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將才基因》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領導,就是用觀念領導
不管什麼時候看見杜書伍,他永遠是一派從容不迫,即使經過了去年一整年全球經濟對企業的震撼教育。
這當然也跟他的經營成績有關。再不景氣,聯強國際照樣逆勢擴張,去年合併營收成長了11%,達到台幣1千9百億元。連帶地,問起杜書伍去年體會最深的一件事,他豪氣地笑著回答:「這次金融海嘯,倒是解答了我腦子裡不少懸案,我很高興我很多想法都是對的!」
作者:盧智芳 出處:Web Only
從小就喜歡深思的杜書伍,腦子裡無時無刻不在轉動思考,成為企業家之後,這更成為他帶領團隊向前走的管理方式。「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杜書伍說。爲此,兩千年之後,他乾脆當起「老師」,每天早上八點到九點召集幹部「上課」。隨著聯強國際規模不斷擴張,杜書伍再進一步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讓全體員工都能了解他的思維。
大老闆為文創作,想必離不開嚴肅與教條的成分吧?一點也不。這系列後來以「聯強EMBA」為名,隨電子報發送的短文,因為談的是工作中人人會碰到的課題,角度深入淺出,以小窺大,不僅內部幹部受用,連收到的外界客戶、經銷商、合作夥伴都深覺有收穫,無形中爲杜書伍養出一批忠實閱讀的「粉絲」。
大方分享自己的心得,杜書伍笑著說,希望透過文字帶來影響,說不定就此改變某個人的職涯,或讓某家企業從此降低基層運作的成本。「公開這些是帶點理想性,」他說。
累積多年後,這些篇章集結為《杜書伍講堂-聯強EMBA職場篇精選》一書,新書付梓前,杜書伍接受採訪,談起他走過的職涯歷練,並從作者角度提供讀者使用本書的建議。
(以下為採訪整理)
(以下為採訪整理)
問:你對自己的職涯一直都有清楚的想法,是不是少年養成的過程帶給你一些影響?
答:我覺得有兩個因素,第一,是種穩定的力量。
我的家庭教育一直教我要踏實,假如沒有這個,人就會浮躁,風一吹就會搖來搖去。
第二,我成長的年代,是台灣非常期望走向富裕的年代,對自己有希望成功的強烈企圖心。有了這種企圖心,就會去動腦,想要突破。但有了先前穩定的力量搭配,我不會躁進,或一看到旁邊的機會,就方向搖擺。
問:父母親怎麼教育你這種態度?有特別的方式嗎?
答:這些認知有的是來自父母正面的言教,但也有來自負面的。好的可以學,壞的記取教訓。
像我母親是正面教材,我父親的中年危機,則算是負面教材,他本來教書教得很好,收入也很高,但後來他想當校長,就從教育界退休,參加別人的辦學。最後卻沒有成功。這件事對我的影響是,當我要做重大決定時,我會很審慎,會陷入長考。多思考,就會把範疇拉大,把考慮的時間拉長。長考也是另一種穩定的力量。
問:你的職涯中,哪些是你需要長考的時刻?
答:我出來工作大概快4年時,有人用double(雙倍)的薪水來挖角。我那時候做英特爾的微處理器,他做電子打卡鐘,當時我的薪水兩萬出頭一點,他用5萬挖我。因為他的產品要外銷,他還對我說:「我就給你50萬,你跟我去國外跑。」那時候,這筆錢很大很大。
我想,天底下從來不會有好康的事掉下來。這個人出手這麼大氣,他的行事作風不踏實。這筆錢我能拿6個月還是一年?所以最後我就沒有去。
另外一次,是我大四時在補校教高三數學,服完兵役回來後,校長又來找我,要我去教書。我約略算一下,去教書,至少一個月有4千五,當時薪水差不多是七千塊,等於是兼一份差,薪水增加6成,但我還是拒絕了。
因為老師領的是鐘點費,薪水不錯,但增幅有限,又不是我的主業。我投入公司的工作,薪水可能會成長很快,所以我拒絕了,決定專注做我的本業。
問:很多人面對機會難以拒絕的理由,是認為它稍縱即逝,你不擔心這一點?
答:你沒有實力,機會都不是你的。機會其實隨時都有。
我用公車來譬喻,儘早讓自己站上公車站牌,機會來你就上得去。但有時候你站在那裡,機會還沒來,你也要耐心等。
我在學校時就經常思考自己的未來。除了本科,我還去修了很多管理課程。我知道我學的是computer(微電子),但我希望走管理、業務職。我為自己設定花兩年時間熟練技術實務,之後再轉調。
但我做了9個月,就被公司要求轉調。那就是另一個長考,因為覺得技術的磨鍊還不夠。不過,一方面是配合公司需要,另方面,我還是可以在做業務時研究產品,只要肯花時間,我一樣可以累積技術含量,同時還可以更會賣。
所以我轉換時,白天跑業務,晚上K書,兩個兼具。這段過程也讓我思考,怎樣讓兩件衝突的事情協調,能夠一魚雙吃。
問:像個人生活,娛樂這些面向,都不在你的考量內?
答:(笑)我出社會前面十年,只看過一兩電影。
問:你從什麼階段開始真正讓自己從「部屬」的思維,提升到「管理者」的思維?
答:在學校時,我就常思考自己的未來出路,因為不是狹隘地讀書,想的時間也比較長遠,所以習慣以比較高的高度看事情。從學校建立這樣的習慣後,這一輩子,我都是拉高高度來看事情。
第二,我念了管理,自然而然就有管理的背景,讓我後來在做主管的過程中很自然,沒有任何門檻。
問:在管理端經常要面對人的問題,你都沒有摸索或挫折的過程?
答:(大笑)多了。
以我的職涯來說,可以分成幾個階段。我1976年出來工作,第一階段大概到1985年。這個階段都在打基礎摸索。這9年時間,我cover的範疇很多,這段時間的挫折就很多。
打個比方,我認為任何事都應該節儉。我剛開始做sales,感覺常常跑呀跑,沒有結果,卻要花錢。所以我出去都坐公車,管理下屬也是這樣,但另外有個部門出去就直接招計程車,於是部門間,大家就會比較。
我就對部屬說,我們今天這樣節省,紅利會比較好。結果呢?沒有比較好(大笑)。最後我拿我自己的紅利出來分給大家,結果他們都不收,而且認為我這個主管有guts(膽識)。
不過,在這樣的要求下,第二年,我們的紅利的確就比較好。
問:你碰過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答:最大的挫折就是部屬被挖角。投注心力去帶他們,後來他要離職或是覺得某位女性同仁很不錯,她卻說:「抱歉,我要回家生小孩。」(大笑)
爲了這個,我還寫了好幾篇文章,談雙薪家庭的重要,甚至上媒體談怎樣料理家事,教太太給先生一律穿白襯衫、買同樣顏色的襪子,垃圾桶一次套好幾個塑膠袋,更換的時候才方便.......,減輕女性同仁的負擔。我甚至還教她們如何準備四菜一湯。
問:說到有員工想回家帶小孩,你一路走來,都被強烈的危機意識跟企圖心引導,你認為現代人對工作仍然需要這樣嗎?
答:關鍵在經濟基礎。這次金融危機就回過頭來告訴大家:未來變化是你沒辦法控制的。你有把握目前的經濟條件一生無虞嗎?
每個人對經濟安全的定義不一樣,但長遠來看,門檻還是蠻高的。就像誰會想到:現在存款利息幾乎等於零?
問:去年一年經過金融海嘯,職場發生很大的變動,它也顛覆很多人對生涯的想像。你體會最深的一點是什麼?
答:回過頭去看,我很高興我很多想法是對的,這些現象,終究證明我的價值是對的。
我本來就看金融業是「虛業」,不是「實業」,過度擴張的結果,本來就應該泡沫化。再看很多垮掉的百年老店,很多都是老大不堪,沒有危機意識,長時間下來像是國營事業,怎麼經得起環境變化?
雖然很多人失業,但我認為好的人從來沒失業過。景氣好,人員通常會寬編,企業只淘汰績效最差的3%,但景氣不好時,企業淘汰10%,這才是真正人力精實的編制。所以如果你在這最後的10%中,平常沒事,但是就像人家說:「退潮時,才知道誰沒穿褲子」,碰到考驗,誰沒穿褲子就看得到了。
組織中,70%都是基層員工, 30%屬於幹部級,中級主管以上可能只有3%。這一次企業砍最多的,是基層員工跟不好的幹部,你希望自己安全的話,就要努力擠進前3%。
大家都沒有危機意識與對現實正確的了解,讓自己進入真正安全的範圍。在不安全的範圍中,當然會被砍。這個世界還是人才不夠的,如果你是人才,絕對不會失業。
問:專業工作者或經理人可以從中學到什麼?
答:要學到未來變化是很大的,絕對不能認為它不變或變化很小。
另外,經濟安全與危機意識是必備的。經濟安全還包括能力安全,要讓自己一直跑在前面,不要落在後面。
很多人聽不進去,因為他們根深蒂固認為工作是痛苦的,休閒是快樂的。我認為這是絕大的錯誤。你鑽進工作中,那種知識的滿足跟喜悅,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才是真正的快樂。
玩就快樂嗎?不見得喔。一是你要付錢給人家,一是人家付錢給你,你又很快樂,而且獲得愈多,表現愈好,給我的錢愈多,何樂而不為?
問:你不斷強調思考的重要,你思考時,有特殊的程序嗎?
答:我無時無地不在思考,腦筋不動就渾身不對勁。因為思考是不分場所的,我連走路也在想事情。假如想出東西,那就很高興了。
年輕時,我對我的主管,或公司做法,有時不是很認同。但是我心裡會想:「我只有兩年工作經驗,人家是我的3倍,其中必有道理。」我就照做,有時候會問,有時候就持續當作一個議題,隨時找答案,很可能5年以後才找到答案。養成習慣後,現在留在我腦中還有很多懸案(笑)。
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所以我自己體悟到什麼,我就講給部屬聽。兩千年以後,因為幹部太多,我開始正式上課,再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一個人要觀念正確,才能有效率的工作。
這次金融海嘯,不少企業出狀況,倒是解答我很多懸案。
問:爲什麼?
答:我們公司都用最原始的財務作,不追求超額利潤。
我相信,全世界的事物都是成常態分配。常態分配跟我們講的中庸之道是契合的。站在穩健的角度,我們只要落在中間就好,不需要在兩邊。
很outstanding的這邊,畢竟是例外,有時候甚至得靠運氣,所以不要去想這個。就經營企業來講,盡力做就對了,不一定非要第一。為了做第一去冒險,可能會變成第十。我只要持續努力,可以從第三變第二,從第二變第一,不是很穩嗎?
想去樹梢摘最漂亮的果子,可能會跌倒,這也是我講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問:不管是穩定或穩健,能不能爲它下個定義?
答:你踏的每一步,把握度都很高。它的風險是你輕易可以承擔的。
比方說,我有七成把握,三成會失敗,而且失敗以後不傷筋骨,這樣可以做。
有些事情是你有九成把握,但那10%一旦發生,你承擔不起,這樣不能做。反過來說,這件事情9成會失敗,但承擔得起,可以做。
過去媒體說我很開創、敢突破,表面上看起來我很冒險犯難,其實每一步我都知道企業能不能承擔得起,而且是輕易承擔,不會傷到筋骨。
問:回到你剛剛說的觀念領導,當讀者要透過這本書吸取你的觀念時,你會建議他們怎麼使用?
答:關於管理的書籍,現在有三類,一種是教科書,非常理論,都是專有名詞﹔或是管理大師寫的書,很多例子都是國外或大公司的例子,有距離感﹔我寫的EMBA,題目都很小,就在你的周遭,很貼近職場。所以在自己的工作環境中,它是最接近、最能轉化使用的。這是我當初題目愈寫愈小,愈來愈貼近員工的原因。
這本書所寫的觀念,所描述的場景,其實是每個人工作中都會碰到的經驗,只是過去發生時,自己不見得感覺到。
因此,用這本書時,要努力思考在工作經驗中相對應的場景,然後去模擬使用看看。那你就會真正把觀念跟實務連結在一起。
一方面,這會使你對觀念理解更深入,二方面,它會融入你的腦海,達到內化。這樣,你以後隨手就能應用這些觀念,幫助自己職涯的發展。這是最重要的關鍵。
本文摘錄自《打造將才基因》序章更多《打造將才基因》精彩內容,請上天下網路書店!http://www.cw.com.tw/article/print.jsp?id=3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