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BMI超過30,肝包油的機率高達85%!

BMI超過30,肝包油的機率高達85%!

【終結脂肪肝】台灣約每2~3個人就有1個人有脂肪肝。過去醫界多認為脂肪肝無大礙,但近年發現,有些病人的脂肪肝會演變成脂肪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文.張曉卉
「脂肪肝!要不要緊啊?」一家公司年度員工健康檢查結果出爐,李先生看著自己的健檢報告書上紅字寫著「脂肪肝」,發出疑問。
「我也有耶,」外號「胖哥」的小陳出聲回應。算了算,同部門竟有將近半數同事有脂肪肝。
別太意外,脂肪肝可說是台灣人最普遍的肝病。肝病基金會對9000個上班族做超音波檢查發現,罹患脂肪肝的比例高達43%,其中男性上班族更高達49%。
另有研究指出,台灣成人脂肪肝盛行率約三成。換句話說,大約每兩、三個成人當中就有一人得了脂肪肝,遠高於大家熟知的B型肝炎(20%)、C型肝炎(2~6%)。
為何肝包油?
台語形容脂肪肝是「肝包油」,也就是肝臟囤積了太多脂肪。
脂肪肝長什麼樣子?法國名菜鵝肝就是典型脂肪肝。養鵝人家強迫餵養大量且過量食物,造成鵝的肝臟因營養過剩積聚脂肪變得滑腴肥軟。
人的脂肪肝則是自己造成的。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專研肝病的楊培銘醫師指出,肥胖是脂肪肝最常見原因。尤其現在台灣人吃得好又吃得多,肥胖問題愈來愈嚴重。體重過重、意即身體質量指數(BMI)在25~30的人,有一半的可能罹患脂肪肝;假如BMI超過30,那肝包油的機率高達85%。

除了肥胖,高血脂、尤其是三酸甘油酯過高的人,酗酒、糖尿病控制不良、C型肝炎、藥物(例如類固醇、治療免疫風濕藥物)等也是引起脂肪肝常見因素。

過去醫界多認為,如果是長期大量飲酒造成的脂肪肝,容易演變為酒精性肝炎、肝硬化,進而可能導致肝癌等嚴重問題。不是酗酒所造成的脂肪肝,則不會演變成肝硬化。

但最近十幾年的研究卻發現,有一部份很少喝酒、並非酗酒引起的脂肪肝病人,也可能引發肝臟的致命危機。
脂肪肝炎也是肝臟殺手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指出,沒有飲酒習性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者,絕大部份是單純的脂肪肝,對肝臟機能損傷並不大。
但要小心的是,有少數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肝功能指數(SGOT、SGPT)卻異常升高,稱為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脂肪肝炎有可能進展為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嚴重肝疾。
有多少比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會變成脂肪肝炎?「整個機轉與關連還沒有釐清,」楊培銘醫師搖搖頭表示,國外統計顯示約有1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會變成脂肪肝炎,但台灣目前沒有這方面的數據。

超音波、抽血、肝臟切片確認

脂肪肝或脂肪肝炎一般沒有症狀,很多人是在健康檢查發現,或者是肝功能異常升高才會出現如疲倦、噁心、厭食、黃疸、右上腹腫脹等不適。

馬偕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朱正心表示,超音波是現今診斷脂肪肝最安全準確的工具。如果:
● 超音波發現脂肪肝,
● 肝功能指數超過正常值兩倍(正常值SGOT、SGPT=5~40),
● 體態肥胖,並且排除B型、C型肝炎、酒精性肝炎、自體免疫疾病、藥物問題等常見的肝炎病因,即可為脂肪肝炎。

如果肝功能大於正常值5倍,醫師會建議做肝臟切片,進一步確認肝臟組織是否進展到纖維化、硬化階段。但因多數脂肪肝炎病患並無症狀,所以接受肝臟切片這種侵襲性檢查的意願很低,所以多半以抽血、超音波追蹤。
減肥就是特效藥
肝膽科門診經常會有病人問醫師:「脂肪肝有沒有特效藥?」
「沒有,減重就是最好的特效藥!」楊培銘總是這麼強調。
單純的脂肪肝無藥可醫,要靠自己努力。若能從飲食控制、運動、規律作息來減肥最理想。楊醫師曾有一位70公斤女病人,半年內力行減重8公斤後再照超音波,脂肪肝就不見了。
梅約醫學中心建議:
● 如果是飲酒造成脂肪肝,應該戒酒;
● C型肝炎引起脂肪肝,則應治療C肝;
● 糖尿病病人控制病情穩定;
● 高血脂患者必要時服用降血脂藥物把血脂降下來;
● 吃新鮮食物、不亂服成藥,以減少肝臟負擔。

至於脂肪肝炎,目前還沒有理想藥物可用。朱正心醫師說,脂肪肝炎並非病毒造成的,所以沒有像B型肝炎、C型肝炎有抗病毒藥物治療。現雖有一些利膽、降血糖藥物用在脂肪肝炎病人身上,但成效並不顯著。

醫師們建議,脂肪肝合併肝功能異常的病人,最好每3個月抽血、每半年做一次超音波;若為單純脂肪肝,半年追蹤一次即可。(審稿專家:台大醫院附設北護分院院長楊培銘)

素食者、瘦子比較沒有脂肪肝?

》吃素就不會有脂肪肝?

╳素食者雖不吃動物性脂肪,但若常用煎炸烹調方式,或為讓食物美味放較多的油,還有吃太多堅果類食品,一樣會因吃進過量油脂或營養過剩變成脂肪肝,肝病基金會指出。

》瘦子也會有脂肪肝?

○脂肪肝與肥胖關係密切,體重過重、BMI大於25的人,脂肪肝機率隨之大增。但有些人因為先天體質關係,比方膽固醇代謝異常,即使身材苗條體重正常,仍可能有脂肪肝。

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²

保肝產品有效嗎?解析9大常見保肝產品

保肝產品有效嗎?解析9大常見保肝產品

肝病是中國人的國病,肝癌在台灣地區,佔男性癌症死因首位,女性癌症死因第二位,全民都對「肝」話題有興趣,希望自己的肝好、人生是彩色的。
文.劉采艷  攝影.陳郁文
除了不熬夜、少喝酒、不吃刺激食物、不亂吃成藥的護肝通論,基於愛肝心理,許多和肝有關的保健產品,民眾都喜歡買來試試。但有人吃了保肝藥,反而造成肝臟傷害,醫師乾脆警告:所有保肝藥都別碰!只是,愈不說清楚,民眾就愈是瞞著醫師偷吃。
本文要介紹目前市場上,用於「保肝」的保健產品,希望讀者有正確的用藥觀念,選擇適合自己的保肝產品。
藥品、食品、健康食品
所謂的保健產品,是指非藥品級的「食品」,又分為「健康食品」與「食品」二種。依據台灣的食品衛生法規定義:能提供特殊營養素和具有保健功效的食品才叫健康食品,並要取得「健康食品認證」,目前國內通過衛生署認證的健康食品只有160多種,未經認證都只是一般「食品」。
藥品、食品、健康食品的使用差別是劑量與使用時機的差異。藥品經過純化過程,濃度與劑量都比較高,使用在人體疾病狀態;健康食品則是以特定加工或處理方法分離或萃取某些有效活性成分,濃度較藥品還低,適用於人體健康時的預防保健或半健康狀態。
讀者首先應了解自己的肝臟狀況「是否需要用藥」,如果經醫師抽血檢查後確認不需要用藥,建議可採取正確的護肝行動,再配合具保肝效果的健康食品。但一旦得了病毒性的肝炎(如B型肝炎),就應該配合醫師的藥物治療 ,不可單靠健康食品。

國內常見的「保肝」產品

▼水飛薊素(Silymarin),處方藥須依建議量使用

水飛薊(Cardus Marianus L.)是目前最廣泛用來治療酒精性肝炎、急性肝炎及肝硬化(纖維化)最常用的保養產品。它原生於喀什米爾山區,早在17世紀,著名的藥劑師 Nicholas Culpeper 就已經建議使用乳薊(Milk Thistle)來保護肝及脾臟,更建議用來治療黃疸。

水飛薊的莖和葉片被切開時會流出白色的組織液,因此又名「乳薊」,可萃取出Silibinin、Silidiamin及Silicristin等三種有護肝作用的黃酮素,現在統稱為水飛薊素。

水飛薊素保健作用,可以從三方面來說:
1‧它是很強的抗氧化黃酮素,具有抑制體內 5-lipoxyenase(一種加速體內氧化作用的酵素)的作用,並且增加肝臟細胞分泌 GSH(抗氧化酵素)的濃度及穩定細胞膜(主要是肝細胞)的作用。
2‧水飛薊素與肝細胞結合後,能增加肝細胞的解毒及對抗有毒物質侵害的功能。
3‧水飛薊素有肝細胞修護及再生的促進作用,也能增加正常肝細胞中核甘酸的蛋白質合成作用(細胞再生能力)。
由於水飛薊素在歐洲使用得非常普遍,德國很早以前就將它列為醫師處方的保肝藥品;在台灣,飛薊素也是列為處方藥;而在許多藥廠出產的保肝產品中,都含有飛薊素;在美國則被列為健康食品。
由於本身就是處方藥,因此必須依建議劑量服用。在各國的研究報告,建議用量皆為每天420~600毫克,分2~3次服用。對於肝硬化、肝炎、肝腫瘤或肝指數超過標準兩倍以上的肝疾患者,一般的建議量為每天600毫克,同時配合醫師的肝功能指數追蹤。
▼靈芝(Gsanoderma lucidum),歷史最悠久的保肝藥!
如果說水飛薊是西方最早的保肝聖品,那麼中國歷史最悠久的保肝藥,就非靈芝莫屬了。靈芝是一種木質腐生菌,喜歡生長在高溫多濕及通風良好的環境。在西洋近代之分類系統中,將靈芝列為真菌界(Fungi),應用靈芝屬真菌作藥,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千餘年,古代醫藥學家都認為靈芝能治療多種疾病,是滋補強壯、扶正固本的珍貴藥物。

靈芝的主要成分是靈芝多醣體(Polysaccharide)、靈芝三帖(Triterpennoids,又稱靈芝酸)、麥角固醇、蛋白質、多醣體、樹脂、甘露醇及有機鍺等。

根據臨床研究,靈芝可以提高肝臟的解毒能力,促進肝細胞再生,促進抗體及干擾素的產生,所以可以用來治療慢性肝病。有許多動物實驗報告,將靈芝萃取物用在部份肝臟切除的白鼠身上,結果證明靈芝能促進小鼠肝臟再生的能力。另外,以四氯化碳破壞小鼠的肝臟細胞,再分別以水飛薊和靈芝實驗,結果發現,24小時內,水飛薊的效果優於靈芝,但96小時後,靈芝降GOT、GPT的效果卻比水飛薊好。

有些人喜歡自己採菇製藥,但野生靈芝因長在枯木的腐根上,經常有變質的或有毒的靈芝被誤食;而野生靈芝經過雨水淋灑,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容易流失,而且生品的有效濃度,並不如科學方法提煉來得有效,所以還是選購人工栽培的靈芝產品較有保障。
▼牛樟芝,抑制癌細胞、防止過敏等多用途
牛樟芝是台灣特有的品種,屬於多孔性真菌,長年寄生在牛樟樹心內壁,所以稱牛樟芝。由於僅生長於台灣特有的牛樟樹,生長速度緩慢、得之不易。近年來牛樟芝被大量砍伐,導致野生牛樟芝幾乎沒有了,現在市面上的牛樟芝保健產品,大多來自人工培育。
牛樟芝的成分複雜,三帖類化合物是牛樟芝最重要的化學成分之一,也是牛樟芝萃取物中苦味成分的來源。以目前的研究結果得知,在每種靈芝內約有20~50多種三帖類指紋含量,各種靈芝總計已發現將近200多種三帖類指紋,而樟芝只單一種就擁有200多種三帖類指紋,超越靈芝許多。
三帖類的主要功能有:抑制癌細胞生長、抑制組織胺釋放,防止過敏、維持肝臟功能、促進血小板凝集、以及降血脂等作用。此外,牛樟芝含的β-D-葡萄聚醣(多醣體的一種),也能增加人體自然免疫力、預防及抑制癌細胞。
▼蜆精,營養價值高!
熬蜆精治肝病,在國內非常普遍,許多生技公司乾脆做成蜆錠、蜆精、蜆粉,做為肝臟營養的補充品。蜆的味道非常鮮美,又能解酒和保肝。在《本草綱目》也記載蜆有解酒毒、去目黃……等保肝效能。但其實蜆能保肝,乃是出於它的「營養價值」

蜆有什麼營養價值呢?首先,蜆擁有完美比例的八種氨基酸,能被人體充分吸收利用,進而製造充足的蛋白質,供受損的肝細胞使用,比起其他高蛋白食物,蜆還有低膽固醇的好處。再來,蜆有高量的牛磺酸,有助於合成膽汁酸來幫助消化食物中的脂肪。

蜆還有一種營養成分是膽鹼,膽鹼在腦部能合成乙醯膽鹼,維持腦部細胞正常功能。身體的神經傳導、膽囊調節、卵磷脂製造、肝臟脂肪代謝、膽固醇合成,沒有足夠的膽鹼,這些生理功能都會受損。另外,根據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對水產品營養成分分析,水產品以貝類的肝醣含量最高,而蜆的肝醣含量又是貝類中最豐富的。肝醣儲存在肝臟中,有助於修復肝臟細胞,也能提供身體能量來源。

至於蜆所含的多種有機礦物質、維生素B2、B6、B12,都是修補肝臟受損細胞不可或缺的營養成分。
▼五味子,使衰弱身體恢復強壯
五味子是一種具有香氣的木質藤蔓,它的漿果乾燥後,就像兩個腎臟形狀的種子。傳統醫學認為它兼具苦、甜、辣、鹹與酸五種味道,因此名為五味子,做為滋養劑,使衰弱的身體恢復強壯。
五味子被認為具有保肝作用,其實是因為它含的30多種木質多酚,這些木質多酚能提供肝臟做為解毒功能。動物實驗發現,以四氯化碳破壞小鼠的肝臟細胞,五味子能改善肝臟功能及對抗肝臟毒性。研究者認為,五味子能活化高胱穀胺酸及胱穀胺酸還原.,讓有毒的物質能有效地被清除,進而達到肝臟免受破壞的作用。五味子能增加鳥胺酸去羧化.ODC(ornithine decarboxylase)的活性,而ODC是刺激肝臟細胞再生不可缺少的,因此五味子也有刺激肝臟細胞再生的能力。
五味子合併芝麻或橘皮的保健產品,普遍拿來預防酒精引起的肝病。目前也有獲得健康食品認證的五味子複方產品,在療效與安全是有保障的。
▼芝麻,護心血管、保持機體青春活力
根據分析,芝麻除了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等,還含有芝麻素、花生酸、芝麻酚、油酸、棕櫚酸、卵磷脂、維生素A、B、D、E等營養物質。常吃芝麻,可保肝護心臟血管,還能清除細胞內衰老物質「自由基」,延緩細胞衰老,保持機體青春活力

動物實驗發現,芝麻素(Sesamin)可減輕因酒精或四氯化碳造成的肝臟損傷
。在人體試驗則發現芝麻素能在肝臟形成抗氧化物質,清除有害的自由基。此外芝麻素能降低大鼠的癌前期細胞數目。它的抗氧化活性隨劑量增加而提高,抗氧化能力比維生素E更強。

芝麻營養成分中,芝麻素只有0.5%,也就是說每100克芝麻只有0.5克的芝麻素,新鮮芝麻還必須經過攝氏190度高溫炒焙,才能產生抗氧化效果。而目前市面上已經有芝麻素萃取的保健產品可以選擇,民眾可以不必吃大量芝麻,又吃進過多的熱量。
▼金線蓮,兼具抗衰老功效
金線蓮是台灣才有的藥用植物。過去,金線蓮隱身在海拔500~1700公尺冷涼的原始林蔭之中。1993年行政院農業部門開始在埔里大量繁殖台灣金線蓮。2009年7月,首次有金線蓮產品獲得衛生署健康食品認證。
金線蓮所含的八種必需氨機酸與微量元素,如硒、鉬等含量均高於大陸產西洋蔘和野山蔘,有抗衰老的功效。日本研究團隊從高雄金線蓮分離出棕櫚酸、軟脂素、桂皮酸,以及β-Sitosterol β-D-glucopyranoside、金線蓮糖甘(kinsenoside)、nicoloside等化合物。Ito等學者則分離出金線蓮糖甘、nicoloside、固醇類(sterols)、丁酸葡萄糖甘 3-O-β-D-glucopyranosyl-(3R)-4-dihydroxy butanoic acid等化合物。
其中,金線蓮糖甘對於四氯化碳所誘發的小鼠肝毒性,具有降低GOT及GPT的作用,亦即具有良好的保肝效果,而且明顯優於靈芝。此外,2001年有研究團隊發表文獻報告指出,金線蓮糖甘對於體內過多脂肪及肝臟內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含量,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過去,民間多半以酒、豬肉和金線蓮一起燉煮湯汁來保肝。但一般民眾對生草藥鑑定能力不足,常被不肖商人欺瞞,誤服東南亞進口的金線蓮類似物,致使腎功能受到傷害。如今,已有生技公司與學者的技術合作,生產金線蓮保肝膠囊,這個產品在今年也獲得衛生署健康食品認證,民眾可以不必冒著誤用草藥,或吃進重金屬污染的風險。

▼七葉膽,寒性體質不宜

又名絞股藍、龍鬚藤。為葫蘆科植物絞股藍的全草,屬多年生蔓草植物。七葉膽性味甘寒、但無毒。生產地分布很廣,包括中國大陸陜西南部、長江流域以南各省,都可見到它的蹤跡,又以雲南種類最多。韓國、日本、越南、印尼等地區也有。台灣在600~2000海拔的山谷陰濕處也可見到。

七葉膽的保肝作用來自於七葉膽皂甘(化學結構與人蔘類似)。以吞噬細胞、肝微粒體及血管內皮細胞做氧化試驗,七葉膽皂甘能降低人類嗜中性白血球的超氧化物,陰離子及過氧化氫含量,說明七葉膽可以減緩肝細胞被氧化的情形,增加肝細胞存活機率。

此外,七葉膽還能降低大鼠血中的三酸甘油脂、脂質過氧化物、總膽固醇、磷脂質、麩氨酸焦葡萄酸轉氨脢(GPT)之含量。對於四氯化碳造成的急性肝細胞損傷,七葉膽有明顯的保護功能。

七葉膽在市面上多半以茶包的方式販售,七葉膽偏涼,寒性體質不適合使用


如果不是茶包、沒有處理過的七葉膽,最好先用熱水煮過再沖泡飲用,加上枸杞、黃耆可以使寒性降低。由於七葉膽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女性生理期、出血性中風病人、胃出血病人、孕婦等都不建議使用
▼珍珠草,複方膠囊能降火氣、減少疲勞
珍珠草在韓國被視為治肝病的國寶;大陸秦嶺也發現珍珠草蹤跡,中國衛生部研究人員動物實驗證實,珍珠草對B型肝炎及抗肝纖維化有顯著效果。
台灣的醫療團隊,則是以台灣珍珠草(大戟科植物,俗稱葉下株)做實驗室研究,發現葉下珠具有調降腫瘤細胞基因BC1-2的表現,引發細胞凋亡,而對正常細胞沒有任何明顯毒性。
台灣的葉下珠性寒味苦,長期使用易傷脾胃,中醫師多半會搭配其他中藥,降低葉下珠的傷害性。至於珍珠草在國內保健市場,可見的產品多半是和朝鮮薊、樟芝、牛磺酸、蜆等合製成的複方膠囊,訴求降火氣、減少疲勞等功效。
病毒性肝炎,一定要就醫
其實,只要正常飲食、規律作息,一般人不需要刻意補充護肝產品。如果因為工作應酬多、課業壓力大、吃太多成藥,短時間內無法讓受損肝細胞復原,就可以選購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認證的「健康食品」,或是有核備的「食品」,來補充肝臟需要的營養,但仍須定期追蹤肝功能指數(衛生署食品核可資料查詢網站http://food.doh.gov.tw/foodnew)。

這些衛生署護肝認證的保肝產品,都是以四氯化碳破壞老鼠肝細胞,強調具有抗氧化與修復受傷肝臟細胞功能。套用在人類,頂多是改善酒精、化學物質或疲勞造成的肝損傷。切記!病毒性肝炎,一定要就醫接受治療

至於病毒性肝炎的治療方式,目前已有醫藥級的注射型干擾素,以及口服抗病毒藥物,民眾千萬不可捨棄正規治療,一味靠健康食品,以免失去最佳治療黃金期。

破解疲勞密碼!真正有效的不累處方

破解疲勞密碼!真正有效的不累處方

文.網站編輯
睡眠不足、激烈活動、營養失調等都會引起疲勞。肉體的疲勞大多透過休息,改善生活習慣便能抒解,當經過一段時間疲累依然沒有好轉,則必須考慮其他因素:
破解疲勞密碼
■疾病引發的慢性疲勞:包括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或腎上腺機能低下)、睡眠障礙(如睡眠呼吸終止症候群)、慢性感染(如慢性活動性B型、C型肝炎)、控制不良的慢性疾病如心臟衰竭,貧血、癌症、自體免疫疾病(全身性紅斑狼瘡)、重度肥胖、精神疾病如憂鬱症等,均會引起疲倦感,萬芳醫院家醫科主任謝瀛華指出。
■當排除疾病,疲勞仍持續不退,可能屬於心理疲勞(mental fatigue),應尋求專業諮詢診斷,「門診裡這種個案不少,」蕭美君觀察,尤其是遇到中年危機的男性,常抱怨身體不再聽話,難以面對生活中的壓力事件,渴望新的活力和刺激,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心已經累了。」
■慢性疲勞症候群(CFS,Chronic Fatigue Syndrome):是一系列身心症狀的統稱,患者往往長期受倦怠所苦,卻又找不出病因。發病前並無預兆,症狀類似感冒、非常疲倦,服藥也無改善,病況起起伏伏,造成生活極大困擾。
目前慢性疲勞症候群仍缺乏有效的治療,必須依患者情況而定,除了藥物之外,並搭配運動、休息、心理諮商等輔助治療。
如果持續出現以下症狀3個月,最好詳加檢查確認:
◎經常頭痛。
◎肩頸肌肉痠痛。
◎頸部淋巴節腫大。
◎注意力無法集中,影響工作或學業。
◎每天都覺得工作很累。
◎精神狀況不好,情緒低落。
◎睡眠品質差,常睡不安穩。
抗壓為充電之本
壓力可說是慢性疲勞的罪魁禍首,不但危害身心,也會影響生產力。長期研究壓力,目前為美國西點軍校行為科學及心理系教授陳永儀指出,美國曾有資料預估,一名員工因壓力缺席造成的損失是每日100萬,因此大企業均設有員工心理支持計劃,協助員工解決壓力;在華爾街,甚至會為股票操作員雇用心理治療師。
但壓力並非一無是處,短期壓力(1個月以下)還有助活化免疫系統,「壓力原始的存在意義,是為了增進人的健康及生存能力,」陳永儀指出,平時若能學習壓力管理,提高應變能力,壓力也能化為成長的助力。
除了睡眠充足、營養均衡、規律運動之外,以下心靈的抗壓裝備也不可或缺:
■正面思考:
天有不測風雲,油價漲、景氣差,即使世事難料,「如何詮釋發生的事,還是操之在己,」陳永儀認為,壓力大會窄化思考能力,陷入無路可走的迷思,「一定要很有意識提醒自己,人生永遠都有選擇。」
她建議,壓力事件發生時,先暫停思緒,深呼吸、走一走、轉移注意力,等靜下來後,拿紙筆寫下自己能做什麼,「恢復掌握狀況的信心。」
正面思考還有助跳脫負面情緒,「我常把吃苦當吃補,相信過了這一關,會成長得更堅強,」蕭美君表示。她最疼愛的弟弟被同學車禍肇事腦部重傷,開了兩次刀,幸運活下來,卻造成部份腦功能缺損,「過程真的很苦,但怨天尤人沒有用,」蕭美君回憶,經由這次變故,全家關係更緊密團結,也讓她進入腦傷復健領域,幫助相同狀況的病人和家屬。
陳永儀建議,壓力大時可以自問自答:我一定要這麼想嗎?我非得這麼做嗎?有沒有變通方法,或是另一個角度去看?最壞的狀況是什麼,發生了會怎樣?是比想像還糟,或和想像的一樣?那又如何?
■認識自己,找出壓力源:
壓力源是指引起壓力反應的任何刺激。對壓力源的認知及行為反應,因人而異,例如長痘痘對某些人是壓力源,對其他人則否;同樣遇到塞車,有些人氣憤難消,有些人卻悠哉以對。
「只有自己清楚處於壓力時會有哪些反應,」陳永儀強調,大家都說有壓力,其實一半以上不知道自己正在受壓,「我曾經在和別人討論時愈講愈激動,還大叫『我沒生氣』!」她笑說,學習辨識壓力源,才能及時解決,不致惡化到情緒失控。
■設定實際可達成的目標
無論工作或生活上的計劃,都可將長期目標切割成短程的小目標,不但增加效率,也能因成就感而忘卻疲勞。例如需要減重的人,一開始就要求一星期運動至少4次,往往都會放棄,但如果先從每天5分鐘逐漸增加,達成機率就高很多。
■保持信仰
「任何診斷或治療,都要考慮身、心、靈是一體的,」陳永儀指出,愈來愈多研究結果顯示,宗教、壓力和健康密不可分,面對同樣的壓力時,有宗教信仰的比沒有的人生理反應較緩和。
「人生還是要有信念,或許不一定是宗教,」資深精神科醫師王浩威認為,信念會帶來自信,願意接受挑戰,「即使很單純的理念,也能支持人繼續活下去,」他解釋,人生有很多時刻必須妥協,唯有不斷自我覺察,才能清楚如何在最少妥協下,找出最大的可能性。
真正有效的不累處方
為了避免疲勞日積月累,應每天代謝身心的老廢物質,使新的能量順暢進入,尤其一連串壓力來襲時,更需要恢復的間隔,最好包括以下兩種活動:
■靜態休息
如祈禱、做SPA、觀賞風景、午睡、靜坐、深呼吸、閱讀、聽音樂、和寵物玩、與人傾談、放鬆練習等。
屬於行為治療的肌肉放鬆訓練,能減緩呼吸、脈搏,降低大腦皮層活動及交感神經的敏感度,還能增加睡眠品質,改善睡不好帶來的疲倦感。
練習時,可在安靜環境裡,以舒適的姿勢坐或躺著,練習繃緊和放鬆全身肌肉:
1.手掌、手腕、手臂的肌肉。
2.頭、臉、喉、肩等部位的肌肉。
3.胸、腹、背部的肌肉。
4.大腿、臀部、小腿和腳等部位的肌肉。
以雙手和雙臂為例:
◎緊緊握住右拳,再握得更緊些,保持約5秒,注意手指、手腕、手臂的肌肉有何感覺。
◎放開所有緊張,感覺手的鬆弛,體驗鬆弛和緊張間的對比,持續約15~30秒。重複一次。
◎換左手練習兩次。
◎雙拳同時握緊再放鬆。放鬆時,讓放鬆感流入雙手。重複一次。
◎彎起雙臂,拉緊上臂的雙頭肌。
◎放鬆,伸直雙臂,留意緊繃和鬆弛狀態下肌肉的差異。
蕭美君建議,剛開始可每天練習兩次,每次約15~30分鐘,約兩週就能熟練,很快便能放鬆全身。
■動態休息
有時明明很累,窩著看電視、睡覺卻無法抒解,其實「這種累並不是身體的累,」陳永儀指出,此時更要活動身體,甩甩手、伸展一下,做些簡單運動,直到身體有點累再躺下。動一動也有助於減壓,當她工作疲勞時,會沿著學校旁的運河跑步,看著美麗的風景,「就覺得問題沒那麼嚴重。」
研究已指出,增加身體活動等於增加活力,輕快步行10分鐘,效果可以持續兩小時;如果每天散步10分鐘持續3週,整體活力和情緒度都會上升。
運動不只能讓身體放鬆,大腦中的內生嗎啡也會增加,帶來愉悅感,穩定內分泌系統,「所以運動會讓人上癮,」蕭美君的經驗是,運動量減少時,抗壓力也降低。
她建議,運動內容應包括:
1.有氧型運動:增強心肺耐力及免疫力,如游泳、慢跑。
2.抗地心引力運動:騎腳踏車、爬山、瑜伽、太極拳等,可以強化關節、增加骨本,預防痠痛。
對老是說累、不運動的人,壞消息是愈不動、愈容易累。儘量把運動排入休息時間,不管多短都無所謂,即使運動量再小,都比不動好:以站立代替坐著,每小時就能多燃燒20卡路里。
只要持之以恆,輕度運動也能消除疲勞,例如肌肉伸展操,就很適合不喜歡出門的懶人族。

(*本文擷取自康健雜誌第97期)

男人需要私密空間

男人需要私密空間

愈來愈多的男人,
願意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
也願意承認自己和女人有一樣的情緒。
但他們還是謹慎地選擇,
在自認為最安全的「私密空間」,獨自面對。
文.吳若女
傍晚時分,福特六合汽車的顧客服務處副總張偉昌一如往常,開車回泰山的家,但那天特別疲倦,也許是連番會議的轟炸,也許是幾個特別難搞的客戶,總之,累到連踩油門的力氣都沒有。
經過泰山收費站時,車子全部減速前行,不一會兒,就大排長龍,一整排的紅燈,煞是壯觀。「等吧,只好等吧,」滿臉倦容的張偉昌心裏嘀咕。這時收音機卻傳來優雅的爵士樂,是Louis Armstrong的經典之作「What a Wonderful World」,磁性低沉的嗓音,像是在訴說人生的蒼涼與辛酸,內容卻是不斷重複人生有多美好。
頓時間,張偉昌緊繃的心全放了下來,他告訴自己,就快要到家了,不要再煩惱工作,要讓自己放輕鬆。
從此,他愛上爵士樂,更愛上車裏、那只屬於自己的私密空間。
慢慢地,愛車的張偉昌把這私密空間當做生活的一部份,不再是匆匆忙忙、從這地趕赴那地。從事顧客服務多年,一直推廣車內生活品質的他,也以同樣的心情經營自己的愛車。清晨時分,會在車裏放上一點薄荷精油,為自己提神醒腦,傍晚,則在迷迭香裏混些薰衣草,舒緩身心。
在車裏,他會和自己對話,整理思緒,甚至會唱歌給自己聽,和著唱出的快樂,紓解壓力。
其實,像張偉昌這樣的男人,不再是少數。
情感的釋放
愈來愈多的現代男子,願意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也願意承認自己和女人有一樣的情緒,悲傷、快樂、寂寞、恐懼、憤怒或嫉妒。但他們還是會謹慎地選擇,在自認為最安全的「私密空間」,獨自面對。
暢銷書《男女大不同》(Men Are From Mars, Women Are From Venus)的作者葛瑞就提出一個有趣的「洞穴理論」,他形容,男人在一天的壓力與疲累之後,會習慣性地回到自己的私人洞穴,因為他需要安靜的空間,客觀地思考問題,以退為進,培養第二天的戰鬥能力。
所以舉目望去,邊開車邊沉思的男人、盯著電視機不放的男人、跑步運動的男人、酒吧中的男人,或者在洗三溫暖的男人,都可能是在洞穴中休息的男人。
這些有形或無形的「私人洞穴」,更是讓男人在情緒上有轉圜的空間。
現代男人不像過去,需要全然壓抑自己的情感,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但他們又不如女人有天生傾訴的本領,能透過說話就釋放壓力與焦慮。所以,能夠獨處又不用與他人對話的「私密空間」,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在這隱密角落,男人可以翻出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情緒,細細去感覺,各種喜怒哀樂,可能是工作上的勝利或失敗,也可能是性愛的歡愉與幻想,種種隱密的念頭, 可以在這裏忠實呈現,沒有人會論斷,也沒有人會嘲笑,因為那是屬於自己的空間。
男人和女人的拉鋸戰
像電影中的超人,他會在生活壓力太大、與惡人纏鬥過久,或被愛情搞得太複雜時,退回那冰冷、遠離塵囂的高塔中,做情感上的抽離與休息。另一個電影人物蝙蝠俠,也會在和仇人廝殺後回到自己的蝙蝠洞,把恩恩怨怨關在門外。
超人或蝙蝠俠的來去自如,可能會讓很多男人心生羨慕,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常常是寸步難移、找不到可以放鬆的角落。
當男人陷在沙發裏盯著電視機發呆時,女人會覺得浪費時間,忍不住過來嘀咕,垃圾還沒有倒、小孩還沒有洗澡。卻不知道這是男人最普遍的放鬆方式,就像原始部落的男人會凝視火堆,停止思考、放鬆自己。
當男人一語不發的離開,想要自己安靜一下時,女人就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難道他就不需要我?」「他怎麼可以就這樣離開?」種種不解與納悶把女人弄得心慌意亂。
於是,女人想要硬闖男人的私人洞穴,卻被裏頭傳出來的火燄燒得遍體鱗傷。想要一窺「私密空間」的究竟,卻被無情地請出門外。
這是一場男人和女人的拉鋸戰。
著名的流行歌手賽門與葛芬科(Simon and Garfunkel)就唱過:「我是一塊頑石,我是一座島。」好吧,當你的男人想要當一座孤島,想像自己是一座孤城時,就隨他去吧。等他封閉夠了、想通了、心靜了,自然就會出來。
因為,那的確是男人處理情緒與壓力的方法。
10個讓男人放鬆的角落
1. 車子
很多人都會比喻,車子是男人的小老婆,黏膩且私密。車門一關,就無人可打擾。開著車也可以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充分滿足男人想動的慾望。
2. 床上
除了性,床上還可以做很多事。很多人會在睡前聽點音樂或看點書,那可能是一天中,唯一屬於他的時間。
3. 電視機前
電視遙控器像是個有力的權柄,按一下就換了一台,也換了個世界。下班後的男人,可從遙控器的切換獲得一點掌握的快感,也可以從呆坐凝望中,放鬆心情。
4. 網路
虛幻的網路世界,是現代男子才享有的「私密空間」,不管是匿名上網交朋友,還是遨遊在各式各樣不同的網站,這是讓男人覺得刺激卻又放鬆的地方。
5. 辦公室的樓梯間
當工作壓力排山倒海而來時,樓梯間或茶水間就成了即時的「私密空間」,不管是聊天,還是喝杯咖啡,能立刻放鬆、轉換心情,就是最好的地方。
6. 健身房或運動場
女人用講的,男人用做的。充沛的睪固酮讓他成為十足的行動派,跑步或練舉重,可以完全不需要開口說話,還可以安靜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同時又能鍛鍊身體、紓解壓力。
7. 書店
各式各樣的書籍或雜誌,可轉移男人的注意力,暫時從自身的困擾中抽離出來。書本所提供的知識,更是男人智慧的來源。因此,書店也是他們愛戀的地方,特別是24小時開放的大型書店,讓很多男人流連忘返。
8. 酒吧
美國人喜歡開酒保的玩笑,戲稱他們是另一種心理治療師,因為每個坐上吧台的男人,在幾杯黃湯下肚後,心事就源源不絕的說出來。酒精,當然能使男人放鬆。
9. 三溫暖或男人Spa
現在的男人很喜歡洗三溫暖,也勇於嘗試新的男人Spa。看似很多人共處的空間,卻是各洗各、各泡各的,互不侵犯。男人喜歡在裊裊升起的煙霧中,想不同的心事,三種水溫的沖刷,更可洗去一身的疲憊。
10. 任何他想去的地方
可能是小時候長大的地方,也可能是某個特殊的情境空間,到了那裏,他能放鬆自己,穩定情緒。
場地提供:登琪爾Spa敦北店
丈夫想獨處時,你該怎麼辦?
1. 信任他、相信他的需要
當你聽到丈夫想要安靜一下或一個人出去走走時,千萬不要覺得世界末日,好像他遺棄了你和小孩,置你們於不顧,要反過來,相信他真的累了,需要一個人靜靜。也不要一直懷疑他是不是另結新歡,想溜出去玩耍,因為如果真有其事,時刻栓緊他也不是最好的方法,別讓這種不安毀了兩個人的信任與關係。
2. 說好時間與方式
家裏總有處理不完的事,特別是陪伴與照顧小孩,你不需要完全壓抑自己,只為了成全他所需要的「私密空間」。事先商量好,他需要獨處的時間和長度,小孩或你最需要他的時間,這樣,彼此的期待才不會落空。
3. 放牛吃草
輪到他進入他的私密空間時,千萬不要在旁邊一直碎碎唸,好像你給了他多大的恩惠。或者,當他獨自離家散心時,你就開始坐立難安,看著錶算時間或電話追蹤。他獨處,你也可以好好休息,只有容光煥發的你,才能讓他眼睛一亮,看出不一樣的你。
4. 驗收成果
當他從洞穴出來時,不用刻意去問他:「好不好?狀況如何?」因為女人的嘮叨或追問,只會讓男人想再一次躲回那個沒有壓力的洞穴。要用心去感覺,而不是用嘴巴去問。如果真熬不過自己的好奇心,只要淡淡的問一句:「感覺好嗎?」如果他想談就會說,如果不想談表示休息還不夠,不要急著想用言語溝通。
5. 再來一次
可以在不同時間主動問他,是不是還需要獨處時間?這會讓他驚訝萬分,且真正相信你是了解且尊重他的需要。當他能夠好好紓解壓力、面對自己的情緒,就能儲備更多的能量來照顧家庭與迎向工作。

打開職場女性的情緒抽屜

打開職場女性的情緒抽屜

現代女性真辛苦,同時扮演好幾個角色,疲倦又混亂。
別慌,有好方法教你面對辦公室、家庭與自我,回復清爽心情。
熱門PPT:按此下載

文.吳若女

我每天跟時間賽跑,早上趕7點半送小孩,傍晚趕計程車接小孩,我的心,每天都飄在忙亂的車陣中。」
在一個女性查經班,才有人一說出自己的處境,其他人就紛紛附和,跟著倒出苦水。
「我知道辦公室和家裏不一樣,但我沒辦法控制,在辦公室想哭,回家想罵人,每天都覺得好累。」
「對我來說,辦公室還好,真正讓我頭痛的反而是下班,我知道,有另一個角色等著我,」一個姊妹支著頭邊想邊說,「我婆婆等我回去,還有,也沒辦法跟小孩講效率對不對?」
現代女性真的很辛苦,同時扮演好幾個角色,媽媽、太太、女兒、媳婦、主管、同事、朋友……,遊走眾角色間,難怪她們疲倦又混亂。
曾有人提出「抽屜理論」,讓人把不同角色,放進不同抽屜。例如,進入辦公室,就打開專業的抽屜。回到家,就打開愛與溫柔的抽屜。打開這個,就關上那個,減少彼此的干擾。
這方法對忙亂的職場女性很管用。
如果有時間、機會,別忘了打開自己的心靈角落,隨時整理自己的心情,準備再出發。
在辦公室裡,打開專業的抽屜
隨時給自己緩口氣,鍛鍊掌握情緒的能力。
■有機會和他一起喝杯咖啡,多點了解,找出這個人的好處,正面看待他。也許他比你想像中的可愛。
■不妨將困擾告訴主管,請他居中協調。
■想一想,也許是你難相處。
該自己做些調整。
到底能不能哭?─學會控制自己的眼淚
女性較會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情緒比男性穩定,健康情況較好。但,女性所習慣的紓解方式─哭泣,卻容易在職場上被視為軟弱或情緒化,甚至是威脅。
「我很怕女同事哭,她們一哭,我就束手無措,好像我做錯了什麼事,」一位男性主管害怕地說,「但這也讓我覺得,愛哭的女性好像不能擔當重任。」
也因此,職場顧問蘿琳在《女強人手冊》一書中不斷提醒女性,哭沒有什麼不妥,但如果想在職場上表現得宜,「一定要學習控制自己的眼淚。」
在公事上,學會用理性的言辭或堅定的態度來表達自己。情緒來時,吸口氣,專心想如何理性保護自己,而不是任由情緒主宰。
但對同事表達關心或支持時,不怕流露真感情。
當別人批評你時,化阻力為助力
「她太敏感了,一點都說不得。」
「喔,她很情緒化,你最好別當面批評她。」
許多職場專家都發現,比起男性競爭好鬥的性格,女性的確較難接受外來的批評,且會不自覺地排斥它,為自己辯護。
與其排斥,還不如正面迎向它,化阻力為助力。「最好的方法是,先平心靜氣地聽別人說完,」職場顧問蘿琳建議,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與他人討論對話,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自己也不會錯過善意的、有建設性的批評。
當然也有些同事,特別是男性,會在批評時,夾雜著粗魯的言語或人身攻擊,像是「你們這些女人什麼都不懂,就是很笨」,此時也要正色回應對方:「你批評的內容我可以接受,但說話方式並不妥當,」適時讓對方知道你的堅持。
回到家,打開愛的抽屜
曾有人說:「家是講愛的地方,而不是講道理的地方。」
所以,開這個抽屜時,別忘了多放點愛的原料,也可以適時讓家人知道自己的疲倦與極限。
把工作情緒留在門外
離開辦公室,回家前,有什麼方法可以轉換情緒?
「如果那天開車,我會脫掉高跟鞋踩煞車和油門,放點輕鬆的音樂,讓自己開始想家裏的人和家裏的事,想先生今天過得如何,想小孩在學校可能發生了什麼好笑的事,他們一定會嘰嘰喳喳的告訴我,我愈想愈渴望回家。
所以,當我一打門時,能立刻走入家庭生活,把工作留在門外……」
一個銀行的女經理分享她這些年來的心得。有好長一段時間,她也曾把煩悶的工作情緒帶回家,見到先生就罵,看到電視新聞也批評,對垃圾桶都有意見,搞得全家緊張兮兮。
後來,她試著回家就是要把工作情緒留在門外,放輕鬆,見到家人才會開心。
化媽媽的妝
有個小孩在學校寫了篇作文,題目是「我最希望媽媽為我做的一件事」,結果孩子寫了「我希望媽媽不要一回家就罵我,我希望她先聽我說,我今天在學校有好多好玩的事……。」
媽媽看了作文,心頭湧上一陣歉意,她何嘗不想和小孩開開心心在一起,但一忙就忘了,小孩最渴望的是溫柔的母愛與呵護。
所以,在責備前,不妨先想想小孩的好,他今天已完成了什麼事,別追著不足的部份疾言厲色。
如果真的失控,發了脾氣,也可以向孩子道歉,說明自己有多累,孩子也漸漸能培養出同理心。
別把嚴厲的工作態度和效率帶回家,還是要為小孩化一個媽媽的妝。
不做一百分管家
回到家,雖然要展現女性溫柔體貼的一面,但也別事事求完美,多給自己留口氣。
比如說,別要求家裏一定得窗明几淨。親友之間的來往,適可而止。有時候,可婉轉告訴親戚和長輩,自己的時間有限,請他們見諒,也和先生溝通,讓他明白。
適時說:「我累了。」
有婚姻或兒女的職業女性,坦白這麼一句,家人疼惜。與父母同住的單身女性,也可以坦白相告。
一個得長時間工作的科技新貴族,下班後總是疲憊不堪,一句話也不想說,但回到家,殷殷期盼的媽媽卻又忍不住問:「你今天很累喔?」明知對方的心,兩個人卻拙於言辭,不知該說什麼。後來,這位年輕的女兒終於學會主動,一下班她會先說:「我累了。」媽媽也漸漸習慣,在她吃過飯,休息後才打開話匣子。或是在週末,母女相約吃個輕鬆的早餐,聊聊天。
另一個從事行銷工作的單身女兒,則學會對父母多表示感謝,她發現,當她能肯定父母的心意時,他們反而不再碎碎唸,也減少雙方的磨擦。
別忘記,自己的抽屜
「我們只有在獨處時,才能將生命的熱情放在自己身上。」──女作家維吉尼亞.伍爾芙
打開自己的潘朵拉盒子
在古希臘神話中,美麗的潘朵拉因好奇,打開一個從未被開啟的木盒子,一時間,飛奔出許多人性,像飢餓、貪婪、紛爭、情慾……
在每個人的心底,也都藏有一個潘朵拉盒,裝著各式各樣複雜的情緒。
許多研究都發現,壓抑或忽略自己的情緒,只會帶來反效果,像是身體的疼痛,或因易怒、反應過度,傷害人際關係。
因此,心理學家多鼓勵壓力大的現代人,要勇於了解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女性,「因為女性容易把重心放在照顧他人,常忽略自己真實的感受與需要,」貝芙莉.英格爾在《愛他,也要愛自己》一書中分析。
所以辛苦忙碌的現代女性,別忘了獨處時,適時打開自己的潘朵拉盒,了解自己的真實情緒,不再壓抑或隱瞞。
隨時寫下來,把情緒收起來
如果,情緒常累積到一個程度,無法處理或面對,不妨準備一個筆記本,隨時把情緒寫下來。
一個48歲的電視女製作人,床邊擺著許多筆記本,都是她情緒的紀錄。有她和朋友的對話,也有她看藝術表演的感動,甚至連夢境,都邊寫邊畫的記在紙本上,栩栩如生。「我隨時在整理我的情緒,」她說,「寫下來,就是把情緒收起來,當下不再受影響,如果想回憶,就翻到那一頁,切換自如,」總能笑嘻嘻的她,情緒極為穩定。
打橘子禪
打禪其實不難,看著一顆橘子,也能把心定下來。
把橘子放在跟前,閉眼開始想像:它是怎麼長大的,它周圍的環境、土壤與水份。再想像它剝開來的感覺,那味道,以及吃下去的感覺。
專心想橘子,讓思緒慢慢緩下來。模擬成橘子的感覺,也會忘記原本的情緒,達到抽離和轉移的目的。
也不是每次都要打橘子禪,蘋果、香蕉、鳳梨、西瓜,任何喜歡的水果都可以。打不同的水果禪,也能有不同的感受與歡喜。
Women"s Talk也可以很健康
有時候,女性也渴望和別人分享,聆聽彼此的感受。
「和幾個朋友有個約定,定期聚會且在日常生活中彼此關照,」《心靈美容,放輕鬆》的作者珍妮佛.羅頓建議,這是一個後援部隊,一個安全的地方,讓你抒發情緒,或是和朋友一起學習新事物。
但如果女性聚在一塊兒,只聊是非,或計較長短,反而會讓自己愈來愈不快樂。因此,羅頓建議,想想看「這朋友是真的關心你嗎,還是喜歡聊別人八卦?」、「她能為你鼓勵打氣,真心希望你好嗎?」、「你們能不能在一起學新事物,有所長進?」
選對朋友,談對話題,Women"s Talk也可以很健康。

愈睡愈累? 小心睡出病!

愈睡愈累? 小心睡出病!

NOWnews 
大多數的上班族累積了平日的辛苦,好不容易在假日狂睡補眠,但是否有愈睡愈累的狀況?明明睡很飽,卻猛打呵欠,很有可能是狂睡下的「垃圾睡眠」。就像吃垃圾食物一樣,吃了會有飽足感,但吃多了對身體不好,甚至會蠶食人們的健康,垃圾睡眠也是相同的道理,愈睡愈多反而更累,甚至睡到身體產生更多毛病,像是肥胖、易焦躁、健忘症等,長期不改善,甚至有可能導致癌症。適度的睡眠時間也要有好的睡眠品質,傳說,拿破崙只需要極少的睡眠時間就可以有更多時間想戰略打仗,也傳說拿破崙脾氣暴躁,是不是因為睡眠不足所導致就不得考究,但是拿破崙貴為將軍,暴躁理所當然,一般的工作者忙於工作睡眠不足,在工作上哪敢有情緒失控的表現,在有限的睡眠時間若又睡眠品質不好,可說是雪上加霜。
現代人時常無法掌握自己的睡眠時間,因為有太多事情要處理,往往到了假日,想要好好補眠,卻睡出「垃圾睡眠」,平日睡不飽傷身,假日睡也傷身,如果整體睡眠問題要改善,關鍵不在睡得多,而是要有高品質的睡眠,近幾年,許多人會利用精油芳香療法,具有舒壓放鬆的效果,但現今精油種類眾多,族繁不及備載,使用程序又複雜,令人眼花撩亂,不知從何下手。
現今有業者突發奇想,調配出專為睡眠問題推出精油「自然好眠」,有薰衣草、迷迭香等,助於情緒和緩與平靜心寧,同時「自然好眠」也獲台灣睡眠障礙協會所推薦使用。但若睡眠問題嚴重者,應求助醫師,避免自行使用偏方,讓睡眠問題更趨嚴重。
導致睡眠狀況的原因百百種,問題很有可能出現在生理或是心理,不過,睡眠為健康之本,應該好好重視才是。
NOWnews

上下肢血壓比異常是低風險年長者的心血管事件指標

上下肢血壓比異常是低風險年長者的心血管事件指標

24DRS 
  【24drs.com】March 16, 2010 (佛州坦帕市) — 根據發表於介入性放射科協會第35屆年度科學會議的新研究結果,上下肢血壓比(ABI)異常可以預測佛明罕危險分數(FRS)低到中等者的後續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

主要研究者、Providence 羅德島醫院血管疾病研究中心主任、布朗大學Alpert醫學院診斷影像學教授Tim Murphy醫師在發表時表示,這個簡單又不貴的檢查,提供了另一種方法來辨識哪些人可能有後續的心臟病發作風險。

Murphy醫師在發表時表示,根據佛明罕危險分數,任何改善確認個別心臟病發作風險的方法,都對公共衛生都有重要影響,或許可以藉由此一檢查挽救數千生命。

【檢視PEDAL研究的資料】
根據發表內容,幾乎有三分之二的冠狀疾病發生在不知道自己有這種高風險的人身上。

Murphy醫師解釋,ABI檢查是以非侵犯方式測量腳踝處的血壓,用於篩檢周邊動脈疾病(PAD),它直接測量腳動脈的脂肪血塊以及間接估計整個心血管系統的血塊累積量。

雖然以前的研究檢視了高ABI與心肌梗塞風險增加之間的關聯,但這是首次探討原本未被視為高風險之年長者的此一關聯性研究。

Murphy醫師等人檢視了「Population-Based Examinations to Determine Ankle-Brachial Index (PEDAL)」這項研究的資料,由「Legs for Life」這項免費公共篩檢計畫組織該試驗,於美國的23個地點進行。

於2007-2008年間共納入822人(69.7%為女性;89.7%為白人;平均年紀64歲),進行PAD篩檢以及檢查ABI,所有病患都沒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

使用FRS來確認冠心症的10年風險,分類為低風險(<6%)、中度風險(6%-19%)以及高風險(>20%),任一腳的ABI小於0.9和/或高於1.4 被視為異常。

【辨識出10%其他方面低風險者】
分析結果顯示,研究對象有14.2%出現異常ABIs(95%信心區間為11.9%- 16.8%)。

總共有256人屬於低FRS、414人為中度FRS、152屬於高FRS (分別是31.1%,50.4%和18.5%)。

低FRS者之中,11.3%同時也有異常ABIs,中度FRS者則有12.8%如此。

Murphy醫師報告指出,整體而言,10%的PEDAL研究對象有異常ABIs,其他則是根據FRS分數屬於低到中度風險者,不會被考慮進行積極的風險因素管理。

他指出,多數人並不暸解那些傳統的、認可的風險評估方法,我認為不太敏感也不太有辨識力,最多只適合那三分之一即將發生心臟病發作者,相對的,ABI是一個無風險、非侵犯性的檢查方式,可以簡單地運用於那些沒有任何病史者的確認。

人們知道自己的血壓與膽固醇值,因為知道這些對於風險預測很重要,但是,這些數值在預測風險上的功用也還好而已,或許,每個人也應該知道自己的ABI,不過,在做出整體建議之前,我們還需要更多研究證實。

他指出,不過,如果是55歲以上且無已知風險者,最好考慮接受此項檢查,因為有十分之一的人可能會發現有PAD,這是心臟病發作的高風險因素。

被問到檢查費用時,Murphy醫師估計每次約100-200美元,但是可以考慮納入一般體檢之內,目前只有高風險病患可以單獨給付檢查費用,這些人未納入我們的研究,國內經常也會舉辦免費篩檢。

【普及這項檢查】
喬治亞州亞特蘭大Emory Adventist醫院介入放射科主任John Lipman醫師表示,藉由這個相當簡單的檢查,研究者可以辨識出那些原本你認為沒有問題的11%至12%病患的PAD。

未參與本研究的Lipman醫師指出,這相當令人興奮,因為現在將注意力轉向預防方面,我們目前可以在病患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或需要更貴的介入方式之前提早進行辨識嗎?如果可以,或許可以讓他們提早接受藥物控制與其他處置,例如戒菸、行為改變、飲食改善等等,對未來產生改變。

Lipman醫師結論表示,我認為這是個傑出的研究,這個簡單容易的檢查方法有其效果,我認為它可以更普及,或者說,它應該更普及。

Murphy醫師和 Lipman醫師並未宣告任何相關財務關係。

介入性放射科協會(SIR)第35屆年度科學會議:摘要43,發表於2010年3月14日。
24DRS

《健康之鑰》 咽喉部病變 可能引發喉源性咳嗽

《健康之鑰》 咽喉部病變 可能引發喉源性咳嗽

台灣新生報 
咽喉部病變所引起的咳嗽,傳統中醫稱為喉源性咳嗽。署立新竹醫院中醫科黃雪雅表示,這種病症在西醫歸於慢性咽喉炎合併咳嗽的症狀,臨床上患者常出現咽喉不舒服,隨後馬上咳嗽,但咳嗽大多無痰或少痰,經常伴隨咽喉搔癢不適或灼熱刺痛、聲音嘶啞、乾燥少津感或異物感等症狀,西藥療效多半不理想。
黃醫師在一場學術研討會中指出,這類型病人大部分都有慢性咽喉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若發展到後期,咳嗽症狀往往經久不癒,其病位主要在咽喉,因為咽喉為肺的門戶,也是風寒熱燥侵襲肺衛的捷徑,外邪常由口鼻而入,進而侵犯到咽喉,久而久之,咽喉炎症刺激到人的肺絡,之後就會引發咳嗽。

造成喉源性咳嗽外在因素為人體感受風邪,內在因素則是慢性咽喉炎久不癒,反覆發作致病,也跟人的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因為是咽喉部病變後導致的咳嗽,所以這種病症較不為一般民眾所熟知,常常被忽視或輕忽它的存在。

黃雪雅表示,喉源性咳嗽與人的心、肝、脾、肺都有關連性,傳統中醫依八綱辨證以便進一步分析、辨認疾病的證候,對症用藥。

黃醫師指出,風邪犯肺,肺氣失宣,以致鬱遏咽喉患者,咽喉正常或只有輕度充血的情形,適合用止嗽散加射干麻黃湯等處方;脾虛濕盛,痰濁痹阻者,患者常脾虛氣弱,以致不能化津,並聚而生痰,漬於咽喉,導致咽喉不舒服、痰涎纏綿,痰質清色白,咽喉呈現慢性充血情形,適用參苓白朮散等處方。

肺腎陰虧,虛火上炎患者已咳嗽日久,且咳嗽聲音短促,尤以夜間較為嚴重,常痰少或無痰,有聲音嘶啞、咽乾微痛、口鼻乾燥等症狀,咽喉有慢性充血情形,適合用知柏地黃丸加減等處方;肺胃津傷,津枯作癢患者常感覺咽癢不舒服,一感覺到癢即咳,咳聲相當短促,喝水後才得以緩解,口乾咽燥,咽中有異物感,常有少痰、無痰或痰中帶血絲的情形發生,適合用沙參麥冬湯加款冬、百部、玄參等單味藥。

黃雪雅醫師進一步指出,肝鬱氣滯,痰氣交結患者咽喉無明顯充血情形,常氣機鬱閉不順暢,痰氣交阻,常胸悶、善太息(以長聲噓氣為舒的症狀),適合用半夏厚朴湯加減等處方。瘀血阻絡患者為病久失治或誤治所致,咽部乾澀有刺痛感或是異物感,咽喉、聲帶也常呈現慢性充血狀態,有血管擴張瘀阻情形,適合用會厭逐瘀湯等處方;心火偏旺,循經犯喉患者聲音嘶啞,喉痛不舒服,常乾癢咳,適用導赤散加減等方。
台灣新生報

忽視子宮內膜異位小心引發腎衰竭!

忽視子宮內膜異位小心引發腎衰竭!

優活健康資訊網 
文/署立基隆醫院泌尿科 許汶蒼主任、婦產科 簡博賢醫師
輸尿管也會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署立基隆醫院許汶蒼主任提到:子宮內膜異位出現部位以腹腔、卵巢及輸卵管等處居多,該院日前發現一名26歲大陸新娘及51歲婦人至泌尿科求診有嚴重之腎水腫現象,檢查後竟為輸尿管子宮內膜異位!
26歲的大陸新娘因右腰痛持續八個月來泌尿科求診,超音波發現兩側腎水腫。進一步電腦斷層、輸尿管鏡檢查及順行性泌尿道攝影發現左側巧克力囊腫及雙側下端輸尿管狹窄疑似子宮內膜異位造成。在該院泌尿科及婦產科醫師通力下,完成雙側輸尿管膀胱重建及左側巧克力囊腫切除手術,術後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病人接受荷爾蒙治療六個月,並在最近懷孕且腎功能恢復正常。
另位51歲婦人無任何症狀,偶然超音波發現右側嚴重腎水腫,經電腦斷層及輸尿管鏡檢查發現右側中段輸尿管良性腫瘤,經輸尿管區段切除及重建手術後,病理檢驗為輸尿管子宮內膜異位,但有趣的是病人其他卵巢及腹腔並無病兆,而為原發於輸尿管的子宮內膜異位。
署立基隆醫院婦產科簡博賢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為子宮內膜於子宮腔外的器官成長發育所致,最常見為卵巢造成巧克力囊腫、輸卵管及子宮直腸間的凹陷處等。約有百分之二十生育年齡的可能罹患此病,病人常因月經時下腹部疼痛、經血過多及腹脹甚至不孕症,而由婦產科超音波或腹腔鏡診斷。但仍有一小部分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會經過血液或淋巴循環,像癌症轉移到其他器官成長發育,如消化器官、肺部組織及腦部都有案例報告。
署立基隆醫院泌尿科許汶蒼主任說:泌尿道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相當罕見,可發生於膀胱造成月經週期性的血尿,或於輸尿管造成腰痛甚至腎衰竭。輸尿管阻塞可能因子宮內膜於輸尿管旁的組織生長造成沾黏,如上述病例原發於輸尿管內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更少見。
許汶蒼主任提到:子宮內膜異位症雖然是良性,也有可能像癌細胞一樣,隨血流侵犯身體其他組織。建議於婦產科確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人,仍須做腎臟超音波的檢查,排除輸尿管的侵襲。很多病人為無症狀的腎水腫,可能引發腎衰竭,不可不慎!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8317
優活健康資訊網

孩子們不只是胖 還是非常胖

孩子們不只是胖 還是非常胖

24DRS 
【24drs.com】March 18, 2010 -- 根據一篇觀察71萬名2歲至19歲孩童體重與身高的研究顯示,極度肥胖的孩童人數已達「警戒」值了。

位於南加州的凱瑟永久機構研究科學家Corinna Koebnick博士表示,在一個大型的預付健康計畫中顯示,極度肥胖的流行率遠比我們所想的還高。

她向WebMD表示,有7%的男孩與5%的女孩極度肥胖是很嚇人的事,這已經是她發現的整體極度肥胖率。Koebnick博士表示,在研究結果出來之前,她預測可能在3%到5%之間。

而且7%與5%是整體的數值,對某些族群而言,極度肥胖的流行率是更高的,達到近12%。

【孩童極度肥胖:研究細節】
Koebnick博士與同事們觀察超過70萬名孩童的電子病歷,瞭解他們在2007年至2008年之間住院與門診時的身高體重曲線資料。

樣本數是依照性別均等,有357,205位男孩與353,744位女孩。研究人員將他們分成過重、肥胖、或極度肥胖。

根據疾病管制局(CDC)表示,過重的定義是體重在生長曲線的85%以上;肥胖是在95%以上。Koebnick博士表示,極度肥胖的定義是體重超過各年齡與性別的95等級120%以上。

Koebnick博士表示,簡單來說,對一個10歲的男孩或女孩來說,你可以預測他或她的體重約70磅,如果這個小孩重到140磅,就算是極度肥胖。

她表示,這是第一次有研究使用CDC的極度肥胖定義。

【孩童的極度肥胖:研究結果】
Koebnick博士的團隊發現:
* 37.1%的孩童過重
* 19.4%屬於肥胖
* 6.4%是極度肥胖

之後,他們觀察性別與種族之間的差異,結果發現,西班牙裔的男孩極度肥胖流行率最高,有11.2%是極度肥胖;黑人女孩則有11.9%屬於極度肥胖。

研究人員發現,10歲的男孩極度肥胖流行率最高;女孩則是在12歲與18歲的極度肥胖流行率最高。

Koebnick博士表示,這是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這些孩子非常有可能成為肥胖的成人,面臨所有幼年肥胖引起的相關健康問題,包括心臟病與糖尿病等。

【極度肥胖:第二意見】
這篇最新研究結果並未讓Lisa Goldman Rosas博士感到驚訝,她在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的家庭與社區醫學系做博士後研究,專門研究西班牙裔孩童的肥胖問題。這個研究結果與之前所知西班牙與黑人孩童肥胖人數增加一致。這是全國性資料、凱瑟的其他人口研究與其他研究的結果。

美國小兒科學會肥胖工作小組的Sandra Hassink醫師表示,這篇研究結果的含意很清楚。她也是德拉威州Wilmington的Nemours/Alfred I. duPont兒童醫院中,Nemours小兒肥胖倡議的主任。

她表示,我們需要盡快開始對付肥胖問題,不如這樣吧,父母們自訂家庭目標,幫助孩子維持健康的體重。

她向WebMD表示,當你看到孩子有這個風險時,希望能早期介入。一旦父母們注意到體重快速增加或是飲食習慣有高風險時(像是吃大量垃圾食物),她建議父母們要採取行動。一旦孩子變成嚴重肥胖,就會有身心的問題,例如恃強欺弱或被戲弄等。

她表示,若是家中孩子屬於85到94等級(過重)時,需要更加注意家中環境,限制看電視、含糖食品或速食等。
24DRS

2009藥物銷售 癌症和三高最多

2009藥物銷售 癌症和三高最多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27日電)寰宇藥品2009年台灣銷售藥物排行榜統計,用藥前20名中,三高和癌症用藥各占6項最多,其中癌症用藥有明顯上升趨勢。醫師預估,癌症用藥未來成長會更快速,可能囊括一半排名。寰宇藥品資料管理公司(IMS)2009年最新台灣銷售藥物排行榜顯示,去年排行第1名的藥物仍為降血壓用藥「脈優」,其次依序為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基立克、立普妥(降血脂藥)、得安穩(降血壓藥)、保栓通(抗凝血藥)等。
進一步分析前20名的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三高藥物,共包括第1名「脈優」、第3名「立普妥」、第4名「得安穩」、第9名「寇脂妥」(降血脂藥)、第10名「瑪爾胰」(控制血糖用藥)、第18名「可得安穩」,共有6項。
相較於2008年三高用藥有8項,2009年只剩6項。儘管三高用藥減少,但癌症用藥卻明顯上升。
排行顯示,前20名中,癌症用藥與三高藥物相同,占了6項,包括第2名的「基立克」、第7名預防乳癌復發的「賀癌平」、第13名治療肺癌的「艾瑞沙」、第16名用於多種癌症化療藥物「剋癌易」、第17名「得舒緩」、第20名治療大腸直腸癌的「爾必得舒」。
北醫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今天受訪表示,癌症用藥未來10年在前20名用藥中,應會占一半名次;癌症是威脅國人最恐怖的疾病,患者會不會活下來,與癌症用藥有極大關係。
戴承正說,以「賀癌平」來說,去年底開始健保給付用於輔助性化療,因為這種藥物用在預防乳癌復發效果不錯,關鍵在於治療後,患者可以過正常生活,回到工作崗位;過去患者自費使用時,就已經很多患者願意自費,健保給付後,使用者增加。因此,銷售金額的年成長率高達33.8%,在前20名藥物中成長率第1名。
另外,戴承正說,大腸直腸癌每年新增人數達上萬人,因此治療大腸直腸癌的「爾必得舒」也首度進入前20名,預期未來用藥還會上升。
他說,除癌症發生率攀升外,很多三高用藥沒有多大利潤,藥廠研發的興趣降低;反觀癌症用藥利潤高,且攸關人命,1天不吃就會威脅生命,未來癌症用藥發展相當可觀。990327

中央社

孩子們不只是胖 還是非常胖

孩子們不只是胖 還是非常胖

24DRS 
【24drs.com】March 18, 2010 -- 根據一篇觀察71萬名2歲至19歲孩童體重與身高的研究顯示,極度肥胖的孩童人數已達「警戒」值了。

位於南加州的凱瑟永久機構研究科學家Corinna Koebnick博士表示,在一個大型的預付健康計畫中顯示,極度肥胖的流行率遠比我們所想的還高。

她向WebMD表示,有7%的男孩與5%的女孩極度肥胖是很嚇人的事,這已經是她發現的整體極度肥胖率。Koebnick博士表示,在研究結果出來之前,她預測可能在3%到5%之間。

而且7%與5%是整體的數值,對某些族群而言,極度肥胖的流行率是更高的,達到近12%。

【孩童極度肥胖:研究細節】
Koebnick博士與同事們觀察超過70萬名孩童的電子病歷,瞭解他們在2007年至2008年之間住院與門診時的身高體重曲線資料。

樣本數是依照性別均等,有357,205位男孩與353,744位女孩。研究人員將他們分成過重、肥胖、或極度肥胖。

根據疾病管制局(CDC)表示,過重的定義是體重在生長曲線的85%以上;肥胖是在95%以上。Koebnick博士表示,極度肥胖的定義是體重超過各年齡與性別的95等級120%以上。

Koebnick博士表示,簡單來說,對一個10歲的男孩或女孩來說,你可以預測他或她的體重約70磅,如果這個小孩重到140磅,就算是極度肥胖。

她表示,這是第一次有研究使用CDC的極度肥胖定義。

【孩童的極度肥胖:研究結果】
Koebnick博士的團隊發現:
* 37.1%的孩童過重
* 19.4%屬於肥胖
* 6.4%是極度肥胖

之後,他們觀察性別與種族之間的差異,結果發現,西班牙裔的男孩極度肥胖流行率最高,有11.2%是極度肥胖;黑人女孩則有11.9%屬於極度肥胖。

研究人員發現,10歲的男孩極度肥胖流行率最高;女孩則是在12歲與18歲的極度肥胖流行率最高。

Koebnick博士表示,這是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這些孩子非常有可能成為肥胖的成人,面臨所有幼年肥胖引起的相關健康問題,包括心臟病與糖尿病等。

【極度肥胖:第二意見】
這篇最新研究結果並未讓Lisa Goldman Rosas博士感到驚訝,她在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的家庭與社區醫學系做博士後研究,專門研究西班牙裔孩童的肥胖問題。這個研究結果與之前所知西班牙與黑人孩童肥胖人數增加一致。這是全國性資料、凱瑟的其他人口研究與其他研究的結果。

美國小兒科學會肥胖工作小組的Sandra Hassink醫師表示,這篇研究結果的含意很清楚。她也是德拉威州Wilmington的Nemours/Alfred I. duPont兒童醫院中,Nemours小兒肥胖倡議的主任。

她表示,我們需要盡快開始對付肥胖問題,不如這樣吧,父母們自訂家庭目標,幫助孩子維持健康的體重。

她向WebMD表示,當你看到孩子有這個風險時,希望能早期介入。一旦父母們注意到體重快速增加或是飲食習慣有高風險時(像是吃大量垃圾食物),她建議父母們要採取行動。一旦孩子變成嚴重肥胖,就會有身心的問題,例如恃強欺弱或被戲弄等。

她表示,若是家中孩子屬於85到94等級(過重)時,需要更加注意家中環境,限制看電視、含糖食品或速食等。
24DRS

體重正常者 3成自認過胖

體重正常者 3成自認過胖

台灣新生報 
衛生署「正確健康訊息」民調顯示,有固定運動的國人只佔六成七;另外,根據衛生署計算受訪者BMI,有六成的人體重正常,但其中三成民眾認體重過重。
衛生署昨天公布「正確健康訊息全民知多少」民調結果,衛生署衛生教育推動委員會執行秘書廖崑富受訪表示,這次調查針對全台各縣市一萬五千名民眾,主要希望了解與民眾切身相關的六大健康議題認知狀況,包括登革熱、健康體能、用藥安全、體重控制、癌症篩檢、自殺防治。
廖崑富表示,調查也發現,對身體質量指數(BMI)有正確認知的民眾約佔百分之五十二。根據衛生署以受訪民眾身高體重計算發現,有六成民眾體重正常,其中卻有三成民眾認為自己體重過重。
調查還發現,百分之八十二民眾知道應在七天內清理室內積水容器,才能防治登革熱。在用藥安全方面,有九成民眾了解,未經衛生署許可的藥品是不合法的藥品。廖崑富說,調查顯示,近五成民眾知道政府提供免費安心專線○八○○七八八九九五。
台灣新生報

有氧運動最能燃燒體脂肪 幫忙減肥

有氧運動最能燃燒體脂肪 幫忙減肥

台灣新生報 
運動是否得宜,對於減肥成效也有影響。中醫師陳玫妃表示,運動可以幫助熱量消耗,燃燒卡路里。根據統計,要減肥一公斤,大約要消耗七千卡的熱量。如果只是散散步、作家事等無氧運動,消耗的熱量不大而已。想要確實削減累積在體內的脂肪,最有效的運動就是有氧運動。
醫師表示,有氧運動是一種持續性、耐力高的運動,像慢跑、騎單車、游泳等。可以動到全身,建議運動時間一次應持續至少30分鐘,每週三次,才能進一步擴張心肺機能,加速代謝,來確實燃燒到脂肪。茶飲方輔助保健部分,可用荷葉2錢、車前子3錢、黃耆3錢。用700C.C的水煮沸後,轉成小火,放溫,即可飲用;有利水、消脂及補氣作用。也有助新陳代謝。
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