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地瓜嗎?暖胃、通便秘,還可以排毒!
雲林縣水林鄉甘薯》這麼甜,像裹了蜜糖!
還沒跑這題目之前,我跟許多人一樣,對地瓜的認識不外乎高纖、排毒養生,平時在超市見便宜就買,不會太注意產地,心想地瓜應該很耐種,哪裡的都一樣。街上偶爾遇到賣烤地瓜攤販時,一陣陣焦烤飄香令人想起鄉下田間「焢窯」的兒時記憶,如此而已,直到我第一次吃到「台農57號」,才知道原來地瓜還有產地差異。
驅車南下採訪途中,我隨口問攝影記者許育愷身體狀況,他之前去醫院拍攝放射治療儀器,沒有做好防護,兩隻手暴露在放射線能量下,起嚴重水泡。許育愷除了塗蜂膠,就靠天天吃地瓜排毒,他到處問農友哪裡的地瓜品質好,四處試吃,結果得到相同結論──「台農57號」。
甘薯的原鄉
地瓜又名番薯、山芋、甘薯,但「甘薯」似乎更適合用來稱呼台農57號,因為這品種特別甜,烤過後呈金黃色,散發出天然的焦糖香,我第一次吃時,還以為老闆偷偷在裡面摻了焦糖。
台農57號來自雲林縣水林鄉,整個鄉幾乎都種甘薯,堪稱全國種植甘薯最大宗的鄉鎮,種植面積達1000公頃,佔全省十分之一,總產量佔全省五分之一,總產值約6億元。
台北人常吃的「金山地瓜」(台農57、66號)或知名度也高的「竹山地瓜」(台農64號),品種都來自水林,水林鄉農會總幹事洪丁仁略顯自豪。
位於北港溪下游的水林鄉土壤略帶鹹鹼性,屬於半砂土,特別適合種甘薯,與水稻田採取輪作,不斷改良田間耕作技術,孕育出號稱全國最好吃的台農57號,甚而去年獲得台灣檢驗(SGS)驗證公司通過,取得台灣第一張甘薯生產履歷。
看來風光的甘薯產業,其實一開始很不順利,農民不諳行銷包裝,台農57號剛上市時每台斤只有2元左右,跟其他經濟作物相比,獲益有限,甚至還曾因產量過剩,價格低賤到沒有盤商收購,農民垂頭喪氣枯坐田埂,無語問蒼天。
台北人常吃的「金山地瓜」(台農57、66號)或知名度也高的「竹山地瓜」(台農64號),品種都來自水林,水林鄉農會總幹事洪丁仁略顯自豪。
位於北港溪下游的水林鄉土壤略帶鹹鹼性,屬於半砂土,特別適合種甘薯,與水稻田採取輪作,不斷改良田間耕作技術,孕育出號稱全國最好吃的台農57號,甚而去年獲得台灣檢驗(SGS)驗證公司通過,取得台灣第一張甘薯生產履歷。
看來風光的甘薯產業,其實一開始很不順利,農民不諳行銷包裝,台農57號剛上市時每台斤只有2元左右,跟其他經濟作物相比,獲益有限,甚至還曾因產量過剩,價格低賤到沒有盤商收購,農民垂頭喪氣枯坐田埂,無語問蒼天。
水林鄉公所農業課長楊名展記得2001年,他剛被調來農業課就遇到甘薯價格大跌,「當時一斤才1.5元,路上堆滿小山丘,沒人要。」收成欠佳或產量過剩都是看天吃飯農民的夢靨,尤其地處偏僻、缺乏知名度的水林鄉,即使甘薯再香再甜,也上不了桌面。
看著壯如大白蘿蔔的甘薯橫躺田間無人聞問,楊名展到處籌錢舉辦大型活動,免費請民眾吃甘薯丸子、蜜甘薯、烤甘薯……,將水林甘薯推銷到其他縣市,他還自掏腰包將甘薯一袋袋送給親朋好友,或寄到外縣市,只要有人喜歡就送,「反正那時一個大麻袋的甘薯不到200元,」他說。
出外遊子心繫故鄉甜
漸漸地,口碑出來了,一個星期後,有朋友主動打電話給楊名展說「好吃」,想再要一袋。在台北經營鑽石精品的楊明憲也因家鄉的一袋地瓜,更加重視健康。
坦言以前不知道水林甘薯這麼好吃的雲林子弟楊明憲,收到長輩送他一袋地瓜並叮囑:「吃吃看,這是全台灣最好吃的地瓜。」
起初他半信半疑,一吃之後,從此對水林甘薯另眼相待。「怎麼會有這麼好吃的地瓜,口感綿密,」楊明憲驚呼。他同時也觀察,家鄉祖父高齡101歲、父親目前80多歲身體仍硬朗,他們飲食簡單又自然,長年主食之一的地瓜,應該功不可沒。
眼看故鄉甘薯乏人問津,楊明憲也展開情義相挺行動,他自掏腰包買了一麻袋又一麻袋分送北部親友,恰好台北人熱中吃地瓜排毒餐,瘦身兼養生,這個健康禮物頗受朋友歡迎。甚至有個朋友的父親長年失智,記憶力與表達力都出現障礙,卻因吃了水林甘薯,主動打電話問兒子:「這個地瓜哪來的,好好吃,我還想再吃。」
一個不起眼的小地瓜竟然可溫暖失智長者的心,楊明憲深受感動之餘,決定試作地瓜生意,推展簡單純淨的養生食品。他跟太太、兒子成立綠印食品公司,在水林鄉找農友契作,利用水稻輪作、不灑農藥以及生物防治法耕作方式,生產無農藥殘留的甘薯,再利用網路,從產地直接配送,降低成本。
水林甘薯長在灰灰乾乾、半泥半砂的土壤上,這麼一個不起眼的璞玉,大概連農夫也沒料到,竟能在這幾年成為餐桌上炙手可熱的天然食材,如鑽石般令人喜愛
眼看故鄉甘薯乏人問津,楊明憲也展開情義相挺行動,他自掏腰包買了一麻袋又一麻袋分送北部親友,恰好台北人熱中吃地瓜排毒餐,瘦身兼養生,這個健康禮物頗受朋友歡迎。甚至有個朋友的父親長年失智,記憶力與表達力都出現障礙,卻因吃了水林甘薯,主動打電話問兒子:「這個地瓜哪來的,好好吃,我還想再吃。」
一個不起眼的小地瓜竟然可溫暖失智長者的心,楊明憲深受感動之餘,決定試作地瓜生意,推展簡單純淨的養生食品。他跟太太、兒子成立綠印食品公司,在水林鄉找農友契作,利用水稻輪作、不灑農藥以及生物防治法耕作方式,生產無農藥殘留的甘薯,再利用網路,從產地直接配送,降低成本。
水林甘薯長在灰灰乾乾、半泥半砂的土壤上,這麼一個不起眼的璞玉,大概連農夫也沒料到,竟能在這幾年成為餐桌上炙手可熱的天然食材,如鑽石般令人喜愛
◎水林甘薯小檔案
■營養價值:甘薯含豐富纖維質、維生素C、E與β胡蘿蔔素,傳統醫學典籍《本草綱目》指出,地瓜屬鹼性,能「補中、和血、暖胃、寬腸胃、通便秘、去宿瘀藏毒。」
■產地特性:台農57號甘薯每年兩作,最適合秋作(沒有颱風,甘薯怕大水),適合種植溫度約20~30℃,土壤酸鹼值6.5~7.5,生長期約5~6個月,每年11月至隔年三、四月是水林甘薯產季。
■選購保存要訣:產季期間來水林鄉,可看到農民採收甘薯,建議直接到水林鄉農會購買,農會還販賣各種甘薯製品。
.農會:05-7854394,雲林縣水林鄉水北村文化路40號
.綠印食品公司:02-25152060 www.green-in.com.tw 金沙一番Q手作地瓜
.農會:05-7854394,雲林縣水林鄉水北村文化路40號
.綠印食品公司:02-25152060 www.green-in.com.tw 金沙一番Q手作地瓜
水林鄉農會農事指導員陳建助建議,小條的口感較綿密,適合烤;大條的香味甜度高,可蒸煮或做成薯條。
甘薯存放通風處,可存放約一個月,適合保存溫度為10~15℃(可抑制長芽),溫度太低會凍傷甘薯,溫度太高容易因纖維化而發芽。
甘薯發芽怎麼辦?「還是可以吃,」陳建助說,甘薯屬於旋花科植物,跟馬鈴薯不一樣,馬鈴薯(茄科)發芽後會產生酶,無法再食用,甘薯發芽後不會產生酶,只是會影響口感,建議不要放太久。
■賞味:水林甘薯甜度高、口感鬆軟適中,烤過再吃,會吃到一股天然的焦糖香味。建議連皮烤來吃,口感香Q、有彈性。
★★★料理祕訣,除了做地瓜粥,甘薯還有百變做法:
1.連皮烤或蒸煮,搭配無糖優酪乳當早餐。
2.蒸熟後打成泥狀加入麵粉揉成麵糰,丟入油鍋炸成酥黃的地瓜球,或沾椰子粉做成椰粉地瓜球;或將地瓜麵糰烘焙成蛋塔狀的脆餅。
3.可當做餡料,擠入泡芙薄麵皮內取代奶油,製成低熱量的甘薯甜點。
4.將甘薯蒸熟後放在冰箱,隔早只要剝掉皮,跟牛奶一起放入果汁機打成鮮乳甘薯汁。
5.連皮整顆放入烤箱,烤後用密封盒或塑膠袋包起來,放入冷凍,製成冰烤甘薯,要吃之前拿出來在室溫下自然解凍後連皮一起吃,搭配咖啡或茶,更是一絕。
6.將地瓜泥取代熱量高的馬鈴薯泥,做成生菜沙拉,或做成夏日消暑的布丁地瓜。
●延伸推薦食譜:夏日輕盈抗浮腫---綠豆地瓜湯
甘薯存放通風處,可存放約一個月,適合保存溫度為10~15℃(可抑制長芽),溫度太低會凍傷甘薯,溫度太高容易因纖維化而發芽。
甘薯發芽怎麼辦?「還是可以吃,」陳建助說,甘薯屬於旋花科植物,跟馬鈴薯不一樣,馬鈴薯(茄科)發芽後會產生酶,無法再食用,甘薯發芽後不會產生酶,只是會影響口感,建議不要放太久。
■賞味:水林甘薯甜度高、口感鬆軟適中,烤過再吃,會吃到一股天然的焦糖香味。建議連皮烤來吃,口感香Q、有彈性。
★★★料理祕訣,除了做地瓜粥,甘薯還有百變做法:
1.連皮烤或蒸煮,搭配無糖優酪乳當早餐。
2.蒸熟後打成泥狀加入麵粉揉成麵糰,丟入油鍋炸成酥黃的地瓜球,或沾椰子粉做成椰粉地瓜球;或將地瓜麵糰烘焙成蛋塔狀的脆餅。
3.可當做餡料,擠入泡芙薄麵皮內取代奶油,製成低熱量的甘薯甜點。
4.將甘薯蒸熟後放在冰箱,隔早只要剝掉皮,跟牛奶一起放入果汁機打成鮮乳甘薯汁。
5.連皮整顆放入烤箱,烤後用密封盒或塑膠袋包起來,放入冷凍,製成冰烤甘薯,要吃之前拿出來在室溫下自然解凍後連皮一起吃,搭配咖啡或茶,更是一絕。
6.將地瓜泥取代熱量高的馬鈴薯泥,做成生菜沙拉,或做成夏日消暑的布丁地瓜。
●延伸推薦食譜:夏日輕盈抗浮腫---綠豆地瓜湯
夏日輕盈抗浮腫-綠豆地瓜湯 |
綠豆200克 地瓜150克 紅糖適量 |
1、綠豆洗淨泡水備用;地瓜洗淨去皮切小塊備用。 2、加適量水將綠豆煮熟後加入地瓜塊煮熟。 3、加少許紅糖調味即可食用。 貼心小叮嚀:此道甜品因地瓜本身就有甜味,為了控制熱量,紅糖要儘量少放;不要買去皮綠豆,綠豆連皮去煮才能消暑。 |
熱量210.5卡、蛋白質9.7克、脂肪0.5克、醣類42.9克、纖維2.1克、膽固醇0.0毫克、維生素10.3毫克、鐵質7.6毫克、鈣質113.0毫克、鈉18.7毫克 |
◎周邊旅遊推薦
水林鄉不是觀光景點,距離水林最近的,是供奉媽祖的百年廟宇古蹟─北港朝天宮,車程約10分鐘,宮前大街兩旁盡是各種懷舊小吃攤、百年老店販賣各種伴手禮,像是賣鹹大餅的老字號餅店、以古法煉製而成的白芝麻與黑芝麻油,天然香氣四溢。
來到雲林,令人想起古坑咖啡,古坑距離水林鄉約半小時車程,雖然旅遊書上提到華山園區,那兒一條街上堆疊著許多咖啡店,缺乏整體規劃顯得紊亂。其實,在地人以及當地政商名流喜歡去一個祕密花園用餐或開會─竽芯園。
竽芯園很有印尼峇里島風情,藤蔓植物從樹上往下垂,彷彿天然簾幕,樹上果實累累,掛著串串波羅蜜,每顆波羅蜜就像大冬瓜這麼大,火鶴、白鶴花怒放,傍晚時倦鳥歸巢,也有八色鳥、飛鼠的足跡,吸引各地賞鳥人士來此,還曾經有人看過對面山頭的猴子橫越山路跳到這裡,大搖大擺坐在木造樹屋的木椅上,這裡的一草一木、木桌木椅都是主人張茂秋花了多年時間親手栽植、或從外面撿拾舊木頭修補打造而成。
我們來到竽芯園已近黃昏,園內空氣清爽,蟲鳴鳥叫聲不絕於耳,陣陣花香,竟沒有惱人的蚊子。原來張茂秋養大牛蛙捕食蚊子,運用自然界生物鏈原理,就不必為了滅蚊使用傷害身體的殺蟲劑。
張茂秋認為人不能違背自然法則而生存,台灣是個寶島,但人們卻不斷破壞,他打造這個小花園,就是想從自己做起。
有機會來古坑,建議來這裡喝杯咖啡享受清幽,品嚐老闆娘親手製作不添加味精的美味料理。
■哪裡吃:
.竽芯園休閒美食屋 05-5265006
.地址:雲林縣古坑鄉荷苞村尖山坑72號
.交通資訊:可從149甲6縣道往草嶺方向開車。
張茂秋認為人不能違背自然法則而生存,台灣是個寶島,但人們卻不斷破壞,他打造這個小花園,就是想從自己做起。
有機會來古坑,建議來這裡喝杯咖啡享受清幽,品嚐老闆娘親手製作不添加味精的美味料理。
■哪裡吃:
.竽芯園休閒美食屋 05-5265006
.地址:雲林縣古坑鄉荷苞村尖山坑72號
.交通資訊:可從149甲6縣道往草嶺方向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