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打造將才基因》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領導,就是用觀念領導

打造將才基因》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領導,就是用觀念領導

不管什麼時候看見杜書伍,他永遠是一派從容不迫,即使經過了去年一整年全球經濟對企業的震撼教育。
這當然也跟他的經營成績有關。再不景氣,聯強國際照樣逆勢擴張,去年合併營收成長了11%,達到台幣1千9百億元。連帶地,問起杜書伍去年體會最深的一件事,他豪氣地笑著回答:「這次金融海嘯,倒是解答了我腦子裡不少懸案,我很高興我很多想法都是對的!」

作者:盧智芳  出處:Web Only

從小就喜歡深思的杜書伍,腦子裡無時無刻不在轉動思考,成為企業家之後,這更成為他帶領團隊向前走的管理方式。「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杜書伍說。爲此,兩千年之後,他乾脆當起「老師」,每天早上八點到九點召集幹部「上課」。隨著聯強國際規模不斷擴張,杜書伍再進一步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讓全體員工都能了解他的思維。
大老闆為文創作,想必離不開嚴肅與教條的成分吧?一點也不。這系列後來以「聯強EMBA」為名,隨電子報發送的短文,因為談的是工作中人人會碰到的課題,角度深入淺出,以小窺大,不僅內部幹部受用,連收到的外界客戶、經銷商、合作夥伴都深覺有收穫,無形中爲杜書伍養出一批忠實閱讀的「粉絲」。
大方分享自己的心得,杜書伍笑著說,希望透過文字帶來影響,說不定就此改變某個人的職涯,或讓某家企業從此降低基層運作的成本。「公開這些是帶點理想性,」他說。
累積多年後,這些篇章集結為《杜書伍講堂-聯強EMBA職場篇精選》一書,新書付梓前,杜書伍接受採訪,談起他走過的職涯歷練,並從作者角度提供讀者使用本書的建議。

(以下為採訪整理)

問:你對自己的職涯一直都有清楚的想法,是不是少年養成的過程帶給你一些影響?
答:我覺得有兩個因素,第一,是種穩定的力量。
我的家庭教育一直教我要踏實,假如沒有這個,人就會浮躁,風一吹就會搖來搖去。
第二,我成長的年代,是台灣非常期望走向富裕的年代,對自己有希望成功的強烈企圖心。有了這種企圖心,就會去動腦,想要突破。但有了先前穩定的力量搭配,我不會躁進,或一看到旁邊的機會,就方向搖擺。
問:父母親怎麼教育你這種態度?有特別的方式嗎?
答:這些認知有的是來自父母正面的言教,但也有來自負面的。好的可以學,壞的記取教訓。
像我母親是正面教材,我父親的中年危機,則算是負面教材,他本來教書教得很好,收入也很高,但後來他想當校長,就從教育界退休,參加別人的辦學。最後卻沒有成功。這件事對我的影響是,當我要做重大決定時,我會很審慎,會陷入長考。多思考,就會把範疇拉大,把考慮的時間拉長。長考也是另一種穩定的力量。
問:你的職涯中,哪些是你需要長考的時刻?
答:我出來工作大概快4年時,有人用double(雙倍)的薪水來挖角。我那時候做英特爾的微處理器,他做電子打卡鐘,當時我的薪水兩萬出頭一點,他用5萬挖我。因為他的產品要外銷,他還對我說:「我就給你50萬,你跟我去國外跑。」那時候,這筆錢很大很大。
我想,天底下從來不會有好康的事掉下來。這個人出手這麼大氣,他的行事作風不踏實。這筆錢我能拿6個月還是一年?所以最後我就沒有去。
另外一次,是我大四時在補校教高三數學,服完兵役回來後,校長又來找我,要我去教書。我約略算一下,去教書,至少一個月有4千五,當時薪水差不多是七千塊,等於是兼一份差,薪水增加6成,但我還是拒絕了。
因為老師領的是鐘點費,薪水不錯,但增幅有限,又不是我的主業。我投入公司的工作,薪水可能會成長很快,所以我拒絕了,決定專注做我的本業。
問:很多人面對機會難以拒絕的理由,是認為它稍縱即逝,你不擔心這一點?
答:你沒有實力,機會都不是你的。機會其實隨時都有。
我用公車來譬喻,儘早讓自己站上公車站牌,機會來你就上得去。但有時候你站在那裡,機會還沒來,你也要耐心等。
我在學校時就經常思考自己的未來。除了本科,我還去修了很多管理課程。我知道我學的是computer(微電子),但我希望走管理、業務職。我為自己設定花兩年時間熟練技術實務,之後再轉調。
但我做了9個月,就被公司要求轉調。那就是另一個長考,因為覺得技術的磨鍊還不夠。不過,一方面是配合公司需要,另方面,我還是可以在做業務時研究產品,只要肯花時間,我一樣可以累積技術含量,同時還可以更會賣。
所以我轉換時,白天跑業務,晚上K書,兩個兼具。這段過程也讓我思考,怎樣讓兩件衝突的事情協調,能夠一魚雙吃。
問:像個人生活,娛樂這些面向,都不在你的考量內?
答:(笑)我出社會前面十年,只看過一兩電影。
問:你從什麼階段開始真正讓自己從「部屬」的思維,提升到「管理者」的思維?
答:在學校時,我就常思考自己的未來出路,因為不是狹隘地讀書,想的時間也比較長遠,所以習慣以比較高的高度看事情。從學校建立這樣的習慣後,這一輩子,我都是拉高高度來看事情。
第二,我念了管理,自然而然就有管理的背景,讓我後來在做主管的過程中很自然,沒有任何門檻。
問:在管理端經常要面對人的問題,你都沒有摸索或挫折的過程?
答:(大笑)多了。
以我的職涯來說,可以分成幾個階段。我1976年出來工作,第一階段大概到1985年。這個階段都在打基礎摸索。這9年時間,我cover的範疇很多,這段時間的挫折就很多。
打個比方,我認為任何事都應該節儉。我剛開始做sales,感覺常常跑呀跑,沒有結果,卻要花錢。所以我出去都坐公車,管理下屬也是這樣,但另外有個部門出去就直接招計程車,於是部門間,大家就會比較。
我就對部屬說,我們今天這樣節省,紅利會比較好。結果呢?沒有比較好(大笑)。最後我拿我自己的紅利出來分給大家,結果他們都不收,而且認為我這個主管有guts(膽識)。
不過,在這樣的要求下,第二年,我們的紅利的確就比較好。
問:你碰過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答:最大的挫折就是部屬被挖角。投注心力去帶他們,後來他要離職或是覺得某位女性同仁很不錯,她卻說:「抱歉,我要回家生小孩。」(大笑)
爲了這個,我還寫了好幾篇文章,談雙薪家庭的重要,甚至上媒體談怎樣料理家事,教太太給先生一律穿白襯衫、買同樣顏色的襪子,垃圾桶一次套好幾個塑膠袋,更換的時候才方便.......,減輕女性同仁的負擔。我甚至還教她們如何準備四菜一湯。
問:說到有員工想回家帶小孩,你一路走來,都被強烈的危機意識跟企圖心引導,你認為現代人對工作仍然需要這樣嗎?
答:關鍵在經濟基礎。這次金融危機就回過頭來告訴大家:未來變化是你沒辦法控制的。你有把握目前的經濟條件一生無虞嗎?
每個人對經濟安全的定義不一樣,但長遠來看,門檻還是蠻高的。就像誰會想到:現在存款利息幾乎等於零?
問:去年一年經過金融海嘯,職場發生很大的變動,它也顛覆很多人對生涯的想像。你體會最深的一點是什麼?
答:回過頭去看,我很高興我很多想法是對的,這些現象,終究證明我的價值是對的。
我本來就看金融業是「虛業」,不是「實業」,過度擴張的結果,本來就應該泡沫化。再看很多垮掉的百年老店,很多都是老大不堪,沒有危機意識,長時間下來像是國營事業,怎麼經得起環境變化?
雖然很多人失業,但我認為好的人從來沒失業過。景氣好,人員通常會寬編,企業只淘汰績效最差的3%,但景氣不好時,企業淘汰10%,這才是真正人力精實的編制。所以如果你在這最後的10%中,平常沒事,但是就像人家說:「退潮時,才知道誰沒穿褲子」,碰到考驗,誰沒穿褲子就看得到了。
組織中,70%都是基層員工, 30%屬於幹部級,中級主管以上可能只有3%。這一次企業砍最多的,是基層員工跟不好的幹部,你希望自己安全的話,就要努力擠進前3%。
大家都沒有危機意識與對現實正確的了解,讓自己進入真正安全的範圍。在不安全的範圍中,當然會被砍。這個世界還是人才不夠的,如果你是人才,絕對不會失業。
問:專業工作者或經理人可以從中學到什麼?
答:要學到未來變化是很大的,絕對不能認為它不變或變化很小。
另外,經濟安全與危機意識是必備的。經濟安全還包括能力安全,要讓自己一直跑在前面,不要落在後面。
很多人聽不進去,因為他們根深蒂固認為工作是痛苦的,休閒是快樂的。我認為這是絕大的錯誤。你鑽進工作中,那種知識的滿足跟喜悅,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才是真正的快樂。
玩就快樂嗎?不見得喔。一是你要付錢給人家,一是人家付錢給你,你又很快樂,而且獲得愈多,表現愈好,給我的錢愈多,何樂而不為?
問:你不斷強調思考的重要,你思考時,有特殊的程序嗎?
答:我無時無地不在思考,腦筋不動就渾身不對勁。因為思考是不分場所的,我連走路也在想事情。假如想出東西,那就很高興了。
年輕時,我對我的主管,或公司做法,有時不是很認同。但是我心裡會想:「我只有兩年工作經驗,人家是我的3倍,其中必有道理。」我就照做,有時候會問,有時候就持續當作一個議題,隨時找答案,很可能5年以後才找到答案。養成習慣後,現在留在我腦中還有很多懸案(笑)。
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所以我自己體悟到什麼,我就講給部屬聽。兩千年以後,因為幹部太多,我開始正式上課,再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一個人要觀念正確,才能有效率的工作。
這次金融海嘯,不少企業出狀況,倒是解答我很多懸案。
問:爲什麼?
答:我們公司都用最原始的財務作,不追求超額利潤。
我相信,全世界的事物都是成常態分配。常態分配跟我們講的中庸之道是契合的。站在穩健的角度,我們只要落在中間就好,不需要在兩邊。
很outstanding的這邊,畢竟是例外,有時候甚至得靠運氣,所以不要去想這個。就經營企業來講,盡力做就對了,不一定非要第一。為了做第一去冒險,可能會變成第十。我只要持續努力,可以從第三變第二,從第二變第一,不是很穩嗎?
想去樹梢摘最漂亮的果子,可能會跌倒,這也是我講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問:不管是穩定或穩健,能不能爲它下個定義?
答:你踏的每一步,把握度都很高。它的風險是你輕易可以承擔的。
比方說,我有七成把握,三成會失敗,而且失敗以後不傷筋骨,這樣可以做。
有些事情是你有九成把握,但那10%一旦發生,你承擔不起,這樣不能做。反過來說,這件事情9成會失敗,但承擔得起,可以做。
過去媒體說我很開創、敢突破,表面上看起來我很冒險犯難,其實每一步我都知道企業能不能承擔得起,而且是輕易承擔,不會傷到筋骨。
問:回到你剛剛說的觀念領導,當讀者要透過這本書吸取你的觀念時,你會建議他們怎麼使用?
答:關於管理的書籍,現在有三類,一種是教科書,非常理論,都是專有名詞﹔或是管理大師寫的書,很多例子都是國外或大公司的例子,有距離感﹔我寫的EMBA,題目都很小,就在你的周遭,很貼近職場。所以在自己的工作環境中,它是最接近、最能轉化使用的。這是我當初題目愈寫愈小,愈來愈貼近員工的原因。
這本書所寫的觀念,所描述的場景,其實是每個人工作中都會碰到的經驗,只是過去發生時,自己不見得感覺到。
因此,用這本書時,要努力思考在工作經驗中相對應的場景,然後去模擬使用看看。那你就會真正把觀念跟實務連結在一起。
一方面,這會使你對觀念理解更深入,二方面,它會融入你的腦海,達到內化。這樣,你以後隨手就能應用這些觀念,幫助自己職涯的發展。這是最重要的關鍵。
本文摘錄自《打造將才基因》序章
更多《打造將才基因》精彩內容,請上天下網路書店!
http://www.cw.com.tw/article/print.jsp?id=39199

《打造將才基因》杜書伍:別讓自己變成豆芽!

《打造將才基因》杜書伍:別讓自己變成豆芽!

大家都吃過豆芽菜吧!豆芽生長的速度之快,令人嘆為觀止,短短一夜之間,竟能抽長六、七公分,且外表看起來既壯碩又飽滿。然而,豆芽的質地卻異常脆弱,稍遇外力便應聲斷裂。邁入資訊科技時代,事物的變化極為快速,個人與組織為因應外界環境,追求短期績效而忽略實質內涵的「豆芽現象」,也俯拾可見,值得警愓。

作者:杜書伍  出處:Web Only

第一種豆芽現象,出現在個人能力的培養上。職場新人初學一項專業,由不會到熟的階段,大致能掌握專業的「形」,學得快的話,很快就會覺得「學會了」,隨後,即急於轉進其他領域,卻同樣只學到「形」就急於轉換。表面上看來學了很多,其實都只學到該行業的「常識」,真正要用時便不堪一擊。(請參考「知識與常識」一文)
第二種豆芽現象,出現在主管的部門管理上。有些人自基層擢升後,忽略了身為主管,一方面要精通部屬所負責事物,以輔導、協助部屬,一方面則要學習了解人的行為,以及組織人才團隊作戰的技巧,才能展現出部門績效。還不夠融會貫通,就急著想再往上提升,不再過問基層業務,以分層負責的名義,將大部分的工作交由部屬完成,久而久之卻對基礎運作愈形生疏,也無法輔導員工,同樣是犯了「豆芽現象」的毛病。
在業績的拓展上,豆芽現象也十分普遍。比方說,為求短期內提出漂亮的業績表現,在未建立產品或客戶基礎前,即以導入少數幾樣明星產品、服務少數幾家重量級客戶的方式,很快建立起亮麗的業績。然而,倘使未能及時建立有系統的經營方法,一旦明星產品需求驟減,或者是客戶轉移採購時,業績即會大起又大落,豈不也是一種豆芽現象?
觀察大多數發展快速的事物,或多或少存在著「豆芽現象」,原因何在?豆芽的質地脆弱,內裡纖維含量不高,之所以能夠在短期內抽高,並非內裡堅實,實為充斥大量水份,一彈即破。相對而言,一年才成長一、兩公分的植物─檜木,質地十分堅韌,內裡的纖維既粗壯又密實,長得雖慢,卻以深耕密植之勢,依序逐步成長。因此,即便是狂風大雨,也不易折損其枝幹,且愈長根基愈顯穩固,與豆芽的脆弱,恰成鮮明對比。
但是,檜木長的雖慢,並不代表可以放緩腳步、虛度光陰。檜木的「慢」是不躁進,針對事物的細節仔細琢磨,隨著經驗的累積淬煉火候,且學習到新領域時,仍同步在思索如何以新的、更高的角度改進舊領域。如此一來,向上成長時,才能同步增加下層的扎實度
社會經濟情況會起起伏伏,產業變化、科技進展極速,新的經營模式不斷在挑戰既有的經營方法,因而,不論是組織或個人,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都會不斷面臨挑戰。如果實力不夠堅實,遇到環境遽變時,就可能慘遭滅頂,所以扎實的實力是永續發展的不二法門
但是,在講求扎實、漸進的原則下,並不是要抺煞速度,而是兩者要能拿捏得宜。因此,一旦感覺事物的發展出現「豆芽現象」時,可將之視為一個警訊,提醒自己要詳加檢視成長背後的內涵、穩健程度,並設法在速度之外,力求其穩健度與扎實度,維持一個「成長而不紊亂」的成長步調,將能在高度競爭下兼顧成長與內涵。
本文摘錄自《打造將才基因》第一章
更多《打造將才基因》精彩內容,請上天下網路書店!
http://www.cw.com.tw/article/print.jsp?id=39189

中醫降血壓3大招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5881


中醫降血壓3大招


不想長期依賴西藥,也擔心副作用,高血壓病人轉求中醫治療。中醫如何輔助降血壓?中西醫共治,病人怎麼做能確保安全?
◎關於中醫疑問,請至【請問Dr.H】>>

文.謝曉雲  攝影.陳郁文
中醫對治療高血壓的想法和做法,與西醫不大相同。西醫主要以藥物降低、控制「血壓升高」的症狀,而中醫則是把診治焦點放在「造成血壓升高的原因」上,例如作息不正常、長期睡眠不良,造成「陰虛陽亢」,或代謝不良而成「痰濕阻逆」,然後針對不同原因,給予治療方法,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針傷科主任陳萍和表示。
血壓升高,其實是身體發出一個警訊,提醒你某個部位出現了阻礙停滯,造成另外一些地方得不到充足的血液養分, 所以, 身體必須升高血壓,加緊送出更多血液到缺乏的地方,如果不找出原因並解決它, 只是用藥物想把血壓「壓」下來,可能短時間很快獲得降壓效果,但無法根本改善高血壓問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主治醫師黃裕昌認為。
感冒、睡不好、壓力大造成血壓升高
因此,中醫著手治療高血壓之前,最重要是診斷判別使血壓升高的原因和類型。病因多源自肝、腎陰陽不平衡,最常見包括以下幾種:
肝陽上亢
常見於初期高血壓病人,主要症狀有緊張、易發脾氣,因為肝火上升而經常覺得眩暈、口乾舌燥,有些人會有便秘問題。
對治方法:潛陽(將陽氣由上半身引到下半身)、清熱降火,常用藥方為龍膽瀉肝湯、鎮肝熄風湯。

陰虛陽亢

這一類型患者常焦慮、睡眠不足或品質不好,因此損傷肝陰、腎陰,其他如感冒生病時,也會傷陰,進一步造成上火、陽亢。此外,燥熱食物吃太多,如油炸、燒烤、辛辣,也會造成火旺現象。

對治方法
:滋陰為主,常用藥方有天麻鉤藤飲,杞菊地黃丸。

痰濕阻逆
這一類病人常見脾胃功能失調,運化能力不好,久了就形成痰濕、痰濁,例如喜歡吃冰冷寒涼的食物,像是冰品、冷飲、大量瓜類蔬果,使脾功能受到抑制,影響濕氣代謝,脾濕易生痰,在身體中間形成阻礙,全身氣機無法正常上下交流,氣全積在上半身,引起血壓升高。
經常便秘的人(阻塞不通)也可能出現高血壓,臨床上看過一些病人吃了血管擴張劑,還無法有效降血壓,但一幫他以中藥調理,改善便秘,血壓就自然降下來了,中醫師黃裕昌舉例說。
而且,長期缺乏活動,脾胃功能也會變得更差。中醫認為四肢主脾胃,平時少活動的人不利於脾胃健康,陳萍和主任說。
對治方法:健脾化濕為主,常用藥方為溫膽湯,並可吃四神湯健脾胃。
血瘀
最常見是攝食過多油膩食物,血脂肪太高,代謝不良,形成經絡阻礙。
有時候外傷也會造成血瘀,經絡不通,並引起高血壓症狀,長庚中醫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郭忠禎說。
他曾有病人從二樓摔下來,受傷骨折,住院期間發現血壓竟然升高到180毫米汞柱,這名病人以往每年固定測量血壓,從沒有超過正常值,醫生讓他服用降血壓藥,最多只降到150毫米汞柱。後來,病人轉尋求中醫,以活血、通經絡的中藥治療,不到一星期,血壓恢復正常,再繼續吃一個月後停藥,血壓不曾再出現異常。

對治方法
:活血化瘀,調節血脂,打通血流。

需提醒的是,未經醫師確定診斷之前,病人不宜自行買中藥方服用,在沒有對症下藥的情況,不但沒有成效,反而可能因體質不適合,愈吃病情愈嚴重,甚至引起其他問題。

高血壓患者接受治療之外,可搭配日常食療、運動、經絡養生等方法,輔助降低血壓,而一般人想維持正常血壓,也可以參考。

一、飲食:荸薺+海蜇皮→化痰濁
枸杞+菊花→清熱、滋養肝腎
中醫用來調整體質、預防改善高血壓的食療,主要以強健脾胃、化痰濁、清熱消火,及滋陰的食物為主:
化痰濁:荸薺+海蜇皮
在中醫食療裡,荸薺是化痰濁的良方,清朝有一個幫助調節血壓的藥膳,稱為「珠玉二寶粥」,二寶指的就是荸薺和海蜇皮,郭忠禎醫師說。
此外,經常吃一些生薑,可幫助行水,去除身體不正常的濕液,避免濕又遇上火,煉液成痰,進一步形成痰濁問題。
清熱去火:枸杞菊花茶
菊花有清熱瀉火、清肝明目的作用,枸杞則可滋補肝腎,兩者搭配煮成茶飲,幫助降血壓, 特別適合陰虛陽亢的患者,但陰陽兩虛(虛寒)的人並不適用。
決明子茶也有清火、利尿功用,可幫助調節血壓,改善患者頭痛、頭暈不適,不過低血壓、易腹瀉的人不宜食用。
此外,芹菜含大量鉀,可幫助排出體內的鈉,避免多餘水分滯留體內,造成血壓升高。
以中醫來看,芹菜也有清熱去濕的作用,高血壓患者可以打芹菜汁喝,或煮食,記得一定要吃芹菜葉,是維生素C等營養精華所在。

滋陰益氣:木耳

白木耳一向有平價燕窩的美譽,含豐富膠質,是中醫眼中滋陰補氣的好食物,高血壓患者可將黑、白木耳列入日常飲食裡,有助抗凝血,改善血管硬化情況。

二、按壓頭部、下半身穴位,緩解頭脹,引氣下行
血壓高的人通常氣血運行不順傷, 氣積聚在上半身, 引起血壓上揚,因此,利用按摩頭部、耳朵、腳底,或是特定幾個穴位,都有助於引導氣往下半身行走,藉此緩解高血壓的不適症狀。
有助降壓的穴位包括:
●頭部:可用雙手指腹全頭按摩,然後加強按壓百會穴(兩耳往上交會至頭頂處)、太陽穴(眉尾和眼角之間的凹陷處)、風池穴(在後頸部兩側,髮際與脊椎外側筋處),促進頭部血循,緩解頭脹、頭痛。
●腳或下半身:可按揉太衝穴(位於腳背,腳拇趾和食趾間分叉點,往腳踝方向約3指幅寬處)、陽陵泉(小腿外側,腓骨前下方凹陷處)、湧泉穴(在足底,腳掌底前半凹陷處,從第2、3腳趾趾縫延伸到足跟連線約三分之一處),中醫常針灸這幾個穴位,引氣往下走,並有助眠、疏肝理氣、調節血壓的效果。
三、放鬆、腹式呼吸、練氣功
無論中、西醫都強調運動是預防及改善高血壓的好方法,成效不亞於藥物。運動除了可使心臟強壯,還有助提高睡眠品質、消除疲勞、降低焦慮壓力,解決上述問題,血壓自然比較穩定。
中醫更建議全身性、有助放鬆的運動,例如氣功,可疏通我們全身經絡,使氣血運行順暢,不致阻塞而造成氣積聚在身體某一些部位,促使血壓升高。

中醫師黃裕昌指出,練氣功很重要的就是調氣、放鬆,讓我們呼吸均勻順暢,血管自然也跟著放鬆,更重要是,放鬆心情,消除壓力,避免引發肝火而使血壓升高。

此外,也可練習靜、慢、細、長的「腹式呼吸」,將意念集中在腹部,也就是中醫所謂「氣沉丹田」,把氣引到下半身,以此慢慢調降血壓,陳萍和主任說。

維持血壓正常,或治療高血壓問題,需從醫療(如按時服藥)、飲食、活動、正常作息多方面著手,才能得到最好成效。

延伸推薦:DIY經絡養生》解決上班族最常見8大毛病!如果你有頭痛、眼睛疲勞、過敏性鼻炎、肩頸痠痛、生理期不適、手腳冰冷等症狀,教你簡單的按壓推揉,揮別疼痛.. 閱讀全文>>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5684
PPT下載:降膽固醇不可不知密技3招!高血脂指的是血液中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過高,危害人類健康十大危險因素中,高膽固醇名列其中。如何降低膽固醇?3大招不可不知!.. 立即下載>>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4585

減輕鼻塞和咳嗽小祕方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2726


減輕鼻塞和咳嗽小祕方


進入秋冬季節,感冒引起的鼻塞、咳嗽,不會要人命,日子卻很難過,幾個小祕方可以讓你好過一些。

文.邱玉蟬

細雨綿綿,滴滴答答的雨聲中,已經聞得出冬天的霉味了。
家裡蹦蹦跳跳的小孩,忙進忙出的大人,不分幾年級生,老、中、青、少,「咳咳」、「噌噌」成了共同的流行語。辦公室、教室裡也是「咳咳」、「噌噌」聲此起彼落,彷彿是某種暗號。
鼻塞惱人,咳嗽難纏,日子都不好過。台語俗諺說「醫生驚治嗽」,一語點破醫生對咳嗽也沒太大能耐。
鼻塞和咳嗽,原因雖然很多,不過卻是感冒時最常聽到的兩大抱怨。鼻塞讓人呼吸困難,腦袋昏沈沈,咳嗽則不僅自己難受,也讓周遭的人害怕起隔壁這個「嗽鬼」。
感冒看醫生?不必吧!
台灣人聽到旁人的咳嗽聲,總是習慣地問一聲:「看醫生了沒?」這句話聽在西方人耳裡,總覺得莫名其妙。因為通常他們總說:「喝個檸檬蜂蜜溫水吧!」從英國來台灣定居多年的菲力浦,一直還搞不懂他的台灣太太為什麼一感冒,就往診所跑,吃一堆藥,卻不願意待在家裡休息、多喝水。
在美國,如果你說你感冒去看醫生,那真是個笑話。30歲的凱倫說:「通常我們不看醫生的,因為醫生真的不能幫你什麼,如果真的很難受,那就到超市裡的藥房去買成藥。如果是小孩的問題,父母通常會打電話給醫生,問要買哪一種咳嗽藥水給小孩喝。」這就是為什麼美國非處方藥那麼興盛的原因。

一般來說,吃藥不能治癒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感冒,也不能縮短感冒時間,只能讓你症狀減輕一些。這對美國人來說是普通常識,他們也就自己處理,再加上看病不僅花錢,還要預約,快的話是兩、三天後,慢的話一星期,緩不濟急。
住在西雅圖的莎拉,是個醫學藝術家(medical artist),專門幫醫生畫手術分解圖和解剖圖,朋友順口問她有沒有頭痛藥,就像多數的美國人一樣,她一拉開抽屜裡,一罐罐50顆、100顆裝的頭痛、感冒常備藥,一一告訴你,這種藥效強、那種六小時藥吃一顆。看醫生對美國人來說,真是非不得已才去。
其實,不必花錢、浪費時間去看醫生,你也可以好好照顧自己。平均成人一年大約感冒2~4次,小孩6~8次,有些小祕方,看起來不起眼,卻可以讓自己和孩子,在這些日子舒服一些,好過一點。
照顧小祕方1一般感冒
■喝足夠的水。每天8大杯水或果汁。可以避免鼻腔、喉嚨乾燥,同時稀釋痰、鼻涕,比較容易咳出或是擤出來。
■避免含咖啡因的咖啡、茶、可樂,以及含酒精的飲料。咖啡因和酒精都會促進水分排出,造成脫水,正好是我們最不想要的效果。
■溫鹽水漱口、一天數次,或喝溫檸檬蜂蜜水,也許對喉嚨痛和咳嗽有幫助。不過,美國肺臟協會指出,一般人所相信的大蒜、蜂蜜、檸檬、鋅、維生素C,這些都沒有足夠的科學研究證實可以用來「治療」感冒。

■感冒時美國人喜歡喝個熱雞湯。美國肺臟協會指出,熱的流質,本身就可以減輕喉嚨或咳嗽的不舒服,但是雞湯沒有特別的神奇效果可以「治癒」感冒。
■臥床休息。古老方法卻也是加速復原的好方法,同時待在家裡也可以避免傳染給別人。有些藥物會有嗜睡的副作用,正好強迫病人休息。
■如果家裡有抵抗力比較弱的人,病人則應該要戴上口罩,避免傳染給他們。
照顧小祕方2小孩的鼻塞、咳嗽
沒有藥物可以加速感冒的復原,或是縮短時間。感冒成藥,像是含抗組織胺和抗鼻塞的藥物,通常對減輕學齡前的小孩的感冒症狀沒效,而且可能會有副作用。抗生素也無法對抗病毒感染的感冒。
父母可以做的是,儘量讓小孩感到舒服,鼓勵他們休息,注意合併症。
不過,要特別注意以下幾件事:
■讓免疫系統發揮作戰力
如果小孩發燒但是溫度不高,不要立刻給退燒藥。梅約醫學中心指出,藉著升高溫度,小孩身體正在製造一種不利病毒生存的環境。不過,如果高燒引起脫水或抽搐,必須立刻就醫。
■16歲以下的小孩病毒感染時,例如感冒,千萬不要給阿斯匹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阿斯匹靈用在小孩病毒感染,會引起雷氏症候群──雖然罕見,但是會致命的疾病,通常發生在3~12歲小孩。

■一般來說小孩感冒會比大人來得嚴重,而且比較容易有合併症,例如耳朵感染。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建議,如果小孩有以下症狀,應該就醫:發燒超過40度、畏寒、發燒超過72小時、嘔吐、肚子痛、不尋常的嗜睡、頭痛、呼吸困難、持續哭、耳朵痛。
照顧小祕方3咳嗽
■不抽菸,同時遠離抽菸者,以免吸入他們的二手菸,讓咳嗽更嚴重。
■如果是乾咳,試試蜂蜜檸檬茶,或檸檬蜂蜜溫水。不過,1歲以下小孩不可以喝蜂蜜。
■如果夜咳厲害,可以墊高枕頭,讓自己頭部抬高,有助呼吸順暢。
如果有下列症狀最好找醫師診治:
‧咳嗽有血、痰很稠、綠色、咖啡色。
‧呼吸急促、有哮鳴聲,胸痛、緊縮感,或是呼吸困難。
‧咳嗽有痰超過七天沒有改善。
‧咳嗽好好壞壞,反反覆覆。
‧持續發燒或高燒。
照顧小祕方4鼻塞
■擤鼻涕動作要輕柔,不可過度用力。
■淋浴,或打開蓮蓬頭,坐在浴室裡,呼吸濕潤的溫水蒸汽。
■喝大量水幫助稀釋痰液。
梅約醫學中心建議,如果鼻塞超過1~2星期,最好給醫生檢查是什麼原因。如果是過敏,醫生可能會開抗組織胺和吸入性抗發炎的藥物。

■使用鼻噴劑或滴劑抗鼻塞,最多不要超過3~4天。
小心鼻噴劑成癮。常常使用抗鼻塞的鼻噴劑或滴劑可能會造成鼻滴劑成癮。也就是愈用愈沒效,愈用愈多才能保持鼻子暢通。而且長期使用可能刺激鼻黏膜,造成慢性鼻炎。所以,使用鼻滴劑或噴劑抗鼻塞,最好不要超過 3~ 4天。
照顧小祕方5預防
1.未雨綢繆安排小孩
小孩比大人感冒的次數多,而且小孩一生病,雙薪工作的父母往往會弄得焦頭爛額。所以:
■平時就要擬訂一份可能可以幫忙照顧小孩的名單,例如祖父母、朋友、鄰居。
■夫妻要商量好,誰留在家裡陪小孩。
■再不成,只好想看看工作是否能有彈性一些,帶回家做,用電話、e-mail等聯繫。
2.注意清潔衛生
■常常洗手。一定要教小孩洗手的重要。
■儘量避免用手摸鼻子、嘴巴。
■保持廚房、浴室桌面的乾淨,尤其是家裡有人感冒時。
■使用過的紙巾立刻丟掉。
■為生病的人另外準備擦手的毛巾,不要和大家一起混著用。
■不要和生病的人共用杯子。
■找保姆時,要注意她家裡的衛生情況。
■幼稚園的師生比不要太高。如果家長負擔得起,梅約醫學中心建議師生比是1:5。

小心流感
時至秋冬,正是感冒的好發季節。
研究得知,多種導致傷風病症的病毒,在濕冷的環境下,病毒的致病力愈是旺盛,如輪狀病毒、副流感病毒,其中又以流感病毒較受重視,尤以世界衛生組織每年都會進行全球例行性流感病毒監視計劃。為何流感病毒會引起如此的高度關切?原因係一般傷風病症的病毒,病患在感染後體內多會產生抗體,以防止病毒再度感染;但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抗原極易變異,乃至之前所產生的抗體無法辨識,故每年多會發生全球性的大流行;特別是流感病毒經由飛沫傳染,可於人潮擁擠處快速散播,故每年的秋冬正是流感病毒肆虐人類的瘋狂時刻。
流行性感冒可分為A、B、C三種亞型,其中以A型流感所引起的病症最為嚴重、B型次之,C型流感的症狀較輕微,類似傷風。病毒於人體內的潛伏期約1~2天,所引起的臨床病症,初期以發冷、發熱、頭痛、乾咳為主,繼而出現高燒、全身肌肉痠痛、厭食無食慾,發燒的情況可能持續2~3天,痊癒約需1~3週的時間。由於A、B型流感在感染人體後,特別是感染抵抗力較弱的老人,或是患有心臟病、慢性肺病的病患,常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故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這些高危險族群,應接受流感疫苗的注射。至於注射何種病毒株疫苗,則是於每年進行全球流感監測後,將數據歸類建議,如今年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疫苗病毒株為:A/New Caledonia/20/99/H1N1、A/Moscow/10/99/H3N2及B/HongKong/330/2001(註:流感病毒標準命名方式為病毒株型別/初次分離地/宿主(人類則不註明)/病毒株號碼/分離年別/血球凝集素及神經胺酸?亞型)。
(作者:楊文志疾病管制局副研究員)

幫助88水災的兒童!!


各位親愛的朋友們您們好!誠懇邀請各位一起來幫助88水災的兒童!!
由於之前莫拉克颱風對台灣帶來重創,也因為如此災後災區兒童的營養問題亮起紅燈,
許多受災地區學童則因父母忙著重建家園而忽略了健康的飲食與均衡營養的攝取,
災後的重建之路是很漫長的!所以讓災區的兒童健康令人顧慮!因此美商賀寶芙公司與(財團法人台灣兒童家庭扶助基金會)合作
,於高雄縣 ,屏東縣 ,台東縣及南投縣嚴重災區發起(災區兒童營養100分計劃)誠摯邀請大家匯集您的愛心,共同守護災區學童的健康及未來!
詳細內容會在附件裡公佈,或者您可以打電話給我們詢問.....謝謝您的愛心!

認養計劃:
1.認養災區學童營養計劃,每位兒童認養金為NT:10086(營養蛋白混合飲品零售價),六個月為一認養期,
   認養目標為以上重災區1,000名國小學童,總捐助金額將超過新台幣壹千萬元.

2.捐款將由賀寶芙台灣分公司統籌認購(賀寶芙兒童營養蛋白混合飲料)及(兒童維生素嚼片)經由(家扶基金會)
   每月進行災區學童之營養關懷補給.

3.凡參與(賀寶芙愛心送災區)皆可享有認養容譽胸章及榮譽狀!

4.受邀參加四地災區舉辦之(兒童營養100分同樂會),認養人可與認養災區兒童互動面對面,
   活動中一同參與有趣營養遊戲.營養飲品制作飲用,健康義珍等活 動.

5.於明年1月(台北小巨蛋台灣香港風尚之旅大會)予以表揚,

要捐出您愛心的朋友們,或有不清楚的地方歡迎與我聯絡 !   
 
朋友,金額每日只需10086/6/30=56元,若您還是覺得太多,那省下一天飲料錢就幫助一位孩童喔.育政在此感謝您的付出.感恩.若您願意請與我聯絡.0936-520757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幹細胞能長成下顎骨

http://news.msn.com.tw/news1444926.aspx


幹細胞能長成下顎骨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10/12 06:00
幹細胞竟能長成下顎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運用人類成人幹細胞培育出一塊下顎骨,這塊下顎骨是顎關節的一部分。研究人員表示,這是首次以幹細胞技術精準創造出複雜、符合解剖尺寸的骨頭。希望未來這項技術可以廣泛運用,治療其他骨科疾病。
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這塊在實驗室裡創造出來的骨頭屬於顳顎關節(TMJ),顳顎關節俗稱下巴關節,人類張口、閉口都要仰賴顳顎關節。

出生缺陷、關節炎或外傷都可能影響顳顎關節功能,雖然這些毛病很常見,治療卻非常困難。這關節的構造很複雜,一旦功能受損,很難取身體其他部位骨頭取代,進行移植。

研究人員使用數位影像科技精確模擬患者下顎骨形狀,並將組織支架作成下顎骨的樣子。再從骨髓取出人類幹細胞,將幹細胞放到組織支架當中。

研究人員以特殊設計的生物反應器滋養幹細胞,這套設備為幹細胞注入骨頭成長所需養分,幹細胞就會長成下顎骨形狀。

首席研究人員古爾達那‧范賈克-諾伐可維克(GordanaVun-jak-Novakovic)接受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專訪時指出,這項科技可讓患者用自己的幹細胞量身打造新骨頭,以進行骨頭移植手術。新科技應該也能製造出頭、頸等其他部位骨頭,包括頭顱骨、臉頰骨等,這些骨頭若受損,同樣也很難進行移植手術。
本則新聞由台灣新生報提供 2009/10/12

術後皮膚較脆弱易出現單純性皰疹

http://news.msn.com.tw/news1444924.aspx


術後皮膚較脆弱易出現單純性皰疹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10/12 06:00
臉部接受大規模雷射除斑或脈衝光治療後,要特別小心罹患皰疹。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皮膚科主任張少平表示,有些人在接受大規模雷射除斑治療、大規模脈衝光治療,或接受玻尿酸注射後,皮膚比較脆弱,較容易出現單純性皰疹。尤其是注射玻尿酸針口周圍,可能出現皰疹,接受療程之後,如果感覺皮膚癢癢、怪怪的,最好盡快就醫治療。

張少平主任解釋,單純性皰疹病毒可能蟄伏在皮膚下方的神經,時間達數年之久,以類似「龜息大法」方式躲避免疫細胞追緝;等到身體免疫力減弱,皰疹病毒就會伺機而起,引發皮膚症狀。有些女性在月經來的時候免疫力變差,所以只要月經一來,身體就會長皰疹。

臨床上,有些50、60歲的男性患者常感覺很疑惑,自己沒有「亂搞」,下體怎麼會長出皰疹?張少平主任指出,單純性皰疹患者千萬不要忌諱就醫。單純性皰疹並非性病,主要透過飛沫、接觸傳染,患者可能在年輕時就感染了單純性皰疹病毒,不過一直沒有發病,直到很多年後,身體免疫力變差,才出現症狀。像熬夜、壓力、劇烈運動過後,都可能造成免疫力下降,誘發單純性皰疹發病。

治療上可以使用抗定毒藥物,分成外用、內服,也可以考慮自費使用新型抗病毒藥物,新一代抗病毒藥物在初發病72小時內服用最有效果。

張少平主任提醒,單純性皰疹患者的皮膚會出現紅紅一片水泡,聚集在一起,水泡有時會破,皮膚表面就會濕濕的,有些患者把單純性皰疹誤認為濕疹,自行購買濕疹藥膏,而有些濕疹藥膏含類固醇,反讓皰疹病情加重,因此皮膚出現異狀時,一定要盡快找專業皮膚科醫師看診、治療。
本則新聞由台灣新生報提供 2009/10/12

長皰疹多與免疫力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

http://news.msn.com.tw/news1444925.aspx


長皰疹多與免疫力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10/12 06:00
單純性皰疹分兩種,第一型主要長在嘴巴周圍等部位,第二型則長在生殖器。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皮膚科醫師楊志雄表示,因為性行為的多樣化,如今,較少以位置來區分為第一型或第二型,但不論為何,其治療方式都一樣。
一聽到長皰疹,就容易聯想到是否到處尋花問柳,但其實不然。楊醫師表示,會長皰疹,大部分與免疫力有關,像是有些開刀後的患者,因身體承受壓力也容易長皰疹,另如抵抗力差的老人或是喜歡熬夜的人,也都較容易長。

長皰疹千萬不能弄破,楊醫師表示,弄容易導致續發性細菌感染,有的甚至會有化膿的情形。楊醫師進一步表示,若嘴巴周圍有長皰診者,在刮鬍子、洗臉時都應小心別弄破,因水泡裡有病毒,回隨著到處擴散,嚴重者就算好了也會有留疤,而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讓疤痕消失。

刷牙時若不慎將皰疹病毒藉由牙膏刷入口將的話,有可能使口腔黏膜也會長水泡。

皰疹與痘痘是不一樣的,楊志雄醫師表示,皰疹是群聚而生的小水泡,會癢,嚴重會有發炎或疼痛感。皰疹初期會長小紅疹,然後會慢慢形成水泡,最後傷口結痂。而痘痘則不會有群聚長的情形。

通常會以用擦的抗病毒藥物為主,嚴重者則需要用治療皰疹的特效藥-口服皰疹藥物,若有細菌感染時則需搭配抗生素使用。
本則新聞由台灣新生報提供 2009/10/12

新流感重症高危險群疫苗劑量需多少?

http://news.msn.com.tw/news1444927.aspx


新流感重症高危險群疫苗劑量需多少?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10/12 06:00
目前,沒有人知道新流感疫苗對孕婦究竟能產生多少保護效果,美國衛生單位將針對孕婦進行H1N1新流感疫苗人體實驗,參與對象為感染HIV愛滋病毒的孕婦;10月中也將針對感染HIV病毒的兒童、年輕人進行另一項H1N1新流感疫苗臨床研究。
這兩項研究計畫由「美國國家過敏與感染疾病研究所」(NIAID)、「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類發展研究院」(NICHD)資助。

「美國國家過敏與感染疾病研究所」主任安東尼法西(AnthonyS.Fauci)博士表示,一般人接受季節性流感疫苗時,正常只要15毫克就能引起免疫反應。但對感染HIV病毒、懷孕者來說,15毫克的季節性流感疫苗往往無法有效激發免疫反應,因此這項研究格外重要。

安東尼法西博士另指出,小孩、年輕人和孕婦是2009年H1N1新流感重症高危險群,若不幸感染HIV病毒,身體更加不堪一擊,很容易成為新流感病毒攻擊目標。

研究人員琳恩默芬森博士(Dr.LynneMofenson)表示,上述族群身體特別脆弱,接受新流感疫苗時,劑量要比其他族群更大,這樣才能有效激發身體免疫反應,產生防護效果。

實驗中每打一次劑苗,研究人員就會為懷孕婦女抽血,經過3個月、6個月,再量體內的抗體濃度,以了解H1N1新流感疫苗的保護強度和保護時間長短。當生下小孩後,研究人員也會測量小孩臍帶血裡面的抗體濃度。

【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國內新流感住院病例添兩例,累計達三百四十九例,目前仍有二十四人住院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十一)日公布,新增兩例H1N1新流感住院病例,分別是北部一名六十四歲老翁,與高屏區九歲男童,新增的兩例住院病患都是男性。
本則新聞由台灣新生報提供 2009/10/12

遠離代謝疾病 北市宣導瘦腰觀念


遠離代謝疾病 北市宣導瘦腰觀念TVBS新聞
更新日期:2009/10/12 00:42
photo
宣導健康新概念,台北市長郝龍斌公開腰圍神秘數字。活動主持人:「看看我們郝市長,咦…這個,今天這個尺為了要效果,所以弄的比較大。」


郝龍斌邊搖頭邊唸直說這個不對,原來是主辦單位為了強調腰圍對健康的重要性,特地準備大皮尺、大刻度來達到效果,其實市長的腰圍可是在標準內,如果超出標準,當心心血管疾病找上你。



基金會董事長蔡敬民:「內臟油這種油跟皮下油,在代謝上不太一樣,這種油常常會分泌一些特別激素,然後就會導致心血管病變,這種人很容易年紀輕輕,表面上看起來很健康,突然就猝死,呼籲民眾要特別關心你的體重,尤其是要量腰圍。



從男性腰圍不超過90公分,女生不超過80,如果數字已經不及格,飲食少鹽少油加上維持運動的習慣,才能遠離代謝症候群。
本則新聞由TVBS新聞提供 2009/10/12

上網成癮的孩子長不高

http://news.msn.com.tw/news1444919.aspx


上網成癮的孩子長不高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10/12 06:00
有網路成癮情形的孩童當心長不高!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醫師許正典昨天指出,長時間坐著除使身高受限外,注意力、IQ等都會受影響。
根據英國研究指出,玩電腦一小時,注意力不集中的比例則會增加20~25%;而根據日本研究指出,網路成癮的孩童比沒在玩電腦的孩童,其IQ差15%。

何種情況下,為網路成癮?許醫師表示,需看玩的時間及活動量,一天玩超過六小時,一周超過四十小時,玩的時間有愈來愈久的情形,以及不愛外出與人接觸,或者忽略該做的事情,如做功課、唸書等。

一旵旦網路成癮,則容易有偏差行為的產生及價值觀的扭曲,許醫師表示,孩童容易將現實與虛擬混淆,以致出現落差。

當孩童出現成癮時,要先釐清為何成癮、著迷及一開始玩遊戲的出發點,許醫師表示,在門診中,網路成癮的孩童以無聊因素居多,其次為壓力太大、有挫折感、時間分配不好或是父母無法陪伴等,建議可幫孩童建立好的聯絡管道及互動,有空時可安排時間帶孩童到戶外走走接觸真實。

若父母也是迷戀網路者,許醫師也表示,需以身作則才不會孩童也較不會跟著沉迷於網路。

此外,許醫師也表示,會變成宅男宅女與原本就有焦慮有關,因為他們說話時無法用眼睛看著對的雙眼說話,進而逃避接觸人群。

《相關新聞刊12版》
本則新聞由台灣新生報提供 2009/10/12

睡不好會折壽!

http://news.msn.com.tw/news1444921.aspx


睡不好會折壽!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10/12 06:00
晚上睡不好,可不止影響白天上課、工作精神。精神科主任陳家駒指出,睡不好會「折壽」,是全身性的問題,呼籲民眾別輕忽晚上失眠、睡不好問題。
現代人多少都有睡眠困擾的狀況,而影響民眾睡眠品質不佳的因素很多,舉凡打鼾、呼吸中止症等都是。醫師指出,包括睡眠的時間(量)改變、原本規律的作息出現變化,如晚上難入睡、白天昏沉沉,都屬睡眠異常狀況。

陳家駒醫師強調,睡眠是健康之本,民眾長期睡不好,恐導致身體健康衰退,包括引發神經衰弱、腦力下降,甚至出現幻覺,是全身性的問題,還可能因此折壽,呼籲民眾可別輕忽晚上失眠、睡不好的問題。

他也建議民眾,出現睡眠問題,應盡速求醫,找出影響個人睡眠的原因,進而改善,必要時用藥治療。

醫師另建議民眾,應養成固定、規律作息,維持固定的睡眠時間與量,且若許可,白天可短暫午睡三十分鐘到一小時,但不宜過長,有助維持良好睡眠。

咖啡大翻身

http://lifestyle.msn.com.tw/ViewA5356.aspx


咖啡大翻身


謝曉雲


傳說西元五、六世紀,在衣索匹亞發現吃了會「發狂」的紅色果實,直至今日,人類喝咖啡的歷史超過1500年,這種神奇的黑色飲料襲捲全世界,現在成為最多人喝的飲料之一。
儘管現代人迷戀咖啡的香氣,更且依賴它提神醒腦,但一直以來,咖啡鮮少和「健康」連上關係。大家享受咖啡,卻不免擔心「會不會上癮?」、「會不會失眠?」「會不會造成骨質疏鬆?」、「會不會危害心血管健康?」……。
不過最近幾年,逐漸出現科學研究幫咖啡平反「不利健康」的冤屈,甚至指出適量喝咖啡可以攝取抗氧化物,降低得到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癌症、巴金森症等疾病的風險。咖啡似乎一下子由健康谷底大翻身,從壞食物區移到了好食物區。
究竟該不該為了預防疾病而喝咖啡?還是為了健康才要遠離咖啡?
目前只能說,醫學對於咖啡影響健康的討論仍然莫衷一是,並未有結論,而適量(多數建議一天至多2杯)、正確飲用咖啡或許才是可依循之道。
況且,有時候不利健康的可能並非咖啡本身,喝咖啡的環境,添加的「咖啡伴侶」──糖及奶精,或是搭配咖啡的食物都可能傷害你的健康。顧及以上種種,找對健康的環境,用比較樂活、愛地球的方式「喝咖啡」,才是「比較健康」的一種生活方式。
咖啡大翻身,你準備張開雙手擁抱它嗎?
這次《康健》為了讓讀者不論上咖啡店或是自己動手沖煮都能健康品味咖啡,特別首次獨家調查評選「最健康、最LOHAS的連鎖咖啡店」。並請咖啡達人教大家挑選良質的咖啡豆,然後簡單在家煮一杯好咖啡,讓你盡情享受美好的咖啡生活。
打破你對咖啡的迷思
迷思1 義式濃縮咖啡(Espresso)的咖啡因比較高?
義式濃縮咖啡的風味醇厚,因此容易讓人誤以為它的咖啡因含量很高,但事實上未必如此。
一般來說,淺烘焙的咖啡豆,及長時間萃取的咖啡,都會使咖啡因的含量比較高。因此,利用「濾滴方法」煮咖啡,萃取時間比較長,咖啡因反而比用高壓短時間萃取的義式咖啡來得高。
若拿星巴克咖啡所列出各種咖啡飲料的咖啡因標示來看,加了一份義式濃縮咖啡的卡布奇諾,約有75毫克咖啡因,而同樣中杯的美式咖啡則有150毫克咖啡因,相當於義式咖啡的一倍,至於咖啡因含量最高的則是以濾滴方法煮成的每日精選咖啡,一中杯就有大約240毫克咖啡因。
迷思2 喝咖啡會心悸的人,就完全不能碰咖啡
先確定是不是本身有心律不整、心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等問題,須接受醫生指示再看能不能喝咖啡。
經營咖啡店多年的黃世丕說,如果身體健康的人喝了咖啡卻心悸,可能是喝到咖啡因含量太高的劣質咖啡豆煮成的咖啡,「建議換咖啡豆再試試看,或不要喝濾滴方法煮成的咖啡。」
迷思3 喝黑咖啡比較傷胃?
雖然咖啡達人大多認為喝黑咖啡最能品嚐咖啡的美,因此不建議加糖或加奶來掩蓋咖啡原有的風味,不過有些人卻認為喝黑咖啡容易傷胃。
國泰醫院胃腸科主治醫師洪志聖澄清說,有人喝了咖啡覺得胃腸不舒服,主要是受咖啡因影響,像是咖啡因刺激了食道下端的擴約肌,使它比較鬆弛,進而引起「胃食道逆流」,或者咖啡因引起大量胃酸分泌,造成不適。
「罪魁禍首是咖啡因,所以和有沒有加牛奶無關,而有些人喝了牛奶反而不適症狀更嚴重,」洪志聖說。
因此,患消化道疾病的人,例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是每次喝咖啡就大量冒出胃酸的人,還是避開咖啡吧!
迷思4 喝咖啡會導致骨質疏鬆?
咖啡因一直被認為是引起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之一。曾有報告指出,咖啡因會增加尿液中鈣質排出。不過從流行病學資料來看,發現20~50歲的年輕女性適量攝取咖啡因(大約每天攝取咖啡因400毫克以內)和骨質流失及骨折並無相關。但是比較年長(50歲以上)、停經後的女性則需要更小心飲用咖啡,半數以上研究顯示,咖啡因攝取量和50歲以上女性的骨質密度有關係。
女性一天喝多少杯咖啡才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症?由比較近期的一個3170人參與,平均年齡50~84歲女性的研究指出,如果每天飲用超過兩單位的咖啡因飲料(一單位等於一杯咖啡或兩杯茶),臀部骨折的危險性增加69%。因此建議50歲以上女性最好減少咖啡因攝取,若真想喝咖啡,一天不宜超過2杯。
咖啡最麻吉的伴侶
有人喝不慣黑咖啡,總要加點糖,再淋上奶油球,中和一下咖啡的苦味。
其實咖啡本身的熱量很低,約在20卡以下,也幾乎無脂肪,但加了奶精、奶油球之後,不但額外增加熱量及油脂,而且還是威脅心血管健康的可怕殺手「反式脂肪」。所以營養師強烈建議捨棄奶精、奶油(鮮奶)球,改添加低脂牛奶,比較健康。
而習慣在咖啡裡放糖的人也有健康一點的選擇,例如熱量相對比較低的海藻糖,或是請店家提供你幾乎沒有熱量的代糖。
咖啡+黑巧克力=很法國
研究巧克力還出書的美食作家謝忠道則推薦喝咖啡配黑巧克力。「義大利式沖泡的濃縮咖啡濃烈強悍,和可可含量55%以上的特級苦味黑巧克力搭配,簡直是一對硬漢式的哥倆好,撼力十足而餘味悠長,讓人久久難以回神,」他如此形容。而在巴黎,點一杯咖啡經常奉送一片黑巧克力一起享用,是一種非常巴黎式的品法。

瘋苗條亂減重 小心厭食暴食上身

http://news.msn.com.tw/news1444090.aspx


瘋苗條亂減重 小心厭食暴食上身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09/10/11 03:25
中國時報【黃天如/台北報導】電腦修片讓「極瘦才是美」更加成為主流時尚,不少年輕男女瘋狂減重,但有些人採用的手段非常極端,例如完全不吃,或狂吃後又以催吐或灌腸將食物排出,衍生厭食或暴食症。醫師說,此時個案務必及早就醫,接受至少一年以上的心理治療。
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陳喬琪說,站在精神醫學的立場,厭食症與暴食症可謂一體兩面,目的都是為了瘦還要更瘦。
多數年輕患者一開始想要變瘦,迎合時尚圈身材美的標準,或變得跟崇拜的偶像藝人一樣「美」,女性又較男性患者傾向明顯。
但因減重方法不當,如有人完全不吃東西,或者吃後用俗稱「抓兔子」,用手指摳挖喉嚨深部,把吃進去的東西催吐出來,甚至吃瀉藥或灌腸,久而久之,不正常的行為就可能成為一種精神疾患。
陳喬琪說,醫學臨床定義,無論患者原來是胖是瘦,只要是透過不吃或極少吃食物的手段減重,無論時間長短,個案瘦到剩原來體重八五%,就符合厭食症定義。
可怕的是,厭食或暴食症的人,都會拒絕面對自己異常行為,例如一名已二、三天未進食的患者可能會說「我吃得很多啊」。暴食症患也會否認自己吃得太多,理由是已把吃下去的東西都吐或拉出來了。
陳喬琪說,曾有暴食症患者說,「很享受大吃一頓後,利用催吐或灌腸,把食物排出體外的『暢快感』!」
對於厭食或暴食症患者,心理治療很重要。醫師除應讓患者瞭解偶像完美身材可能是修片假象,進而藉由飲食日記,讓他們瞭解自己減重心態與方式是不正常的,必要時亦可利用抗焦慮等藥物輔助治療。
本則新聞由中時電子報提供 2009/10/11

15招讓你更年輕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1768


15招讓你更年輕


你「真實」年齡幾歲?你知道要變得更年輕,實在比你想的簡單得多,也快得多嗎?做完測驗,你便知道答案……

文.黃惠如
「你馬上可以年輕10歲,」這句話除了青春期的少女以外,任誰聽了都會動心。
最近美國芝加哥一位內科兼麻醉醫師羅伊正醫師(Michael Roizen)整理出老化的指標,化約成簡單的「真實年齡」(Real Age)的測驗,在美國馬上成為暢銷書。
羅伊正醫師帶領一群內科醫師、流行病學家、營養專家從2萬5千份研究中,先挑出其中為人所熟知的800個研究,抽絲剝繭找出它們的指標。
他們發現其中有126個習慣會影響健康,從人們日復一日所做的事情,可以決定你的「真實年齡」。
這些習慣包括你我皆知的不抽菸、多運動、保持血壓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等;不過也有些不是那麼有定論:如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要變得更年輕,實在比你想的簡單得多,也快得多,」羅伊正醫師說,他列出許多可以青春不老的密招,包括沈睡、養隻狗、大笑等。
不過也有人批評,這些指標只能測量顯而易見的行為,對於有些人好刺激、老把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中,或者是環境污染,根本無從測量。
想知道自己「真實」的年齡嗎?不妨試著做羅伊正醫師「真實」年齡的測驗(見282頁),如果懶得做,也可以直接看馬上讓你年輕的15招。

15招讓你更年輕
▲養一隻狗年輕1歲
狗會給你兩樣禮物:一是無盡的愛,二是有理由去散步。
▲吃早餐年輕1.1歲
抱歉,不吃早餐的人大多死於吃太少的水果或纖維。
▲更好的性生活年輕1.6歲
墜入愛河會使人活得更久,所有人都同意吧?
▲大笑年輕1.7歲
大笑會降低血壓和緊張。
▲舉重年輕1.7歲
一星期兩次每次20分鐘,強壯骨骼、提振心情、減輕體重。
▲淺嚐一小杯年輕1.9歲
啤酒、水果酒都好,大部分的科學家說,每天只要一點點的乙醇就能保護心臟。
▲放開自我年輕2歲
如果你自我防衛太強,即使是小事也會傷害你的健康。
▲上個課程年輕2.5歲
回頭學個新東西吧,活到老,學到老。
▲每天快走半小時年輕3歲
如果你自認不需要走路健身,那換個想法,健走有邂逅心儀對象的機會。
▲沈睡年輕3歲
一個令人心滿意足的睡眠需要7個小時。羅伊正醫師說,沈睡會釋放抗老化的生長激素。
▲吃蔬果、全穀類年輕4歲
一般人吃太少蔬菜水果。

▲少吃油年輕6歲
讓飲食中的脂肪適得其量,尤其是飽和脂肪每天要減少到20克以下。
▲用牙線年輕6.4歲
有些研究人員發現,牙齒的疾病和心臟及免疫系統有關,但他們還不知道原因。
▲秀出活力年輕6.4歲
讓你的身體和循環系統一星期暢通1小時。你可以慢跑、上個階梯有氧課程或爬樓梯,只要讓它很激烈。
▲服用雌激素 70歲後就年輕8歲
羅伊正醫師認為,過了更年期的婦女應該要接受荷爾蒙療法,因為它可以降低心臟病的機率,而心臟病是過了更年期婦女的大敵。
▲相信你的身體年輕12歲
許多研究指出,如果你覺得哪裡怪怪的,通常身體說的是對的。注意一些重大疾病的早期癥狀,包括心臟病、癌症,會讓你保住生命。

哪種運動減肥無效?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4442


哪種運動減肥無效?


為了減肥,嘗試各種運動方法都沒用,究竟出了甚麼錯?

文.林慧淳  攝影.陳德信
收拾衣櫥,赫然警覺夏天將至,該是無袖、短褲、比基尼重出江湖的時刻,但低頭看看,對自己的豐腰壯臂真不滿意,怎麼辦?
運動吧!但常有人抱怨「每天運動還是減不了肥」。健身教練指出,這類減肥者選錯「無效運動」,因而無法在最短時間達到瘦身成效,必須遵循正確又有效率的運動法則,才能事半功倍。把握夏天來臨前的最後一個月,一起朝目標邁進。
無效運動1:選錯運動→瑜伽、游泳、騎車、呼拉圈
減肥的重點在「減脂」,應避免多花時間在無法燃脂的運動上,偏向嬉遊的休閒活動也不是瘦身首選,容易導致肌肉拉傷的運動更會摧毀減肥計劃,不可不慎,短期運動瘦身應避免選項如下:
瑜珈、彼拉提斯、抗力球
國際運動有氧體適能教練李筱娟指出,瑜伽等運動屬於伸展性質,雖然同一個動作維持幾分鐘會流汗、消耗體力,但不屬於燃脂的有氧運動,難達瘦身功效。
呼拉圈
呼拉圈是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主任劉燦宏口中「連續做2小時只會累卻不喘」的活動,運動量非常低,對於減肥幾近無效。
游泳

將游泳列入無效的運動減肥法令人訝異,劉燦宏醫師強調,游泳雖然消耗熱量,但一般人經常來回游一趟就暫停歇息,運動強度不足、心跳無法加快,待在水裡游游停停的時間一長,胃排空加速,身體容易飢餓,結果自我慰勞的飲食所補充的熱量,反而高於游泳消耗的卡路里,更難達到減肥成效。
騎自行車
假日騎車遊覽自然風光,心曠神怡,但恐怕不適合當作減肥的唯一運動。李筱娟教練指出,戶外騎車是享受,室內騎車才能鍛鍊。騎車郊遊攜帶零食一下肚,熱量統統補回來;加上近年來單車熱潮興盛,有些人加入騎車行列前,並未注意單車大小、姿勢正確,常因座位的高低不當,反而造成膝關節受傷。
重力訓練
對於尚未養成運動習慣的人,直接挑戰重量訓練是一大禁忌,劉燦宏醫師說明,重量訓練的運動強度太高,身體緊急以葡萄糖和儲存在肌肉裡的肝醣做為熱量燃料,不但不能燃燒脂肪,一瞬間消耗的熱量也少,無法減肥,只能練出肥厚的肌肉,不是瘦身者想要的結果。
全球首大醫療入口網站WebMD更點名重量訓練中的拉背機、肩部推舉機、直立划船等器材,具有「潛在性不安全」,如果沒有專業教練在旁指導,可能因為姿勢偏差或因高估自己的體能,而使身體承受過度的拉扯和重力,導致難以彌補的傷害。

建議運動:水中有氧、飛輪有氧
有氧運動是達到體脂肪燃燒最迅速有效的運動,無論是舞蹈、慢跑、健身房裡的划步機等,只要能達到中低強度、長時間活動兩項目標,都可燃脂瘦身。其中,飛輪有氧和水中有氧是專業人士公認有效的減肥首選。
■飛輪有氧
在教練口令指示下、配合歌曲節奏,人人在室內單車上揮汗如雨。李筱娟教練指出,飛輪有氧是全球公認熱量消耗最高的運動,對於心肺功能提升、下半身肌力增強、核心肌群穩定性升高也有助益,且動作簡單,透過單車上的阻力旋鈕,營造各種情境變化,無論是入門或進階者都能找到適當的運動頻率。
台安醫院家醫科醫師林姝萍研究發現,飛輪有氧可改善新陳代謝症候群患者的血脂、血糖和身體質量,效果顯著,但她也提醒,因飛輪運動較激烈,最好先由醫生或運動教練評估是否合適,有心血管疾病、肥胖者、或關節曾開刀的患者不建議採用。
■水中有氧
看起來溫和緩慢的動作,燃脂效果卻不亞於陸上有氧,劉燦宏醫師說明,水中有氧仰賴水的浮力和阻力達到運動效果,配合浮板等道具使用效果更佳,例如一邊將浮板壓進水裡一邊行走,除了必須使勁之外,還能使用到陸地上較難運動的小肌群,有平衡肢體的附加價值;對於銀髮族、關節不適或體態肥胖不適宜在陸地上蹦蹦跳跳的人來說,水中浮力可卸除大部份衝擊力道,是個輕鬆無負擔的瘦身方法。
無效運動2: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無法持之以恆」是運動瘦身的頭號大敵,許多人立志減肥前幾天投入許多時間和體力,運動到汗水淋漓、精疲力盡,但很快就怠惰懶散,無法持續,對此劉燦宏醫師建議,利用「零存整付」的概念,每天運動一小時,便可輕鬆瘦身。
每天一小時!乍聽之下很困難,劉醫師笑著解釋,過去燃脂概念是要做有氧運動至少30分鐘,但最新研究發現,同樣是運動40分鐘,分段做完比一次完成的效果更佳,原因是「運動後熱效應」的影響。
運動後熱效應是指做完運動後身體的代謝率仍會持續一段時間,期間所消耗的熱量不亞於運動時的熱量,分段運動時,後續的熱效應次數也多,燃脂效果較一次做完運動好,劉燦宏進一步說明。
此外,過去認為心跳每分鐘到達130次才合乎運動標準,現在也修正為每分鐘心跳110次、中低強度的動作,也能達到相差無幾的燃脂效果。因此劉燦宏說,有足夠毅力維持熱量消耗高的運動當然很好,但若難持之以恆,日常爬樓梯、做家事、早一站下公車走路回家等讓身體動起來的活動都無妨,每天累積一個小時的活動時間,減肥於無形。
無效運動3:長期做相同運動,輕而易舉就能完成

運動初期效果顯著,但當身體習慣單一運動的頻率和強度時,體重無法繼續減輕,這時如果放任自己維持一派輕鬆的運動習慣,這個運動等同無效。
這時需從增加運動強度或混合肌力訓練著手。拉長時間、加快速度、增加頻率等做法可達到強度增加,而肌力訓練的目的則是提高基礎代謝率。
劉燦宏醫師強調,日常活動或運動所消耗的能量僅佔總熱量20~30%,因此再怎麼從事有氧運動,燃脂仍有限;相反地,即使我們坐著不動,身體為了維持心跳呼吸所耗用的能量佔了熱量消耗大宗,稱為「基礎代謝率」,和體內的肌肉量有關,肌肉量愈多、基礎代謝率愈高,身體就能消耗更多熱量。
因此,當有氧運動減肥到達瓶頸時,應加入無氧肌力訓練,以拉高基礎代謝率,加速熱量消耗,包括適量的仰臥起坐、伏地挺身,或重力訓練,可突破難再減肥的困境。
一月計劃建議
一個月運動瘦身怎麼做?劉燦宏醫師建議:
1.第1~15天:純做有氧運動,每天累積1小時。
2.第16天開始:先做有氧運動40分鐘,搭配15~20分鐘的無氧肌力訓練,可一直維持這個運動比例,繼續朝目標邁進。
3.必須搭配飲食控制,否則再怎麼努力運動都難瘦下來。

居家減肥運動組合
國際運動有氧體適能教練李筱娟結合伸展、有氧、及肌力運動,設計一套居家可做的有效運動組合,一塊兒運動吧!
■伸展:弓箭步
1.兩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眼睛平視前方,右腳站立膝蓋曲蹲,左腳向前大踩一步,膝蓋不超過腳尖,兩腳各呈90度。
2.前腳收回兩腳平行的位置,右腳保持微彎,左腳向後踩,腳跟抬起膝蓋彎曲向下蹲,收回開始位置,反覆做15~20次之後換腳。
練大腿肌力、身體平衡和穩定,動作愈慢愈費力。持續的時間加長到15~20分鐘以上可提伸心肺功能。
■肌力訓練
1.蹲:
利用彈力繩的阻力增加強度(也可用寶特瓶裝水代替),雙手握住彈力繩打開在身體兩側與肩同高的位置,兩腳打開與肩同寬,雙腳曲蹲,膝蓋不超過腳尖,雙手向上舉高後,慢慢回來一開始的位置,重複8~12次,可鍛鍊大腿和臀部,注意動作時手直接往上不要外開。
2.肱三頭肌伸直:
身體站直收腹,一腳踩住彈力繩,左手握住右手肘,右手彎曲向後,右手向上伸直,再回到開始位置。

3.肱二頭肌彎舉:
單腳或雙腳踩住彈力繩,繩子愈長阻力愈小,手肘置與身體兩側,手向上彎舉,放下來靠近大腿的位置。
4.肩膀三角肌:
單腳踩住彈力繩,手握繩由下向上舉高,停留1~3秒訓練肩膀。
以上動作建議次數8~12次,可依個人體能增加,約10~15分鐘。
■爆發力訓練:彈跳
1.雙腳蹲下,雙手放在身體兩側撐住地板,雙腳同時向後跳,再迅速收回來,然後站起來。
2.依個人體能,反覆做3~5分鐘,運用瞬間彈跳的力道,訓練心肺及爆發力。
■拳擊有氧
1.預備動作:兩腳與肩同寬,右腳前左腳後,雙手置於臉頰兩側。
2.基本動作:右直拳是1,左直拳為2,右勾拳為3,左勾拳為4,右上勾拳為5,左上勾拳為6。
3.可任意組合基本動作,以6個動作反覆出擊。
4.配合腳步動作位移,後腳跟微微抬起,腳掌著地,配合自然節奏,前後左右或圓形移動維持拳擊強度。
5.身體微彎,腹部保持緊縮,左腳抬膝,模擬近身格鬥衝撞姿勢。
6.左腳落地後,右腳往後踢,出力點在腳跟,可鍛練臀部肌肉。
7.接著整套拳擊動作換邊做,練習時間持續15~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