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抗皺生活8部曲

抗皺生活8部曲

由內而外做好身心保養,可以讓你充滿活力、神采奕奕,不怕皺紋侵襲。
文.朱芷君
1.作息規律,避免熬夜
膚色白皙、氣色好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兼任主治醫師莊雅惠,每天11點前一定上床睡美容覺,睡眠充足,早睡早起是她的抗老秘方之一。中醫認為晚上11點到凌晨3點,血液運行到肝膽,沒有充分休息會造成上火,影響健康,使皮膚暗沈、生成皺紋。
2.放鬆心情
研究顯示,壓力和老化密不可分。「心境真的會反映在臉上,」振興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任藍淑馨觀察,例如皺眉紋深的人比較固執、要求完美,所以她會建議患者要儘量從事放鬆的活動,保持心情愉快,也有助治療效果持續。
3.注意臉部表情
適度臉部運動有助皮膚健康,但過份擠眉弄眼,則會加速皺紋形成。
4.勿抽菸及飲酒過量
飲酒過量有害皮膚健康,而抽菸(或吸二手菸)更會加速皮膚老化。據美國內科醫學會研究,每天抽一包菸的人,產生皺紋的機率比不吸菸者高2倍,若加上日曬,機率會提高至12倍。
5.做好防曬
長期曝曬在紫外線下,會使體內產生自由基,破壞皮膚彈性纖維及膠原蛋白,造成老化和皺紋。挑選同時能防止紫外線UVA及UVB防曬產品,每隔2~3小時補擦一次,出門撐傘或戴帽子,在紫外線最強烈的早上10點~下午2點,避免長時間待在室外。
6.使用抗老保養品
適當使用抗老保養品,能改善皮膚質感,增加保濕、改善真皮老化情形。目前使用在預防皺紋及抗老的保養品成分包括:左旋維他命C、維他命B、維他命E,A酸(及衍生物A醛和A醇)、果酸、硫辛酸、擬肉毒桿菌素(主要為胜類)、生長因子、多酚類等,不過以左旋維他命C、A酸類、果酸的臨床實驗最多,效果較受肯定,其他仍有待累積更多研究。
7.多攝取抗氧化營養素
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E、潃J蘿蔔素,具有抗發炎作用,可以減緩自由基破壞的速度,延緩老化。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包括:深綠及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青花菜、高麗菜等)、柑橘類水果、番茄、草莓、紅椒、青椒、奇異果、木瓜、胡蘿蔔、櫻桃、堅果類等。也可以補充抗老化類的保健食品,如茄紅素、兒茶素、大豆異黃酮、花青素等。
8.善用老祖宗的愛美秘方
按照中醫理論,女生35歲、男生40歲,身體機能開始走下坡,而光處理面子並不能治本,資深中醫師莊雅惠表示,中醫將身體虛弱體質分成陰虛型、陽虛型、氣虛型、血虛型,都會出現老化、皺紋增生等症狀,應依據體質調養,「修復內在健康,外在才能亮麗。」
莊雅惠也提供居家即可運用的抗老按摩霜、茶飲及按摩手法:
抗皺霜
材料:桃仁、荊芥、天冬、玉竹、薏仁、山藥及玫瑰花各5錢,黃耆及天花粉各3錢,乳化劑6克*,茉莉花及檀香精油各5滴,荷荷芭油及小麥胚芽油各15㏄,天然抗菌劑3克*。
做法:
1.所有中藥以800cc水浸泡半小時,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45分鐘至1小時,待藥汁剩約240㏄,過濾後取藥汁。
2.將乳化劑、荷荷芭油及小麥胚芽油放入玻璃容器中,調和均勻後,分次加入約5~10㏄藥汁,慢慢攪拌,直到藥汁完全加入成乳液狀,再加入天然抗菌劑及精油拌勻即可。
功效:潤膚除皺、美白化斑
*乳化劑、天然抗菌劑可自精油專賣店購得,莊雅惠醫師推薦「令羽本草」專賣店。
抗皺茶飲-清涼黑豆漿
材料:黑豆粉1茶匙、蓮藕粉1大匙、杏仁粉1/2茶匙、山藥粉1大匙、250㏄豆漿及適量果糖。
做法:將所有材料加入豆漿沖泡即可飲用,每天2杯。
功效:滋補肝腎,清熱解毒,潤澤肌膚,除皺化斑。適用於面色暗沉、皮膚乾燥、細小皺紋、黑斑雀斑,青春痘,大便乾結等屬於陰虛熱者。
*醫師叮嚀:容易腹瀉者加葛根粉1茶匙。
抗皺茶飲-紅棗解鬱茶
材料:淮小麥1兩,紅棗3錢,合歡花1錢,菟絲子3錢,女貞子3錢及適量冰糖。(2天份)
做法:所有材料倒入2000~3000cc水浸泡30分鐘,以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約60分鐘,稍涼加入冰糖即可飲用。
功效:除煩解鬱,潤澤容顏,除皺化斑。適用於精神抑鬱,情緒失調,易緊張,壓力大,喜嘆氣,煩躁眠差,頭痛頭脹,脅腹脹痛,便秘或腹瀉等症狀。
抗皺茶飲-羊藿黃精茶
材料:黃精5錢,玫瑰花5~9朵,荊芥5分,淫羊藿1錢及桂圓1兩。(1日份)
做法:將藥材以750cc沸水沖泡,燜約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溫陽補血,潤膚除皺。適用於臉色黃暗,疲乏無力,腹脹便軟,四肢冰冷,月經量少或淋漓不止等屬於氣血虛弱者。
*醫師叮嚀:容易便秘者加重黃精至1兩半。
美顏按摩功
1.在前額及眼框塗上少許按摩油。
2.雙手食指與中指併攏,指腹平放於前額正中,以螺旋狀從中央向兩旁按揉約1分鐘。
3.雙手食指、中指及無名指併攏,指腹平放於前額正中,從中央推向兩旁約20次。
4.將中指放於眼球下方之四白穴,先以螺旋狀從中央向太陽穴按摩約1分鐘,再以指腹從眼球下方推向兩旁太陽穴,約20次。
5.雙手食指與中指併攏,指腹平放於嘴唇下,先以螺旋狀從中央往顴骨方向按摩約1分鐘,再以平推方式從中央往顴骨推約20次。
6.雙手四指併攏,指腹平放於頸部下端,輪流從下往上直推約20次。

5少5要,Bye Bye鮪魚肚

5少5要,Bye Bye鮪魚肚


李怡嬅


今年美國前瞻性糖尿病預防計劃(DPP)調查發現,積極的設計飲食及運動計劃介入生活型態,受試者的血壓值、三酸肝油酯明顯降低,代謝症候群的發生率也大幅減少(約41%)。
◎熱量收支平衡
美國《男人健康》雜誌指出,飲食攝取要保持能量平均,也就是攝取(input)了多少熱量,就要消耗(output)多少。
◎均衡獲得五大類食物的營養
台大醫院營養師郭月霞提供中年男人每天建議量:
●五榖根莖類為2.5~4碗(飯1碗約200克)。
●蔬菜類3~5碟(1碟約3兩)、水果類2~3份(1份約1顆橘子或芭樂)。
●奶類1~2份(1份是低脂或脫脂牛奶240cc)。
●肉魚豆蛋類4~5份(1份是肉或魚1兩)。
●油脂類1~2湯匙(1湯匙15克)。
◎外食族的飲食原則
三軍總醫院社區醫學科主任祝年豐的門診案例中,有三分之二的中年男人是因為外食、應酬多而變胖。
難以避免外食,就選擇健康的食物來吃。《康健》請教專家,整理「五少五要」的飲食方法。
5少
1.「少」吃加工食品如火腿、香腸及成分標示不明的食物。
2.「少」吃油炸、火烤、煙燻、醃漬類食物。
3.「少」喝含糖、酒精類飲料及甜點。若一定要喝,就喝低脂牛奶或綠茶。
4.「少」喝濃湯,改以清湯,且避免用湯汁泡飯。
5.「少」沾醬料,生菜沙拉的沙拉醬熱量高、火鍋的沙茶醬鈉含量多,都建議少吃。
5要
1.一定「要」吃早餐。哈佛大學針對2,831位受試者調查發現,每天吃早餐的有44%體重正常,41%沒有發生胰島素抗阻。
2.「要」維持少量多餐。在早餐後每三小時進食一次,可使血糖濃度維持穩定。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主任劉燦宏建議:每餐食量少一半、只吃七分飽。
3.「要」多吃蔬果。蔬菜以節令時蔬最佳,多吃增加飽足感,且可將湯汁瀝乾或用白開水濾過,可減少油脂的攝取;水果也以新鮮水果最好。
4.「要」多選清蒸、燉煮或涼拌的食物,如清蒸魚比糖醋魚來得好。
5.若非參加應酬不可,「要」吃點東西如蘋果、雜糧餅乾或麵包墊胃。
沙發馬鈴薯「要」動起來
中年男人大多懶得動,但從最有魅力的台北市長馬英九、藝人徐乃麟、檢場、秦漢、瘐澄慶,醫界的台北醫學大學校長許重義、署立宜蘭醫院院長唐高駿,到文化界游乾桂、王文華,都有運動的習慣。
游乾桂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羽球,寫作閒暇就去健走、騎腳踏車,也因為規律的運動,他只花了半年的時間,從74公斤瘦到58公斤。
美國《遺傳家族研究》評估運動對預防代謝症候群的作用,發現經過20週的有氧運動,受試者中,男性有32.7%、女性有28%不再被歸類為代謝症候群。
專家建議中年男人每天做30分鐘的中強度體能運動(心跳率60~80%、運動時說10個字會喘氣)為佳,腳踏車、爬山、快走、走樓梯都是不錯的選擇。
劉燦宏表示,若真的抽不出完整的30分鐘,分段式進行也可以。
另外,開車族將車停在距離家裡或公司遠一點、公車族可以提早兩站下車,都是「偷時間」走路運動的方法。
此外,每天利用看電視的時間,做腹部緊實運動,既能瘦身又可以訓練肌耐力。
《3招腹部緊實運動》
●訓練背部及腹橫肌
步驟:
1.身體趴著,手肘撐地、膝蓋離地,雙腳張開與肩同寬,膝蓋至頭需呈一直線,肚子用力縮起、屁股夾緊,呼吸維持規律。
2.維持30秒後放鬆。反覆進行15~20次。
●訓練下腹部肌肉
步驟:
1.上半身平躺、腿抬起彎曲(腳踝跟膝蓋一樣高)、雙腿交叉、手放鬆在旁。
2.腳儘量伸直往地板方向放,維持2秒。
3.回到步驟1的準備姿勢。反覆進行15~20次
●強化腹部肌力
步驟:
1.手放耳朵旁,上半身放平、下半身雙腳與肩同寬、膝蓋微彎。
2.腹部用力、上半身往上肚子縮起至眼睛看到膝蓋為止。
3.稍停2秒回到步驟1的動作。反覆進行15~20下。(示範動作:亞歷山大訓練專員邱嘉傑)
本文由康健雜誌提供

這樣吃,助你遠離癌症

這樣吃,助你遠離癌症
嗜吃肉又不愛蔬果的人和癌症特別有緣。而哪些食物可以幫你免於癌症威脅?
作者:謝曉雲  出處:康健雜誌

醫學上的研究告訴我們,三分之一的癌症和飲食密切相關。
就算你小心翼翼、挑三撿四,吃到了完全不受污染、不含致癌物質的食物,但如果飲食的內容和方式不當,還是會將自己放在罹患癌症的危險處。
從1970年代開始迄今,科學家研究飲食與癌症的關係結論,高脂肪而且缺乏蔬果(含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的飲食組合,容易讓癌症找上門。
吃太多脂肪會得癌?
提起脂肪,總是和壞消息連在一塊──發胖、得心血管疾病。有些癌症研究、文獻及專家眼中,某些脂肪的確不是好東西,有幾種癌症,例如乳癌的罹患率就和脂肪攝取量及種類相關。
女性身體如果堆積太多體脂肪,會製造過多雌激素,進而誘發腫瘤生長。
不過,近幾年的大型研究卻推翻了這種說法,發現高脂肪飲食和乳癌之間並沒有明顯關聯,使得脂肪攝取量和罹患乳癌之間的關係變得撲朔迷離。
其中一項由美國哈佛大學執行的研究,測量停經後女性血液中的雌激素濃度時發現,脂肪攝取量增加,雌激素濃度反而下降了。另一個含括4個國家共34萬名女性的研究,得到類似哈佛的結論,也無法從中找到脂肪攝取量和乳癌之間的正向關係。
根據這些最新的大型研究結果,美國癌症學會做出以下結論──女性吃到某種脂肪,遠比脂肪總攝取量更關鍵
究竟誰才是壞份子?
肉類中的飽和脂肪最危險
後續許多證據直指,肉類、全脂乳製品中的飽和脂肪,及玉米油、黃豆油等蔬菜油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才是致癌元兇。
此外,哈佛的研究發現,會危害心血管健康的「反式脂肪」(液態植物油經氫化處理,轉為固態或半固態油脂時,形成的一種氫化油脂,存在許多加工食品裡),也會增加停經後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提高乳癌風險。
吃大量脂肪,尤其是肉類脂肪對男性同樣不利,危機之一是增加攝護腺癌風險。
哈佛大學曾針對5萬名男性進行一項5年的研究,發現飲食中脂肪吃最多的男性比吃最少的男性,得到攝護腺癌的機率竟然高出80%,而且吃紅肉比較多的人,也比吃魚及家禽肉比較多的人,更容易罹患攝護腺癌。
另一個和動物性脂肪顯著相關的是大腸直腸癌。
因為,肉類中的脂肪會在腸道內增加形成致癌的化合物。國外曾進行一項實驗,讓健康男性吃無肉飲食或含大量肉類的飲食,結果發現,大量吃肉的那一組男性的糞便中,致癌的化合物顯著增加。
如果你是個食肉族(飲食中含大量動物性脂肪),又鮮少吃蔬果(缺乏纖維、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劑),那麼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更高人一等。
控制熱量和正常體重是關鍵
除了脂肪因素之外,控制熱量、維持健康體重更是防癌關鍵;而且,從流行病學的統計來看,肥胖的人的確和某些癌症特別有緣,許多研究及專家都指出。
歐美研究顯示,愈高愈胖的女性在停經後愈容易罹患乳癌。
同樣地,發福的男性得到攝護腺癌的機率也比較高,當男性體重超過正常體重20%,就比那些體重正常的男性高出4倍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警示,三分之一的結腸癌、乳癌、腎臟癌及消化道癌症和體重超重有關。
高鹽分食物易讓胃癌上身
鹽分攝取太多也是另一個致癌危險因子,最直接相關的便是胃癌。那些鹽漬食物吃得較多的國家,如日本,胃癌發生率就很高,也是主要死因之一。
醫學上發現,鹽分(鈉)會促進胃細胞發炎,使它們不正常地快速增生。而且鹽分也讓胃中的致癌化學物質作用加強,更容易致癌。
不幸的是,現代人的飲食方式其實承擔了很大的得癌風險。其中之一是頻繁外食,而且依賴大量的加工食品果腹,這些多半為高鹽分食物。
另外,醃燻肉製品中添加了亞硝酸鹽,也容易和胺類食物結合,在胃腸道形成已被確定的強力胃致癌物──亞硝胺。
經常吃這一類高鹽分食物的人,三餐如果又缺乏蔬果,尤其缺乏維生素C,那罹患胃癌的危險性,更比經常吃各種蔬果的人增高2~3倍。
你可以這樣吃!實用飲食Tips
預防癌症不必花大錢,也不用吞下一堆有些根本療效不明的營養補充品,只需調整三餐飲食,就能減少20%以上罹癌機率,何不從今天做起?
綜合美國癌症學會、日本國立癌症中心及專家的建議,要預防癌症,你可以這樣吃:
》控制熱量及脂肪攝取量、維持正常體重。
可減低大腸直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攝護腺癌、腎癌等多種癌症風險。
■怎麼吃?
1.少吃脂肪,控制攝取量佔熱量比例30%以下。
上班族女性及男性(輕度勞動者)一天需要熱量大約是1600卡及2000卡,換算下來,脂肪攝取量一天最好分別在50克及65克以下。
如果你的午餐是速食店的一份牛肉漢堡加中包薯條的套餐,油脂可能就超過40克。一些高油脂的食物,如炸雞、中包薯條、牛角麵包的油脂量都超過20克,吃一份就佔了一天所需的三分之一左右,宜少吃。
2.慎選油脂來源。比較健康的是單元不飽和脂肪(如橄欖油)、魚類(含omega-3脂肪酸)及適量的堅果。
3.限制飽和脂肪攝取量,少吃紅肉、加工肉品(香腸、熱狗、培根、火腿、貢丸等)、全脂乳製品,限制自己一星期不超過一次。
4.小心「反式脂肪」,少吃人造植物奶油、糕餅、點心等加工食品。
5.少用炸、煎、爆炒等高油、高溫的烹調方法。
》攝取充足的纖維,每天25克是你的目標。
纖維可減低大腸直腸癌、乳癌風險。每天五種蔬果可減低20%各種癌症風險。國外研究發現,吃大量蔬果的人得癌機率是很少吃蔬果的人的一半。
■怎麼吃?
1.每天吃全榖類食物。如1碗五榖雜糧飯可提供2克、糙米飯可提供1.8克;2片全麥土司可提供1.6克等。
2.每天攝取3種蔬菜、2種水果。如1盤地瓜葉可提供3克;1盤芥藍菜可提供2克;1顆芭樂可提供7~8克;1顆柳丁可提供3克;1顆蘋果可提供2~3克。此外,蔬果中含有各種抗氧化劑及植物性化學物質,能預防多種癌症。
3.攝取各種豆類。如半杯豌豆可提供2.5克;半杯扁豆可提供3~4克。
》吃富含胡蘿蔔素(carotene)的食物。
可減低喉癌、食道癌、肺癌風險。
■怎麼吃?
每天吃一種深橘紅色、黃色的蔬果及其他食物,如胡蘿蔔、甜椒、番薯、南瓜、芒果、木瓜、葡萄柚等。另外,深綠色蔬菜中的胡蘿蔔素也很多,像菠菜、綠花椰菜、綠色萵苣等。
特別提醒,不要擅自服用胡蘿蔔素補充劑。國外大型研究發現,胡蘿蔔素補充劑反而會增加吸菸者的肺癌風險。
》吃富含葉酸的食物
可減低大腸癌、乳癌風險。
葉酸缺乏的人身上容易出現DNA損害,進而增加細胞變異的機率,容易發展為癌症,專長在葉酸研究的輔大食品營養學系教授許瑞芬指出。
美國及中國大陸等地的研究指出,葉酸營養狀況好的女性,乳癌罹患率比較低。歐美的大型研究也發現,葉酸有助於抑制大腸癌腫瘤,延緩癌細胞增生。
■怎麼吃?
深綠色葉菜(如菠菜)、菇蕈類、蘆筍、綠花椰菜、豆類、蛋黃、柑橘類水果、全榖類都是葉酸的良好來源。
》吃維生素C高的蔬果。
可減低食道癌及胃癌風險。
■怎麼吃?
芭樂、草莓、柑橘類水果、奇異果、番茄、綠花椰菜及深綠色蔬菜,都是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儘量生食和低溫烹調,以免破壞維生素C。
》吃十字花科蔬菜
可減低乳癌、子宮內膜癌、胃腸道及呼吸系統的癌症風險。
■怎麼吃?
一週至少吃3次綠花椰菜、白花椰菜、高麗菜、甘藍菜、青江菜、芥菜、蘿蔔、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吃含茄紅素的蔬果。
可減低肺癌、攝護腺癌、胰臟癌風險。
■怎麼吃?
煮熟的番茄(茄紅素容易釋出,也容易被人體吸收)、西瓜及紅肉葡萄柚都是茄紅素的食物來源。
》每天吃一點大蒜、青蔥、洋蔥、薑等辛香料。
可減低胃癌、大腸癌及其他癌症的風險。尤其大蒜,含有數種可抑制癌細胞的化合物,打敗群雄,名列首位抗癌食物。
》每天吃黃豆相關製品(如豆腐、豆漿)取代一部份肉類蛋白質。
可減低乳癌、前列腺癌風險。
》攝取富含鈣質、維生素D的食物。
可減低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風險。
■怎麼吃?
從低脂或脫脂乳製品及魚類(如沙丁魚、鯡魚)中攝取。
》攝取富含硒的食物
可減低乳癌、攝護腺癌風險。
■怎麼吃?
從全榖類、綠花椰菜、洋蔥、番茄及魚類中攝取。
不要擅自服用硒補充劑來防癌,過量的硒會產生毒性。
》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一星期3次。
可減低乳癌、攝護腺癌風險。
秋刀魚、鯖魚、鯡魚、水煮鮪魚、沙丁魚等。

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長期疲勞非肝病 「腎上腺疲勞」作祟


長期疲勞非肝病 「腎上腺疲勞」作祟

更新日期:2010/04/15 04:11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
一名年約40歲男性主管,某次檢查發現,肝功能指數偏高,但沒有B、C型肝炎,但是他因為時常疲勞、肌肉痠痛,擔心罹患肝病,每3個月追蹤肝臟狀況,嚐遍坊間各式保肝藥,經檢查才得知是腎上腺疲勞,若置之不理,日後恐怕會影響生活品質。
門診患者增3成 企業精英高危險群
收治個案的台北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昨天指出,近5年門診中,腎上腺疲勞的患者較以前增加2至3成,患者多為30至50歲的主管階級或專業人士,平時壓力大,多屬於責任感重及自我要求高的「完美一族」。
何一成解釋,腎上腺皮質素主要留住身體的鹽分,及維持血壓、血糖濃度,提供能量,人體在短期承受高度壓力時,腎上腺會分泌大量皮質素,刺激身體釋放能量抗壓,但若長期處於壓力下,腎上腺過度疲乏,皮質素分泌不足呈現疲勞,會引發各種症狀,包括無特殊原因的疲倦、賴床、肌肉痠痛,或需要藉由甜食及刺激性飲料提神。
提神飲料越喝越累
何一成提醒,許多人習慣藉由咖啡因飲料提神,但若是腎上腺疲勞的患者,過量飲用含咖啡因等提神飲料,反而會不斷刺激自律神經,加強耗盡,反而會更勞累。
不過,並非每個人疲累、肌肉痠痛均是腎上腺疲勞,仍需經醫師診斷,排除糖尿病、肝臟疾病等生理疾病,或憂鬱症,藉由腎上腺皮質素等抽血檢查及壓力指數儀檢測自律神經壓力狀況,釐清是否為腎上腺疲勞。
何一成建議,上班族可多從事調節自律神經、腎上腺素的活動,例如適度日曬、運動,充足睡眠,多從事瑜伽、氣功、靜坐、太極拳等紓壓運動,補充全穀類食物、食用魚類與堅果、各種顏色的蔬果,鎂、鈣、維生素B與C等營養素。

春夏養生,跟著太陽「晚睡早起」

春夏養生,跟著太陽「晚睡早起」

春夏來臨,你可以在早上5~7點之間起床,透過春夏的陽光與熱,發散冬天所累積的寒濕之氣。
文.李雪雯
一般人都聽過「早睡早起身體好」的說法,但是根據中醫養生理論,睡覺與起床的時間,也要跟著春、夏、秋、冬的不同而調整,這樣才能夠達到「順時養生」的目標。
根據《黃帝內經》的說法,除了秋天可以「早睡早起」之外,春天及夏天應該是「晚睡早起」,至於「白天短,黑夜長」的冬天,則應該是「早睡晚起」才符合標準
春夏時,透過早起接受太陽的照射「吸收陽氣」,讓身體在冬天時所累積的寒濕之氣,透過春天、夏天太陽的光與熱發散掉,有助筋骨強健。這就是夏天要「夜臥早起(晚睡早起),無厭於日」的說法。
一般來說,如果睡7個小時就足夠的人,正常的早起時間應該是在早上4~6點;如果須睡足8小時的人,正常的早起時間應該是5~7點之間,剛好是陽氣準備,或正要開始旺起來的時候。所謂春夏「不適合睡得太早」,指的是不要在晚上9點以前就去睡
衛生署署立台北醫院中醫師張哲慈解釋,這是因為春天的「生發」之氣起來了,就不用太早睡。但「晚睡」最晚也不能超過11點以後。超過11點,甚至12點才睡,就算「熬夜」,非常不利健康。
台北市立中醫醫院副院長鄭振鴻指出,不管是晚睡或睡不好,都會造成交感神經的過度亢奮,進而形成「虛熱」。

交感神經亢奮會影響內分泌,造成血壓變高;交感神經也會影響胰島素的阻抗性,使得血糖升高;交感神經會刺激「瘦素」降低,吃多了不但會變胖,而且高血脂與脂質代謝不良也會伴隨而來。

長久熬夜之下,大腦就會因為過度興奮(即中醫所謂的「陰虛陽亢」)而失眠,讓人體的「日光節律時間」後移,形成更不容易入睡的惡性循環。
如果熬夜已經成習慣,想要改過來的話,可以採取「一天提早10分鐘」睡覺的方式,只要花半個月的時間,大概就可以調回正常的睡眠時間。
熬夜後,應該在正常時間起床、吃早餐,等中午11~1點十二經絡中的「心經」運行時,再進行小睡。
鄭振鴻說,子時(晚上11點~凌晨1點)以前睡,睡眠效果加倍,一小時的效果,等於子時以後睡兩小時的效果。
因為中醫理論認為,這個時候「養」的是「剛剛生發起來的陽氣」,如果這個時候不休息,陽氣沒有養住,就會耗散人體最寶貴的生機。
有些忙碌的上班族,或準備考試的學子,會在晚飯後先睡覺,等到11、12點時再起床工作或唸書,從中醫養生的觀點看,是最錯誤的示範。
因為吃完飯後睡覺,不但睡眠品質差,身體又容易因為堆積能量而發胖,更重要的是違背了「最晚不宜超過11點入睡」的原則。
太早起 易引發心血管問題
除了冬天之外,其餘三季都應該「早起」,但有時間上的限制,不要早過5點,甚至是4點以前
張哲慈解釋,太早起床可能會「養陰不夠」,特別是早上3~5點剛好走到肺經,若是早於此時起床,容易傷害到肺經的正常運作,而形成中醫所說的「五更嗽」。

因為「肺」在中醫理論中有兩大功能,一是「宣發(向上發散)」,也就是把身體的能量帶往皮膚,產生對外的抗病力;另一個則是「肅降(向下收斂)」,也就是把能量儲藏到「腎」中,以備不時之需。

凌晨3~5點應該是一般人睡得最沉的時候。依照中醫理論,人體從靜到動的轉化,一定要透過深度睡眠才能完成。

早上起床時,是人體的陽氣由「靜」快速變為「動」的時候。假設過去就有心血管毛病的人,可能就因為太早起床,無法快速由「靜」轉「動」,進而發生心血管問題。

如果早於5點之前醒來,一方面會影響日後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也代表人體的氣血量不足。老年人常常比一般人早起床,就是因為由陰轉陽的收斂能力較差。
冬天起床 不要超過早上7點
為了身體健康,早上不能太早起床。但是,就算是冬天的「晚起」,也是有時間限制的,一般也以「不晚過早上7點」為準。因為早上7~9點是胃經循行的時候,一來可以在大腸經運行的時間裡排便,又可以在胃經運行的時間裡消化、吸收食物的營養。
這段期間吃早餐,則腸胃的消化、吸收能力最佳,能夠提供人體一整個上午充足的能量。再加上早上5~7點是大腸經運行,也就是排便的時間,當腸子清空之後,也才能容納新的東西進來,張哲慈解釋。
◎Box:順時養生,春夏應早起。
 
 晚睡早起
廣步於庭
晚睡早起
無厭於日
早睡早起
與雞俱興
早睡晚起
必待日光
睡覺不晚於11點不晚於11點不早於9點不早於9點
起床不早於4、5點不早於4、5點不早於4、5點不晚於7點


◎Box:中醫的十二經脈養生法子時前入睡,功效加倍。
時間運行經脈中醫理論中的養生方法
早上5~7點大腸經上大號的最佳時間
早上7~9點胃經最適宜吃早餐
早上9~11點脾經散步,將早餐的營養隨血液運至全身
中午11~1點心經小睡不超過30分鐘,讓頭腦放鬆
下午1~3點小腸經讓小腸將午餐的營養精華吸收,並分配到其他臟器
下午3~5點膀胱經氣血上輸到腦部,可練習強化記憶力
下午5~7點腎經補腎,讓元氣十足
黃昏7~9點心包經保持心情愉快
晚上9~11點三焦經不宜有過多活動,以散步為佳
晚上11~1點膽經要睡覺
午夜1~3點肝經要睡覺養「肝血」
凌晨3~5點肺經應該要進入「深度睡眠」

◎Box:熬夜對健康大不利
三總家庭暨社會醫學部主任羅慶徽指出,適當的睡眠可以使身體休養生息,增強免疫功能。但是,如果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好,就可能影響內分泌平衡,或使免疫系統受損,導致各種身心疾病。
熬夜過多的影響與結果:
.男性:泌乳激素分泌過多,會產生「男性女乳症」或因為「睪酮素」降低而形成勃起時間短、精蟲少、硬度不夠等的性功能障礙或性慾減低等問題,自然也會引發不孕症。
.女性:荷爾蒙出現問題,造成「亂經」、「無月經(或無排卵)」、「泌乳激素過高」..等現象,更年期婦女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心悸等症狀也會加劇。
.兒童:會影響到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進一步影響肌肉強壯與骨骼生長。此外,也會導致小孩的食慾變差,以及身體的肥胖。
◎老年人要「慢慢起」
老年人要「慢慢」早起寅時(早上3~5點)時,人體的各個部門開始由靜轉動,對氣、血的需求量也跟著增加。此時當令的肺經,便肩負起同時「宣發」與「肅降」的功能。一旦功能失調,心臟的負擔也將跟著加重,很容易引發心臟病。

所以,署立台北醫院中醫師張哲慈建議家中如果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一定要叮囑他慢慢起床,不要有急速起身的大動作。有早起晨間運動習慣的老人家,冬天天冷時,暫時不要進行。

因為早晨氣血剛剛開始分配,運動時必須硬「調」一些氣血上來,容易導致猝死。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眼睛過勞全身累!時常保養維持好眼色

眼睛過勞全身累!時常保養維持好眼色

文.陳名君
想保護靈魂之窗?可別輕忽了這幾項小配備與細節。
黃小姐是個四十歲的銀行主管,平常戴著近視眼鏡的她,最近看公文時,常常得把眼鏡摘掉才看得清楚。
「反正眼鏡拿掉就好了,」她心想,但是長期這樣下來,到了晚上,她常常覺得眼睛痠累,無法專心。
看近物不清楚,是老花眼的癥兆之一,但很多人卻常常像黃小姐一樣,單純用摘掉眼鏡、把東西拿近點看來處理。
台大醫院眼科主治醫師侯育致表示,三十五歲以上的上班族,許多人常會有眼睛痠累的情形,這是因為年紀漸增,眼睛的調節功能也會下降。
面對常需閱讀公文或看近物,又沒配戴適當的眼鏡調節,長期下來,眼睛處於緊繃狀態,就容易造成眼睛疲累。
對此,侯育致建議可以針對眼睛狀況,配戴不同的眼鏡,幫助眼睛適應調節,降低看遠看近的的頻率,減輕眼睛的負荷。
有老花眼的人在看近物上,可視個人情形,配戴另一副度數比較輕的眼鏡。 而近視同時又有老花眼的上班族,可以考慮配戴多焦點眼鏡,高度近視或是兩眼視差較大的人,配戴隱形眼鏡,看東西會比較立體,或許可以減輕眼睛的負擔。
另一個常被忽視的配備,是戶外太陽眼鏡。因為台灣的紫外線指數過高,在陽光下活動時,最好能戴上太陽眼鏡,避免陽光直射對眼睛造成傷害。
定時滋潤水汪汪大眼
裝備齊全後,也要注意平日的保養,才能保持眼睛明亮。現在愈來愈多的上班族面臨文明病之一,就是眼睛乾澀。
台北榮總眼科醫師周師宇表示,許多長期接觸電腦的上班族,常感覺眼睛乾澀、容易疲倦,看的東西不大清楚,閉目休息時感覺比較好,但只要一睜開眼睛,不舒服的感覺又會回來,補充睡眠後,仍無法改善這個問題,這樣症狀有九成是乾眼症所引起。
會有這樣的情形產生,周師宇解釋,因為在閉上眼睛有眼瞼的水份覆蓋,眼球會覺得比較舒服,但卻無法徹底解決問題,所以一睜開眼睛,又會覺得不舒服。
對付乾眼症,周師宇提供幾個小方法。平時可以點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為眼球澆澆水,或是上班喝熱茶時,利用茶的水蒸氣,閉上眼睛為眼部做個蒸氣浴,紓解一下眼部緊繃的肌肉。
時常保養維持好眼色
此外,要讓眼睛處於最佳狀態,眼部環境的清潔保養也很重要。都市的空氣品質不好,在眼部周圍、眼睫毛上容易堆積髒東西。
侯育致建議,工作上常需在外走動的上班族,像是業務員,最好在回到室內時,用清水把眼部稍微清潔一下。眼部油脂分泌比較旺盛的人,則可以用熱敷方式,把油脂清乾淨,避免造成結膜炎。
由內而外的保養,可以多吃維他命A、E,或是中藥的枸杞,讓眼睛可以常保好眼色。但是侯育致也提醒,維他命A屬於脂溶性維他命,要適量攝取,一天以一顆為佳。
要讓眼睛炯炯有神,還需做眼睛運動,像許多棒球選手就是靠著讀移動文字,來訓練好眼力。
上班族則可以練習初級的眼球運動,如眼球的轉動、看遠看近的移動練習,幫助眼睛的神經更強健。或是透過眼睛外部的按摩,用手指關節,沿著眼眶輕輕按壓,重覆來回二到三次,來舒緩眼部的神經緊張。
「絕對不要直接在眼球上做按摩,」周師宇醫師提醒,高度近視或有做過雷射近視手術的人,因為視網膜較薄,更需要小心,避免造成視網膜剝離。
更好的眼睛運動,是離開建築物內,遠眺寬廣的風景,讓眼部肌肉放鬆,還可以做到舒緩的眼部調節訓練。
面對許多中年上班族常見的眼科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年固定做眼睛健康檢查,了解自己眼睛的情形,適時給予輔助。
三十歲的上班族最好一年做一次眼睛的健康檢查,五十歲以上半年檢查一次眼壓,對青光眼、白內障可以有比較好的預防措施。
保眼妙方
◆醫師的小撇步
》侯育致:醫師看診、開刀時,用眼的時候較長,會避免突然的強烈光源刺激。使用雷射光筆時,也小心不要直射眼睛。
》周師宇:眼睛乾澀時,適度地滴人工淚液,平常在院內會遠眺窗外景色,讓眼睛休息一下,假日多到寬闊的郊區走走。
◆護眼飲料
》枸杞菊花茶:
.材料:枸杞二錢+菊花五~六朵
.方法:用五百西西的開水沖泡。
.說明:枸杞對眼睛乾澀、模糊很有幫 助。火氣大或有過敏性結膜炎的人建議用白菊花,體質虛弱或老年人可用黃菊花。
》決明子茶:
.材料:決明子八錢~一兩
.方法:把水煮開後把決明子放入,浸 泡約十分鐘。
.說明:決明子除了有明目的功能外,且有助於清肝排便,平時可多加飲用。
(資料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楊中賢醫師)
(*原文刊載於天下雜誌286期)

吃魚肝油防近視? 營養需均衡


吃魚肝油防近視? 營養需均衡
中央社

Published: 2010-04-14 02:13 PM
(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市14日電)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今天表示,很多家長質疑已經買葉黃素或魚肝油給孩子吃,孩子為何還會近視,其實,單靠一種營養素不夠,應該要營養均衡,並培養正確用眼習慣。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眼科醫師夏煒瑋表示,最近學校開學視力檢查剛結束,很多家長因為收到小孩視力不良通知書才趕快帶孩子求診。家長往往會說「我很怕小孩近視,所以都買葉黃素(或魚肝油)給孩子吃,怎麼還會近視?」,但仔細詢問多數人都不清楚這些營養補充品的成分跟功效。

夏煒瑋表示,食物中富含葉黃素的有甘藍、南瓜、菠菜、彩色甜椒及綠色花椰菜和玉米等深綠色及黃橘色蔬果,傳統中醫常用的枸杞也有,且枸杞含豐富的玉米黃素,是很好的選擇。

以常見的菠菜為例,每天吃1/3碗煮熟菠菜的量就足夠。葉黃素主要是減少紫外線及短波長藍光造成的傷害,並無法預防近視,但如果是點散瞳劑治療近視中,擔心因瞳孔放大而讓更多有害光線進入眼睛,多攝取葉黃素有保護的作用。

夏煒瑋說,多數人都不清楚魚肝油主要成分是什麼,更常跟魚油混淆。魚肝油是從魚的肝臟萃取製成,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D,維生素A有助於預防夜盲及乾眼,維生素D可幫助鈣質吸收。不過兩者都是脂溶性維生素,過多的話容易在體內堆積,長期過量會中毒。

夏煒瑋說,維他命A可從蛋黃、牛乳、胡蘿蔔、家畜肝臟中攝取到。尤其以補充維生素A的前趨物β-胡蘿蔔素較為安全,β-胡蘿蔔素在體內會轉變成適量的維生素A,不會產生過量的維生素A而引起中毒。

另外,魚油是深海魚類脂肪萃取物,富含人體不能合成但又必須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成分為EPA和DHA。如果誤將魚油當作魚肝油吃,魚油安全劑量範圍大,影響比較小。若是將魚肝油當魚油吃,就要小心因長期大劑量而引起中毒。

夏煒瑋提醒民眾,其實無論是葉黃素、魚肝油或魚油都對眼睛有好處,建議多從食物攝取,但它們都是食品營養品,有輔助的作用,不能取代藥物,也絕不能只依賴這些營養品,就想達到不近視或不生病的目的。
990414
http://www.etaiwannews.com/etn/news_content.php?id=1227055&lang=tc_news&cate_img=265.jpg&cate_rss=news_MD

運動流汗減肥? 減水分而已

運動流汗減肥? 減水分而已

台灣新生報 
有些人認為運動後千萬不能進食,以免運動成果前功盡棄,這是一項常見迷思。美兆健康管理機構院長朱大維解釋,一大早起床運動,最好先食用一點低升糖食物,如新鮮果汁等,讓血糖慢慢上升。2、3小時長時間運動時,可在運動中補充一點中升糖食物,如香蕉等。運動結束後半小時,建議適量補充高升糖食物,像麵包等,幫助消除肌肉疲勞,減輕肌肉痠痛。
美兆健康管理機構12日發表「十大錯誤運動習慣與看法」問卷報告,共回收1010份有效問卷,42.5%的人有上述錯誤想法,民眾最常見運動迷思為「運動時一定要流很多汗才能達到減肥效果」,占了53%。另有37%的人認為運動後肌肉痠痛代表肌肉拉傷,這也是錯誤觀念。

朱大維院長指出,運動過後身體吸收的確比較快,許多人擔心馬上吃東西會變胖,其實這是老舊的錯誤觀念。運動後可以立即攝取高升糖指數(Glycemicindex)食物,如碳水化合物米、麥、麵包等,幫助身體代謝乳酸,但如果吃太多過度精緻的甜食,反而抵銷運動效果,所以怕胖的人要多留意,運動後最好還是要節制飲食。

如果在運動前就吃高升糖指數食物,會有甚麼影響?朱大維院長說明,運動開始15到20分鐘是在消耗身體糖分,運動超過20分鐘,身體才開始燃燒脂肪,若在運動前食用高升糖食物,身體消耗糖分的時間就會延長,脂肪燃燒時間減少,減重效果會大打折扣。

流汗真能幫助減重?朱大維說明,流汗最主要在維持正常體溫。運動時身體基礎代謝率提高,中樞神經啟動汗腺功能,身體就會大量流汗,流汗不但可降低體溫,也可幫助排出體內毒素,促進新陳代謝。

流汗多寡與脂肪消耗沒有多大關係,就算用保鮮膜把肥胖部位密密包住,讓身體流汗,流失的也只是水分而已,對減重效果不大。
台灣新生報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4大最危險的早餐食物大公開!

4大最危險的早餐食物大公開!

你一定同意齊豫的歌:一個小孩是一個神秘的存在。跟星星一樣奇異,一樣發著光;跟水果一樣新鮮,花一樣芳香。父母可能更對「小孩是神秘的存在」共鳴,一路拉拔他們長大,卻這個不吃,那個「好臭」,真令人傷腦筋。而過敏兒愈來愈多,更是可憐了天下父母心。《康健》針對孩童的飲食問題請教專家提供魔法,希望能對家長有所俾益:
文.謝曉雲
早上亂哄哄,外食方便但有陷阱,如何聰明搭配,請看營養專家的妙計。
就算是比一般人都注重飲食健康的營養師們也承認,很難天天親手幫孩子做早餐,仍不免買外頭早餐充數。
不過,即使吃外賣早餐,也可以找出比較健康的選擇。我們請教了台大醫院營養師翁慧玲、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師周秀娟,及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徐于淑,一起幫現代忙碌的父母從四種早餐店中,選出最適合小孩的早餐組合。
同時也公開最危險的早餐食物。
便利商店
便利商店裡可以當做早餐的食物看起來不少,例如包子、饅頭、飯糰、熱狗堡、優格、茶葉蛋等,而營養師最推薦哪種組合,哪些其實不適合常吃?
●危險組合:熱狗堡+含糖飲料
熱狗因為是加工肉品,熱量及油脂都不低,而且含鹽分也比較多,再加上小朋友常愛擠上番茄醬、酸黃瓜等醬料,又會吃進更多鈉和熱量。一份加了這些醬料的熱狗堡,熱量達到500多卡,十分驚人。如果再喝一瓶含糖飲料,如奶茶或紅茶,熱量更可高達600~700卡,遠超過小朋友早餐的熱量需求。
●健康組合:三角飯糰+低脂鮮奶或優酪乳
三角飯糰一個大約200多卡,熱量及油脂含量相對比較低,而且包含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若再配上低脂奶類,這樣的組合受到營養師好評,也適合小朋友的食量。此外,有時候也可以考慮買低脂優格,搭配一顆茶葉蛋,蛋白質有助於頭腦清楚、上課有精神。
連鎖早餐店
這裡最令人擔心的是飲料,如奶茶、紅茶、咖啡等都是營養價值低,而熱量、糖分、油脂高的食物。所以營養師建議,最好只在早餐店買三明治,另外到便利商店選擇低脂鮮奶或低糖優酪乳。
●危險組合:鐵板麵+奶茶
不只油膩,而且淋上很多醬汁,口味太重,讓孩子吃進大量鹽分,容易口渴而更想喝高糖分的飲料。如果孩子想吃,建議每個月1~2次為限。另外,漢堡也要少吃,因為漢堡肉裡的肥肉比例高,油脂偏多。
●健康組合:吐司夾蛋
在連鎖早餐店最好選擇三明治類,而吐司夾蛋會比夾火腿好(火腿是加工品,鹽分比較多而且有添加劑。)
如果是吐司夾鮪魚,要看店家是不是用油漬鮪魚,或者額外添加美乃滋調味,這樣油脂含量不少,也不宜常吃。
此外,記得請老闆少抹一點奶油或其他抹醬,減少吃進去的油脂。如果能夾幾片生菜或番茄較好。
另外,像早餐車賣的廣東粥也是不錯的選擇,但稀飯的水分較多,容易餓,所以建議再搭配喝一瓶鮮奶,或是吃一顆茶葉蛋,增加飽足感。
麵包店
通常夾餡麵包的熱量及糖分都比較高,一個就要300多卡,不過,像許多小朋友喜歡的波蘿麵包雖然沒有夾餡,讓人低估了它的熱量,其實一個中型的波蘿麵包也有300多卡,熱量不算低,並不適合常吃。
●危險組合:起酥麵包+調味乳
起酥麵包的熱量更高達400多卡,油脂佔熱量比例也超過50%,屬於高油脂食物,少吃為宜。另外,營養師建議父母訓練孩子習慣喝鮮奶,而不要放任他們喝調味奶,因為根據營養分析,調味奶的成分裡奶類只佔一半,另一半幾乎全是糖水,徐于淑指出。而只要父母堅持不讓孩子喝調味奶,平時也不買回家,小孩很快就會習慣只喝鮮奶。
●健康組合:全麥麵包三明治+低脂鮮奶
也可以選擇買全麥吐司回家,早上自己簡單加工,夾乳酪片或水煮蛋片,但儘量少抹植物奶油和果醬,以避免吃進反式脂肪及額外的糖分、色素。
中式豆漿店
一般營養師最不建議讓小孩常吃豆漿店的早餐,因為多數是高油、高熱量的食物,例如油條、燒餅、飯糰、肉包等。
●危險組合:燒餅油條+米漿
一個包了油條、肉鬆的飯糰,或是一套燒餅夾油條的熱量都超過500卡,如果再搭配豆漿或米漿,熱量遠遠超過孩子的需要。
而肉包的內餡裡肥肉比例不低,也算是油脂偏高的食物,不宜常吃。
而選少糖的豆漿或不加糖的清漿比喝米漿好,因為米漿的熱量和油脂都比豆漿高。
●健康組合:饅頭夾蛋+少糖豆漿
中式早餐裡最被營養師們推薦的是饅頭夾蛋,因為饅頭比起燒餅、包子來,沒有油多的問題,而且吃完有飽足感。如果想換口味,偶爾可選擇蘿蔔糕,但畢竟是油煎的食物,還是不宜常提供孩子當早餐。 
為孩子打理早餐的八個原則
1.不論時間再趕,一定讓孩子吃了早餐再上學。
有吃早餐的學生功課會比不吃早餐的學生好,這一點被稱做「早餐效果」,而且腦部要能順利運作,就必須將能量,也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當葡萄糖供應適當的量給腦部時,能夠集中注意力,使頭腦靈活,心情穩定,《大腦元氣飲食》一書中指出。因此,讓孩子早上吃得豐盛,才能提供足夠的能量面對一天的生活及學習。
2.孩子的早餐應該吃多少,很難有標準答案,即使同年齡的孩子,食量也可能相差很大。一般國小低年級的兒童早餐大約攝取300~400卡,而高年級的孩子大約需要400~500卡,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徐于淑指出。
3.兒童早餐的內容至少包含三大類食物──碳水化合物(如麵包、饅頭、稀飯)、蛋白質(如蛋、鮪魚肉、豆腐等)及奶類(如牛奶、優酪乳),如果能加上少量青菜(如生菜沙拉),會更完整均衡。
4.一般建議儘量讓孩子每天早上都能攝取奶類,如鮮奶、乳酪、優酪乳等,除了提供蛋白質之外,更重要的是避免鈣質攝取不足。
5.早上不一定要讓孩子吃水果,尤其食量小的孩子,吃了水果可能吃不下其他食物。當然更不建議給孩子喝果汁,因為果汁的纖維少,維生素也會被破壞,營養價值遠不及新鮮水果。
6.儘量避開油炸、油煎、油炒及口味重的食物當早餐,如薯餅、蔥油餅、炒麵等。
7.經常變化早餐內容,做不同搭配,這樣孩子不容易覺得膩而拒吃早餐,也可以攝取各種食物,達到飲食均衡。
8.爸媽最好帶孩子一起買早餐,順便教他如何挑選搭配,而不要給錢打發。要是忙到只能塞錢給孩子讓他自理的話,起碼每星期要找個機會問一問他早餐都在哪裡買?吃了什麼?確保他每天早上有填飽了肚子去上課。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不累減肥法!激動你的新陳代謝

不累減肥法!激動你的新陳代謝

有人喝水也會胖,有人躺著也會瘦,差別關鍵就在新陳代謝。你的代謝力如何?3個測驗就知道。
好消息是,只要增加一點點肌肉,就能恢復新陳代謝。《康健》設計每天10分鐘就可完成的簡單動作,加上飲食與生活小習慣,打破肥胖循環,一點都不累。
[最熱門]  15招,不知不覺少吃100卡
[PPT下載]  9大招瞬間提升新陳代謝,衣服小1號!
文.黃惠如、楊心怡
是不是常抱怨,食量沒變,卻愈來愈胖?關鍵在於新陳代謝。因為從30歲開始,新陳代謝每10年降低5%。也就是說,假設每天吃1800卡,而且10年來都沒變,在35歲還可以穿下10號衣服,45歲就要穿12號了。
肥胖是國人最嚴重的健康議題。最新的《台灣營養健康調查》發現,國人身材差很大,12年前(1993~1996年)調查男性肥胖加過重的比例佔33.4%,今年調查已經突破半數(50.8%)。女性肥胖趨勢雖然比較節制,但也從31.7%成長到36.9%。
基礎代謝率是胖瘦真正的密碼,」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說。基礎代謝率是一個人整天靜止不動,身體仍須消耗熱量維持心跳、體溫、呼吸等基本身體運作,有些人很瘦,怎麼吃都吃不胖,就和基礎代謝率高有關。基礎代謝能燃燒身體熱量的六~七成,而運動佔兩成、消化食物僅佔一成,可見基礎代謝的重要性。
唯一能改變基礎代謝只有肌肉的多寡每磅(約半公斤)肌肉可幫你每天燃燒30卡,「是全時間在消耗,即使在睡覺時,也能消耗熱量,」師大體育系教授卓俊辰解釋。

但肌肉流失的速度令人心驚。在前更年期(premenopauce),每年開始流失半磅的肌肉,進入更年期後,肌肉每年流失1磅,如果不特別注意,65歲時將流失全身近半肌肉,基礎代謝變慢200~300卡。
●重量訓練增加肌肉,「吃掉」卡路里
好消息是,增加小小的肌肉就可以恢復新陳代謝。美國杜夫大學發現,平均每個女性只要進行重量訓練12週,就能增加肌肉3磅,就可以幫忙「吃掉」每天15%的卡路里,約300卡(一碗飯),不僅不增加體重,更可能因此而減重。
而且當運動結束後,熱量仍會持續燃燒,就是所謂的「事後燒(afterburn)」,根據運動的強度,通常在運動後四、五小時還會燃燒,最多還可以燃燒48小時。
重量訓練增加的瘦肉,更會增加身體瘦肉質量(lean body mass),體重中大部份是肌肉,「形成不易胖的身體組成,」劉燦宏主任說。
●重量訓練建立骨骼力
重量訓練的福利還有建立骨骼力。《台灣營養健康調查》發現,台灣50歲以上的女性有四成骨質疏鬆,超越港、日。強壯的骨骼可以使用更多的營養素,也比虛弱的骨骼能燃燒更多熱量。
劉燦宏醫師建議,若以減重為目標,建議一週5天每天30分鐘的有氧運動,包括慢跑、健走、游泳、騎自行車等。若要增加基礎代謝,則要加上重量訓練。包括仰臥起坐、伏地起身等,劉醫師自己常舉小孩的書包練手臂,但背重物不算重量訓練,因為沒刺激肌肉。卓俊辰教授則建議,重量訓練有輕微疲勞感即可,每週2~3次。

》什麼是重量訓練?

重量訓練是指給身體各部位的肌肉適當的刺激,以增加肌力、肌耐力。師大體育系教授卓俊辰建議,重量訓練可以針對胸大肌、腹肌、背肌等各大肌群進行訓練,一個動作約做8~15次,每週2~3次。
●飲食有妙方,多喝水、多吃海帶和紫菜
除了增加肌肉外,提升基礎代謝率可以透過飲食和生活小習慣來達成。試著想像身體是一台機器,足夠的燃料才能確保最高的表現。
科學家發現,最重要的飲食習慣是吃早餐。因為身體已經一個晚上沒有進食,新陳代謝變慢,如果這時沒有得到足夠的營養,身體功能將會自動變慢來適應,以致身體儲存脂肪,彷彿身體還在睡覺。
當然,多攝取幫助新陳代謝的食物也有效。如多喝水、多吃如海帶、紫菜等含碘的食物、多喝綠茶等。
●會瘦的生活方式:好睡、多動、多笑、泡熱水澡
充足的睡眠也能提升基礎代謝率。因為,睡眠時是蛋白質合成製造肌肉的重要時刻,有良好睡眠,就能製造良好的肌肉,自然增加基礎代謝率
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發現,連續6天睡眠不足的人,瘦素(leptin,一種和肥胖有關的荷爾蒙,會釋放訊息告訴大腦飢餓與否)降低19~26%。
其他的妙方包括泡熱水澡提高體溫、站著講電話增加活動量、開懷大笑都可以幫助你建立不易胖的體質。
打破肥胖輪迴,就趁現在。
》檢測你的代謝力
測驗1:呼吸太淺嗎?
橫隔膜彷彿是血流的幫浦,透過呼吸運動橫隔膜,血液循環會變好。
測驗2:腹肌夠強嗎?
這個動作在測驗腹肌強壯與否,因為腹肌也是大肌群之一,如果腹肌虛弱,其他肌群也可能相對虛弱,全身肌肉比例將偏低。
▼仰躺,雙手放在身體兩側。
▼微微抬起上半身,用手指確認腰部的位置。
▼確認腰部貼緊墊子,兩腿直線往上抬,貼地的腰背與上抬的腿呈90度。
自己計算一下:
吸氣到頂的胸圍-呼氣到底的胸圍=
■5公分以上→及格
■4公分→普通
■3公分以下→不及格
■兩腿上抬時,兩腿打開→不及格。
■兩腿可以一起上抬,但無法抬高→不及格。
■即使無法抬高到90度,能到60度左右→「也算及格」。
測驗3 :血液循環好嗎?
泡澡後,觀察自己全身的皮膚。如果皮膚因為血液循環加速而變紅,表示代謝良好,反之沒有變紅,代表代謝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