預防這個問題發生。

她指出,發生術後低血鈣症狀,例如手部感覺麻痺、嘴巴周圍刺痛、意識模糊,460位(7.7%)病患確實發生術後低血鈣,幾乎所有病例可以在家自我投予鈣及維生素D補充品。根據文獻摘要,460位病患中僅有7位需要至急診接受靜脈注射鈣。

Vasher醫師於美國外科醫學會第95屆年會臨床學會的卓越功績會議上發表這些結果。

【其他中心也可以使用這個方案】
Vasher醫師表示,雖然她的中心進行副甲狀腺切除的數量很多,對於原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相關外科手術進行比較少的中心,我認為這個鈣補充方案將可以適用。在病患離院前,他們可以實行類似的方案。

Vasher醫師在一次與Medscape外科學的訪談中表示,這項研究中的所有病患都在2.5個小時內出院,且被教導如何使用口服檸檬酸鈣-維生素D錠劑(Citracal Regular 250 mg + D[拜耳藥廠健康照護LLC]),每個錠劑含有250 mg的鈣與200 IU的維生素D),在手術後3個小時內開始投予。這些病患在兩個星期後報告他們發生的低血鈣相關症狀。

Vasher醫師表示,這個鈣補充方案是「機動性的」,臨床醫師在手術後頭兩個星期,一開始處方最高劑量,接著在第三個星期開始降低他們的起始劑量,以維持濃度。

她指出,起始劑量是根據病患是罹患腺瘤或是增生。如果病患有比較多的術後症狀性低血鈣危險因子,則副甲狀腺切除術後的鈣與維生素D劑量會比較高。

Vasher醫師解釋,這些危險因子包括罹患腺瘤患者術前血清鈣的上升的幅度(超過12、13甚至14 mg/dl的濃度)、嚴重骨質疏鬆症(T指數低於-3)、病態性肥胖(身體質量指數大於等於40 kg/m2)、切除超過一個以上副甲狀腺、以及對於使用剩下的腺體或進行切片。舉例來說,一位罹患副甲狀腺腺瘤患者術前的血鈣濃度越高,在術後發生症狀性低血鈣的風險越高,因此術後處方的鈣就應該更多。

她表示,每增加一個危險因子,病患的每日基準點鈣補充量需要增加315 mg。

她向Medscape外科學表示,我們的方案代表成功接受副甲狀腺切除治療原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患者,所需要的鈣補充基準量。每位病患最終將會根據他或是她對基準量來個人化每天服用的鈣錠劑數量。

這些新的數據確認了一項由Vasher醫師與其他作者於兩年前報告的收納病患數較少小型研究結果(Endocr Pract. 2007;13:105-113)。早期的研究包括有關這項研究使用的鈣補充方案相關細節。

【為積極的策略辯護】
臨床會議計劃委員會主席Barbara Bass醫師主持一項壁報座談會的討論時段,他向Medscape一般外科表示,這項研究為一項移除副甲狀腺後處方鈣與維生素D補充物以預防低血鈣症狀的積極策略辯護。

Bass醫師是德州休士頓Methodist醫院外科部的主任,他並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宣稱適當的鈣補充可以預防低血鈣。這些研究結果可能協助不確定如何對接受副甲狀腺切除病患進行鈣補充的外科醫師。

然而,她附帶表示,我想這個國家大部分的外科醫師在副甲狀腺切除後會對每個病患補充鈣與維生素D。要預防這些病患發生低血鈣並不難,鈣是個非常便宜且安全的補充品。

Vasher醫師與Bass醫師表示已無相關資金上的往來。
本則新聞由國際厚生提供 2009/10/30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不花錢,也可為孩子開發潛能

不花錢,也可為孩子開發潛能


【關於作者】為雙胞胎女兒A寶B寶的爸爸、自然書寫作家、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湯城牙醫診所醫師、以及其他十個政府部門或公益團體的委員或董事等職。

文.李偉文
媒體報導,一群望子成龍的父母花高代價送孩子到所謂的潛能開發班接受「離譜且不人道的訓練」,家長事後回想說,會同意這麼做,「好像中了邪!」
其實已有無數的研究顯示,人不是自以為的那麼理性,而是非常容易接受暗示的力量,從自我預言的實現,到集體催眠、群眾心理,無一不是利用了這種理性的盲點。
不過從積極方面來看,我們也可以正面角度來協助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比如說,前一陣子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公布時,舉世譁然,包括得獎者美國總統歐巴馬也懷疑,是不是「愚人節的玩笑」!我家就讀國中的雙胞胎女兒看到新聞覺得很好奇:「歐巴馬是那麼有權力與影響力的美國總統,難道連他也沒有資格得獎嗎?」
我告訴她們,目前全世界最有公信力最重要的獎項就是諾貝爾獎,它是跨國界的,通常都是頒給已對世界有所貢獻的人,而歐巴馬才剛上任美國總統,幾乎可以說沒有完成任何真正的事情,難怪他本人也很訝異。
我接著指出,有評論者推測,或許是評審委員想卡一個金箍咒給歐巴馬,讓他在未來任期內可以排除萬難,為非核世界的和平遠景做出真正的貢獻。
膽小獅子變勇敢獅
我分享了神奇的魔法給孩子們:「你希望對方變成什麼樣的人,就給他什麼樣的封號。
孩子們喜歡給同學們取綽號或暱稱,通常這些外號是描述別人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份,甚至是有點消遣或取笑別人的成份,但是如果我們能換個角度想,以一個未來的期待,希望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就先給他一個那樣的封號,然後再開始和他相處。

比如說,如果你真心地以對待淑女的態度來和新的朋友相處,她一定會表現得像是一個淑女。其實每個人心中最大的渴望就是被人看重,被人賞識,雖然外表呈現的可能是嘻皮笑臉、玩世不恭、調皮搗蛋。
但是,每個人的個性都是多面向的,當你覺得某個人討厭又沒禮貌,其實不是他本性真的任性又討人厭,而是在你面前他只表現出他個性中令你覺得任性討厭的那一面罷了。
如果我們期待、或對待朋友的態度,是他本來還沒有具備卻很嚮往的特質時,他就真的會變成那樣的人。 就像《綠野仙蹤》那隻膽小的獅子一樣,雖然牠以為自己非常膽小,但是周邊所有的朋友都認為他很勇敢時,他就只好表現出勇敢的樣子,久而久之,真的就是一隻勇敢的獅子了。
因此,要常提醒自己,面對周遭的人不要按照我們過往的相處經驗或刻板印象,而要依照對他們將來的期許來對待他們
若是孩子們能夠體會到這一點,永遠以正面的態度看待同學,這種發自內心的讚美,不但可以幫助別人變成更好的人,孩子也可以建立許多友誼,擁有非常好的人緣。
我常常覺得,幫助別人不見得只有用具體的物質。能夠讓別人建立自信與自尊,或許是更貴重的禮物,而且當我們是別人生命中的貴人時,自己的生活當然也更容易快樂與幸福了!

其實這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古往今來有許多勵志的書都不斷的提到,包括30年前的暢銷書《人生的光明面》,乃至於這兩年的《祕密》,講的無非就是「心想事成」的心志力量。
得過諾貝爾生物獎的麥克多林曾經就這麼感歎:「為什麼看法和信心這樣抽象,在腦中難以定位的東西,卻能夠驅使像分泌可體松這樣實際的東西發生變化?」

「假裝」的力量
她的研究也發現,生命在本質上是雜亂、繁複、互相糾結的,而且生物內在的生理與神經狀態,無時無刻不斷與外在的生活環境在互相影響著;換句話說,生理影響行為,行為也同樣影響生理。
所以,我們不只是因為心情高興才會笑,事實上,我們強迫自己笑也可以讓我們心情開朗。這就是「假裝」的效用,如果我們「假裝」自己很愉快,精神上就真的會變愉快。
看到我的女兒似懂非懂的眼神中,似乎閃現某些光茫,相信她們以後在與同學的相處上,會有更多發自內心的善意。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秋冬養肺顧氣管!立即揪出你的「咳嗽」禍源

秋冬養肺顧氣管!立即揪出你的「咳嗽」禍源


自從H1N1新型流感大流行,在公共場所「咳嗽」成了遭人白眼的失禮舉動,工作上常需和人接觸的服務業、業務員特別困擾,儘管戴上口罩,還是得連忙解釋,「別擔心,我是過敏,不是感冒,」深怕咳嗽聲嚇壞客人。

文.謝曉雲
在一些場合,頻頻咳嗽不只失禮,更是「明文禁止」的行為,如世界知名的德國柏林愛樂廳在節目單上清楚印著「禁止咳嗽」圖案,有些樂團指揮還會在開場前發送喉糖,讓台下觀眾止咳潤喉,以減少演出中的咳嗽聲。
時序入秋冬,氣候轉涼,呼吸道問題更容易顯現──喉嚨乾癢不適,或感冒、過敏等讓人鼻涕、咳嗽不停,甚至氣喘發作。
其中,「咳嗽」最常見也最令人困擾,網路上流傳「止咳化痰」的偏方多達數十種,也有人看遍中西醫,但咳嗽一直好不了。
通常久咳不止,是沒有找出真正致咳的原因,俗話說:「醫生怕治咳」,貼切形容這個看似不嚴重,但成因多且複雜的毛病,而且有些人咳不停的原因不止一個,而是多種因素合併造成,林口長庚呼吸胸腔科劉文德醫師表示。
一出現咳嗽症狀,大部份人會認為是「感冒」了,然而感冒引起的咳嗽多半1~2週內會改善,假如持續咳嗽超過3星期,成了「慢性咳嗽」,就不單純是感冒問題。
●惹禍源1:鼻子
要找出慢性咳嗽的原因,方法之一可看咳嗽屬於「痰咳」或「乾咳」。
「痰咳」的人經常覺得喉嚨裡卡痰,有異物感,動不動就會咳一下「清喉嚨」,最常見原因是「鼻涕倒流」,其他像長年抽菸,及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也會有經常咳嗽、痰多黏稠的症狀。

「鼻涕倒流」主要是過敏性或非過敏性鼻炎,及急性、慢性鼻竇炎等引起,由於大量鼻涕由鼻腔倒流入喉嚨,刺激咽喉而引起咳嗽。

不過,臨床上見到不少求診的病人並不曉得自己有鼻涕倒流問題,而以為是「氣管虛」才咳不停,問醫生要吃哪些「顧氣管」的藥或食療,中醫師程惠政說。而事實上,這些病人需要治療、保養的是「鼻子」,如避免接觸冷空氣或塵蟎等過敏源,而非治療「氣管」,才可能緩解慢性咳嗽困擾。

如果鼻子長期出問題,沒有接受治療、注意保健,還可能衍生出其他麻煩,讓咳嗽變得更複雜、更難處理。
劉文德醫師指出,有些病人白天不見得流鼻水、鼻塞、打噴嚏,但到晚上睡覺時,呼吸問題就出現了。因為躺著,上呼吸道容易塌陷往下壓,鼻腔被塞住,開始呼吸不順暢而缺氧,因而一直處於淺眠期,所以病人容易感覺自己在「做夢」,甚至惡夢連連,睡得不安穩。問診時,如果病人抱怨常做惡夢、睡不好,會懷疑他可能有睡眠呼吸中止、不順的問題。
這些在睡眠中鼻子呼吸不順暢的人,自然容易張口呼吸,而使口水蒸發,咽喉乾燥,進而引起咳嗽。
再者,缺少足夠的鹼性口水來中和胃酸,又可能造成另一個引起慢性咳嗽的問題──「胃食道逆流」,特別會在放鬆躺平入睡後發生。
●惹禍源2:胃酸
「胃食道逆流」是胃和食道之間的括約肌功能不良,胃酸容易逆流至食道,刺激食道的咳嗽神經接受體,及進入呼吸道刺激咽喉而引起咳嗽。
胃酸造成的咳嗽多半是沒痰的「乾咳」,咳起來像被東西「嗆到」,一陣猛咳,也容易聲音沙啞、失聲。此外,患者還會有胸悶、胸口灼熱痛,及早上醒來感覺口乾、口苦的情形。
不過臨床發現,一部份病人其實症狀不明顯,加上過去對「胃食道逆流」引起的咳嗽不清楚,所以這些病人常被忽略,而沒有對症治療,劉文德醫師說。

●惹禍源3:氣喘
除了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之外,第三個常見咳嗽不止的原因是氣喘發作。
不少人以為自己是「感冒」一直沒好,所以咳不停,直到就醫檢查,才曉得原來竟是氣喘發作。這一類病人的氣喘常以「咳嗽」表現,尤其清晨4、5點時咳得特別厲害,劉文德醫師說。
一般可透過氣喘誘發試驗,觀察肺功能變化情況來辨別,如果檢查結果為陰性,表示氣喘的可能性低;如果是陽性,雖然不代表病人未來一定會氣喘發作,但表示他的氣管的確比較敏感,容易受一點刺激就誘發咳嗽。
●惹禍源4:藥物、吸入異物、空氣污染、肺癌
上述最常見的致咳因素之外,其他像是藥物(如高血壓藥、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吸入異物卡進氣管、空氣及環境污染(如辦公大樓的空調濾網藏污納垢、室內建材含有毒揮發物質,如甲醛),及最令人恐懼的肺癌,都可能讓人咳不停。
●惹禍源5:心理因素
還有一種咳嗽屬於「心因性」,在特定場合、特定情況下,或見到特定的人,因為心理因素,才咳起來。就像有些人上台報告、公開演講之前,可能因緊張或其他原因,習慣要咳幾下,或清一清喉嚨。
曾有位已婚婦女因為久咳就醫,做遍各種檢查都找不出原因,後來,照顧她的護士發現,平常其實很少聽到她咳嗽,但只要先生來探病,她似乎就咳得特別厲害,一問之下,才曉得之前先生曾外遇,後來兩人合好,但只要她身體不適,先生就對她呵護倍至,因此推測她因為想獲取先生關愛,才一直咳不停,不過,有時候當事人也沒有察覺是心理因素造成自己猛咳嗽。

●惹禍源6:陰虛
如果從中醫角度看,喉嚨乾癢不適、容易咳嗽、呼吸不順等等呼吸道問題,和氣候變化及體質有關。
中醫講究因應天地變化養生,因此入秋之後,氣候轉為乾燥,秋燥易傷肺陰,應著重「養肺」。「中醫常說潤肺,因為肺喜歡滋潤,不喜歡乾燥,太燥就會出問題,」長庚中醫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郭忠禎說。
此外,體質屬於陰虛、氣虛、肝火旺的人也容易呼吸道不適。
程惠政醫師指出,老年人、更年期婦女因身體機能退化、荷爾蒙改變等,體質容易轉為陰虛,例如黏膜退化、唾液腺退化等,使液體分泌減少、滋潤度不足而出現口乾舌燥、咽喉乾癢、乾咳等不適症狀。尤其到秋冬偏乾燥,或長時間待在濕度低的環境,如冷氣房,及水分攝取太少,都會加重不舒服情形。
這一類體質需要滋陰潤燥,一般會用麥門冬湯、玉女煎、六味地黃丸等。經過一段時間滋陰調養後,原本容易乾(燥)咳的人會咳出少量痰,等將痰慢慢咳掉之後,乾咳現象會慢慢緩解,程惠政說。
●惹禍源7:氣虛
中醫認為過敏的人多半屬於氣虛體質,而像久病、身體虛弱、大病一場之後,或飲食失調,嚴重營養不足,體質也會成為「氣虛」、「偏寒」,最好少吃太過寒性的食物,如蝦蟹、竹筍、西瓜等,並以溫熱、平性及補氣的食物、藥材調理,常見如人參、黃耆等。

不過程惠政提醒,中醫古籍雖指出過敏的人體質多半偏虛、偏寒,但現代生活環境及條件比古代優沃,大多數人營養過盛,而不是營養不夠,所以不太需要「補氣」,反而吃偏涼的食物更合適。

●惹禍源8:肝火旺
肝火旺,如壓力大、鬱悶、熬夜晚睡,喜歡油炸、燒烤、辛辣食物,易造成肝火上升,而中醫認為肺屬「金」、肝屬「木」,原本是金剋木,但當木太盛,也就是肝火太旺時,金就剋不了木,反而會被木剋制,因此,肝火太旺,也會傷害肺,郭忠禎說。
因此,秋冬養肺、保養氣管等呼吸道健康,需先找出病因,及檢視個人體質狀況,再評估哪些方法適合自己,例如食療偏方需要吃嗎?吃哪一種才能解決困擾,因為並非每一種坊間流傳的止咳化痰、顧氣管方法適用於每個人,且吃錯用錯可能讓問題惡化,《康健》請中西醫師一起解答,讓你找到適合自己的食療法。
除了飲食之外,從環境、生活、運動、瑜伽各方面著手,不讓咳嗽、鼻水不停、呼吸不順等困擾找上身,安度秋冬。
◎BOX1:咳不停,何時需就醫?
當持續咳嗽超過2星期,不見好轉,甚至愈咳愈厲害,或者已經出現黃稠痰,代表可能是細菌性感染或肺炎,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建議此時趕快就醫檢查及治療。
◎BOX2:看時辰咳,幫你找病因
聽起來像看時辰算命,不過,咳嗽發作的時間的確是分辨病因的方法之一,特別是惱人的夜咳。躺上床不到半小時就開始咳嗽,坐起來比較不想咳,這種咳嗽多半是「鼻涕倒流」刺激咽喉引起。

入睡大約1~2小時以後突然想咳,而且是一陣猛烈急咳,或伴隨胸悶、脹氣、心灼熱感等,原因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總是在凌晨四、五點咳嗽的人,則「氣喘發作」的機率高。

◎BOX3:久坐少動,小心咳嗽找上門
缺乏活動不利健康,現在又添一椿。最新研究發現,久坐少動、下肢循環差,可能引起睡眠呼吸暫停,甚至進一步害你咳不停。
刊登於今年《美國呼吸暨急診醫學期刊》(AJRCCM)的一篇研究指出,白天活動量少的人,大量水分會堆積在下半身,等到晚上睡覺躺平時,回流到上半身的水分,比白天活動量大的人多。
而夜晚大量水分回流,會造成睡覺時頸圍增加,上呼吸道的管腔受擠壓變得比較狹窄,因而增加睡眠呼吸暫停的風險。
林口長庚呼吸胸腔科主治醫師劉文德說,臨床上觀察,一部份有睡眠呼吸問題的人,通常也是慢性咳嗽一直好不了的患者。因此,想改善不論醒著或睡著時的呼吸問題,增加白天的活動量是最好方法。

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側睡容易老 頸部皺紋變多!


側睡容易老 頸部皺紋變多!華視新聞
更新日期:2009/10/27 16:44
photo
睡覺可以養顏美容,但睡錯了方法,可能會越睡越老,因為側睡的話,脖子皺紋就多了好幾條,長期下來,頸部的皺紋會變多。為什麼有人六十歲卻看起來永遠都像二十八歲?關鍵就是看妳怎麼睡,仰著睡?還是側著睡?
二十三歲的小安,只要平躺就睡不著,非要側一點,但她自己都沒注意到,側著側著,脖子上的皺紋就這樣「側」出來了,妳也在睡覺中「睡老」了嗎?平躺的時候,脖子光滑的像BABY,一條皺紋都沒有,側躺30度,已經是熟女三十拉警報,紋路現身,再側躺到九十度,這個脖子的年紀,應該已經快六十,等到三四十歲,皮膚壓了就彈不回來,到時候出門別人還以為你帶了好幾圈項鍊。還是好好仰著睡,不花一毛錢,就能睡出一張不老的臉。
本則新聞由華視新聞提供 2009/10/27
http://news.msn.com.tw/print.aspx?id=1462869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時尚年輕農夫 為日本農業帶來新生機


時尚年輕農夫 為日本農業帶來新生機法新社
更新日期:2009/10/27 01:00
photo
(法新社東京26日電) 日本年輕人近來逐漸遠離都市叢林,往偏僻鄉村遷移。他們肩負一項使命:要讓農業重拾魅力,並在此過程中降低日本駭人的糧食短缺危機。不論是崇尚有機農業的青年、種植水稻的時髦東京人,還是喜歡拈花蒔草的年輕人,都慢慢回流到日本的鄉村。在國內人口結構快速老化危機下,許多日本農業城鎮日漸凋零。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目前卻有60%糧食仰賴進口。許多憂心人士指出,氣候變遷將擾亂全球食物供應,能源成本上升也會導致穀物價格波動,日本未來面臨的糧食安全議題不容輕忽。
在這個靠出口汽車和電子產品致富的國家,日本的年輕農夫開始動起來,想要重新改造農業的形象。
31歲的宮治勇輔(Yusuke Miyaji)對一群年輕農夫演講時說:「不管日本經濟規模多大,不論賺進多少外匯,再過不久,我們就沒辦法從國外進口這麼多糧食了。」
面對聽眾的掌聲,身穿工作服的宮治繼續說:「我要讓這個初級產業變得很酷、有魅力,又有利可圖。孩子們應該夢想成為農夫,而不是棒球選手!」
宮治來自養豬家庭,他創立「農家之子」組織,已吸引了具有同樣危機意識的200多名農夫和支持者加入。
宮治對台下年輕活躍農夫提出警告:「我們大概只剩5年時間可以讓農業改頭換面。」
在「農家之子」組織,所有農產品都以Refarm品牌上市販售。會員間相互分享有機耕作資訊,並鼓勵理念相同的消費者直接向他門採購農產品,以省下運銷和中盤商費用。
受到這股潮流驅使,31歲的貫井女士去年也回到家鄉,和雙親一起種植綠茶和香菇。她說,在城市住這麼多年後,現在能夠在家庭農業中看到商機。
曾在東京的顧問和公關公司打拼七年的貫井,一邊開著貨卡往香菇種植場前進,一邊說:「以前我對繼承家庭農業興趣缺缺。」
數據顯示,日本的農業人口正快速老化,而隨著生育率下降、年輕一輩被大城市的五光十色吸引而離家,許多農業家庭沒有能夠接手的下一代。
日本超過70%的現職農人年齡在60歲以上,近半數甚至超過70歲。只有8.5%農人屬於39歲以下青壯年。
1960年代晚期,日本的糧食自足率還能維持在70%以上。如今,日本只能生產40%糧食,小麥、玉米和黃豆幾乎全都仰賴進口。
由於政府採行貿易保護措施,日本種植的稻米足以供應國內所需,然而卻使得稻米生產欠缺效率。(譯者:中央社蔡函岑)
本則新聞由法新社提供 2009/10/27

英國新計畫 9歲學童得思考未來路


英國新計畫 9歲學童得思考未來路路透社
更新日期:2009/10/27 03:15
(路透倫敦26日電)英國當局今天表示,根據一項新計畫,英國小學生從9歲開始,將能透過YouTube等網站,獲得生涯規劃的建議。這項新計畫是為協助社會各階層背景的兒童實現夢想,學童將獲派心靈導師、參觀大學,也能在Facebook等社交網站上獲得選課建議。
政府指出,近期調查發現,11歲學童中,高達75%打算上大學。
當局表示:「家長告訴我們,他們不想再看到好學生自成一派,也就是說,只有條件好的孩子才能擠進窄門。」
「孩子們到14歲才開始認真考慮通常已經太晚,他們早就被7、8、9歲所學的影響。」
當局說,這項計畫將在38個學校試行,以鼓勵學童年少時便開始思考生涯志向。中央社(翻譯)
本則新聞由路透社提供 2009/10/27

缺乏運動與慢性腎臟病患者死亡率增加有關


缺乏運動與慢性腎臟病患者死亡率增加有關國際厚生
更新日期:2009/10/27 00:15
  October 19, 2009 — 根據發表於10月9日線上第一版美國腎臟學會臨床期刊(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的一篇觀察研究結果,缺乏運動和慢性腎臟病(CKD)患者死亡率增加有關。

猶他大學與鹽湖城VA健康照護體系的Srinivasan Beddhu醫師等人寫道,CKD與體能活力不佳有關。不過,還不清楚是否因出現CKD而改變體能活力與死亡率之間的關聯;因此,我們檢視CKD和體能活力與死亡率之間的影響。

研究世代包括「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III」這項研究中的15,368名成人,其中5.9%有CKD,定義是估計腎絲球過濾速率小於60 mL/分/1.73 m2。根據有關休閒時間體能活動的頻率與密度問卷,將這些病患分類成無活動力、活動力不足、有活動力這幾組,使用Cox模式來確認到發生死亡的時間,平均追蹤期間為7到9年。

非CKD研究對象中,13.5%為無活動力組,CKD病患中則有28.0%(P < .001)。分別進行Cox模式分析發現,非CKD研究對象中,相較於無活動力組,活動力不佳組以及有活動力組的死亡率勝算比(HRs)分別是0.60(95%信心區間[CI]為0.45 - 0.81)以及0.59(95% CI為0.45 - 0.77);CKD 病患中,相較於無活動力組,活動力不佳組以及有活動力組的死亡率勝算比分別是0.58 (95% CI,0.42 - 0.79)以及0.44 (95% CI,0.33 - 0.58)。這些HRs值在非CKD之研究對象和CKD病患之間沒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P > .3)。

研究限制包括,使用現有資料的觀察型設計,可能有沒發現的其他干擾因素,以及體能活力採自我報告。

研究作者寫道,體能活力與CKD病患和非CKD研究對象的死亡率增加有關。不論是CKD 病患和非CKD研究對象,增加體能活力可能有存活利益。這對那些第3期CKD病患來說特別重要,因為許多病患在還沒變成末期腎臟病之前就死亡了。

猶他州透析研究基金會支持本研究。研究作者們皆宣告沒有相關財務關係。

Clin J Am Soc Nephrol.線上發表於2009年10月9日。
本則新聞由國際厚生提供 2009/10/27

2/3的心臟衰竭患者沒有獲得主要用藥


2/3的心臟衰竭患者沒有獲得主要用藥國際厚生
更新日期:2009/10/27 00:15
Oct. 20, 2009 -- 超過三分之二的嚴重心臟衰竭住院患者沒有被開立醛固酮拮抗劑,這是增加存活率的建議治療藥物。

醛固酮是一種在心臟衰竭情形下釋放的荷爾蒙,它會保留鹽和水份,導致症狀惡化(例如呼吸急促和腿部腫脹),而醛固酮拮抗劑能阻斷醛固酮的作用,是治療心臟衰竭公認有效的方法。

已發佈的準則具體建議醛固酮拮抗劑用於中度至嚴重心臟衰竭患者。Aldactone和Inspira是兩種可在市面上買到的醛固酮拮抗劑(AAs),並沒有提供給每位病人,但目前的研究顯示,有非常多應該要使用這種藥物的患者卻沒有用。

克里夫蘭診所的研究人員Nancy M. Albert博士和同事們在這項調查中,從2005年到2007年追蹤241家美國醫院所公布的43,625 位合乎使用AA的心臟衰竭患者。

Albert博士和同事們在研究中指出,因為心臟衰竭住院的患者中,不到三分之一的患者有用心臟衰竭準則建議的醛固酮拮抗劑治療。

【這是怎麼回事?】
在研究期間實行的舊準則只有在2009年更新過,舊的準則指出,「應該考慮」這種療法,而不只是「建議」。

此外,Albert博士與同事們指出,在一些發表的研究報告中「可能高估了傷害」,因為這種藥物可能對腎功能有負面的影響。

另外一個問題是,AAs是眾所周知的利尿劑(水性藥丸),這可能會讓一些醫生困擾,以為他們對心臟衰竭有更廣泛的作用機制;有可能要等到病人在門診服用其他藥物非常有效後才會使用AA療法。

但醫生沒有遵照建議的治療規則可能是AA療法比例很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最近一次針對歐洲醫生的調查顯示,他們沒有堅持治療準則的三個主要理由是,病人順從度、冗長和複雜的書面治療指南、以及需要讓病人獲得所有建議的治療時間。

Albert博士和同事們認為,因為心臟衰竭而住院的患者,面臨大量的發病和死亡風險,加上醛固酮拮抗劑處方藥對心臟衰竭既定的療效,所以,強力的使用[AA]治療可能是必要的。

研究結果刊載在10月21日出版的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中。
本則新聞由國際厚生提供 2009/10/27

以書瘦身,享用一生

以書瘦身,享用一生


洪蘭


這類新聞看多了,許多人見怪不怪,只怪自己不小心,上了推銷人員的當。我認為這後面的意義不只是受騙上當,學者有必要把減肥效用的真相講出來,教育民眾,也許就不會再上當。
第一、所謂標準體重其實是來自1983年美國大都會保險公司,針對投保的400萬美國人所做的一項身高體重調查表。這個表是告訴你,在某個身高時,如果體重在它的上下限之內,這些人活得比在這範圍之外的人長,如身高5呎2吋,它的理想體重為128~134磅,如果超過134磅就是太胖了。
所以,所謂的標準體重就是從統計數字推理而來的,有這種身高和有這種體重的人活得比較長。換句話說,比較健康,如此而已,它是一個相對的數字,不是一個絕對的數字。
現在已有研究報告顯示,體重上上下下、忽胖忽瘦的人,比體重逐漸上升,從未減肥的人得心臟病和中風的比例高。也就是說,胖對身體不好,但是忽胖忽瘦對身體更不好。
第二、我們身體有一個維持平衡的自然平衡點,當過份的節食,破壞了這個平衡點時,身體便會產生危機意識,以為飢荒到來了,演化而來的求生存本能,便會降低身體的新陳代謝率。
所以,雖然節了食,每天少吃了很多卡洛里,但是,身體也相對減少燃燒卡洛里,因此,體重還是瘦不下來。
節食減肥沒有用
第三、研究發現,所有的節食減肥方法幾乎都沒有用。許多長期的追蹤調查都發現,只有10%左右的人可以維持新的身材,其餘的人在18個月後幾乎都胖回去了,而且那些瘦下來的人,終其一生都必須停留在半飢餓狀態,他們要比普通人吃更少的卡洛里才能維持現狀。
因此,為了健康的原因,不要冒然去簽約,被那種一週瘦10磅的廣告所迷惑,要瘦,最好的方法是吃七分飽,不吃零食,多運動。切記不要使體重急劇降到平衡點之下,使你的新陳代謝減慢後,生活得更辛苦。
有一句忠告,你的體重有很大一部份是由基因決定的,如果想知道你的新娘子以後的身材會如何,只要去看你的丈母娘便知道了。這個自然的體重使你不會失去太多或增加太多體重。有一個研究,給監獄的犯人吃他們平常卡路里的兩倍,結果在胖了幾公斤之後,再多吃也沒有胖起來。
美不美貌,吸不吸引人,在於你的心,不在你的身,以書瘦身,享用一生,希望我們的婦女同胞能善用這瘦身的100萬買書來讀,好好的享用一生!
 
本文由康健雜誌提供
http://lifestyle.msn.com.tw/ViewA5716.aspx

少吃甜食,少長皺紋

少吃甜食,少長皺紋


李瑟


愈來愈多研究證明,愛吃甜食讓你多長皺紋、皮膚黯沈。
《英國皮膚醫學期刊》發表的研究發現,糖促使皮膚從35歲開始老化,攝取愈多醣類愈會使你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包括含糖飲料與糖果,即便麵包、麵條、馬鈴薯,都是高升糖指數(high glycemic index)的食物,進入血液,葡萄糖與蛋白質分子捆綁,進行糖化作用(glycation)形成有害的分子叫做糖化終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簡稱AGEs)。
醣類攝取愈多,AGE就堆積愈多,AGE會產生大量自由基,數量是非糖化蛋白質所產生的50倍。自由基引起發炎反應,傷害附著在一起的蛋白質,可能導致幾個與老化有關的疾病例如動脈硬化。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良時造成全身高血糖;長期高血糖會增加糖化終產物的產生與累積於組織,刺激發炎反應與造成組織傷害,包括角膜受損、腎臟退化、動脈硬化等,以及導致過早的老化。
AGE也把你體內的天然抗氧化撤銷掉,使你難以抵抗太陽的傷害,加速了糖化作用的過程,使皮膚容易被太陽曬傷,這是為何過度曝曬至今仍是皮膚老化的頭號敵人之一。傷害最大的是支撐皮膚緊實的蛋白質纖維──膠原蛋白與彈力蛋白。膠原蛋白是體內最普遍存在的蛋白質,一旦受傷,原本的彈性與活力就變得乾澀脆弱,造成皮膚皺紋與鬆弛。
除了傷害膠原蛋白,還會決定你擁有哪種膠原蛋白,常見一、二、三型,其中第三型最穩定,也最久。糖化作用把第三型轉變為比較脆弱的第一型,造成皮膚摸起來、看起來比較粗糙。
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提早顯露皮膚老化,就是因為體內血糖偏高,不斷傷害膠原蛋白。加州聖約翰醫院皮膚科主任克羅斯曼說,如果病情控制得不好,皮膚裡的AGE可以是一般人的10倍之多。
6步驟,你看來不顯老
好在永遠來得及挽救。6步驟防止AGE形成,減少糖化作用傷害,保持膠原蛋白有彈力,讓你看來不顯老。
1少吃糖。
我們很難完全不吃到糖,因為米飯麵食、即便好東西如全榖類、水果與蔬菜,一旦吃進體內消化後,都會變成葡萄糖,加速糖化作用的燃料。
但減少糖分攝取仍有益處。限制每日攝取的糖分不超過你一天該攝取熱量的十分之一,例如你身高160公分,就只能吃160大卡或10個小茶匙這麼一點點糖,大約只是一罐可樂,或6小粒巧克力糖。
其次,要小心藏在食物裡的糖。許多加工食品含有很多糖,但使用別的名稱,如麥芽、玉米糖漿、葡萄糖、右旋糖、濃縮果汁、楓樹糖漿,讓你不知不覺多吃了糖。
每次吃食品時都要檢查標示,看看總碳水化合物多少克,把它除以4(一小茶匙糖相當於4公克),換算成多少個茶匙,例如某顆糖標示為12公克,換算起來是3個小茶匙。
2從裡到外多些抗氧化劑。
這些抗自由基的營養補充品可以不讓糖與蛋白質捆綁。多吃含維生素B1、B6的食物,如番茄、紅葡萄、深綠色蔬菜、紅椒、核桃、綠茶、柑橘,以及吞服含維生素C與E的多種維他命,確保抗氧化功效直達膠原蛋白與彈力蛋白所在的皮膚真皮層,有助護膚。
3每天補充至少1毫克的維生素B1與B6。
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皮膚科教授高柏格指出,B1、B6被好幾個研究證明可阻抗AGE,且在以上所述的食物裡可找到。多種維他命其中含B群維生素,可保你每天獲得1.1毫克的B1與1.3毫克的B6。50歲以上的人的B6劑量最好能達到1.5毫克。

4使用含A醇(retinol)的乳液與精華液來修補失去的膠原蛋白,A醇可以增生膠原蛋白,消除皺紋。
此外也可使用含有Aminoguanidine與Alistin成分的乳液與乳霜,來建立新的膠原蛋白。Aminoguanidine與展開糖化作用的分子捆綁,使它們不能與膠原蛋白、彈力蛋白捆綁。
Alistin則是種誘餌,誘使它受傷而不是你皮膚裡的蛋白質受傷害。研究發現,含有這些成份的營養品在使用八週後,比一般皮膚少了21%的AGE。
5擦防曬系數30以上的防曬乳液,一天擦二次。
英國皮膚醫學期刊明確指出,曬到太陽的皮膚裡的AGE,比沒曬到太陽的明顯來得多。
6別趴著睡。
把臉埋在枕頭內,會讓臉壓出很難抹去的皺紋來。
 
本文由康健雜誌提供
http://lifestyle.msn.com.tw/ViewA5734.aspx

不必花大錢,你也能養出資優生


不必花大錢,你也能養出資優生

孩子的成長總是充滿驚喜。父母該把握哪些重點,才能讓孩子如同不斷盛開的花朵,湧現更多潛能跟智慧?

作者:朱芷君  出處:康健雜誌

天下父母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優秀、高人一等,成為人人稱羨的「資優生」,也因此坊間有許多標榜開發大腦的工具或課程,甚至補習智力測驗,企圖「激發孩子潛能」。
大腦的確具有無窮潛力和可塑性,卻並不代表依靠某種技術,就能達到開發大腦的目的,事實上,錯誤的學習方式,反而可能侷限大腦的吸收力。
例如填鴨式的補習,「除了分數不會增長任何東西,因為它只是讓你習慣某種考題,對於大腦學習沒有效果,」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指出,標準答案只會讓神經連結的可能性減少,「是扼殺創造力最大的元兇。」
而不少父母迷信資優,甚至千方百計送孩子去補習以考上資優班,「這對孩子是很不利的,」洪蘭直言,補出來的「人工績優」和真正資優不同,靠反覆練習進入資優班,只會發現別人行你都不行,「很快就自信心崩潰,父母這樣是害了小孩。」
從建中資優生的例子來看,這些同學並沒有接受特別的訓練,他們的父母以開放的態度,為孩子創造學習的沃土,自由探索、發現自己的天賦,反而發展得更好。
國外研究也發現,即使智力會受基因影響,天生有別,但並不代表孩子的成就註定被限制,「只要準備好豐富頭腦的活性化環境,誰都可能發揮驚人的創造力和學習能力,」長期從事人類潛能教育活動的韓國腦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承憲指出。
他認為,多累積不同的生活經驗,有益孩子腦部發達,反而重複上學、補習、寫功課這種單純的活動,容易讓大腦陷入疲累,「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多看、多聽、多體驗是最好的。」
「看起來孩子只是在玩泥巴,其實他正在學習,」紐約奧斯威戈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達威爾指出,應該給孩子更多自由和時間探索。不管是運動、音樂或其他活動,都有助提升孩子的專注、紀律,刺激心智發展。
這次採訪的建中資優生,休閒興趣都很廣泛,在國際奧林匹亞地理競賽得到第二名的陳柏安更說,他需要專心玩夠了,才能專心讀書。
「千萬別因為成績不好就禁止孩子玩樂,要儘量讓他做些快樂的事,」李承憲提醒,除了抒解負面情緒,盡情嬉戲更有助孩子專注於其他學習,培養課業方面的耐性和集中力。
為了開拓孩子的腦部能量,他建議父母採取以下態度:
■成為孩子的導師。
孩子具有敏銳的反應能力,對於父母親的言語、想法、感覺、行為舉止可說像在複製一樣。當父母秉持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康的身心,孩子的腦波較能安定。相反的,若父母缺乏自我重心且容易動搖時,孩子也會受到影響而出現不安和混亂。
■讓孩子做腦的主人。
認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與生俱來無限的潛力。不要一味以「別人都這樣做,我當然也應該這樣」的心態,盲目消耗孩子的能量。
■把「你能」的自信深植在孩子心中。
「我能辦到」的自信心會活化腦內正面的迴路,使得頭腦運轉保持最佳狀態。耐心觀察孩子擁有的才能和素質,鼓勵他的長處。當被讚美時,腦內會分泌令人愉快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自然產生「下次要做得更好」的意願。
■尊重孩子的想像力和夢想。
想像力是開發大腦潛能的有利工具。積極引導孩子築夢,協助他在腦海中想像夢想實現的樣子,深信會實現,他就能不斷挑戰直到變成真實的成果。
每個階段都是黃金期
大腦是漸進式成熟,每個階段各有發展目標,例如0~3歲是藉由運動和感覺體驗達到學習,而更高層次的邏輯思考學習,是9歲之後逐漸展開。
孩子出生第一年,應盡可能多花時間互動,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對幼兒大腦發展影響深遠。
要在家中為學前幼兒製造多聽、多說、多讀的環境,「尤其多接觸不同種類色彩繽紛、會發出聲音的安全玩具,更有助認識物體的形狀和質感,」達威爾教授建議。
小學階段是身體及大腦重要的成長時期,這時期建立的慣性,將影響孩子終生。此時被喻為科學之腦的頂葉,及被稱為語言之腦的顳葉開始發展。顳葉負責外語、聽覺機能,7~12歲間,語言的理解力和字彙持續增加,是學習第二外國語的好時機,太早學習或遲至青春期才開始,則會降低學習效果。
負責空間立體概念,及邏輯、數字、抽象推理的頂葉,在7~13歲迅速成長,這時孩子將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喜歡追根究柢。此外,7~11歲間,大腦管理動作技巧的區域開始茁壯,許多孩子此時會對運動感興趣,這幾年中學習及訓練運動技巧,效果較能持久。
而更重要的是被喻為大腦總司令,掌管判斷、計劃、解決問題能力的前額葉,在小學階段發育再度活潑,「適合好好鍛鍊大腦,」日本腦科學專家,東北大學教授川島隆太指出,前額葉能感受情緒,處理資訊做出判斷,推測對方的想法,也掌握著創造力、人際關係。前額葉發達的動物只有人類。
這個時期,大量閱讀、書寫、計算,及使用到雙手的活動如摺紙、料理,都有助於活化前額葉。
廣泛閱讀能促進腦神經細胞的連結密度,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及思考力。好幾位建中資優生表示,從小就有閱讀習慣,父母也購買大量的書籍給他們。
正確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飲食、睡眠、休閒運動搭配良好,大腦的燃料才能源源不絕。
配合大腦的生理時鐘
身體運作有明確的生理時鐘,腦部活性也會跟著改變,有些時刻適合集中思考,有時則必須休息。父母可以根據大腦運作的節奏,協助安排適合孩子的活動,讓學習更事半功倍。
■早晨:效率最高的時段 早餐過後3小時,約10點~12點是大腦的黃金時間。此時腦部的活性最高,判斷力和思考力都很活躍,適合處理有難度的問題或創造性發想。
睡醒時大腦能量最低,最好為孩子準備營養豐富的早餐,飽滿一天的能源。葡萄糖是腦活力的來源,葡萄糖不夠造成低血糖時,腦部會陷入缺氧狀態,打呵欠、遲鈍。米飯、麵包、麵食等澱粉類都能提供葡萄糖,又以全麥、雜糧等多醣類較佳,能使血糖緩緩升高,穩定供應所需能量。
正式學習活動開始前,可以先做5~10分鐘的「大腦暖身操」,包括朗讀、簡單的計算,根據川島隆太實驗,做過朗讀、計算再進行單語記憶測試,成績比大腦沒有暖身提高20%。
研究顯示,孩子對於同一項科目的集中力只有約40分鐘,可依此來劃分學習的段落,暫時休息,恢復大腦的集中力。學習也不一定只是在書桌前唸書寫功課,音樂、才藝等活動也包括在內。
■午後至傍晚:創意比填鴨有用的時段 中午12點後腦部機能會下降,直到下午3點左右活性都較為緩和。除了小睡片刻,也很適合讓孩子盡情遊戲,「現代孩子都太忙,大腦反而需要清閒的時光,對培養創造力大有幫助,」川島隆太表示。
隨便孩子做什麼活動(但不適合看電視和看漫畫,會讓大腦進入放鬆狀態、活動降低),讀課外書、畫畫、下棋、出去找朋友玩都好。放假時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點心,或一邊做家事一邊親子對話,既增進情感又幫助大腦靈活。
■晚上:放鬆與充電的時段 隨著夜幕低垂,前額葉活動也逐漸減退。吃過晚飯,適合親子家庭活動,聊天、看電視、玩電腦遊戲等,放鬆心情。
充足睡眠對大腦的發展影響很大,小學生至少要熟睡8~9小時,最好10點前,低年級孩子則應在9點時準備上床。
協助孩子發展智能、運用腦力,是長遠的過程,目標不在於短期的成績表現。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最佳的智力指標是孩子快不快樂、是否具備好奇心與學習動機,樂於扮演不同角色,」加州大學長灘分校教授史科恩蕾樂認為。
在不同階段予以適當刺激及多元化的體驗,幫助孩子成為腦筋靈光、思想豐富的人,才是一生受用無窮的禮物。
幼兒最佳的培育環境

  • 夜間關燈,白天則儘量讓孩子接受充足的日光照射。
  • 盡可能哺育母乳。
  • 嬰兒醒著時,盡可能對他說話,撫觸身體,模仿各種表情給他看。當孩子會模仿大人動作或發聲時,要讓孩子感受父母真心的喜悅。
  • 孩子開始會模仿大人說話時,儘量讓他多聽、多記,而且要常帶他外出,實際體會語言的意義和概念。
  • 在生活中讓孩子感受數字的存在,一起數數字,認識數字的概念。
  • 大量朗讀書給孩子聽。
  • 等孩子會閱讀後,讓他自己大量閱讀。
  • 多做演算練習。

資料來源:《天才的創造法》,川島隆太著,如何出版。
延伸閱讀
《大腦比你先知道》,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
《大腦小宇宙》,天下文化。
《大腦的祕密檔案》,遠流出版。
《腦中有情》,遠流出版。
《大腦總指揮 一位神經科學家的大腦之旅》,遠流出版。
《心智、大腦與學習》,洪葉出版。
《HSP兒童腦呼吸——開發孩子腦力的七大祕密》,如何出版。

Copyright c 2008 天下雜誌.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髖部骨折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髖部骨折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國際厚生
更新日期:2009/10/27 00:15
Oct. 20, 2009 -- 最新研究顯示,診斷出心血管疾病可明顯增加未來髖部骨折的風險,這兩種疾病可能都有一種遺傳傾向。

瑞典Uppsala大學 Ulf Sennerby醫師和同事們研究31,936位瑞典的雙胞胎,研究人員觀察年長者在遺傳上是否傾向會有心血管疾病和髖部骨折。

之前的資料顯示,這兩種疾病具有共同的生物因素,調查人員想要確定疾病和基因或生活方式之間是否有任何關係。

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10月21日出版的美國醫學協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中。

研究人員指出,研究中的雙胞胎們為普通族群分析提供一個架構,同時研究心血管疾病和髖部骨折之間的關係是否可由遺傳和早期環境因素來解釋。

這些雙胞胎都是在1914年至1944年之間出生,而且每個人的資料都是從50歲開始研究,1964年到2005年罹患心血管疾病和骨折的雙胞胎是由全國病患登記處確認。

研究結果如下:
* 在被診斷出心臟衰竭或中風後,髖部骨折的必然率是最高的。比率並沒有像診斷出周邊動脈硬化症或缺血性心臟病後那麼高,而沒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比率是最低的。
* 相較於沒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心臟衰竭患者的髖部骨折率增加大約4倍,中風者髖部骨折率增加了5倍。

研究人員指出,沒有心臟衰竭和中風的同卵雙胞胎,在其中一人出現這些疾病後,髖部骨折的比率也會增加。異卵雙胞胎也會如此,但關聯性沒有那麼強。

研究人員指出,這顯示基因容易使人有心血管疾病和髖部骨折。

總人口的研究中:
* 診斷出心臟衰竭幾年之後,發生髖部骨折的平均發生率是千分之12.6。
* 中風幾年之後發生髖部骨折的平均發生率也是千分之12.6;診斷出周邊動脈硬化症數年之後的髖部骨折平均發生率是千分之6.6;診斷出缺血性心臟病數年之後髖部骨折的平均發生率是千分之5.1。

那些沒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髖部骨折平均發生率只有千分之1.2。

研究人員認為,醫生們應該意識到不論男女的髖部骨折率都大幅增加,尤其是最近因[心血管疾病]而住院治療的人。遺傳傾向可能是骨折比率過高的主要決定因素。
本則新聞由國際厚生提供 2009/10/27

本土藻 富含DHA比魚油高10倍


本土藻 富含DHA比魚油高10倍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10/27 06:00
成功大學水產生技醫藥團隊在台灣海域發現富含不飽和脂肪酸(DHA)的本土藻類BL10,經培養可萃取出比現有產品DHA含量高10倍的「藻油」,比魚油更具健康食品價值。
成功大學昨天在台北喜來登飯店舉行技術移轉簽約儀式與記者會,將水產生技醫藥團隊的「富高DHA含量本土藻株BL10」與E化製造研究中心的「全自動虛擬量測(AVM)」兩項技術,分別移轉給味丹生技公司以及先知科技公司。

成大生物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楊惠郎在記者會中指出,一般人說吃魚會變聰明,是因為魚類富含DHA,而魚類體內的DHA是來自牠們食用的藻類。他說,從藻類萃取的高含量DHA,方便現代人攝取,又不用擔心吃到重金屬污染的魚類。

成大水產生技醫藥團隊專案助理教授陳逸民表示,團隊走訪台灣近10處海域,在其中一處發現本土藻類BL10富含高單位DHA,製成乾粉之後,每公克DHA含量可達0.3公克,比鮭魚、鮪魚等深海魚類高出10倍以上。

陳逸民指出,上述藻類經過實驗室培養、發酵,萃取出「藻油」,DHA含量可高達50%;而市面上常見的「深海魚油」,DHA含量只有5%至15%。

陳逸民表示,以BL10藻類萃取DHA技術的成本低、萃取容易,且不像一般魚油商品有濃濃魚腥味,不論是孩童或素食族群都可攝取。他說,DHA對人體益處多,成人每天攝取0.5公克DHA,可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以及增進腦力。

陳逸民說,從藻類萃取出的DHA可製成膠囊、藻粉,或添加在優酪乳、嬰幼兒奶粉內。他表示,一般藍藻、綠藻片的賣點在高纖維、可作代餐,但只有BL10藻類含大量DHA。

味丹生技公司總經理楊世安表示,取得這項先進技術後,味丹期許在2年間成功量產,並在3至5年間,在海內外取得新台幣10至20億元的市場。
本則新聞由台灣新生報提供 2009/10/27

夏秋交接,身體不「火大」

夏秋交接,身體不「火大」


猛灌水還是口乾舌燥、擦了保養品皮膚仍緊繃泛紅…,
如何加強「體內保濕」?

文.李怡嬅  攝影.陳怡安
中秋過後,天氣明顯轉涼。
「哈啾!哈啾!」,連接許多個早晨,28歲的佳蓉啾啾的打著成串的噴嚏,她過敏的鼻子總是最先感受到秋天捎來的訊息。
而40歲、在電腦公司上班的李先生則是常覺得口乾舌燥、喉嚨脹痛,「很難受,猛灌水也沒用,」他聽太太的話,少吃油炸及含味精的食物,也沒有顯著的改善。
「這些症狀是秋燥引起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兼任醫師莊雅惠說,秋天氣候乾爽,燥氣導致身體缺水而上火,產生發炎、乾燥等不適。
中醫認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若燥氣太強,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疾病,如乾咳、喉嚨痛等,加上肺在五行中屬金,金剋木,「肺氣強會傷屬木的肝,」中華民國科學氣功學會理事長吳長新解釋,進而產生肝火、虛火,因此容易失眠、便秘或腹瀉。
此外肺也主皮毛,表現在皮膚上就是乾燥、緊繃、起疹子、泛紅。
多吃「保濕」食物
解決身體「火大」引起的症狀,首要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增加體內的「保濕液」。有生津退火功效的杏仁、百合、銀耳、梨子、山藥、蘿蔔、豆腐是不錯選擇。

反之涼寒的食物要忌口,例如西瓜、香瓜等瓜果類,因為秋天漸漸陰長陽消,「秋瓜壞肚」,易損脾胃陽氣,造成腹瀉。
也要少吃辛辣食物,如蔥、薑、蒜、韭、椒等,以免加重乾燥症狀
有些中藥可以養滋潤肺,如西洋參、麥門冬、枸杞、茯苓、川貝母、玉竹等。莊雅惠避免「火大」的秘方是提氣的黃耆2錢、滋陰的麥冬3錢,再加補脾胃的沙蔘3錢,以500cc水煮沸後早晚飲用。但不建議自行單買藥材服用,「以免吃多了身體變寒,誘發其他症狀,」莊雅惠提醒。
而體質虛寒的人,更應提早養生,預防秋天涼氣入侵。臉色紅潤的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楊賢鴻,其實是「冷底」的過敏體質,小時候深受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所苦,他的父親也是中醫師,以中藥幫他調理後才逐漸改善體質。為了避免過敏疾病發作,他從七夕(國曆八月)就開始就吃溫熱食物麻油雞,而且以人參、西洋參調氣,讓身體活絡,抵禦寒氣,幾十年來從未斷過。
運動 活絡經脈禦秋涼
運動也是楊賢鴻強調的養生重點之一,因為能通經活絡、滋肝補筋,強化氣血循環

楊賢鴻最喜歡快走和練空手道,也邀家人一起。他常和太太到住家附近的公園快走,走到心跳加速、出汗後就回家泡澡,「因為壓力造成的肌肉僵硬會得到舒服的解放。」
每週陪孩子練空手道是他相當珍惜的親子時間。大學時學過空手道的楊賢鴻,因為工作忙碌而沒有繼續練習,後來孩子也有興趣學,他們就一起報名課程,既強身又增加親子互動機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針灸科主任江裕陽則是以氣功養生。
江裕陽說,練氣功主要在調整身、息、心,達到放鬆平靜,進而打通身體的經絡,氣血順暢有助增加身體的免疫機能。
練氣功已13年的江裕陽舉自己為例,他練功前看起來精神不好、手腳冰冷,且指甲黯淡,開始練功後,氣色轉好,指甲也逐漸恢復光澤。
順應自然 改變作息
《皇帝內經》記載:「秋三月,早臥早起……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中醫認為秋天是萬物沉潛、收斂的季節,人應該順應自然,放緩腳步、早睡早起,尤其現代人生活緊張,壓力大,「更應平緩情緒,休養生息,」江裕陽提醒。

落實到生活作息,你可以跟著以下的建議,輕鬆告別秋季「火大」的困擾:
◎上午吸收陽氣及能量的好時機:
■儘量早起,迎接早上的陽光,可以吸收最豐富的陽氣及能量,增加抗病力。
■起床後活動筋骨,能促進血液循環,簡單的氣功拍打能幫助增強心肺功能:雙手握氣功拳(大拇指在內,被四指包住),輕拍胸部周圍的穴道5分鐘即可。
■來碗熱騰騰的粥:中醫認為晨起食粥,利腸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整天清爽。
百合粥能潤肺止咳,緩解一大早喉嚨不適的症狀。
■有便秘困擾的人可以在出門前泡蜂蜜水(蜂蜜與水1:1),裝進水壺或熱水瓶帶到辦公室喝,有助潤滑腸道。
■出門時記得帶件外套,因為秋天早晚溫差大,老人、小孩、及有氣喘、過敏等體質虛弱的人更要注意保暖。
■到了辦公室,別忘了隨時補充水分,因為整天待在冷氣房,運動少、沒機會排汗,水如果喝不夠,體表循環愈來愈差,上火機率大增。
■開會讓你心煩嗎?按按膻中穴,能解心情鬱悶,寧心定神。膻中穴在兩胸中間的凹陷處,用大拇指揉壓5秒後休息3秒,依此重複5次。

■面對做不完的公事感到焦慮嗎?喝杯洋甘菊能幫助舒緩情緒。
◎中午小睡片刻精神好:
■外食族午餐的選擇,可多吃有滋陰效果的豆腐、蘿蔔、山藥、菠菜等。
■外出時記得防曬,秋天的太陽雖不像夏天那麼火辣辣,但紫外線仍然很高。
■小睡一下吧!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莎拉‧梅德尼克在《你今天小睡了嗎?》書中大力鼓吹小睡的好處,減輕壓力、增強記憶力、振奮心情,也讓下午工作更有效率。美國研究指出,在1~3點間午睡最好,時間以30分鐘為佳,不要超過1個小時,否則醒來會有昏沉難受的感覺。
■如果忙到沒時間午睡,至少來杯薄荷茶或迷迭香,幫助你醒腦提神。
◎下午吃點堅果及梨子:
■下午4點多需要補充能量,有潤肺降火效果的堅果類杏仁、核桃及梨子是最好的選擇。
晚上不熬夜,讓五臟六腑得休息:
■多吃補脾胃的蓮藕及潤膚通腸的山藥,蓮藕可以炒青菜或煮湯,山藥可磨成泥拌飯。
■飯後來碗低糖的銀耳湯,有潤肺功效,也能緩解皮膚乾癢症狀。
■看電視時別只是坐著,可以站起來做做氣功,輕輕拍打下焦(肚臍以下,下腹部的地方),改善便秘、腹瀉的症狀。

■睡前泡個澡吧!泡澡或泡腳能增加末梢血液循環,滴上薰衣草精油,讓你更放鬆。
不過特別提醒,乾性皮膚及有異位性皮膚炎的人不適合泡澡,洗澡時也避免用鹼性肥皂,因為皮膚會更乾燥難受。
早點就寢,不要熬夜。秋天尤忌熬夜,會增加燥氣。《康健》認識的中醫師幾乎每個都晚上10點半就上床睡覺,讓五臟六腑得到充分的休息
實踐秋天防燥不火大的養生計劃,除了緩解季節交替引起的不適,也是提早保養,儲存能量,為即將到來的冬天做準備。

◎審稿專家: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任 楊賢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