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五臟衰變預測有方 飲食調養抗老

五臟衰變預測有方 飲食調養抗老

台灣新生報 
中醫對於五臟的衰老、變化有其預測方法。中醫師鄭集誠表示,根據傳統醫學臟腑原理,腎衰先兆常見有耳聾、掉髮、掉牙、眼花、手腳轉動不靈活等;脾衰先兆可見唇乾、胃納差、肌肉萎縮;心衰先兆可見像是舌頭味覺不靈,循環差;肺衰先兆,如出現皮膚枯,嗅覺失靈等。
鄭集誠表示,抗老化與心理機制有關,應阻斷心理的衰老,避免情緒超過身體負荷運轉。也要保護腎精減少人體廢物的堆積,因為腦不衰則全身不衰。所以情緒的調控,避免憂鬱很重要。

心理衰老對病理衰老有著惡性反饋作用,可能誘導和促進病理衰老。中醫也提到「恬淡虛無」、「精神內守」;強調防止心理衰老的重要,而防止心理衰老的關鍵,也在於「調神」,因此情緒的抒發,避免憂鬱,保持開朗對身體也很重要。

鄭醫師表示,想要延緩衰老,日常飲食的調養也有幫助,包括建議可多選擇吃些豆腐、豆芽、豆漿、靈芝、黑木耳、黑芝麻、玉米、蜂蜜、酸奶、花生、雞蛋。還有中藥常見的茯苓、何首烏、桑椹子都有一定的抗老化幫助。
台灣新生報

預防失智症 從拒絕「三高」做起

預防失智症 從拒絕「三高」做起

優活健康資訊網 
全世界平均每7秒鐘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而造成失智症的原因除了生理上的退化之外,其實還有許多疾病。四月十日在花蓮縣生命線協會舉辦的「失智症照護」講座,將由花蓮慈濟醫院專科護理師劉向曼主講,要告訴大家如何透過預防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症狀,來避免失智症的發生。
劉向曼專科護理師表示,失智症分成原發性與次發性兩種,其中原發性失智症是因為腦組織實質的病變,次發性的失智症造成的原因有許多,其中許多都是從心、腦血管疾病發展而來的「血管性失智症」。
「血管性失智症」指的就是血管硬化後導致「中風」等症狀,讓腦部因為受壓迫或者缺血等原因,一點一滴的受傷後引發的失智症,失智的症狀也是漸進出現,所以如果能早期治療就有越大的機會恢復原本的生活品質。
劉向曼專科護理師表示,要預防「血管性失智症」很簡單,只要藉由戒煙、戒酒、健康飲食等方式,避免「三高」的症狀發生,加上養成運動習慣,促進腦部循環,減少壓力、減少鹽分的攝取,就能有效的預防心血管疾病,進而避免失智症的發生。
還有更多的健康知識都在四月十日(周六)上午10:00~12:00的「失智症照護」講習中,地點在花蓮縣生命線協會(花蓮市林森路236-23號6樓),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與照護專業人員共同參與。
報名電話:03-8561825轉2347、2058、3354傳真電話:03-8578252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8391
優活健康資訊網

淨化調養的最佳季節!春季養生5招

淨化調養的最佳季節!春季養生5招

文.林貞岑

春日融融,是令人驚喜的美好時光,也是最適合重新開始的季節。天氣回暖,萬物吐芽生發,潛伏在慵懶身軀裡的靈魂已經蠢蠢欲動,等待新生的能量。
春天,也是淨化調養身體的最佳季節。
以中醫而言,春季時體內的肝膽經脈旺盛活躍,若能在此時好好調養肝臟,便可以增強免疫力,讓身體一年365天都維持在最佳狀態。
中醫裡所說的「肝」,包括了肝臟及神經內分泌系統、眼睛等,調養肝臟不僅在飲食、生活上必須有所節制,最重要的是情緒要保持開朗。
除了由內調養身體,加強免疫力之外,也要預防外在氣候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處於冷暖氣團過度時期的春天,特別多風,忽冷忽熱的氣候,加上日夜溫差大,春寒經常會乘虛而入,使人生病,像是感冒、咳嗽、鼻塞等,特別容易伴隨春天而來。
對氣候變化敏感的過敏患者和慢性病患,在春天時則要特別注意保暖,以防舊病復發。
研究發現,心臟疾病和中風在春天發生的機率較高。中國北京針對四千多名患者的研究發現,急性心肌梗塞發病期多在3~4月;根據美國統計,出血性腦中風也多發生於春季。
此外,對應春天自然環境的萬物俱生,身體的機能也會變得旺盛。尤其春天對應五行中的木,木代表無止境的能量,像是衝動的年輕人,有時情緒特別容易失去控制,因此一些精神疾病經常在春天發作。

如何保持體內萌生的陽氣,讓它逐漸充沛旺盛?
第1招、少發脾氣,多微笑
儘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氣。科學研究發現,快樂可以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細胞。
而怒氣不僅傷肝,也是古代養生家最忌諱的一種情緒:「怒氣一發,則氣逆而不順。」
動不動就想發脾氣的人,在中醫裡被歸類為「肝火上升」,意指肝管轄範圍的自律神經出了問題,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楊賢鴻提到,一般會用龍膽瀉肝湯來平肝熄火。
透過發洩和轉移,也可使怒氣消除,保持精神愉快。
新的科學研究顯示,光是想到一些好玩的、有趣的事,這樣的念頭,也會增加腦內啡分泌,使身心愉悅。
●貼心小秘訣:所謂的肝火上升,便是出現易怒、口乾舌躁等情形,一般可用龍膽瀉肝湯、椰子汁或是瓜類如西瓜等,達到降火功效。
第2招、享受清爽的綠色春蔬
春天肝氣旺盛,相對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飲食上仍以清淡為主。
綠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蔬菜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恰巧可以補充冬季的攝取不足。譬如春天產的菠菜嫩極味美,亦有養血功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春天不需要特別進補,「因為氣候上升,溫補藥反而加重身體內熱,」楊賢鴻醫師指出,體質較差的人,一般可選用蓮子、芡實、薏仁、花生、核桃、燕窩、豬肝等平性食物。

具多醣類成分的銀耳也有防發炎功效,亦可促進肝臟蛋白質合成。

此外,有過敏氣喘體質的人,在春天要特別注意體質的調整,少吃一些冰冷或寒性(如瓜果)的食物以免引發過敏。

通常氣喘過敏是中醫所說的「氣虛」現象導致,擅長藥膳的楊賢鴻建議,可用黃耆、人參(白參)、伏苓燉補雞湯飲用,容易上火的人可以改用參鬚或西洋參。
至於市面上販賣的養肝藥物,楊賢鴻不以為然地說,很多養肝藥物是添加興奮劑,「就像咖啡因一樣」,吃下去覺得身體很好,很有精神,但只是暫時性的刺激,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肝臟與其他五臟六腑皆有關聯,應該做到整體性的調養。楊賢鴻醫師自己家裡,是一年四季都飲用不同的藥膳,並根據體質隨時做調整。
第3招、保暖工作不可少
儘管天氣回暖,保暖工作還是很重要。
春天因氣候變化大,加上陽光普照,常讓人忽略初春的善變與寒冷。因此衣著最好慢慢減少,不要一下換上夏季的短袖短褲,寒邪傷肺,容易導致鼻塞、咳嗽感冒等,尤其老人家外出時最好多加一件背心。
此外,由於膝關節對冷較敏感,因此穿著裙裝時,記得加雙厚一點的褲襪保暖。
第4招、啟動身體的引擎
冬季人體新陳代謝變慢,陽氣下降,春暖花開之時,正好可以重新補充身體的陽氣。
起早運動,舒筋活胳也是養護肝臟的方法之一。
古代文人雅士,喜歡在春日早起,披上外衣,在室外緩步行走,享受自然素淨的清晨時光。
練習氣功,則可以緩和神經肌肉,平衡自律神經系統。試試看最簡單的呼吸調節法:靜靜坐下或站定,全神關注在呼吸調節中,慢慢的,一點一點用鼻子吸氣、吐氣,並重複數次。簡單的深呼吸可以排除體內積熱,讓身體重新獲得能量。
第5招、用五官體驗新感受
春天,也適合打開人體的五官感受,體驗全新的世界。
旅遊是一個方法,找三五好友郊遊踏青,讓歇息已久的精神感官,在自然環境中重新復甦。
或者在書桌上布置一個有春天感覺的小環境。
氣功大師李鳳山在新書《上班族養生之道》中建議,可以在靠東方的桌角,布置一個小小的春天角落,工作累了看一看,便會有新的力量和創意。
在美國鄉村,習慣在春天採集新鮮的檸檬,泡成一大壺蜂蜜檸檬汁,做為淨化身體的飲品。檸檬中的類黃酮可以幫助身體減緩過敏反應,防止病毒入侵。
具有理氣解鬱功效的玫瑰茶,可以緩解胃部不適症狀,且富含維生素C,可以預防感冒及加速疾病痊癒。
也可以買一把甜香的水仙花、風信子回家,將春天的信息帶入室內。
或者,靜靜聆聽維瓦第的四季,感受這個害羞的音樂老師,如何利用小提琴模仿輕快的流水與鳥聲,用高音表現春雷與閃電,為一群無法外出的孤兒院童,用音符「看到」春天的絕美喜樂。
現在就開始訂下你一年的健康計劃,是學習也好,每天快走半小時也好,因為春光正好,存在無限可能與希望。
保護肝臟的按摩運動
堅持「有病看醫師,健康靠自己」的中國科學氣功學會理事長吳長新認為,現代人工作忙碌,經常加班熬夜,平日就應養成愛護肝臟的習慣,比如起居正常、心情放鬆和做些簡單的肝臟按摩運動。並且隨時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有不適及早就醫。
【A.肝臟按摩運動】
1.兩手搓熱。
2.以雙手三指向內,正對乳中肋骨下方緩緩插入約2~3公分。
3.此點為肝經,多做按摩可以幫助養護肝臟。
*註:一般力道即可,毋須特別用力。
【B.懷抱式肝臟運動】
1.兩手交叉抱住前胸,左手在外。
2.身體慢慢往左扭轉上升,深吸氣直到不能吸為止;然後緩緩吐氣。
3.身體往右扭轉再做一遍。
【C.肝臟穴道按摩】
此外,平時也可多按壓掌管肝經,手掌心外側小指下緣突出的肌肉(小魚際)。
(*示範:中國科學氣功學會)

每天6女性,死於肺癌

每天6女性,死於肺癌

文.黃軒
3年前,她45歲生日,我告知她,「妳是晚期肺腺癌…」她笑說,「我不抽菸,怎會得肺癌?」當她看我不再笑時,才知我是認真的。她開始眼眶泛紅說,「你好狠心,我才住院第二天,你已告知我是肺癌末期,我怎麼接受…」「女性最常見癌症不是乳癌或子宮頸癌?」「你的診斷我不相信,我想要出院!」
她辦理自動出院,3個月後回來找我,竟已是末期,只剩38公斤。她說,「或許我不應該離開你的!」我說,「我不曾離開妳,每位肺癌患者都在我的日記和記憶裡,我從不離開妳和大家呀!」
她如放下心中一塊石頭,深吸一口氣說,「謝謝!」3周後,她離開了。
先生拿她的日記給我看,才知她自動出院一事耿耿於懷,直到知我都不曾離開她,她才釋懷,去全心迎接自己另一人生的來臨。
台灣女性肺癌有著三不知。
1.不知肺癌是台灣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之首:據一項針對台灣25至65歲女性所做的調查發現,高達84.2%受訪者都不知道,肺癌目前是台灣女性癌症死因的第一位,平均每天就有6名女性死於肺癌
2.不知抽菸和肺癌關係:台灣女性對肺癌的知識不足,甚至暴露在危險因子中也毫不自知。國內訪查1067位女性,竟然有47.5%正在抽菸女性,不知道抽菸是肺癌主要因素;甚至高達62.6%女性也不知道,家人抽菸會影響自己增加罹患肺癌機率。也就是每3位女性就有2人不知道常吸二手菸,同樣會導致肺癌,顯示台灣女性抽菸和肺癌知識嚴重不足。
3.不知如何預防肺癌的發生:調查也發現,48%女性不知道如何預防肺癌發生、高達6成民眾不知道肺癌初期症狀,約5成女性平時缺乏運動,逾6成女性沒定期做肺癌健康檢查。而知道少吸二手菸,可以減少肺癌發生的受訪女性只有26.7%;僅有24.6%女性相信,不抽菸可預防肺癌。
這些資料顯示,對於「菸害」的認知不足和自我警覺性太低,也許是台灣女性肺癌死亡率在首位的因素,若想降低肺癌第一死亡地位,政府和所有人民更應當積極投入教育宣導和防治,一如有關當局針對子宮頸癌和乳癌般的宣導,也應加強台灣女性肺癌知識和防治。

(本文作者為台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肺癌團隊召集人)
(原文刊載於聯合報2010.04.02,授權天下雜誌群使用。)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大方法,讓你遠離壞膽固醇

2大方法,讓你遠離壞膽固醇

文.宋東 採訪整理
要避免血脂肪過高引發病痛,除了總量控制,膽固醇也要維持完美比例。兩大方法,讓你遠離壞膽固醇。
現代人聞「血脂」色變。
從造成準內政部長廖風德猝死的心肌梗塞、到奪走科技大老溫世仁性命的腦中風、以及容易引起一系列併發症的高血壓與糖尿病,十大死因中,就有四項與血脂肪過高有關。
其實,脂肪不全然是壞。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其任解釋,脂肪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脂肪中的膽固醇更參與了部份荷爾蒙的製造。
而脂肪中,俗稱為「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相對於在血管壁造成沈積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而言,更扮演將不好的膽固醇從身體帶離至肝臟,用作能量或排除的角色。它增加不好膽固醇的代謝,有助預防血管硬化。
最近一份法國的研究甚至發現,中年以後,若血液中好膽固醇的含量偏低,腦部功能還可能因為血管栓塞受影響,損害記憶力。
因此,血中脂肪除了總量控制,各脂肪種類也得保持恰當比例,才能維持身體健康;特別是與血管硬化息息相關的好/壞膽固醇。
「有些人總膽固醇正常,可是比例不對也不行,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是存在,」國泰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莉棋說。
3年前,她45歲生日,我告知她,「妳是晚期肺腺癌…」她笑說,「我不抽菸,怎會得肺癌?」當她看我不再笑時,才知我是認真的。她開始眼眶泛紅說,「你好狠心,我才住院第二天,你已告知我是肺癌末期,我怎麼接受…」「女性最常見癌症不是乳癌或子宮頸癌?」「你的診斷我不相信,我想要出院!」
她辦理自動出院,3個月後回來找我,竟已是末期,只剩38公斤。她說,「或許我不應該離開你的!」我說,「我不曾離開妳,每位肺癌患者都在我的日記和記憶裡,我從不離開妳和大家呀!」
她如放下心中一塊石頭,深吸一口氣說,「謝謝!」3周後,她離開了。
先生拿她的日記給我看,才知她自動出院一事耿耿於懷,直到知我都不曾離開她,她才釋懷,去全心迎接自己另一人生的來臨。
台灣女性肺癌有著三不知。
1.不知肺癌是台灣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之首:據一項針對台灣25至65歲女性所做的調查發現,高達84.2%受訪者都不知道,肺癌目前是台灣女性癌症死因的第一位,平均每天就有6名女性死於肺癌
2.不知抽菸和肺癌關係:台灣女性對肺癌的知識不足,甚至暴露在危險因子中也毫不自知。國內訪查1067位女性,竟然有47.5%正在抽菸女性,不知道抽菸是肺癌主要因素;甚至高達62.6%女性也不知道,家人抽菸會影響自己增加罹患肺癌機率。也就是每3位女性就有2人不知道常吸二手菸,同樣會導致肺癌,顯示台灣女性抽菸和肺癌知識嚴重不足。
維持膽固醇的完美比例
一般而言,總膽固醇的量應該維持在200mg/dl(毫克/百毫升)以下;壞膽固醇應在130mg/dl以下,而好膽固醇要在40mg/dl以上。
要有膽固醇的完美比例,可以從定期監控與調整生活形態做起:
一、定期血中膽固醇檢查:張其任建議,正常人應每年做一次血中膽固醇檢查,檢查的項目包含膽固醇總量,以及各脂肪細項(包括好膽固醇、壞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若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抽煙習慣等高風險族群,甚至已經在治療的病人,張其任則建議每六到十二星期,就應該追蹤一次;達到目標的血脂值後後,改成六到十二個月檢查一次。
二、生活形態調整:臺安醫院營養師陳曉蒨表示,控制血脂,以調整生活形態為先。如果經過三個月的飲食和運動控制無效,才使用藥物。
1.戒煙。抽煙會降低血中的好膽固醇。
2.控制體重。體重愈重,好膽固醇的相對比例可能就會下降。
3.飲食控制。陳曉蒨建議,一般人一天應該攝取小於四百毫克的膽固醇;若已是高血脂的病人,一天要小於兩百毫克。

飲食控制的技巧,包括:

控制攝取含高膽固醇的食物,包括內臟、有殼的海鮮與卵黃類。特別是蛋黃的食用必須節制,陳曉蒨建議高膽固醇的人一星期不要吃超過兩到三個蛋黃;必要的話,可以以兩個蛋白取代一個蛋黃,這樣能得到同樣的蛋白質和脂肪,又不會膽固醇過高。

避免高油脂烹調、過多的飽和脂肪酸與反式脂肪。除了食物本身,烹調時的高油脂也會帶來膽固醇;而如豬油、牛油、奶油、椰子油等,都含有高量的飽和脂肪酸,攝取不可過量。張其任表示,美國建議每日的飽和脂肪酸攝取量,應在總卡路里的七%以內。

反式脂肪酸則常出現在油炸、加工與烘焙的食物中。目前衛生署已經規定食品必須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購買時應特別留意。「反式脂肪酸不僅會增加壞的膽固醇,還會減少好膽固醇,」陳曉蒨提醒。
每日五蔬果。蔬菜水果,還有植物性的黃豆製品,膽固醇很低,幾乎可以視為零膽固醇。
而蔬菜中的水溶性纖維素能降低壞膽固醇,有助於達成好壞膽固醇的比例平衡。衛生署建議的「天天五蔬果」是最好的準則:也就是每天要攝取三份蔬菜和兩份水果(一份蔬菜是生菜一碗或熟菜半碗;而拳頭大小的水果算做一份)。
4.運動。有氧運動如游泳、跑步、騎腳踏車等,是協助調節血中膽固醇比例的好方法。陳曉蒨曾測量運動前後減重班學員膽固醇的變化,六週的運動計劃後,就觀察到學員的總膽固醇降低,好膽固醇比例也增加了。
(*原文刊載於天下雜誌401期)

美白再進階!快記住『美白三大心訣』!


美白再進階!快記住『美白三大心訣』!

圖文:Beauty 美人誌

肌膚對抗黑色素,絕不是貿然就上陣殺敵,「強化體質」才是資優生戰略!累積的毒素不清掉,強加美白養分也只是負擔,白天紫外線大戰幾回合,夜晚如果不適時療傷,就會陷入不斷吃敗仗的循環,強化美白力三大心訣,請用心牢記!

 

心訣一:肌無雜念

細胞糧倉大掃除,美白軍糧才存得進來
補充美白成分的同時,加碼一套淋巴排毒按摩,不但加成吸收,身體的廢物與廢水也能加速排出,加上80%美白成分是水性,按摩的膚溫能幫助他通過角質間的脂質,若遇到通常用來包住美白成分的微脂囊,更要借助按摩才能釋放喔!

 

倒垃圾!美白淋巴引流這樣做

1. 臉中到太陽穴 畫三個”V”:依圖中順序,下到上、裡到外,在臉上畫V字按摩

 
 
2. 將廢物往臉邊緣掃掉:想像手掌是掃把,輕撥把廢物往臉兩邊掃出去

 
 
3. 按壓鎖骨大淋巴結:鎖骨凹槽是淋巴匯集點,以吐氣搭配下壓

心訣二:防彈效應

隔離霜發功要完全,就要先計較『厚度』
除了美白,防曬也很重要!就像防彈衣要靠厚度擋住子彈,隔離霜要成功擋住紫外線也是看厚度!黳生說平均一張臉要擦到每平方公分2mg厚,換算約是一顆珍珠的量,才能發揮正確係數!
ex:SPF30的產品擦太薄,係數砍半只剩SPF15!


 

快狠準的防曬擦法:要是不事先估好量,邊擦邊補,不均勻又浪費!不想曬不均勻就要這樣擦!


1. 全臉分五區先點上

 
 
2. 10分鐘再補一層

心訣三:黃金睡美人

晚上睡對『時段』,黑色素活動喊卡
細胞就像士兵,白天備戰,征討如自由基等外來傷害,晚上就要休息療傷,第二天才能有力氣再戰!在『黃金時期』熟睡,細胞才能修復與再生,進一步才能代謝,瓦解造斑運動。睡覺時細胞呈現放鬆狀態,美白效果吸收最好,而熬夜會產生大量自由基,肌膚的透光度差人就變黯淡,擦再多保養不如先學會好好的睡上一覺!

 

睡前『鬆筋』舒眠法

STEP 1./脖子向側邊伸展

 
 
STEP 2./脖子往斜前伸展

 
 
STEP3./向正前方下壓

餵母奶可減少許多小兒疾病

餵母奶可減少許多小兒疾病

台灣新生報 
專家分析,如果九十%的美國產婦可以在嬰兒出生後的頭六個月哺育母乳,每年可以救活九百名嬰兒的生命,還可省下數十億美元的費用。
這篇觸目驚心的研究數據僅是估計,但多名審查報告的專家都說,研究方法跟結論看起來都很正確。研究報告將在五日刊登在小兒科期刊網站上。

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負責推廣哺乳的勞倫斯醫師(Dr.RuthLawrence)說,健保系統還未理解到哺育母乳可以造成很大的不同。

這項研究認為如果哺育母乳,可以避免好幾百名嬰兒喪生,每年還可省下許多醫療費。這些初生嬰兒疾病包括腸胃病毒、耳朵感染、氣喘、少年糖尿病、嬰兒猝死症(SuddenInfantDeathSyndrome),甚至還包括兒童白血病。

率領這項研究的是哈佛醫學院(HarvardMedicalSchool)內科醫師兼講師巴提克醫師(Dr.MelissaBartick),她說,餵母乳對健康的好處太多了,但過去一直被低估。有時候餵母乳被視為生活型態的一種選擇,但是巴提克醫師主張這應該是大眾健康議題。

哺育母乳好處多多,包括母乳內含抗體,可以幫助嬰兒對抗感染;母乳也會影響血液裡的胰島素水準,也就是說,喝母乳的嬰兒比較不會有糖尿病和肥胖問題。

這項研究針對十種小兒最常見的疾病跟母乳之間的關連進行分析。

由於美國哺育母乳的比率很低,經濟學家估計為此損失高達一百卅億美元,這是依照每個早夭的嬰兒原本可以在一生中收入一千零五十六萬美元的金額所估計出來的數目。

研究方法類似各界經常引述的二○○一年政府報告,該報告認為,如果五十%的母親在嬰兒出生後頭六個月餵母乳,每年可以省下卅六億美元。從二○○一年以來,醫療成本大幅增加,但是餵母乳的比例只有微幅成長。

大約四十三%的美國產婦在嬰兒誕生後頭六個月多多少少有餵母乳,但是只有十二%的母親遵照政府建議,在嬰兒出生後頭六個月完全只餵母乳。

芝加哥大學小兒科醫師葛瑞(Dr.LarryGray)認為這項研究非常引人注目,並且說,有必要努力推動九十%女性餵母乳。

但他也說,因為職業或其他因素導致無法完完全全餵滿六個月母乳的母親,也不必太過自責或感到罪惡感。
台灣新生報

氣管保健方DIY

氣管保健方DIY

台灣新生報 
呼吸道保養粉:準備冬蟲夏草、粉光參、貝母各等分研成細粉,每天早晚5克,有助提高免疫力,改善體質,預防呼吸道感染,老少咸宜。
人參百麥飲:準備西洋參15克,百合10克,麥門冬10克,做成茶飲飲用,此茶飲方有助滋陰潤肺,補肺益氣。適用於口乾舌燥,手足心熱,潮熱盜汗,心煩易怒,食慾不振,大便乾結,時常反覆感冒,有時伴有乾咳、少痰的氣陰兩虛患者。
台灣新生報

類風濕性關節炎 不適熱敷按摩

類風濕性關節炎 不適熱敷按摩

台灣新生報 
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一種慢性發炎性疾病,但致病機轉到現在還不是很清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呂庶熙表示,這種疾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關節發炎病,好發於三十五歲至五十五歲間的女性身上。
醫界多認為並不是細菌或病毒感染所造成,所以被歸類在自體免疫性疾病,可視為一種「過敏」的現象;呂醫師指出,如果用比較通俗的說法來解釋,其實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經常聽到的過敏性鼻炎一樣,為一種身體的過敏反應,常常造成程度不一的發炎反應,若發生部位在鼻子上就是過敏性鼻炎,若發生部位在關節上就形成了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輕重常因人而異,急性期通常是手指或手腕、腳趾或腳踝出現紅腫熱痛,這種腫痛的特點是左右同時對稱出現,且發病的關節在早晨時會很僵硬,這種僵硬會持續大約一小時以上。

另外,有些患者會覺得身體有熱感、貧血、倦怠乏力、重墜感、食慾變差等症狀,這些都是因為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所造成的虛弱現象。

呂庶熙醫師進一步指出,值得留意的是,很多人在第一次發病時都以為是缺乏運動或血液循環不好而造成的關節不適,過一陣子就會自然痊癒,因而延誤了就醫的時機,以致造成關節因長期發炎腫脹而變形,這種關節變形是無法恢復的,也造成日後美觀上的問題。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可從各型痺症著手。呂庶熙表示,傳統中醫在治療這種病症的方式是以藥物治療為主,在方劑的選擇上也是由醫師透過辨證論治,先診斷為風痺、寒痺或濕痺,然後依每個人的不同的症狀來加以調治,但這種病症並不適合用熱敷、按摩及推拿來治療。

呂醫師指出,一般而言,在患者處於急性期時,多會給予當歸拈痛湯、龍膽瀉肝湯、桂枝芍藥知母湯、黃連解毒湯、胃苓湯等處方。慢性期時多伴有容易疲倦或胃口不佳的情況,這時宜再給予香砂六君子湯或聖愈湯等處方。

值得注意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與扭拉傷造成的關節痛在治療上是截然不同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造成的關節不適,並不適合熱敷、按摩或推拿,臨床上經常見到這類病人常被誤認為是一般的扭拉傷而加以熱敷或推拿,以致造成關節更加腫脹疼痛。

呂庶熙醫師進一步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應避免從事水療、SPA、溫泉、烤箱或蒸氣浴等活動,因為這些活動恐造成發炎加劇。

另外,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與一般的關節扭拉傷後遺症或退化性關節炎並不同,所以坊間很多「顧筋骨」的中藥、西藥及保健食品並不適合服用,胡亂服用的結果恐引起更嚴重的過敏反應,不可不慎。

此外,在臨床上也常見到患者因誤信密醫或不實廣告的說法,結果延誤了治療時機,畢竟這種病症會使關節因為長期發炎而形成永久的變形,而這種疾病又好發在女性身上,以致造成外觀上無法彌補的傷害,屆時將後悔莫及。

呂醫師建議患者,不論是用中藥或西藥進行治療或調養,都應經醫師診治才能得到最好的療效。
台灣新生報

《保健錦囊》春天大地陽氣將升 人體肝氣生發好養肝

《保健錦囊》春天大地陽氣將升 人體肝氣生發好養肝

台灣新生報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醫師陳彥行表示,春天就人體來講,恰好也是肝氣生發、活力漸盛,脫離蟄伏、擺脫疲倦的時機,所以肝與春氣相通,春季特別適合養肝保肝,有利於人體肝氣的調達和舒暢,在中醫角度上來說,「春天養肝好時機」。
陳彥行醫師指出,中醫講的「肝」和現代醫學說的肝臟(單指器官)是不完全相同的,中醫說的肝是指肝的「臟象」,是五行的分類,把類似肝(木)的生理特性全歸納在一起:「肝主疏泄」是指肝就像樹木繁密的枝葉一樣暢行無阻,具有維持全身氣機舒暢的作用;如果肝的疏泄功能不好,全身的氣都鬱住了、憋住了,就會產生身心俱疲、渾身不暢、鬱鬱寡歡的症狀,甚至影響胃腸的消化排泄,這和新陳代謝、自律神經系統比較有關係。

「肝藏血」是指肝有貯存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用;如果肝血不足了,除了表現出頭暈、心悸、失眠、體倦、乏力等血虛症狀外,也會影響肝主疏泄的作用,所以歸納在一起。

「肝藏魂」是指人的睡眠品質和肝血濡養有關;如果肝血虛了,就容易睡眠品質不好,睡眠當中容易作惡夢,甚至大聲尖叫,這也是屬於自律神經方面的問題。

「肝開竅於目」是指眼睛視覺功能有賴於肝血的濡養;如果肝血不足,就會影響視力,造成眼睛乾澀、視物模糊等,例如用眼過度,尤其是長期使用電腦或沉迷線上遊戲的宅男宅女應該會特別有感受。

陳彥行醫師說,一旦肝的疏泄功能表現的過度亢奮時,例如口乾口苦、耳鳴頭痛、眼睛紅赤、容易動怒生氣等症狀跑出來,就成了我們平常常聽到「肝火大」、「火氣大」的狀態,這類症狀都可以藉由養肝的方法而得到舒緩。

為什麼春天是養肝的好時機呢?陳彥行醫師指出,因為中醫認為一年當中的春天正好是植物萌芽、向外綻放,動物甦醒、脫離冬眠的季節,大地逐漸轉暖,陽氣正要升發;就人體來講,恰好也是肝氣生發、活力漸盛,脫離蟄伏、擺脫疲倦的時機。所以肝與春氣相通,春季特別適合養肝保肝,有利於人體肝氣的調達和舒暢。

民眾在平常的生活起居要如何養肝保肝呢?他建議避免熬夜晚睡,晚上十一時到凌晨三時這一段時間,是人體膽經和肝經當令的時間,所以盡量在晚上十一時以前就寢,以強化肝膽經的功能;保持心情愉快,生活作息難免有壓力,藉由寬恕、施捨、讚美別人等行為,讓自己的心情開朗,肝氣才會通暢而不抑鬱。減少攝取酸食,因為酸性收斂,不利於春季肝氣升發和調暢。

陳彥行醫師表示,春天萬物復甦,除了有利於肝氣的升發調暢之外,春季還適合補養陽氣,以食物而言,例如:雞肉,牛肉,排骨,鰻魚,海參,豬肝,春筍,蘑菇,香菇,金針菜,芹菜,白木耳等都是適合養肝的食物。經常熬夜晚睡、輪夜班工作的人應避免過量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油炸、燒烤、咖啡等,否則容易助長「肝火」症狀的發作。

以藥物而言,例如:黨參,黃耆,紅棗,山藥,白朮,白木耳等都是適合養肝顧脾的食物。但若是經常熬夜,火氣大,口乾舌燥,眼睛紅赤的人,可以改用菊花、枸杞、決明子當作茶飲,或者以杞菊地黃丸來保健。當然,如果是肝炎則用藥就更複雜了,應尋求合格中醫師診斷,根據體質擬方服用才是上策。

民眾可以用簡單的養生方式來「春季養肝」,但不要再把「疲勞」誤當「肝炎」看待,但他要提醒民眾,千萬不要亂服來路不明的中草藥秘方,以免傷肝延誤病情,造成憾事。
台灣新生報

甲狀腺亢進 年輕患者注意中風

甲狀腺亢進 年輕患者注意中風

台灣新生報 
有甲狀腺亢進問題年輕人要特別留意中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研究團隊發現,年輕甲狀腺亢進患者罹患中風風險比常人增加近四成五。研究首席作者北醫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許昭俊建議,甲狀腺亢進患者即使病情穩定也要隨時追蹤甲狀腺機能,以避免發生中風悲劇。
這項研究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出版的「中風」醫學期刊(Stroke)。研究作者還有台北醫學大學林恆慶教授、北醫復健科康峻宏醫師和北醫小兒感染科林秀真醫師。

許昭俊醫師表示,年輕缺血性中風患者中有1/3~1/4的人找不到病因,醫界少有人將甲狀腺亢進和年輕人中風連結在一起。而這項研究發現,18~44歲中風人口中,甲狀腺亢進可能也是導致中風的兇手。

甲狀腺亢進患者身體新陳代謝較快,患者會出現心悸、心跳速度加快、盜汗、拉肚子、體重變輕等症狀。許昭俊醫師分析,甲狀腺功能亢進容易引起血管硬化,血液凝固功能異常,心血管內膜細胞也會受影響,這些原因都可能導致患者中風機率大增,而甲狀腺亢進引起的中風以缺血性中風為主。

研究人員根據健保資訊分析3176位年輕甲狀腺亢進患者中風風險,時間從1998年1月到2001年12月,患者平均年齡為32歲。另有25408甲狀腺正常者作對照組。

研究人員將各項變數納入考量後發現,和甲狀腺正常者相比,甲狀腺亢進患者中風風險增加了44%。許昭俊醫師提醒,甲狀腺亢進患者除了要定期追蹤甲狀腺功能外,更要避免抽菸,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也要多注意,才能讓身體更健康。
台灣新生報

感冒糖漿當水喝 險成猛暴性肝炎

感冒糖漿當水喝 險成猛暴性肝炎


(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市6日電)署立新竹醫院今天表示,1名男子日前肝功能指數高達上千,黃疸及腎功能指數也偏高,醫院擔心變成猛暴性肝炎送進加護病房治療;詢問病史,竟是由感冒糖漿引起的肝功能異常。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加護病房醫師陳憲青表示,這名老農夫平常很少就醫,日飲6種不同廠牌的感冒糖漿,飲用劑量超過使用安全劑量;這種情形,據病患兒子表示已有多年。由於飲用量太大,還以推車去藥房1箱1箱載回來。
陳憲青表示,市售的感冒糖漿主要成分有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具有止痛及退燒作用,1瓶60c.c.的感冒糖漿,內含900毫克的乙醯胺酚,正確用法是1次喝10c.c.,1天3次。但老農夫卻1天6瓶,明顯地藥物過量,會傷害肝臟,少數造成胃損壞或胰臟炎。臨床表現有厭食、欲嘔、倦怠及黃疸等症狀。
他指出,市售的感冒糖漿成分還包括咖啡因及甲基麻黃素等,咖啡因長期過量使用也會傷肝、腎,甲基麻黃素主要是鎮咳使支氣管擴張,可能會引發血壓升高,過量會導致呼吸換氣困難;長期使用這2種藥物均有成癮性,不可不慎。
陳憲青表示,一般民眾誤信廣告,把感冒糖漿當成萬靈丹,認為可以治百病。身體酸痛、頭痛及不適症狀只喝感冒糖漿,而不去找疾病發生的成因,這種想法不正確;因為身體不舒服,有可能是疾病發生前的警訊。他呼籲,身體如有不適,應立即就醫,而不是買成藥服用,延誤就醫時間。990406

天冷少耗身體津液 養生固護陰精為本

天冷少耗身體津液 養生固護陰精為本

台灣新生報 
氣候變化大,天冷養生有何須注意?中醫師魏以斌表示,天氣突然變冷,容易誘發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尤其虛寒體質者,容易怕冷,應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心臟病、中風過的患者,應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中醫師魏以斌表示,氣候變化大,最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寒冷還會誘發心肌梗死、中風的發生,使血壓升高和潰瘍病、風濕病等病症狀加劇。因此,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同時還應加強耐寒鍛鍊,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魏醫師表示,氣溫環境變冷,中醫認為,最好少出汗,以固護陰精為本,最好少泄身體內的津液,應儘量「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但是也應注意室內外溫差變化,避免暴暖,或穿過厚重衣物,造成暴暖出大汗,一吹到風,寒邪侵襲,而造成不良的身體反應。

醫師指出,氣溫變冷,也應注意腳的保暖,中醫也認為,「健腳即健身」,可以多多用溫熱水洗腳,並多按摩和刺激雙腳腳底的穴位,還有,每天固定步行半小時以上,多活動雙腳。早晚可搓揉腳心也有助促進血液循環,保暖身體助養生。
台灣新生報

女孩常接觸罐頭、指甲油、洗髮精 可能打亂發育

女孩常接觸罐頭、指甲油、洗髮精 可能打亂發育

台灣新生報 
食物罐頭、指甲油和洗髮精多半含有酚類、鄰苯二甲酸鹽、植物雌激素等化學添加物,美國西奈山醫學院腫瘤科醫師瑪莉沃爾夫(MaryWolff)提出警告,女孩子若接觸這些化學物質,荷爾蒙分泌易受干擾,可能影響發育,往後罹患糖尿病、癌症的風險大大增加。
這項研究發表於「環境與健康展望」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瑪莉沃爾夫醫師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訪問時表示,女孩子若在青春期早期就接觸這些化學物質,未來可能引起種種病症,包括癌症、糖尿病等。一旦每天暴露於這些物質,很可能讓發育提前或延後。
台灣新生報

輸尿管發生子宮內膜異位小心腎衰竭

輸尿管發生子宮內膜異位小心腎衰竭

台灣新生報 
輸尿管也會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署立基隆醫院泌尿科主任許汶蒼、婦產科醫師簡博賢指出,子宮內膜異位出現部位,以腹腔、卵巢及輸卵管等處居多,該院日前發現一名二十六歲大陸新娘,以及五十一歲婦女到院求診,有嚴重腎水腫現象,檢查後,竟是輸尿管子宮內膜異位!
許汶蒼指出,二十六歲的大陸新娘,因右腰痛,持續八個月到泌尿科求診,超音波發現兩側腎水腫。進一步電腦斷層、輸尿管鏡檢查,以及順行性泌尿道攝影,發現左側巧克力囊腫、以及雙側下端輸尿管狹窄,疑似子宮內膜異位造成。

該名大陸新娘,在泌尿科及婦產科醫師通力下,完成雙側輸尿管膀胱重建,以及左側巧克力囊腫切除手術,術後,針對子宮內膜異位,並接受荷爾蒙治療六個月,並在最近懷孕,而且腎功能也恢復正常。

署基泌尿科主任許汶蒼說:泌尿道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相當罕見,可發生於膀胱造成月經週期性的血尿,或於輸尿管造成腰痛他,甚至腎衰竭。輸尿管阻塞可能因子宮內膜於輸尿管旁的組織生長造成沾黏,如上述病例原發於輸尿管內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更少見。

許汶蒼主任提到:子宮內膜異位症雖然是良性,也有可能像癌細胞一樣,隨血流侵犯身體其他組織。他建議,在婦產科確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人,仍須做腎臟超音波的檢查,排除輸尿管的侵襲。很多病人為無症狀的腎水腫,可能引發腎衰竭,不可不慎!
台灣新生報

《血管性頭痛療法_中醫觀點》偏頭痛隨血流搏動 好發天氣變冷

《血管性頭痛療法_中醫觀點》偏頭痛隨血流搏動 好發天氣變冷

台灣新生報 
血管性頭痛常見血管受到刺激,而引發頭痛。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監事陳曉鈞表示,這類問題是常見的偏頭痛現象。中醫認為,常見的外在刺激影響的頭痛,多屬於外感侵襲類型的頭痛,風寒濕等侵入因素影響頭部血管,都易誘發加重症狀。常見在女性生理期前後,或喝酒後、天冷發作影響。
中醫師陳曉鈞表示,血管性頭痛屬於搏動式頭痛,因為腦部血管的異常擴張或收縮,造成的不適。血管位置包括在顱內腦膜內外層的血管,或在顱外的位置,像是在太陽穴、頸部,都有大條血管經過,在血管擴張的時候,血管外壁受到刺激就會感到頭痛,這種頭痛常見隨著血流搏動出現。

常見族群包括女性常見在生理期前後發生,因為內分泌的改變而使得血管擴大,有些人則會在喝酒過後,因為酒精讓血管收縮後又脹大。或在天氣變冷刺激下,血管收縮等影響所致。

陳醫師表示,偏頭痛中醫辨證治療部分,針對「血瘀型」頭痛,則常見頭痛加錐刺有定處,夜晚症狀嘉狀,舌紫暗有瘀斑,治療可用通翹活血湯加減,幫助理氣活血、通絡止痛。「風熱型」者,多可見頭痛如裂,熱脹如裹,口乾等,治療可用桑菊飲治療,幫助疏風散熱,若熱重者可加銀花,便秘或熱泄加瓜蔞仁、枳實。

體質「偏濕者」則常見頭脹痛,心煩身熱,口渴尿黃赤,可用香藿飲加減,改善身熱頭痛煩渴。還有「肝鬱」者,常見頭痛遊走不定,口苦胸脅脹痛,經期頭痛加重,可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幫助解肝鬱。

患者日常預防保健部分,醫師建議,預防頭痛,應避免冷風直接吹到頭部,尤其是本身體質就較虛寒的,或老年人,更應特別注意,風大、變冷,外出戴上毛帽、帽子擋風;運動後流汗應儘快擦乾;洗完頭也要馬上吹乾頭髮。

中醫師陳旺全指出,頭痛症狀、原因的分類很多,臨床用藥的差異也大;例如牽涉血管問題造成的血管性頭痛,常用血府逐瘀湯為主方,減少血瘀;治療方式與感冒造成得頭痛不同,民眾宜先就醫診斷由醫師處方治療為佳。

有些中藥雖被用於治療感冒造成的頭痛,但用於血管性頭痛未必有效。中醫師陳旺全指出,例如川芎茶調散主要用於改善外感風寒引發的頭疼,沒有這類問題的民眾任意使用未必見效,如果是血管瘀滯問題,較常用活血的處方,也常搭配蔓菁子、延胡索,白芷等其他理氣、活血藥材。

改善頭脹痛、面紅耳赤、煩躁易怒等症狀,中醫常使用天麻鉤藤飲來治療。臨床上,天麻鉤藤飲對於伴隨頭暈、體質偏熱的頭痛患者效果較佳。面紅目赤,心煩易怒,脈弦而有力,口苦咽乾,舌色紅,需要使用涼血中藥抑制這些症狀表現。若是肢體麻木無力、舌暗紫,脈弦澀時,需要活血化瘀的藥方。

頭痛雖然會讓人不舒服,但大部分不會讓人感到有立即的危險,然而少部分的頭痛症狀,背後隱藏嚴重疾病,醫師提醒,例如急性青光眼、水腦等可能導致患者頭痛,另如腦腫瘤、中風等危險疾病也可能引發疼痛症症狀。

陳醫師強調,發現頭痛形式和以前不同,如以前痛得輕微,現在是劇痛。或以前是抽痛,現在像爆炸性頭痛、突然發生以前未曾有過的頭痛時須特別留意。

其次,醫師也提醒,當頭痛表現異常如咳嗽、用力或彎腰的時候,其頭痛增加導致半夜醒來,頭痛伴隨著眼睛或耳朵的疼痛,頭痛伴隨著頸部僵硬、頭痛對於醫師治療都無明顯療效,或頭痛合併不正常表現如伴隨抽搐、發燒、神智不清、昏迷、頭部外傷以後的頭痛等,就可能隱藏著危機,最好盡快就醫,急性青光眼、顳動脈炎、水腦腦腫瘤、中風、腦動脈瘤、腦膜炎、腦血管炎等重症均可能引發頭痛,最好找專科醫師評估,以免耽誤病情診斷治療。
台灣新生報

寒流發威 注意心肌梗塞徵兆

寒流發威 注意心肌梗塞徵兆

優活健康資訊網 
在這寒風瑟瑟的冬季,你是否曾感覺胸部或背部有些壓迫或喘的不適感?小心,這可能就是心肌梗塞徵兆!
根據醫學雜誌心臟中,一篇希臘研究人員分析全年心臟病猝死事件與天氣情況關聯的的文章指出,冬季的死亡事件是夏季的3倍;台灣也有心臟專科醫師發現,秋冬季節心肌梗塞患者有特別多的現象。由於心肌梗塞好發於四到五十歲的青壯年,有些在發病前並沒有如心絞痛等明顯症狀,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表示,著名的佛拉明罕研究已發現,高達62%的男性及46%的女性,在第一次心臟病發作就是心肌梗塞或猝死者,事前沒有任何心肌梗塞徵兆。
當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堵塞到一定程度時,會產生心絞痛,患者在走路或爬樓梯時,可能會感覺胸口有一種被大石壓住的壓迫感,通常休息5~10分鐘就會好轉。心絞痛的悶痛位置通常在胸口正中處,但有時會在下顎至肚臍以上的範圍發生,心肌梗塞徵兆也可能不是痛而是喘。當導致動脈狹窄的粥狀斑塊突然受損時,血小板會凝聚以修補損傷,反而會造成血栓影響血流,如果血塊未完全堵塞血管,稱為不穩定性心絞痛;一但血管完全堵塞就是心肌梗塞。
洪惠風醫師表示,若血管是公路,心肌梗塞就像土石流,土石流的發生和山壁(血管壁)的水土保持(動脈硬化)有關,公路可能前一天還很順暢,突來一場颱風暴雨(如變冷、生氣、疲累、壓力….)引發土石流,瞬間封閉道路,就像急性心肌梗塞時,血管突然完全堵塞一樣。而氣球擴張術、放置血管支架、繞道手術,都是為了恢復公路的運輸功能。其中利用血管支架把狹窄的血管壁撐起來的手術較氣球擴張術新、也比繞道手術簡單,故較多患者採用,近年來研發的塗藥支架,雖能將術後3~6個月內發生血管再狹窄的機率降至5~10%,但卻有引起急性血栓的疑慮,因此搭配使用抗凝血藥物來避免血栓發生已是醫界共識,也有愈來愈多數據肯定抗血小板劑的重要性。
去年11月剛修訂的美國心臟學會治療準則建議,不論是放置金屬支架或塗藥支架的患者,至少應合併使用抗血小板劑保栓通及阿司匹靈達12個月以上,此外,歐洲世界心臟醫學聯會中發表的研究報告也指出,放置超過1年的塗藥支架仍可能發生遲發性血栓,因此建議放置塗藥支架的病人最好終生服用抗血小板劑保栓通。
除了裝設血管支架的患者需要服用抗血小板劑,近期曾發生心臟病、中風、周邊血管疾病者也有服用,來預防些心血管疾病再度發生。影響血管壁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不容忽視的危險因子有:家族心臟病史、高血壓、更年期後師去荷爾蒙保護的女性、40歲以上的男性、高血脂血糖、肥胖…等等,有這些現象的民眾需要特別注意心肌梗塞徵兆,並調整生活,好好照顧自己的心血管健康,不讓心肌梗塞徵兆有機會發生。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8386
優活健康資訊網

感冒搭飛機 易引發飛航中耳炎

感冒搭飛機 易引發飛航中耳炎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8日電)1名6歲男童原只感冒咳嗽、流鼻涕,沒想到出國搭飛機受到中耳壓力與大氣壓力影響,引發「飛航中耳炎」。醫師表示,有3成孩童搭飛機時易引發中耳炎,再加上感冒,發生機率更高。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受訪表示,曾收治1名6歲男童因感冒流鼻涕、喉嚨痛就醫,他的媽媽告訴醫師過幾天要出國想多拿些藥,當時建議男童的媽媽最好等男童狀況好轉再出國,但男童的媽媽仍依計畫帶男童出國,沒想到回國後竟然嚴重鼻塞、耳朵聽不清楚,檢查發現罹患「飛航中耳炎」。
陳永綺說,飛機下降時,中耳壓力與大氣壓力形成壓力差,較容易出現飛航中耳炎,1歲以下嬰幼兒發生率高達6成,7歲以下孩童則約3成,成年人1成。她說,若本身有感冒、鼻塞等問題,更容易引發。
陳永綺說,嬰幼兒發生飛航中耳炎,會出現鼻塞、耳痛、哭鬧不停、聽力受影響等問題,如果反覆發作,形成慢性中耳炎,使孩童長期情緒不佳,甚至因為聽力受損,影響語言發展,或造成耳膜穿孔。
陳永綺提醒,當有感冒症狀時,即使很輕微,也應儘量避免搭乘飛機,如非搭不可,嬰幼兒可在飛機起降時吸奶嘴或吸奶瓶,孩童可教導他像大河馬打哈欠一般,大大的打哈欠,平衡中耳腔中的壓力,減低發生飛航中耳炎的機會。990408

中央社

腎開竅於耳腎氣虛衰聽力減 適度調養可延緩

腎開竅於耳腎氣虛衰聽力減 適度調養可延緩

台灣新生報 
中醫觀點認為,腎開竅於耳,中醫師曹永昌指出,故腎中精氣虛衰時,聽力隨之減退,所指的大都是是老化造成的聽力減損。
中醫師曹永昌在一場衛教講座中表示,腎氣較虧虛時,自然聽力衰退,從現代來看所描述的就是老化現象,藉調節腎氣有助改善與延緩虛損的情形。

然而非老化造成的重聽、耳聾的因素也很多,有些是先天因素、感染、藥物中毒、外傷、自體免疫或其他疾病間接傷害耳蝸與蝸後聽覺功能。不過,人體老化造成聽覺器官退化或是長期噪音、音響、過度使用隨身聽等為常見病因。

醫師認為,這些感音神經性耳聾若病程已久,多為不可逆,基本上仍以預防或減緩病情惡化為最重要的防治原則。患者養生方面,醫師建議偏實證患者少吃辛辣燥熱的食物,以活血通竅為主,減少補益熱藥的使用,慢性虛證者則不宜過度攝取寒涼之藥,而要以溫補為主。

一般自覺聽力不佳的民眾也別太緊張,耳鼻喉科醫師建議先至醫療院所,進行聽力測試,若聽不到10分貝的聲音,甚至要更高的分貝才有反應,才能確定是聽力出現問題,宜進一步篩檢是否牽涉內耳、感染或中風的影響。

醫師表示,通常一般的聽力退化不會只影響單耳,建議長期有此現象的民眾特別留意。
台灣新生報

《血管性頭痛療法_中醫觀點》偏頭痛隨血流搏動 好發天氣變冷

《血管性頭痛療法_中醫觀點》偏頭痛隨血流搏動 好發天氣變冷


台灣新生報 
血管性頭痛常見血管受到刺激,而引發頭痛。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監事陳曉鈞表示,這類問題是常見的偏頭痛現象。中醫認為,常見的外在刺激影響的頭痛,多屬於外感侵襲類型的頭痛,風寒濕等侵入因素影響頭部血管,都易誘發加重症狀。常見在女性生理期前後,或喝酒後、天冷發作影響。
中醫師陳曉鈞表示,血管性頭痛屬於搏動式頭痛,因為腦部血管的異常擴張或收縮,造成的不適。血管位置包括在顱內腦膜內外層的血管,或在顱外的位置,像是在太陽穴、頸部,都有大條血管經過,在血管擴張的時候,血管外壁受到刺激就會感到頭痛,這種頭痛常見隨著血流搏動出現。

常見族群包括女性常見在生理期前後發生,因為內分泌的改變而使得血管擴大,有些人則會在喝酒過後,因為酒精讓血管收縮後又脹大。或在天氣變冷刺激下,血管收縮等影響所致。

陳醫師表示,偏頭痛中醫辨證治療部分,針對「血瘀型」頭痛,則常見頭痛加錐刺有定處,夜晚症狀嘉狀,舌紫暗有瘀斑,治療可用通翹活血湯加減,幫助理氣活血、通絡止痛。「風熱型」者,多可見頭痛如裂,熱脹如裹,口乾等,治療可用桑菊飲治療,幫助疏風散熱,若熱重者可加銀花,便秘或熱泄加瓜蔞仁、枳實。

體質「偏濕者」則常見頭脹痛,心煩身熱,口渴尿黃赤,可用香藿飲加減,改善身熱頭痛煩渴。還有「肝鬱」者,常見頭痛遊走不定,口苦胸脅脹痛,經期頭痛加重,可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幫助解肝鬱。

患者日常預防保健部分,醫師建議,預防頭痛,應避免冷風直接吹到頭部,尤其是本身體質就較虛寒的,或老年人,更應特別注意,風大、變冷,外出戴上毛帽、帽子擋風;運動後流汗應儘快擦乾;洗完頭也要馬上吹乾頭髮。

中醫師陳旺全指出,頭痛症狀、原因的分類很多,臨床用藥的差異也大;例如牽涉血管問題造成的血管性頭痛,常用血府逐瘀湯為主方,減少血瘀;治療方式與感冒造成得頭痛不同,民眾宜先就醫診斷由醫師處方治療為佳。

有些中藥雖被用於治療感冒造成的頭痛,但用於血管性頭痛未必有效。中醫師陳旺全指出,例如川芎茶調散主要用於改善外感風寒引發的頭疼,沒有這類問題的民眾任意使用未必見效,如果是血管瘀滯問題,較常用活血的處方,也常搭配蔓菁子、延胡索,白芷等其他理氣、活血藥材。

改善頭脹痛、面紅耳赤、煩躁易怒等症狀,中醫常使用天麻鉤藤飲來治療。臨床上,天麻鉤藤飲對於伴隨頭暈、體質偏熱的頭痛患者效果較佳。面紅目赤,心煩易怒,脈弦而有力,口苦咽乾,舌色紅,需要使用涼血中藥抑制這些症狀表現。若是肢體麻木無力、舌暗紫,脈弦澀時,需要活血化瘀的藥方。

頭痛雖然會讓人不舒服,但大部分不會讓人感到有立即的危險,然而少部分的頭痛症狀,背後隱藏嚴重疾病,醫師提醒,例如急性青光眼、水腦等可能導致患者頭痛,另如腦腫瘤、中風等危險疾病也可能引發疼痛症症狀。

陳醫師強調,發現頭痛形式和以前不同,如以前痛得輕微,現在是劇痛。或以前是抽痛,現在像爆炸性頭痛、突然發生以前未曾有過的頭痛時須特別留意。

其次,醫師也提醒,當頭痛表現異常如咳嗽、用力或彎腰的時候,其頭痛增加導致半夜醒來,頭痛伴隨著眼睛或耳朵的疼痛,頭痛伴隨著頸部僵硬、頭痛對於醫師治療都無明顯療效,或頭痛合併不正常表現如伴隨抽搐、發燒、神智不清、昏迷、頭部外傷以後的頭痛等,就可能隱藏著危機,最好盡快就醫,急性青光眼、顳動脈炎、水腦腦腫瘤、中風、腦動脈瘤、腦膜炎、腦血管炎等重症均可能引發頭痛,最好找專科醫師評估,以免耽誤病情診斷治療。
台灣新生報

心開竅於舌 其華在面 從舌色觀心可見健康端倪

心開竅於舌 其華在面 從舌色觀心可見健康端倪

台灣新生報 
從舌尖、面部狀態可大略觀察出心是否健康。中醫師曹永昌在一場衛教講座中指出,中醫談的「心」與血脈、神志有關,既包含心臟搏動及血管狀態,也涵蓋思緒、精神與人日常生活反應等層面,從面部與舌頭外觀可約略了解心的健康狀態。
中醫師曹永昌表示,中醫稱「心開竅於舌,其華在面」,所以觀察舌色、舌苔,面部是重要的診斷手段。但中醫說的「心」既與思維精神,甚至生命活動有關,也和心臟血脈有密切關聯,範圍較廣。

如熬夜後民眾常見火氣大,心煩氣躁,舌尖紅的現象。中醫稱此為心火上炎的表現。病患舌色發紫,中醫師多判斷與血瘀有關。舌色紫而暗,中醫稱為血瘀,背後可能的的病因很多,大都與血流不順暢、血液黏稠度高有關。

但舌色發紫不代表必然是任何單一疾病的現象。如肝病、胃病、飲酒過量,血管異常等造成血流不暢皆為可能病因,中醫常用血府逐瘀湯治療血瘀問題,具體用藥視個案不同會有所調整。

因熬夜而生理時鐘大亂,或緊繃煩躁時,中醫師多建議民眾可按壓耳穴,例如神門、心區等。熬夜會使人體各項器官的生物時鐘失去規律,容易出現疲倦乏力、免疫力低下、口乾舌燥、失眠、長粉刺等體力透支等現象。如果出現火氣大時也由中醫師處方中藥改善。

民眾此時可先按壓耳神門,具寧心安神功效,主治失眠、多夢、痛症。其次,可按心區,能有促進血液循環功能,主治失眠多夢、心律不整、舌痛舌炎等。另如耳穴皮質下,則有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作用,主治各種疼痛、和眩暈、耳鳴等。
台灣新生報

零食隨便吃 腸胃會亂動

零食隨便吃 腸胃會亂動

台灣新生報 
一項針對上班族及家有學童的女性調查結果,高達六成會選擇如炸雞排、珍珠奶茶、或麵包等等高油高熱量的垃圾食物,雙和醫院腸胃科醫師李宜霖昨(六)日表示,「亂吃倒不如不要吃」,一旦亂吃容易刺激胃酸分泌,造成腸胃不正常的蠕動,反而對胃不好。
有大約七成的媽媽體認吃零食會造成腸胃負擔,其中幾乎百分之百抵擋不了如蛋糕、餅乾、炸雞排等垃圾食物的誘惑。李醫師表示,其實可以給與孩童一些五穀雜糧的麵包或是牛奶、優酪乳等乳製品,增加其飽足感。

李宜霖醫師表示,不正確的飲食觀念最容易導致胃部疾病,亂吃高油高熱量的零食,容易刺激腸胃不正常的蠕動,出現脹氣、噁心或胃酸過多的現象,嚴重者則會引發胃潰瘍或其他胃病,影響職場競爭力、孩童學習力、媽媽的體力。因此,醫師提出建議,應落實正確飲食觀念,減少亂吃高油高熱量的零食;若下午難以避免吃零食,在進食前應先喝營養成分高、分子小好吸收的乳品,如含有特殊菌種的優酪乳,給予胃部完善的防線。
台灣新生報

老年男性也需要補充雄性荷爾蒙?

老年男性也需要補充雄性荷爾蒙?

優活健康資訊網 
文/台東基督教醫院 泌尿科主任  黃偉榮 醫師
王伯伯今年六十五歲了,他每天生活作息正常,常常運動,也沒有抽菸、喝酒之類的不良嗜好。但是,近幾個月來漸漸覺得性功能有衰退,連晚間清晨偶然會有的勃起情形也消失了。除此之外,精神也比較萎靡、容易疲勞和失眠,常常有肌肉無力感,而且體毛也逐漸減少。起初呢,他覺得這只不過是年紀大的表現,可是拗不過家人的要求,找了時間到門診檢查。在詳細病史詢問及身體檢查後,懷疑可能有老年男性雄性賀爾蒙不足,進而選定時間抽血檢查並確定了問題所在。之後給予雄性荷爾蒙凝膠治療,漸漸的先前症狀都有了進步,生活品質也大幅改善了。
老年男性雄性荷爾蒙不足的現象已成為近來的熱門話題。研究顯示,六十歲以上老年人口有相當高的比例其「血中睪酮」的量隨年紀增加而逐漸下降;和20~30歲的年輕人相比,下降到還不及其正常值的下限值。所謂的「老年男性睪丸功能低下症」(或稱晚發型男性睪丸功能低下症),是指老年人出現血中睪酮濃度低於正常值,同時伴有典型的臨床症狀。該症狀會導致生活品質降低,並影響許多器官系統的功能。其典型症狀如以下七項:
性慾的明顯降低,勃起功能變差,尤其是夜間勃起次數及品質變差。情緒改變,同時伴隨智力、認知能力、空間方向感變差,易於疲勞、沮喪及心煩不安。出現睡眠障礙。身體瘦肉比例下降,合併肌肉量及肌力減少。內臟脂肪量增加。體毛減少,皮膚變異。骨質密度降低,以致造成骨質疏鬆及增加骨折風險。目前雄性荷爾蒙補充治療的可用劑型包括: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經皮給予、口服、口腔黏膜給予等。一般建議使用短效、自然型的藥物,並維持靈活應變度,以因應病人出現不適合繼續治療的情況(如攝護腺癌症或乳癌)而必須立刻中止使用。另外,若是病人有明顯多血症、未控制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嚴重心臟衰竭,或是因攝護腺肥大導致的嚴重下尿路阻塞症狀時,要注意雄性荷爾蒙補充治療可能導致這些症狀加劇。
隨著醫藥衛生條件的進步,人類平均壽命也大大延長。當今的男性比過去更渴望過一個獨立而健康的老年,如何經營及享受人生的下半場變得越來越受到重視。以現在的標準來看,雄性荷爾蒙補充療法的目的,應該是作為預防一些對重要器官功能的有害影響,或作為穩固、甚至回復一些重要器官的功能。不過,這塊領域治療的程度卻遠遠落後女性荷爾蒙補充治療至少廿年以上。大規模針對治療效益評估的研究證據仍然相當欠缺,以至於尚難以定出令人滿意的治療指引。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8363
優活健康資訊網

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朝美容!「5」大重點、「10」分鐘按摩法!


朝美容!「5」大重點、「10」分鐘按摩法!
製作:陳貞竹 人物攝影:林原敬 彩妝髮型:湘琦 Model:陳鈺青

早上起床浮腫的雙眼讓眼睛小了一半,黯沉的膚色,也讓妝變得好不服貼,看起來氣色好糟糕,好怕被發現昨天晚上通宵玩樂!真希望有急救丸,吃下去浮腫臉立刻緊縮成鵝蛋臉!其實,選對保養產品,再加上10分鐘的按摩,就能快速改善充滿問題的早晨肌!讓妳白天出門,就有緊緻紅潤的好氣色。

 

【重點1】


以化妝棉沾取「角質液」,按摩肌膚,幫助肌膚擦去表面的老廢角質。例如早上起床,有時臉部很黯沉,哪是因為表面堆積了還沒代謝掉的老廢角質,可以選擇成分溫和,具有去除老廢角質的化妝水,擦拭肌膚的力道要輕,是重點,才不會過度拉扯造成肌膚受傷。

 

【重點2】


選擇高機能的保濕化妝水,以溫暖的手掌拍打肌膚,喚醒還在沉睡的肌膚,讓肌膚恢復彈力與活力,接著可以利用溫暖手掌輕輕拍打的動作,幫助肌膚恢復運作,讓肌膚“動”起來,恢復紅潤的血色。

【重點3】


選擇消除水腫的眼霜,以手掌包覆眼周,幫助排除眼周水分。剛起床有些人可能睡前喝太多水,因此會有眼睛浮腫的狀況,眼睛都變小了,可以選擇具有去除水分的眼霜產品,來幫助排除眼周水分。

 

【重點4】


選擇DAY用美白精華液,以指腹按摩肌膚,賦予肌膚美白成分,膚色黯沉,讓妝怎麼都不服貼,可以選擇能增加肌膚透亮度的日用美白精華液,讓肌膚美白效果持續一整天都不間斷。
 


●塗抹後,肌膚就像隨時敷著美白水面膜般,肌理密度提升,
當小分子的美白成分直達肌膚深層,肌膚變得緊實、Q嫩。
CHIC CHOC 晶透奇肌 精華霜 25g NT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