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

認識骨質疏鬆症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3100


認識骨質疏鬆症


台灣的骨質疏鬆症和相關骨折相當普遍。
由天下生活出版的一系列梅約醫學中心醫學保健叢書中,
最新問世的《Mayo Clinic on Osteoporosis 骨質疏鬆症》清楚解釋這個病症
的來龍去脈,並對於各種預防和治療選擇提供實用資訊。
以下摘錄書中幾個重點,供《康健》讀者先睹為快。

文.編輯部

我怎麼知道自己的骨骼脆不脆弱?我已經得了骨質疏鬆症嗎?」
骨質密度測定法(bone densitometry),可以在骨折尚未發生之前,便斷定受測者是否患有骨質疏鬆症;還可以判斷骨質密度是否過低,有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危險。這種危險程度稱為「骨質缺乏症」(osteopenia)。
根據醫師建議,符合以下情況的人,應該接受骨質密度測定:
● 年齡不到65歲的成年婦女。
● 超過40歲、曾經骨折、並願意接受骨質疏鬆症治療的人。
● 屬於骨質疏鬆症高危險群的婦女、男性和兒童。在一般情況下,只要有下列兩項以上的危險因子,就會被認為屬於高危險群。
1.正在服用、或即將服用皮質類固醇藥物的婦女、男人和兒童。
2.因為任何緣故而導致體內雌激素或睪固酮濃度較低的青年人。
3.罹患了某種已知會降低骨質量、或提高骨折危險率的病症的成年人。
如果你是女性,即使不具任何危險因子,還是可考慮在進入更年期大約50歲之前接受檢測。
如果你屬於骨質疏鬆症高危險群,或曾經骨折,或是發現身高逐漸降低,比較明智的做法將是儘早接受檢測。

每一位發生過骨折的停經後婦女都應該接受檢測,以防骨質快速流失,造成骨折。如果原因真的是骨質疏鬆症,這項檢測還能斷定疾病發展的嚴重程度。
骨質密度檢測通常不是只進行一次就算了。即使你的骨質密度在初次檢驗時表現正常,仍應該計劃在大約5年之後再度接受檢測。若每隔一段時期做一次骨質密度檢測,並且持續好幾年,檢測結果將能顯示出一個人流失骨質的速度。
再次接受檢測的頻率,視年紀和危險因子而定。
受到骨質疏鬆症侵襲的骨骼,至少需要1~2年的時間,才會在密度上表現出明顯增加或減少的狀況。
正在服藥治療骨質疏鬆症的人,最好的做法可能是,在治療的頭一、兩年內,每年接受一次骨質密度測定,直到骨質量明顯穩定下來為止。在那之後,檢測次數就不用那麼頻繁。
正在服用皮質類固醇的病人,醫師會建議最好每年接受一次檢測。
哪一種檢測比較適合你?
這個問題的答案決定於你的年齡,以及你決定接受檢測的理由。下面原則可協助你做決定:
■如果你沒有任何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症或骨折的危險因子,那麼價格比較便宜的周邊篩檢性檢測(像是pDEXA或pQUS),通常就可滿足你的需要。如果檢測結果顯示出骨質密度過低,接著選擇比較精確的中央骨質密度測定器(例如DEXA)來進行進一步的檢驗。

如果你是為某一根特定骨骼的強度而擔心,就應該使用最能準確測量該部位骨架的裝置來進行檢測。醫師可提供建議。如果你所擔心的是身體任一部位發生骨折的整體危險率,最好的檢測方式是使用DEXA來測定連接髖關節的股骨頸。
■如果你有多項危險因子,或已經折斷了一根骨骼。如果你懷疑自己可能患有骨質疏鬆症,即使稍早的周邊型檢測顯示結果正常,醫師仍可為你安排一次DEXA檢驗。
年齡低於65歲的婦女,比較可能出現脊椎骨折的狀況,所以用DEXA來檢測脊柱將可提供最準確的指標。對於65歲以上的婦女來說,髖部骨折的情況會愈來愈普遍,因此用DEXA檢測髖部的做法,也許可以更清楚地揭露已經存在的問題。
■如果懷疑有次發性骨質疏鬆症。造成次發性骨質疏鬆症的原因,可能是某種已知狀況,如疾病、外科手術或某種藥物。醫師將根據他認為可能導致骨質流失的原因,選擇檢驗方式。
舉例來說,如果你患有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話,你所流失的可能大部份是皮質骨的骨質。在這種情況下,使用DEXA來檢測前臂大概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前臂的骨骼大部份由皮質骨構成。
■如果你已經被診斷患有骨質疏鬆症。如果你罹患了骨質疏鬆症,醫師可能會安排定期的DEXA檢測,以測定你的髖部、脊柱和手腕的骨質密度。這些部位都是最常發生骨折的地方。

如果你需要在連續好幾年的時間裡進行多次檢測的話,最好由同一位檢驗師操作同一部骨質密度測定器,測量同一塊骨骼,這種方式將可得到最準確的結果。這是因為檢測結果會因儀器不同而產生些微的差異。
■如果你是為了監控服藥成效而接受檢測。如果你正在服用bisphosphorates或teraperatide之類的藥物,對脊柱進行中央骨質密度測定將是最好的做法。
吃出健康的骨骼
為了能夠成功地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需要一項牽涉到好幾個要素的行動方案,包括豐富的營養(諸如攝取充分的鈣質和維他命D)、經常而規律的體能活動、有益健康的習慣和行為、良好的姿勢與適當的藥物。
良好的骨骼健康來自豐富的營養──也就是均衡的飲食,其中含有充分的鈣質、維他命D,以及身體執行日常功能所需的其他養分。鈣質和維他命D是增加與保持骨質量所不可或缺的養分。
蛋白質和其他的養分,像是磷、鈉、鎂等礦物質,也在維持骨骼健康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提高鈣質攝取量的最佳方式,是選擇富含鈣質的食物。(編按:就大部份的成年人而言,鈣質的每日建議攝取量一般人是1000毫克,停經或孕婦是1500毫克。)

想要提高鈣的攝取量,最明顯的做法,便是在三餐中納入富含鈣質的食物。牛奶和其他乳製品,例如優格與乳酪,都是含有最多鈣質的營養來源。
你可以選擇各種脫脂或低脂的乳製品,他們所含的鈣並不少於高脂的乳製品。
鈣質補充劑
如果你沒有從飲食中得到足夠的鈣,便可能需要服用某種鈣質補充劑,以補足自己所缺乏的鈣量。醫師通常會建議停經後的婦女服用鈣補充劑,可以減低骨質流失的速度。
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檸檬酸鈣(calcium citrate)和磷酸鈣(calcium phosphate),是三種最常見的鈣化合物。他們被製做成藥丸、膠囊、發泡劑、糖果、嚼錠等形式。選擇的時候,除了根據自己的偏好之外,還要考慮哪一種補充劑最適合自己。
碳酸鈣
這是最便宜也最常用的化合物,當它與餐點一起被服用時,能夠發揮最好的效果。不過碳酸鈣可能會造成便祕。
有一點必須注意的是,如果同時也在服用稀釋血液的藥物,像是華法林(warfarin,商品名為「可邁汀」,Coumadin),應該在決定服用Viactiv前先與醫師談談。因為維他命K會影響血液凝結,醫師可能必須調整血液稀釋劑的劑量。

檸檬酸鈣
這是最容易被人體吸收的一種鈣化合物,而且不需與餐點一起服用。它的含鈣濃度比碳酸鈣低,因此你可能需要服用2倍以上的錠片,才能達到建議攝取的量。
磷酸鈣
如果選擇含有這種化合物的補充劑,也需要服用較多的劑量,才能獲得足夠的鈣。不過它是最不會造成便祕的鈣化合物。
善加利用鈣質補充劑
以下這些訣竅有助於提高鈣質的吸收量,並降低一些令人不舒服的副作用(像是便祕和脹氣)發生的風險。
■仔細閱讀補充劑包裝上的標示。
不同的鈣質補充劑含有不同劑量的鈣離子。
舉例來說,雖然某標籤上的廣告宣稱該產品含有1250毫克的碳酸鈣,但實際上,這種補充劑可能只含有500毫克的鈣離子。
此外還要注意服用的份數(serving size)。標籤上可能寫著每1份補充劑含有1000毫克的鈣離子,但是它所謂的「1份」,卻可能包含了3個錠片。
■為了提高吸收量,最好在一天中分好幾次服用較少劑量的鈣。每次服用的鈣離子劑量,儘可能不要超過500毫克。
一次服用大量的鈣,將會減少身體吸收的鈣量。
■鈣質補充劑最好在用餐時或吃飽後服用,利於人體吸收。

■在產品包裝上找尋USP的字樣。這三個英文字母代表U.S. Pharmacopeia:「美國藥典」,這個政府組織負責設定標準,以判斷個別補充劑溶解的程度。一般情況下,最好堅持使用信用可靠的品牌──這些品牌的產品多半都附有USP的字樣。或者,也可以請藥劑師推薦一種適合的補充劑。
■避免使用含有牡蠣殼、骨粉或白雲石(dolomite)等成分的鈣片製劑。這些所謂的「自然」鈣質補充劑,可能混雜著鉛、鋁或其他可能危害人體的有毒物質。
■如果你經常忘記吃補充劑,不妨使用7天份的藥盒幫助自己追蹤服用量。
■每天服用的鈣量不要超過2500毫克。
副作用
鈣質補充劑可能會對某些人造成脹氣、腹脹和便祕的現象。為了避免產生這些副作用,服用者每天至少要喝6~8杯的開水,保持運動的習慣,並且儘可能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物。
如果在服用某一種鈣質補充劑時,出現上述任何症狀,不妨改換另一種不同成分的製劑。舉例來說,可以嘗試將碳酸鈣的成分換成檸檬酸鈣,後者比較不會導致便祕。
如果你有腎結石的病史,應該在服用任何一種鈣質補充劑之前,先與醫師討論過。攝取高量的鈣質──尤其是經由補充劑攝取,也可能提高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

書名:骨質疏鬆症
(Mayo Clinic on Osteoporosis)
作者:史帝芬.霍森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時:2004年4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