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患者多脾胃虛弱、寒濕阻滯證候

患者多脾胃虛弱、寒濕阻滯證候


腸躁症脾胃虛弱、寒濕阻滯證候,可配合藥方調理。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監事陳曉鈞表示,腸躁症可見脾胃虛弱、寒濕阻滯在大腸問題,可配合採取健脾益胃;溫化寒濕方式來用藥。強化腸道機能。
中醫師陳曉鈞表示,腸躁症針對「脾胃虛弱」問題,患者可見平常消化機能就較為差,飲食少,排便溏瀉,腹脹,面色萎黃,疲倦。舌淡苔白,脈細弱。往往每次因飲食不節,進食生冷油膩,便會導致泄瀉問題加重。治療應採取健脾益胃原則,可用參苓白朮散(人參、白茯苓、白朮、炒甘草、山藥、白扁豆、蓮子肉、薏苡仁、縮砂仁、桔梗)加和胃理氣滲濕的藥,如木香、砂仁、枳殼、澤瀉、車錢草等。如果有虛寒的現象,應加用附子理中丸、肉桂等,可幫助溫中散寒作用。

陳醫師表示,針對「寒濕阻滯大腸」問題,患者可見便溏或腹瀉、糞質清淡或利下純白黏凍,伴有腹痛或裏急,頭身重困,胃悶納呆。若鬱滯日久,虛寒體質則會造成四肢不溫,腰酸怕冷。舌質淡,苔薄白滯膩,脈濡緩或沉細。

治療原則應給予溫化寒濕,藥方可用胃苓湯(白朮、蒼朮、茯苓、豬苓、澤瀉、陳皮、厚朴、肉桂、大棗、生薑、甘草)加味,如加木香、炮薑,幫助調氣散寒作用。

腸躁症可配合穴道治療法調理。中醫師陳曉鈞表示,針灸療法部分,針對腹瀉及黏液便問題,可取長強、陰陵泉、天樞、陽陵泉等穴;腹痛便秘者,取支溝、天樞、足三里、上下巨虛等穴;脾虛泄瀉問題,則可取天樞、足三里、脾俞、大腸俞等穴改善。

預防腸躁症上身,日常生活保健部分醫師建議,生活中應避免過度緊張、憂鬱,適當的調節情緒,放鬆心情、調整情緒;做些喜歡的休閒活動,轉移注意力。

飲食建議食用纖維較多食物。減少脂肪攝取,少吃甜食、糯米、油炸、豆類等食物。以及避免油炸燒烤,辛辣剌激飲食。同時應停止抽煙。才能維護腸道機能的正常調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