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經濟學/人們為什麼不分享…
分享是一種快樂,但是若員工間存在著競爭關係,就會扼殺分享的動機。
前些日子知識管理很夯,企業希望藉由知識分享,增加企業的競爭力並改變企業的文化。但是久而久之發現,員工並不熱中於知識的分享活動。
人們為什麼不分享?這個問題問得有點蠢。如果知識就是力量,企業主真正要關心的應該是:人們為什麼要分享?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企業業績最佳的業務員(top sales),領有公司高額的佣金,在競爭的環境中,深怕業績被別人趕上,此時當其他業務員來問你是如何銷售的,你要不要分享?或是,你要不要把真正的技巧完全分享出來?
有一次上課我就問學生,如果成績第一名能夠拿獎學金,你是目前班上的第一名,當第二名的同學來問你問題時,你要不要分享答案?
有一位同學大聲說:要!但是分享錯誤的答案。
我們從小生活的環境充滿著競爭,因為第一名只有一個,所以要搶;升學第一志願的名額也有限,所以也要搶;甚至公車的座位不足,所以上公車也要搶。在升學考試至上的教育制度下,我們不鼓勵合作,因為在考試中合作就是一種作弊的行為。
這個原因在於我們的獎賞制度通常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所以就培養出大家單兵作戰的習慣,如果要匡正這種文化,許多時候,獎賞制度首先要從「個人」提升到「團隊」。
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我獎賞的不是第一名,而是整個團隊,分享的行為就可能會出現。如不是第一名拿獎學金,而是整個班級或是某一小組所有學生的成績若在某個水準以上就有獎學金。或是不是獎勵某一位最佳業務員,而是獎勵某個業績最佳的團隊,此時分享行為就會在團隊內發生,以提升整體的績效。
競爭的環境下很難快樂地分享,所以把競爭關係提升到合作關係是重要關鍵。競爭的意思是所有競爭者分食一張餅,而合作則是所有參與者一同將餅給擴大。
譬如,如果有一天願意讀EMBA的企業主管只剩下100人,所有大學開始搶學生,此時大家是處在競爭的關係下,很難彼此分享。但是如果學校間開始合作,一同把想讀EMBA的企業主管從100名提升到500名,此時學校間的分享與合作行為就會確實發生,產業習慣就會改變。
如果你的企業獎賞制度不鼓勵合作,你如何要求大家分享呢?如果要有一個快樂的企業,或許要先思考企業的獎勵制度。
(作者是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訪問學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