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

中秋節 吃什麼月餅喝什麼茶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3732

中秋節 吃什麼月餅喝什麼茶


文.吳若女
「月圓人更圓」,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常常,吃月餅只是一種感覺,或是一種氣氛。但配對了茶,味道會更好。康健雜誌請教專家整理意見:
甜蜜的滋味
超甜的月餅:棗泥、豆沙、蓮蓉、鳳梨酥
推薦的茶品:薄荷茶、七葉膽、綠茶
推薦的理由:超甜的月餅需要助消化的茶品。清淡的綠茶和薄荷能增進葡萄糖的代謝,不讓過多的糖分停留在體內。七葉膽又有「南方人參」的暱稱,能消除脹氣,淡淡的味道也適合甜甜的月餅,如同薄荷的清涼能一掃口中的甜膩。
◆康健雜誌貼心小提醒:泡綠茶的水溫要在70度以下,否則容易破壞它豐富的維生素C與兒茶素。泡七葉膽時,以500cc的水加3~5克的茶葉最好,因為七葉膽的葉子較大,如果太多會出現苦澀。這三種茶都屬寒性,適合燥熱的甜膩月餅,但手腳容易冰冷或腸胃較弱的人不宜多喝,或飯後再淺飲。
油膩的感覺
超油的月餅:蛋黃酥、香菇滷肉、伍仁
推薦的茶品:普洱茶、菊普茶、山楂茶
推薦的理由:油膩的月餅適合重口味的茶水,去除口感上的油膩。普洱茶是上乘的選擇,因為它屬性甘冷,去脂效果好。經過高溫烘焙的蛋黃酥容易上火,加了菊花的菊普還能降火氣。山渣茶則能促進胃酸分泌,幫助腸胃消化。

◆康健雜誌貼心小提醒:泡發酵過的普洱與菊普茶,水溫要在100度,且前一、兩泡要倒掉,才能去除雜質,也能更入味。而山渣茶適合飯後再喝,睡前也少喝,因為它容易引起胃酸逆流,帶來不適。
鹹甜的味道
鹹甜的月餅:綠豆椪、冰沙餡餅、椒鹽
推薦的茶品:烏龍茶
推薦的理由:和超甜、超油的月餅比起來,鹹甜的口味已顯得清爽淡雅,喝烏龍茶是不錯的考慮。因為烏龍茶是半發酵茶,不如綠茶來得生澀,帶有溫潤的美感,能襯出鹹甜口味的思古幽情。
◆康健雜誌貼心小提醒:泡烏龍茶的最佳水溫是90~100度,不能再高,而且只取前三泡,因為接下去的茶葉會釋放較多的咖啡因,不易入睡者應避免。體質較敏感、有失眠習慣或較少喝茶的人,下午五點以後就別再喝烏龍茶,或選擇別的茶品。
清淡的口味
清淡的月餅:抹茶、松子、山藥、優格
推薦的茶品:玫瑰花茶、抹茶
推薦的理由:清爽的月餅可搭配稍有味道的茶品。例如,在一壺玫瑰花茶裏加一顆酸梅,就能襯出玫瑰的香氣,還能帶出淡淡的甜味,此時再咀嚼清淡不膩的月餅,感覺特別好。玫瑰花茶還能調理血液循環,對女性尤佳,抹茶的兒茶素則具有抗癌抗老的效果,兩者都適合重視健康的養生族。

◆康健雜誌貼心小提醒:泡玫瑰花茶和抹茶時,水溫不要太高,80~90度,免得破壞了維生素C與兒茶素。抹茶不要泡得太濃,因為性寒容易讓胃不舒服,3克茶葉加500cc的水是安全的泡法。玫瑰花茶則是5、6克的含苞蓓蕾加500㏄的水。如果想要有養生效果,泡開後就把茶水倒出來,不要一直浸著。
混合的吃法
推薦的茶品:台灣高山烏龍茶、調胃茶(山楂3克+陳皮3克+薏仁3克+綠茶5~10克)
推薦的理由:當很多月餅混在一起吃時,質好味美的高山烏龍茶最能去除口腔的異味,讓每口月餅都清爽宜人。此外,溫潤的烏龍茶不如綠茶生澀,不會增加腸胃的負擔。
調胃茶則能消脂,卻又不會干擾睡眠,適合全家人喝。山楂和陳皮能促進胃酸的分泌,助消化且去脹。薏仁和綠茶能提供豐富的礦物質,也有利尿作用,能促進代謝,減少因熱量囤積所帶來的肥胖。調胃茶是甘甜中帶一點點酸,如果綠茶放得比較多,則會有茶葉的芳香。
◆康健雜誌貼心小提醒:如果喝烏龍茶會睡不著,就不要喝,或者是在睡前再喝一點洋甘菊,因它具有安神鎮靜的功效。
調胃茶最好喝的做法是把山楂、陳皮和炒熟的薏仁放入1500㏄的水裏煮10分鐘,關火後再加綠茶。
(茶品推薦:振興醫學中心營養師謝宜芳、台北市立中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吳明珠)

《職場愛嬌力》一分鐘診斷你的「被喜愛程度」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39069

《職場愛嬌力》一分鐘診斷你的「被喜愛程度」

不管是在職場上或生活中,你的身邊是否有過這樣的人--不論在哪個地方都很受歡迎、和每個人都可以開心地做朋友、遇到問題時大家都喜歡找他幫忙、當他有需要時旁人也願意伸出援手......。看到有人可以這樣受到寵愛,心裡一定是很羨慕吧?
三采出版的《職場愛嬌力》教你變身辦公室裡最有人緣的受寵兒,吸引運勢、貴人和財富主動接近你,工作起來更愉快

作者:本間正人、祐川京子  出處:Web Only

「都沒有人誇獎過我」你應該遇過如此怨嘆的人吧?
如果對方是你的部屬或晚輩,即使是「很難讓你誇獎」的人,也許你還有辦法瞇起眼,仔細尋找他值得讓你「誇獎的地方」。
但若只是一般的朋友關係,話題就常集中在那些「容易被誇獎」的人身上,「很難被誇獎」的人就永遠沒有機會成為矚目焦點。
周遭經常出現一些常在念「都沒有人要誇獎我」「真希望大家可以多稱讚我一些」的人,於是我開始觀察這些人。結果我注意他們都有下面這些特徵。
一、無法坦率接受他人的讚美:明明在誇獎他,他卻認為「這是在諷刺我嗎?」或「他在拍我馬屁嗎?」採取否定的態度。
二、話題很灰暗:老是談論別人的八卦。不然就是很喜歡抱怨、發牢騷,甚至說別人的壞話,讓旁人提不起勁來誇獎他。
三、從不提功勞事:擅長的事、努力的事、有所成果的事等,從不主動提自己的豐功偉業,讓旁人沒有材料可以誇獎他。
另一方面,在見過幾千位業務員和企業家後,我深深體會到一個事實。那就是長期以來在可以工作上順利發展的人,幾乎都「很懂得讓人誇獎他」或「很懂得讓人喜歡他」,而這些人的共通點就是很「討喜」。
其實每個人天生就有討喜的能力,所以才會常聽人們說「小嬰兒為了得到大人的愛、被大人保護,會本能地露出天真無邪的笑容以及可愛的表情、動作」。
可惜的是,在日後的成長過程中,有些人將這種本能封閉了起來。
我自己也曾是其中一人。我從小就很容易自卑,對什麼事都一樣,完完全全是個不討喜的小孩。
當我剛開始踏入社會工作時,因為能力差而心情低落,即使非常努力,也常覺得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還每天發牢騷……。
後來過了二十五歲,我發覺我應該要自我啟發才行。因此,我開始去學習溝通技巧,將這些技巧應用在工作上,終於有了成果。我更體認到「討喜」的重要性。
川井忠史先生(GREHIS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說,他從以前就一直認為「這個社會上,有不少人會謙虛地說『我唯一的長處就是比較討人喜歡而已……』,但事實上擁有這種討喜能力,才能在這個社會順利生存,畢竟人是不可能獨自生存下去的,唯有被人喜愛才能活得好。」所以他公司的員工考核基準項目中,就有一項是「職場愛嬌力」。
培養職場愛嬌力─「他」為什麼可以這麼受歡迎?
 不管在哪種團體,有種人最能吸引周圍關心。只要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一點都不會覺得無趣,甚至常常因此而心情舒暢,有時甚至會在不自覺間坦露心事,雖然不知道理由何在,但就是想和「他」多相處……。明明沒有什麼事,也會想跟他多聊幾句、開開玩笑,偶爾還想挖苦他一下,若是看到他遇到麻煩,也會想挺身而出替他解決。
這樣的人,就是個「被喜愛」的人。你自己又是如何呢?你是否受到周圍的人喜愛呢?
診斷你的「被喜愛程度」
不妨確認看看,左頁表中有哪幾項符合你的狀況。
如果符合的項目在5個以下,表示你非常受周遭人的喜愛
如果在6個以上、12個以下,就屬於普通程度
如果在13個以上,就表示周圍的人認為你「很難相處」「很無趣」,甚至「感覺很差!很討厭!」
不管結論如何,都表示你在人際關係上已經蒙受莫大的損失。
「職場愛嬌力」可以努力培養
你認為的「討喜」,是什麼樣的情形?
臉上掛著笑容、表情豐富、聲音開朗、有股天生的傻勁和粗線條……,只要看著他,自己也會不自覺地開心起來,簡直讓人無法忽視他的存在……,應該就是這樣的印象吧?
職場愛嬌力還能「抵消缺點」。
「那傢伙雖然有點笨手笨腳,不過他只要一笑,就會讓人想原諒他。」
「她雖然有時候講話很毒,可是就是有可愛的一面,讓人無法生氣。」
在這個世界裡,確實有這樣的人─天生就很討喜的人。
不過討喜並不是「才能」。而是只要經過「努力」,不論誰都有辦法得手的東西,只要你多去注意它,就有辦法培養出這種能力,幫助你讓周圍的人處在快樂的氣氛裡。
例如懂得讓對方聽了心裡舒服的言詞篩選能力、能坦率接受對方的建議,甚至是收到逆耳忠言時的冷靜與客觀能力、能緩和現場氣氛的思慮能力……,這些都是能幫助你正向發展人際關係的重要能力。
有職場愛嬌力的人懂得如何被喜愛
你是否曾因為被人批評「一點都不討喜」而落落寡歡?「他又不是特別有實力,卻老是比我吃香。」甚至因此而憤恨不平?
不過說不定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那人其實是非常努力的。單靠天生的才能,是不可能得到聲望和成功的,不妨仔細回想他的言行舉止。例如你是否看過類似這樣的場景?
在一個隨時可能下雨的日子裡,外出吃完午餐回來的「那個人」,進入辦公室就對同事們說「外面下雨喔!」原本打算出去用餐的幾個同事聽到這句話,立刻說道「真的嗎?那得帶傘才行。」便拿起雨傘外出去……。
這樣的話就職場上的溝通來說,絕非必要。但是能說出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關鍵話,正是這人的職場愛嬌力。
只要擁有職場愛嬌力,就能抓住各種細微點,和各種不同的人交談,讓彼此享受聊天的樂趣,進而從中建立起人際關係。甚至能察言觀色、考慮對方心情,慎選用詞來交談或採取行動。
更進一步地說,這也是幫助你累積能力,學會被更多周遭人喜愛的技巧。因為擁有職場愛嬌力就代表你已經掌握住個人優點,明白自我展現的最佳方法。有職場愛嬌力的人,不只是「吃香的人」,同時也是懂得吸引運氣靠近的「實力派」。
勝負關鍵就在於「愛嬌力」程度
假設在某個職場裡,同時存有兩個實力相當的人,主管對甲似乎很有好感,對乙卻一直有一層隔閡阻礙。
在這種情形下,主管會想提拔誰呢?
或是有兩個互為競爭對手公司的業務員,推銷的產品品質也不相上下,這時客戶會想聽討喜的業務員說話?還是傾聽不討喜的業務員說話?
如果實力+能力後的結果是一樣的,恐怕還是懂職場愛嬌力的人比較吃香吧?
不論在哪個業界,若彼此的產品品質差不多,最後成為勝負關鍵的往往都是「人為」因素。能否讓對象留下好印象,常是決定最後能否完成交易的重要關鍵。
本文摘錄自《職場愛嬌力》前言及序章
更多《職場愛嬌力》內容,請上三采出版官網

上班族找快樂 ABC法則!


上班族找快樂 ABC法則!
A,Action,採取行動,抓回工作主控權,勇敢和不合理的工作說不。
B,Believe,轉變心態,用更大的格局來看待你的困境。
C,Connection,尋求人際關係的幫助,找到工作倦怠的理解和支持

工作倦怠自救

工作倦怠自救小複習
倦怠原因:
Control,控制權不在自己,無法抗拒的工時過長、不能承擔的工作內容、或缺乏支援。
Commitment,工作沒有成就感、不知為何而戰。
Challenge,工作無成長性、新鮮感、無法輪調與升遷

自救小良方CDEF:
C,Connection,尋求人際的幫助,找到倦怠的理解和支持。 
D,Diversion,轉移注意力,寄情休閒活動,讓生活更豐富。 
E,Exercise,藉由多活動、運動改善精神和情緒。
F,Faith,尋求工作以外自我實現的價值和有意義的寄託。

時間效率學:提升會談效率 掌握人心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39051

時間效率學:提升會談效率 掌握人心

會談不僅僅是動動嘴皮子的簡單運動,更是人際溝通與商業行為的基礎。

作者:呂宗昕  出處:Web Only

會說話的人懂得抓住重點,節省時間,又能讓人歡喜愉悅。
不善說話者常常不知所云,浪費時間,又不自覺地四處惹人嫌。
「會談」這件事情,對不同職場、不同職位的人都很重要。若能在談話這件事情上多花些功夫思索,即可大幅縮短說話的時間,然後可將節省下來的額外時間,投注於其他更有效益的事務上。
首先我們需先思考會談的目的為何,再行針對各個不同目的逐項強化。基本上,會談的目的有下述五大項:
一、促進溝通,增進彼此瞭解。會談可拉近陌生人之間的距離,促進彼此的瞭解,消弭上、下位者的緊張對立,協助客戶明白公司的立場,也幫助公司掌握客戶的需求。會談可謂是人際關係的良好潤滑劑。
二、傳達重要訊息。文件或Email的溝通有時較為生硬,或因語意不詳而容易引起誤解。當面的會談可直接傳達所欲表達之訊息,可做詳盡的補充說明,或婉轉地解釋訊息背後的前因後果。
三、探悉對方反應。在會談中,傳遞訊息後,就能得知對方的反應是正面接受,是負面排斥,還是不置可否。依對方不同的反應,再行逐漸調整應對的方向或談話的內容。
會談中最忌過快拋出「Yes/No」的問題,若遭到對方一口回絕,將使原有的融洽氣氛迅速急凍,導致會談不歡而散。
四、獲得重要資訊。在會談過程中,我們可以瞭解會談者對職場生涯的規畫、對公司內部的期待、對公司產品的需求、對市場經濟的看法、對景氣變化的因應策略等。這些資訊的累積,可協助自己更加瞭解公司內部職員、公司外部動態、市場變化趨勢等。充分的資訊可幫助我們及早做好準備,未雨綢繆地防患於未然。
五、達成共同意見。公司內部會談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達成共同意見,建立共同協議;公司與外部會談的最終目的則是為了簽署合約,或是取得客戶訂單。
一次的會談未必可達成預先設定之目標,但應該在會談之後,明顯感覺已向目標逐漸邁進,並預期在有限的時間內,雙方能夠進而達成共識。
會談不是耍嘴皮子的「雜談」,而是在詼諧、風趣、幽默的氣氛中,進行正經要事的晤談。會談是藝術,也是技術。掌握會談的技巧與目的,可節省時間,亦可掌握人心。
(作者為台大化工系教授,本文摘自作者新書《效率決定競爭力》)
<以上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韓國的啟示:「起而行」很重要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page=2&id=39065

韓國的啟示:「起而行」很重要!


有一位年輕朋友,過去四年都在海外工作,這是他最近給我的一封信:「在來到海外的四年多裡,每次回台灣心裡都會有一種很沉重的感覺。台灣是一塊我愛的地方,是我的家,但是一回到台灣我卻驚然發現,離開台灣的期間,台灣變化的速度十分的緩慢…在台灣的新聞中,很難得可以看到國際上發生的大事。有時候我有一種非常深的感覺,到底是國際在邊緣化台灣,還是我們自己選擇與國際邊緣化。」

作者:朱雲鵬(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出處:Web Only

他還說:「這樣的效應不只反映在政治或是社會上,更多的是,反映在經濟上在民生上。台灣是個寶島,處處充滿人才,但是卻在這樣一個持續內耗的狀況下,經濟每下愈況,雖然我目前才卅歲,或許年紀還輕,或許經驗還不足,或許見到的世面還不夠廣,但是這樣的狀況對於我的衝擊,絕對不小於任何一個跟我同年紀人。」
韓國經驗 兩個N「方向和執行」
我鼓勵他不要失望,要繼續努力,在他的崗位上,能做什麼就做什麼,幫助台灣。進度不如預期,環境不如理想,是任何一個國家都可能會碰到的挑戰,但如果大家努力來做,克服了困難,美麗的前景就會出現
以韓國為例,一個在亞洲金融風暴時因外債而被迫趴在地上,以自稱為「國恥」的姿態向國際貨幣基金求援的國家,最差的時候也就是一九九八年,平均每人所得曾經掉到七千五百美元。現在呢?去年韓國的每人所得已經達到一萬九千美元。另外,根據美國勞工部的資料,韓國製造業在前年的平均時薪達到美金十八元四角
Interbrand公司最近公布全球最有價值百大品牌,韓國維持兩個,其名次三星由廿一名進步到十九,現代由七十二進步到六十九名。韓國的經濟原來在各方面都離日本很遠,現在有很多產業日本已經飽受威脅,像面板、DRAM、手機都是。過去日本是台灣最主要的零組件供應國,現在需要加上南韓。
韓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其格局和投資都是以國際市場為前提;韓劇在全球許多國家播放,已經成為韓國文化輸出的窗口。線上遊戲也一樣:雖然競爭激烈,韓國在技術上領先多數新興國家,其出口預計在明年達到廿億美元。
國家發展,通常至少需要兩個N。一個是「方向」(direction),一個是「執行」(implementation)。韓國在這兩個方面都很強,執行力方面尤其突出:一旦政策確定,上上下下,從政府各級,到民間各業,就快速執行,不會拖。可以說,「起而行」是韓國經驗的關鍵
台灣現況 需加一個N「說服」
當然,政策推動的效率和國內的共識有關。如果國內意見相當分歧,就需要先凝聚共識。南韓國內或許對於北韓的立場有分歧,但這對制訂經濟發展政策的影響不大,台灣就不一樣了,對於大陸立場的分歧,不免影響到很多經濟政策的推動。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台灣除了需要在兩個N學南韓外,本身還需要再加一個N,也就是「說服」(persuasion),來有效凝聚社會共識。我們相信事在人為,如果大家努力,落實了三個N,台灣進步的速度就會加快。(作者為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本文轉載自2009.09.29 聯合報)

餐後高血糖 非糖尿病患也要小心

http://news.msn.com.tw/news1432841.aspx

餐後高血糖 非糖尿病患也要小心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10/01 06:00
非糖尿病患者也要注意血糖!台南市立醫院內分泌科翁瓊玫醫師指出,餐後高血糖增加糖尿病病人之併發症,包括增加心血管疾病、造成發炎,氧化壓力與血管內皮功能失調、增加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增加視網膜病變的風險、使老年人的認知功能變差、降低心肌血容量及心肌血流速度應從飲食、運動及藥物著手,才能有效控制餐後血糖
翁瓊玫醫師指出,正常人血糖自進食開始後10分鐘開始升高,大約1小時達到最高峰,通常不會超過140mg/dl,大約2-3小時回到餐前的水準。

翁瓊玫醫師表示,餐後高血糖的控制要從飲食、運動、藥物著手,飲食可考慮降低升糖指數的食物,例如纖維質較多的食物,如糙米、燕麥或全麥食品,蔬菜,蘋果,橘子,草莓等。多運動可以降低體重,減少體脂肪的比例,藉以提高肌肉組織及肝臟利用葡萄糖的能力,提高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改善血糖及血脂肪的控制,並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建議運動以每日至少30分鐘,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度有氧運動。
本則新聞由台灣新生報提供 2009/10/01

基醫DASH飲食 抗高血壓

http://news.msn.com.tw/news1432805.aspx

基醫DASH飲食 抗高血壓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10/01 06:00
中秋節前夕!署立基隆醫院結合「健康促進」、「地球暖化」兩大議題,配合時下最夯的「DASH飲食」原則,由營養室張皇瑜營養師及陳碧金廚師,研發出簡單易做的抗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中秋養生全麥餅皮,健康又美味的DASH餅皮,讓民眾清爽過中秋。
DASH(DietaryApproachestoStopHypertension)飲食是一富含蔬菜、水果、堅果類、全榖類、低脂乳品的飲食,強調以家禽、瘦肉、魚類取代紅肉等,以減少脂質、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並增加鈣、鎂、鉀及纖維含量。

實証科學研究已證實DASH飲食,不僅對高血壓患者產生降低血壓的效益,也能有效改善高血脂、代謝症候群及促進心血管健康。

由署立基隆醫院營養室研發的中秋養生全麥餅皮,食材含有堅果(核果)種子類︱腰果(杏仁、核桃亦可)、芝麻與全麥麵粉等,都是抗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DASH飲食食材,再以橄欖油、芥花油類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UFA)豐富的烹調用油,以少油、少鹽方式烹調製成,健康又美味!

民眾可將DASH捲餅,包裹任何食材,如:煎(炒)肉、蔬菜、沙拉、水果…等甜鹹皆宜,將喜好食物捲成手捲食用,小孩更覺有趣!如此搭配食用,不只均衡高纖,也可以少吃些肉,減少烤肉,不只健康也環保!

在中秋的夜晚,和家人自製一些自己愛好的美味捲餅,攜帶至戶外乘涼賞月,最好再佐以一杯熱茶,剝個柚子分食,一家人席地圍坐,聊聊心事,那也真是個清爽宜人的團圓之夜!
本則新聞由台灣新生報提供 2009/10/01

消基會抽10中藥行 枸杞100%農藥

http://news.msn.com.tw/news1432070.aspx

消基會抽10中藥行 枸杞100%農藥TVBS新聞
更新日期:2009/09/30 17:12
photo
消基會發言人游開雄:「發現最嚴重的有農藥殘留,其中檢測出包括DDT等這些國內早已禁用的農藥,在9件紅棗、10件枸杞、7件人蔘當中都檢驗出來。」


消基會檢驗結果指出,檢驗的10件枸杞10件都含有農藥,檢驗10件紅棗9件含有農藥,10件人蔘7件含有農藥,消基會呼籲衛生署能嚴謹把關,也建議民眾食用前先長時間泡水,降低吃進農藥的機會。
本則新聞由TVBS新聞提供 2009/09/30

綜合分析結果確認Cetuximab改善NSCLC病患存活

http://news.msn.com.tw/news1432506.aspx

綜合分析結果確認Cetuximab改善NSCLC病患存活國際厚生
更新日期:2009/10/01 00:15
  September 23, 2009(德國柏林)-根據一項收納四項隨機分派第三期研究的分析,Cetuximab(Erbitux)合併化學治療改善非小細胞肺癌(NSCLC)存活。

這項發表在第15屆歐洲癌症組織年會與第34屆歐洲內科腫瘤跨領域會議的綜合分析結果,顯示相較於僅接受化學治療的病患,接受Cetuximab加上化學治療者,其三年後續追蹤死亡的機率降低達13%。不論接受的特定化學治療療程為何,均未改變這個結果。

除此之外,接受Cetuximab的病患,疾病進展的速度較慢,且腫瘤縮小的可能性增加。

奧地利維也納醫學大學醫學教授Robert Pirker醫師表示,這項研究的結果支持Cetuximab對NSCLC是有效的觀念,強化了目前為止的證據。

Pirker醫師由Medscape接觸提供獨立評論時指出,在這個時候,cetuximab在歐洲還沒有核准使用於NSCLC。他表示,目前這個藥物大都於臨床研究中使用,即使有一些非核准適應症使用的情況。

他附帶表示,我們正在等待這個藥物獲得核准,這將為這些病患帶來好處。

過去由Medscape腫瘤學報告的研究結果,第三期FLEX研究(第一線使用Erbitux於肺癌患者研究;First-Line Erbitux in Lung Cancer)結果顯示,Cetuximab加上vinorelbine/cisplatin化學治療提供NSCLC病患一個些許的存活好處;另外三項臨床研究結果顯示,Cetuximab加上其他不同鉑金類藥物的組合。

為了確認這些研究結果的可靠性,法國Montpelier大學醫學教授、Montpelier教學醫院胸腔腫瘤科主任Jean-Louis Pujol醫師與同事們進行了一項收納四項研究的的綜合分析。

參與這四項研究的受試者總共有2,018位,Pujol醫師與其團隊收集這些病患資料,分析整體存活、免於疾病惡化存活率與客觀反應率。

Pujol醫師表示,當我們將所有族群放在一起,這項研究中就有一致性,且包括了所有病理分類。然而,這些研究中仍然有些微差異。舉例來說,四項研究中有兩項的收納標準需要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免疫染色陽性結果。

【所有試驗終點都看到療效】
這項綜合分析結果顯示,接受Cetuximab與其他化學治療,相較於僅接受化學治療病患,所有試驗終點都有顯著的好處。

在整體存活率,危險比值(HR)為0.87,對應為死亡風險下降13%,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P=0.010)。

Pujol醫師也指出,接受Cetuximab的病患,存活時間中位數顯著較高(化學治療加上Cetuximab為10.3個月,僅接受化學治療則是9.4個月)。他表示,一年時的絕對好處為5%。

其他的試驗終點也都顯示Cetuximab是有好處的。在免於疾病惡化存活率上,HR為0.899,對應為風險下降10%(P=0.038)。接受Cetuximab的病患們也有比較高的反應率,勝算比為1.463(P<0.001)。

Pujol醫師解釋,這對應為對藥物有反應的機率增加將近50%,從24%增加到36%,這達到顯著差異。

【高加索人的反應達顯著差異】
根據人種進行了一項次組分析。他指出,我們知道NSCLC隨著人種不同而有差異,因此我們認為針對高加索人的分析是很重要的,因為他們是歐洲的主要人種。

研究者們觀察到,高加索人使用Cetuximab仍然有顯著好處,且在這人種的效果甚至更大。HR為0.84,相對應於降低死亡風險16%。

接受合併化學治療與Cetuximab的高加索人種,相較於僅接受化學治療者,其預後被證實顯著較好,存活時間中位數為9.9個月,僅接受化學治療病患為8.8個月。一年時的絕對好處是6%,兩年時的絕對好處是4.5%;兩者都有顯著差異(P=0.012)。

Pujol醫師的結論是,這項綜合分析證實了Cetuximab在三種試驗終點的療效,這個好處達統計顯著差異,且在高加索人種身上甚至更有效,在一年與兩年時有顯著好處。

第15屆歐洲癌症組織年會與第34屆歐洲內科腫瘤跨領域會議:摘要9005。發表於2009年9月22日。
本則新聞由國際厚生提供 2009/10/01

Erbitux對治療末期肺癌有幫助

http://news.msn.com.tw/news1432504.aspx

Erbitux對治療末期肺癌有幫助國際厚生
更新日期:2009/10/01 00:15
Sept. 23, 2009(柏林) -- 將標靶藥物Erbitux加入標準化療藥物,顯然能大幅降低非小細胞肺癌末期患者的死亡風險,不管搭配什麼化療都一樣。

研究人員去年表示,將Erbitux加入特定的化療組合時,患者多活了五星期;但是目前還不清楚,這是否與選擇的化療藥物有關。

為了找到答案,法國Montpelier教學醫院胸腔腫瘤科主任Jean-Louis Pujol醫師和同事們蒐集四個試驗的資料,該試驗為瞭解Erbitux加上各種化療雞尾酒療法的效果。

其中有2,018位非小細胞肺癌末期患者,分析顯示,那些接受Erbitux的人在三年內死亡機率比只用化療的人降低了13%。

其他的調查結果:
* 只接受化療的患者平均存活9.4個月,化療加上Erbitux的患者平均存活10.3個月。
* 接受Erbitux的患者在三年內的倖存率與癌症消失機率,比只接受化療的患者多了10%。
* 接受Erbitux的患者腫瘤縮小的機率多48%。

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像粉刺的疹子。

研究結果將發表於歐洲癌症組織和歐洲腫瘤內科學會聯席會議。

【肺癌的標靶治療】
肺癌是主要的癌症殺手,根據美國癌症協會指出,美國去年有超過16萬人死於肺癌,非小細胞肺癌是最常見的肺癌類型,佔了80%以上的案例。

大約有十分之四的非小細胞肺癌案例在末期被診斷出來,當時都已經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相當難治療,只有大約2%已轉移的病患在診斷出來以後存活五年。

Erbitux是一種單細胞繁殖的抗體,會阻礙所謂表皮生長因子的蛋白質作用,這種蛋白質會促進腫瘤生長。Erbitux已被核准用於治療頭頸部癌症以及大腸癌。

負責選出在會議中強調哪些研究的委員會聯合主席Chris Twelves醫師表示,蒐集一些研究的結果比提供藥品真正效果的單一研究估算得更精確。

他向WebMD表示,有了這麼多研究,我們可以很有信心的認為Erbitux增加了化療的好處。

雖然這種藥只能延長患者平均四至五週的生命,但英國利茲大學利茲分子醫學研究所的臨床癌症藥理學教授Twelves表示,很可能有些患者得不到任何好處,但有些患者獲得更大的利益。

他表示,由於治療的代價很高,所以下一步是要弄清楚,哪一些人能在臨床上得到好處。

這項研究是由生產Erbitux的默克公司贊助。
本則新聞由國際厚生提供 2009/10/01

可逆性腦部血管收縮症候群是雷擊頭痛的另一個原因

http://news.msn.com.tw/news1432505.aspx

可逆性腦部血管收縮症候群是雷擊頭痛的另一個原因國際厚生
更新日期:2009/10/01 00:15
  September 23, 2009 (賓州費城) —可逆性腦部血管收縮症候群(RCVS)是雷擊頭痛(thunderclap headache)的一個原因,在這些急性發作頭痛的不同診斷中應將其納入考量。

為了清楚定義與RCVS有關的誘發原因、症狀以及診斷發現,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助理教授Todd Schwedt醫師等人回顧了文獻中的RCVS案例,發表於第14屆國際頭痛研討會中。

研究者報告指出,RCVS主要影響婦女,且大約三分之一的案例與暫時性神經缺損有關,但有10%的案例是持續性缺損。症狀一般發生在產後,或者由某些藥物引起。病患有顱內出血、缺血性中風、腦水腫等風險。血管收縮通常在12週內恢復。

德州Baylor醫學院神經科臨床教授Medscape Neurology科學諮詢委員會委員、未參與本研究的Randolph Evans醫師表示,RCVS是一種罕見狀況,有許多神經科專家未曾聽過此病。1988年,有作者在Stroke期刊中描述此病,之後,該病也被稱為「Call-Fleming syndrome」。

Evans醫師向Medscape Neurology表示,不過,因為症狀依舊未被確認,可能不如我們所認為的這麼罕見。

他建議,我們的當務之急在於確認它,特別是有雷擊頭痛者發生突發的嚴重頭痛時。

【RCVS的系統性回顧】
發表的這個系統性回顧中,納入新發生的頭痛或多處顱內動脈血管收縮案例,或者血管收縮在發生12週內緩解的案例,或者沒有動脈瘤蛛網膜下出血的案例。

80篇發表的文獻中,有250名RCVS病患符合此一準則。女性和男性的比率為6比1。病患年紀在13至70歲之間(平均43歲)。發生的狀況包括產後(18%的案例)或有偏頭痛病史(27%),其他活動包括洗澡、費力活動/ Valsalva氏現象,以及血管創傷。RCVS病患有44%使用各種藥物或非法藥物。幾乎所有(92%)RCVS病患都出現雷擊頭痛。腦脊液參數為正常或接近正常,有27% RCVS病患的蛋白質略為升高,且19% RCVS病患白血球計數大於5 cells/mm3。

29%的RCVS病患發生暫時性神經缺損,10%是持續性缺損。RCVS病患皮質蛛網膜下出血、腦內出血、缺血性中風、腦水腫的發生比率分別是17%、9%、24%以及22%。

研究者在摘要中寫道,血管收縮在前循環中最常見,特別是中腦動脈。他們發現,在他們搜尋的文獻中,91%的RCVS病患有中腦動脈血管收縮,60%有前腦動脈收縮、56%為後腦動脈收縮,19%發生在基底動脈,10%發生在內頸動脈。

【罕見狀況】
Evans醫師表示,神經科專家對於懷孕末期病患、產後、或高血壓病患應提高懷疑。引起RCVS的藥物,例如古柯鹼或迷幻藥或一些處方藥,如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或者完全沒有誘發原因。

Evans醫師指出,這通常是有偏頭痛病史的年輕婦女會發生的疾病。他表示,影像檢查可以發現發生收縮的動脈,但是,他也指出,沒有可以確認診斷的單一種檢測方式。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引起血管收縮,例如血管炎,必須加以排除。

需要就治療方面進行更多研究,但是有些醫師曾經使用nimodipine用於預防和急性治療,其他鈣通道阻斷劑如verapamil也有用。

除了Schwedt醫師等人提出的誘發狀況之外,Evans醫師指出,性行為、排便、突發的情緒、排尿、咳嗽、打噴嚏或彎腰也會。約有20%的人在休息時、沒有前述行為時發生雷擊頭痛。

Evans醫師表示,病患可能有出血1週且接著發生缺血性事件。動脈X光正常、顯示沒有血管收縮,並無法排除RCVS。再者,有些病患後來完全恢復。

許多RCVS病患一開始會前往急診,但是如果他們還有雷擊頭痛,或許會找神經科醫師就醫。Evans醫師對神經科醫師的建議是,將RCVS視為反覆雷擊頭痛的不同診斷的一部份。

Schwedt醫師宣告接受GlaxoSmithKline、AGA以及Allergan的臨床研究費用、獎金與研究資金,以及擔任VersusMed之顧問或諮詢委員的酬勞。Evans醫師宣告擔任Merck、Ortho-McNeil、Pfizer、GlaxoSmithKline、Lilly、Teva以及UCB等之建言者或顧問、接受臨床研究支持、接受獎助金。他也是Medscape Neurology的無給職諮詢委員。

第14屆國際頭痛研討會:壁報PO373。展示於2009年9月11-12日。
本則新聞由國際厚生提供 2009/10/01

微波烹調出健康熱狗的秘密

http://news.msn.com.tw/news1432503.aspx

微波烹調出健康熱狗的秘密國際厚生
更新日期:2009/10/01 00:15
Sept. 25, 2009 -- 一份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要將熱狗放在一碟水中,強微波至少75秒再吃,才算是完全安全。

秋天到了,烤肉架也收起來了,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肉品安全品質中心的Mawill Rodriguez-Marval與同事們警告,父母們若要快速準備出一餐,可能會選擇微波一些熱狗,但以微波加熱的法蘭克福香腸可能不夠安全。

研究人員先將可能污染熱狗的李斯特菌塗在法蘭克福香腸(不一定有加防腐劑)上,他們將未煮過的熱狗冷藏不同的時間,仔細測量這種壞菌的生長情形,接著將它們微波加熱。

為了確保均勻受熱,研究人員將兩支塗滿細菌的熱狗放在可微波的盤子上,盤內裝約一杯的水;接著,將這些熱狗以不同的微波強度加熱不同的時間長度。

好消息是,受污染的熱狗以1100瓦強微波至少75秒就能確保安全;壞消息是,若是以不到1100瓦微波加熱腐敗的熱狗,不管加熱多久,都還是會讓它們有足以讓健康者生病的細菌量。

還有其他的壞消息是,用來加熱這些熱狗的水受到污染。如果直接把水倒入水槽,研究人員警告,這些細菌會找一個新家,可能創造出一個病原菌的儲存處,於日後經由濺出來或漂浮空氣中傳染其他表面,甚至食物。

幸運的是,75秒強微波的方法加熱水中的細菌與熱狗,讓熱狗保有乳酸鉀與二醋酸鈉防腐劑。大多數常見的法蘭克福香腸品牌都含有類似的防腐劑,像是Oscar Mayer Weiners或是Hebrew National Beef Franks等。

Rodriguez-Marval與同事們建議,熱狗市場要在法蘭克福香腸標示上面,提供產品特定的微波方法。

研究結果刊載在最新一期的食品科學期刊(Journal of Food Science)中。
本則新聞由國際厚生提供 2009/10/01

《老闆!我死都不願意告訴你這些事》我痛恨上班,工作只為了餬口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39068


《老闆!我死都不願意告訴你這些事》我痛恨上班,工作只為了餬口

你是否常聽到有人談到自己的工作、並說:「這不過就是一份工作而已」。其實,沒有人應該為了工作而不快樂。
三采出版的《老闆!我死都不願意告訴你這些事》揭露五萬名員工的有多怨恨他們的主管,因為他們覺得受到毫無尊重的待遇、薪水太低、工作對他們的生活品質帶來負面影響。他們害怕失去工作,並且認為就算找到新工作也不會更好......
身為主管的你該怎麼面對員工?身為員工的你可以如何自救?

作者:Katcher & Snyder  出處:Web Only

百分之二十四的員工不喜歡他們在職位上實際執行的工作。
有天晚上,我去好朋友家中參加假日晚宴。現場有些他的親友是我以前沒見過的。一如往常,我問了每一個人他們做什麼工作。有一個人告訴我,他是一家知名零售連鎖商的電腦網路專家。我問他,他喜歡他工作的哪個部分。他說:「嗯,那只是工作而已」。當我進一步試探,情況很清楚,他其實並不想談。他重複說:「那只是工作而已」。
許多人不想討論他們賴以維生的工作。對某些人來說,這是因為他們寧願討論孩子、嗜好或是政治;但對多數人來說,則是因為他們真的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對他們而言,那不過「就是一份工作而已」,一旦他們遠離工作,他們寧願不要去想。真是悲哀。
許多人對自己的工作感到不開心。對有些人來說,這是因為他們任職的組織或所屬主管的緣故;但對許多人來說,則是因為他們實際執行工作的問題。他們多年來從事相同的工作,他們已經失去熱情了。這份工作對他們而言已經失去本來的意義,他們再也不享受了。
我曾有機會辦理轉職就業服務研討會,在這些場合中,我幫助最近失去工作的人努力找出他們接著要做什麼。我要求每個人說說他們有什麼想法,藉此展開研討會。通常,大約有一半的人會說他們不知道,但他們卻知道自己想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很多人談到要找一份完全不同的工作,或是把他們的嗜好轉化成有利可圖的事業。但是,他們很擔心自己在新領域經驗很少,而且可能必須接受減薪。我告訴他們,如果這是他們真正想做的事,他們就得為自己和家人好好去拚一下。做你喜歡做的事,順從你的熱情,金錢終會跟著進來。
以下有一些我認識的人成功轉職的實例。我們鎮上有一個六十多歲的人,他一輩子的工作就是擔任製造業的主管。他曾在許多公司任職,當公司遷移或是歇業時,通常就會被迫要找新工作。他受夠了。他真正想做的,是開創一份修理事業。他喜歡善用雙手,做一些和居家有關的小型案子。他很快就發現有很多人需要他的服務,包括我。他順從自己的熱情,快樂得不得了。
我也認識一位電腦奇才,他在一家軟體開發公司擔任麥金塔系統程式設計師。當他被裁員時,他沒有去找另一份高科技程式設計工作,相反的,他對自己進行評估,發現在所有職位上真正執行的工作當中,他最喜歡的事是教導其他人如何使用電腦。他開創事業,幫助個人和小企業購置電腦、安裝軟體,以及使用基本的軟體如文字處理和試算表。他喜歡他做的工作,而且他的新公司也蓬勃發展。
主管面對的大難題
不快樂的員工沒有生產力,而且還會榨乾別人的能量,而管理階層不應忽略這個問題。
人們之所以喜歡自己在做的工作,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透過職業生涯發展進行自我選擇。他們去上能讓自己學到最感興趣事物的學校,他們選擇讓自己能夠善用寶貴技巧和能力的工作。比方說,比較精於分析的人會選擇成為工程師、電腦專家或是服務技師。不會想要成為社工或是人力資源專家。
但也有很多人根本沒有想過是否適合,就從事某項特定工作或在某一類組織當中任職。比方說,在一場針對銀行產業人員的轉職就業服務研討會中,我問這一群人:「你們有多少人不斷地對自己說:『我真正想做的就是成為銀行員?』」沒有半個人舉手。他們多數人之所以成為銀行員的人,多半是因為當時他們需要一份工作、有個朋友在銀行工作或是他們針對招募廣告投遞履歷――換言之,只是出於方便的選擇同樣也是基於方便,他們繼續擔任銀行員。最後,他們漸漸對他們的工作感到不開心、把它視為「不過是一份工作而已」。
這不僅是組織的問題,對員工來說,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會降低他們的熱情以及生活品質
所有喜歡自己工作的人都有共同之處,那就是他們的工作:
●完全善用他們的技巧與能力。
●對他們來說有挑戰性。
●讓他們能夠成長。
●讓他們覺得很成功。
那些說自己的工作不過是一份工作的人,則錯過了一項或更多這些天賜的獎品。
你該知道的解決方案
1. 幫助員工看到曙光
那些虛應故事、心思不在工作上的員工,對於他們自己和雇主都會造成傷害。應該要鼓勵他們更瞭解自己真正想做什麼,不管是在現在的組織、或甚至是不同的組織都好。員工訓練計畫可以幫助他們更瞭解有哪些可能性。
2. 讓工作更豐富
找出方法,引述更多賀茲柏格所謂的「激勵因素」。給員工更多挑戰、成長、機會以及責任,可以恢復生氣。
3. 提供其他機會
如果你將某些員工轉調到組織內部的其他部門,並且訓練他們從事不同的工作,可以「拯救」這些員工。
4. 對員工放手
如果你的員工對他們實際上要做的工作不滿意,而且你也無法給他們其他選擇,那就鼓勵他們離職。要用正面的方式進行。和他們坦誠相待,告訴他們你看得出來他們不快樂,向他們解釋說雖然他們一直都是出色的員工,公司也很歡迎他們留下來,但為了他們自己著想,現在可能正適合他們在職業生涯上繼續前進,探索其他的機會。
結論:不要對不快樂的工作妥協
「這只是一份工作」是一種無法接受的態度。沒有人應該對沒有回報的工作妥協,組織嘗試各種可能、再度點燃員工的熱情,是合乎商業邏輯的作法。
本文摘錄自《老闆!我死都不願意告訴你這些事》第五章
更多《老闆!我死都不願意告訴你這些事》內容,請上三采出版官網

不想上班?你是職場怠伯特嗎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37371



不想上班?你是職場怠伯特嗎

漫畫家史考特亞當斯(ScottAdams)筆下的呆伯特(Dilbert),是一個經常對工作不滿的工程師。許多忠實的讀者認為呆伯特道出了他們的心聲,其實,這正反映了現代上班族普遍存在的職場倦怠現象。

作者:聯合心理諮商所  出處:Web Only

一種暨主觀又客觀的現象
心理學的相關研究顯示,職業倦怠(burnout)是一種綜合心理主觀與生理客觀的現象。舉例來說,在同一家企業同一部門工作年資相同的員工,有的人早已視工作為畏途,但有些人卻始終能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這說明職業倦怠的心理感受層面是主觀的。不過職業倦怠所造成的生理影響倒是可以客觀量化。有許多勞動衛生的研究顯示,長期處於職業倦怠的員工,罹患心血管疾病、慢性疲勞症候群、情感性疾患(憂鬱症、焦慮症、躁鬱症)的機率比一般人來的大。
到底職業倦怠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呢?我覺得詩人佛斯特形容的最傳神:「大腦真是個奇妙的器官;它打從一早醒來就開始工作,一直到進辦公室為止。」相信許多人曾經在職場上遇到這樣的同事或主管:上班時表現的得過且過,下班後卻將自己的生活安排的精采萬分。這種行為模式,其實已經透露出職業倦怠的訊號了。
那麼要如何檢視自己是不是已經變成職場的怠伯特呢?不妨誠實地填寫下列的心理量表。
自我測試:你是職場怠伯特嗎?
(請默數你有幾題回答「是」)

1、我認為公司裡有許多人應該去看心理醫生?
2、主管對待我的方式並不公平?
3、我覺得主管經常叫我做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4、當我有需要時,我經常找不到同事幫忙?
5、我最近曾經夢到自己不小心把工作搞砸的夢境?
6、週末時我的食慾及睡眠狀況比週間來的好?
7、我覺得自己是上班一條蟲,下班一條龍?
8、星期一早上我經常有打電話請假的衝動?   
9、如果有另一家公司願意僱用我,我會毫不遲疑跳槽?

    回答2~3個「是」:您已經有輕微的職場倦怠跡象。
    回答4~5個「是」:您已經有中度的職場倦怠現象。
    回答6個以上「是」:您已經有嚴重的職場倦怠症狀
如何克服職業倦怠的建議
(諮詢專家:聯合心理諮商所院長邱永林心理師)
如果透過自我測試的結果,您發現自己是輕度、中度甚至嚴重職業倦怠的受害,建議您可參考下列的方式,平衡您的身心。
輕度職業倦怠:
您和大多數上班族一樣,屬於職場的「呆」伯特。從事目前的工作對您來說,雖然能力游刃有餘,但既不是您的興趣也無法產生熱情,不過只是一張糊口的飯票。建議您先別辭掉工作,因為您很可能只是暫時遇到瓶頸,此時不妨多了解其他部門同仁的工作內容,或者主動參與跨部門的合作專案,很有可能您就會發掘出自己未知的潛能。
中度職業倦怠:
您和有些上班族一樣,屬於職場的「怠」伯特,換句話說,職場倦怠已經上身有一段時間了。建議您先強迫自己放假一兩個禮拜,不管是到國外自助旅行或者找間寺廟閉關打坐,暫時脫離熟悉的職場環境與壓力,有助於重新面對工作中的人、事、物,進而對工作產生正面而積極的嶄新觀點。
嚴重職業倦怠:
您和少數上班族一樣,屬於職場中危險的「die」伯特一族,很可能您已經發現自己的生理或精神狀態大不如前了,甚至因為長期職場壓力而罹患重大身心疾病。除了建議您每年都應該做詳細的身體檢查之外,您還亟需思考幾件事情:您到底願意為工作犧牲到何種程度?就算您願意做出犧牲,同仁以及家人會感謝您嗎?是不是沒有了工作您就變成毫無價值的人?職場有如一場馬拉松賽,勝利是屬於跑得久而不是跑得短的參賽者喔。
化危機為轉機
20世紀著名外科醫師奧斯勒爵士(WilliamOsler)曾經說過:「發生在一個人身上最好的事情,就是中年時罹患輕微心臟病。」這段話其實是相當有道理的。當一個人躺在病床上,面臨生命遭受威脅時,會迫使他(她)反省人生上半場是否過得值得,並重新定位人生下半場如何過得快樂。
現代人平均在職場上大約有30到40年,在如此長的時間中,發現自己有職業倦怠並不是世界末日。重要的是應該趁此機會,好好檢視目前的工作帶給自己的除了經濟的保障外,是否真能讓心靈快樂?
職業倦怠可能是您的職涯重要的轉捩點。您,準備好如何打職場的下半場球賽了嗎?
(原文轉載自聯合心理諮商所,作者為聯合心理諮商所院長邱永林院長)
<本專欄反應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瘦子一族 6成有三高危機

http://news.msn.com.tw/news1431924.aspx


瘦子一族 6成有三高危機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09/30 17:03
【台灣醒報記者林怡秀報導】別以為瘦子就能遠離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危機!根據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調查,苗條一族也有高達6成有三高問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不低於胖子;另外調查也指出,自己煮不見得就比吃外食健康,自煮族的膽固醇指數其實高於一般人想像。心血管疾病一向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更是中老年人容易罹患的疾病。根據衛生署統計,每40分鐘就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疾病,除先天基因影響,不良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更是主要關鍵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針對40歲以上族群進行飲食調查,發現有高達6成的瘦子,也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族群。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第一副理事長暨心臟基金會董事鍾國屏指出,由於體重正常或過瘦者對飲食控制較無危機意識,不會刻意迴避油炸及醃漬等料理方式,甚至不忌口天天吃宵夜,因此有過半的苗條一族有三高問題,而門診中更不乏體重過瘦卻有高膽固醇的患者。
此外,在家吃一定比吃外面健康?那可不一定!調查也發現,外食族高膽固醇比例為58.3%,但自煮族不遑多讓,高膽固醇比例也有48.9%。鍾國屏表示,這是因為許多家庭習慣用沙茶醬、肉燥等調味,加上民眾對食材膽固醇含量其實並不清楚,因此自煮族的膽固醇指數會逼近外食族,也就不足為奇。
台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鄭金寶說,飲食清淡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像是高膽固醇食物如蛋黃、海鮮、內臟等食材應盡量減少攝取,烹調用油也應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苦茶油、芥花油或油麻菜籽油等;另外多攝取膳食纖維,如深綠色蔬菜、柑橘類水果及全麥麵包等,都是膳食纖維的理想來源
本則新聞由台灣醒報提供 2009/09/30

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心靈力量能治病?

http://lifestyle.msn.com.tw/ViewA5395.aspx


心靈力量能治病?


黃惠鈴


心靈能治病?現代高科技醫學雖可對抗急性感染,也可移植器官。然而現代人卻面對愈來愈多與壓力、生活形態很有關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壓、背痛、心血管疾病、關節炎、憂鬱症,以及癌症、愛滋病等慢性重病。
醫生不僅可能無法解除病人的病痛,而且無休止的高科技檢查醫療,也使病人倍感疏離。
二十多年前,沒有哪位醫師敢提出例如禱告等心靈力量,作為治療方式的研究。
事實上,過去一百多年來,西方醫學亟力要與神秘主義劃清界限。像心理學界的佛洛依德,便相當鄙視宗教式的神秘主義。
但現在,卻有愈來愈多人想尋求心靈力量與治療之間的關聯。
時代雜誌與美國有線電視網(Time/CNN)曾在1996年以一千多位美國人做民調,發現82%的人相信禱告的治療力量,有64%的人認為醫生應該與那些需要禱告的病人一同禱告。
據估計,美國人一年花在另類療法與宗教治療師的花費高達300億美元。
在英國,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求助於身心療法,治癒疾病。
心靈類的書籍並且是美國出版界成長最快的類別。也有此類電視節目,吸引眾多觀眾收看。大眾媒體包括時代雜誌、新聞週刊、紐約時代雜誌等,均陸續報導相關主題(國內公共電視台也將於一月九日起每週日上午11時播映。)
心靈研究方興未艾
另一方面,醫學界支持心靈具有健康益處的研究,也方興未艾。
愈來愈多的美國醫學院提供身心靈兼顧(holistic)及另類醫學(如觀照靈魂)等課程。
哈佛醫學院繼續教育數年前首開「心靈與醫學治療」的課程,將宗教界學者與醫學權威齊聚一堂,討論治療疾病與病痛時,心靈力量的角色。
目前全美約有60所醫學院都開了與此相關的課程,與5年前只有3所醫學院開課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
心靈治療其實存在已久,甚至早在現代醫學進展前。例如原始部落中,巫師(shaman)有治療族人疾病的力量。
心靈(spirituality)的拉丁文字根是spiritus,意思是呼吸(breath),意指生命的呼吸。
沈思、冥想、禱告、宗教儀式與其他心靈方式,具有釋放人類心裡最深層的生命壓力,以及能補世俗的醫療介入所不及的程度。
哈佛醫學院教授班森(Herbert Benson)在1975年所著的《鬆靜反應》一書中指出,藉由參與簡單的冥想,病人可對抗一些與壓力有關的疾病。
他發現,藉由將心思集中在單一的聲音或意象,心跳、呼吸與腦波都會慢下來,肌肉放鬆,腎上腺素的作用及其他與壓力相關的荷爾蒙都降低。這樣的反應與人面臨壓力時「戰鬥或逃跑」(fight or flight response)的反應,截然不同。
他的研究顯示,藉由經常誘發這種鬆靜反應,75%的失眠症患者可開始正常睡眠,35%不孕的婦女懷孕,34%受慢性病所苦的病人,減少用止痛藥。
班森也指出,禱告與鬆靜反應有相同的生化變化。
禱告會影響腎上腺素等或壓力荷爾蒙,而使血壓降低,心跳與呼吸更放鬆等。
陸續也有證據顯示,藥石罔效時,宗教與心靈力量介入治療,對病人的確有益:
■1995年Dartmouth-Hitchcock醫學院的研究發現,預測232位心臟手術病人的存活率,其中一項有利的指標是,病人從宗教信仰中獲得力量與舒適的程度。未能從宗教中感受力量與舒適的病人,和那些從宗教中感受到力量與舒適的病人相比,死亡率超過3倍。
■學者拉森(Larson)所做的30年血壓調查顯示,上教堂的人和不上教堂的人相比,血壓較低;即使控制抽菸等其他危險因子,血壓仍低5毫米。

黃惠鈴

■其他研究顯示,控制抽菸與社經因素的影響下,經常上教堂的男、女性,比起那些不太上教堂的人,死於心冠動脈疾病的機率低50%。
■美國國立老年中心在1996年,調查4000位住在北卡羅來納州的老人,發現固定參加宗教活動的老人,比不參加者或只在家做禮拜的人,較不會憂鬱或有其他生理健康問題。
■許多研究發現,有宗教信仰的人,罹患憂鬱症及焦慮等相關疾病的機率較低。不上教堂的人與經常上教堂的人相較,自殺機率高出4倍。
心靈、思慮究竟如何影響細胞?過去20年來,科學家開始測量,科學研究的新領域──心理神經免疫學──受重視的程度日增。
醫學界近來更證明,理應屬於心意識層面的壓力,會降低身體對抗疾病的免疫防衛功能。
心識與免疫系統相通
科學家發現心識與免疫系統的聯繫有兩條主要通路。
其一,紐約羅徹斯特大學神經系統學家費素澤博士發現,屬於免疫系統細胞的淋巴結,與神經結尾端溝通連結,而神經細胞則直接連到大腦。藉此,身體免疫系統與心識有具體的連結。
另外,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白洛克博士也提出,在壓力下腦激素會釋入血液,抑制免疫系統製造抗體的能力。亦即,大腦與免疫系統有共通的化學語言,彼此可互相溝通。
他的論點經過大約10年的論辯,才被認同。目前醫學界認為,這些激素對免疫系統的影響更大。
處於壓力下,下丘腦會傳達電子及化學訊息給腦下垂體,腦下垂體再傳送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給腎上腺,刺激每個腺體釋出30個以上的化學信使,氫基可體松是其一。
而從動物實驗中已知,氫基可體松會改變免疫系統中白血球的數目,對是否罹患重大疾病有深遠影響。例如,改變氫基可體松的數量,可讓動物從完全不患關節炎,變成罹患關節炎。
儘管醫學界才開始接受心識與身體相連的證據,一般大眾早捧著初期報告,作為日漸信賴另類醫學的正當理由。
一些醫療機構在治療病人時,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的心靈力量。
1996年美國一項針對269位家庭醫師的調查發現,99%的醫師都相信禱告、冥想或其他心靈與宗教活動有助於醫療,超過50%的醫師指出,他們現在治療病人時,會採用放鬆或冥想等方式。
而在德國胡夫蘭診所,病人都是從別處轉來的絕望患者。醫師運用音樂治療、藝術治療、光線療法、水療、按摩等,協助患者恢復生理平衡,發掘自發性的痊癒能力。
美國放療醫師西蒙頓多年前則發現,癌症病人如果運用觀想並配合傳統西醫治療,5年的存活率是平均存活率的兩倍。
美國癌症治療師卡爾賽門頓的書很暢銷,他強調病人要喚醒「內在自我」,凡事要往好處想,避免負面思考。
賽門頓指出,情緒會左右人體的復原系統。平靜祥和的情況下,復原系統運作非常良好;但當長期處於痛苦時,例如長期恐懼、無助、憤怒、甚至罪惡感,人體復原系統則無法有效運作。
另外,英國艾伯丁皇家診療所的心理學家沃克與外科醫師艾禮曼,也進行一項三年的實驗,研究放鬆與想像,能否阻止乳癌細胞擴散。
參與實驗的96名婦女都先經標準療法切除腫瘤,但其中半數的患者每天花時間想像癌細胞受到攻擊,另半數的婦女則否。
結果醫師發現,練習放鬆及想像的實驗組,體內專門攻擊癌細胞的白血球細胞有增強的現象。
但沃克博士仍對想像與放鬆能否治癒癌症,持保留態度。他只相信這些方法能在診斷後或治療中,提升患者的生命品質。
究竟心靈力量能否「治癒」疾病,使人更健康?目前科學家仍力求了解思想與情感影響身體的方式,尚無法做出結論。
不過,現有證據卻已顯示,心靈、心識力量可能「改變」疾病惡化的情形,可能「防範」疾病侵襲。光這一點,就值得我們發掘、善用心靈的力量。
心靈有什麼力量?
■壓力一項追蹤近七千位美國加州居民的研究顯示,經常上教堂參加禮拜活動者,比沒有心靈活動者,明顯地較不會因財務、健康或其他日常事物而感受到壓力。
■血壓杜克大學研究,常作禮拜、禱告或讀經的老年人,與沒有此習慣的同儕相較,血壓較低。
■康復杜克大學研究發現,在醫院裡有宗教信仰的病人,手術後平均需11天可康復,沒有宗教信仰的病人則需花25天。
■死亡率一項針對1931位老年人的調查指出,經常參與宗教活動的人死亡率較低。
■免疫力一項針對1700位成人的研究發現,參與宗教活動的人interleukin-6的數目較不會提高。它是普遍存在於慢性病患身上的一種免疫物質。
■生活型態根據1996年一項針對過去幾份研究的文獻回顧,指出心靈力量與低自殺率、較不酗酒與濫用藥物、低犯罪率、較少離婚、對婚姻較滿意等有關。
■憂鬱症根據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有虔誠宗教信仰的媽媽,十年後其女兒得憂鬱症的機率,比媽媽沒有虔誠宗教信仰者,低60%。女兒與媽媽若有相同的宗教派別,得憂鬱症的機率可低71%。兒子與媽媽有相同的宗教信仰者,得病機率更低84%。
杜克大學針對577位因生理疾病住院的男女所做的研究則指出,病人愈常採用正面的宗教應對策略(向朋友或宗教領導者尋求心靈支持、信仰上帝、禱告),他們的憂鬱症狀與對生命不滿的程度就愈低。
(取材自《今日心理學》)

30億隻眼球的力量 行銷廣告人您看見了?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30/5/1s2e7.html


30億隻眼球的力量 行銷廣告人您看見了?

更新日期:2009/09/30 10:19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90930 09:02:36)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將行動廣告形容為「下一個大事」,手機用戶已超過30億,而電腦用戶才10億人,行動廣告的潛在市場規模遠超越網路廣告,eMarketer更預估亞太地區的行動廣告支出將有驚人成長,預估明年(2010)將達36.55億美元而全球行動廣告在2009年將達73.75億美元的規模,成長率更高達60%以上,。

行動媒體所具備的”個人化”、”互動”、”即時”、”貼身”等特性,使得行動廣告的目標精確、接觸率高且資訊傳遞速度快,對於廣告主而言,不僅接觸率高且成本低,是一個投資報酬率高的媒體,對於消費者而言,則可成為即時提醒的工具、隨身攜帶的優惠券、或會員訊息通知的管道等。

手機除了單純的講電話發簡訊的功能外,已經躍升為最精準的第五媒體,台灣地區知名互動簡訊第一品牌EVERY8D(互動資通),投入數千萬的研發經費,與Microsoft歷經五年的研究開發,首創全球第一套成功整合Office Excel軟體,將Excel變成行動媒體(第五媒體)Solution,讓每台電腦都可以是手機媒體播送平台,透過平台可以精準掌握接收者的狀態,並提供個人化與即時互動機制,更重要的這樣的解決方案是免費的,使用者只需單純支付極便宜的通訊費,詳細免費體驗可參考http://tw.every8d.com。

本套系統提供能找尋精準TA(Target Audience),精準控制預算,這是傳統媒體過去不容易辦到的特點。精準媒體的誕生,因為成本極低的優勢以及互動性大幅提高,將逐步整合傳統媒體的廣告預算,透過系統的及時追蹤機制,將更能提供行銷人員更具意義的廣宣平台。第五媒體行動行銷操作手冊免費電子書全文下載,請參考http://tw.every8d.com/freeSMS/090722_WEB_BOOK.html

圖說:EVERY8D第五媒體

研究:年輕女子愈胖 老來病痛愈多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30/19/1s2il.html



研究:年輕女子愈胖 老來病痛愈多

更新日期:2009/09/30 11:05陳 蓉
(法新社巴黎30日電) 今天公布的一項研究指出,成人期最初數十年體重增加的成年婦女,和體重輕的婦女對照,到年老仍維持健康的機率明顯降低。

根據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網站上刊出的這項報告,逾1萬7000名年齡50歲左右的美國婦女每兩年接受健康監測,直到她們至少70歲。

婦女體重增加愈多,「健康存活」(healthysurvival)機率降低。所謂「健康存活」是指她們到70歲以上都沒有11種主要慢性病病史、重大精神病及身體退化等情形。

將幾項因素考慮在內,研究者在此項針對中年時期展開的研究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每增加一個單位,「健康存活」機率就下降12%。

然而更令人震驚地是,成年人早期體重增加的影響。

18歲以後,每增加一公斤,「健康存活」機率就下降5%。

在18歲就過重的婦女,且中年時體重增加10公斤或是更多者,70多歲時有82%可能出現健康問題。

作者指出:「這些數據證明婦女中年肥胖降低年老健康存活的機率,這強調成年人早期保持體重的重要性。」(譯者:中央社陳蓉)

女人的年齡 看脖子就知道!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29/69/1s0lr.html


女人的年齡 看脖子就知道!

更新日期:2009/09/29 16:45
女人的年齡,往往一露出脖子就露餡了,因為步入三十歲後,女人的脖子就會開始鬆弛,尤其是常常打電腦的人鬆弛得更快,醫生提醒民眾打電腦的時間要控制好,最重要的是不要曬太陽,還要常常按摩

小姐,你今年幾歲?不要說這是秘密,因為你的脖子是個抓耙子,馬上說出你幾歲,無論多努力,就是無法對抗地心引力,尤其當你跨入三十歲大關,變成三分熟的熟女,就要小心了,常常窩在桌子前面打電腦,脖子容易擠出好幾層。(完整影音新聞請見:http://news.cts.com.tw/cts/life/200909/200909290323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