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揮別尿失禁、骨盆鬆弛,9大問完全解析(上)
護理師惠芬帶著婆婆來看婦女泌尿門診,她因為懷孕而意外揭開婆婆「不能說的祕密」。
●輕鬆揮別尿失禁、骨盆鬆弛,9大問完全解析(下)
●輕鬆揮別尿失禁、骨盆鬆弛,9大問完全解析(下)
惠芬的先生平常會主動幫忙買衛生用品,但她覺得奇怪,怎麼自己懷孕了,先生還在買棉墊?這才發現75歲的婆婆數十年來飽受漏尿痛苦。
頻尿、急尿、打個噴嚏或跑步就漏尿……,根據統計,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深受這種尿失禁困擾。
女性因為生產、肥胖、停經和老化影響,造成骨盆和尿道肌肉鬆弛,尿失禁問題相當常見。儘管尿失禁發生率高,主動求醫的人卻不到兩成。
多數女性羞於啟齒,或以為尿失禁是生產和老化「一定會有」的自然現象,長期靠護墊和紙尿布過生活,平常不敢多喝水和運動,也害怕性生活及跟人接觸,不少人因此丟了工作,變得愈來愈內向,甚至引發憂鬱症。
飛躍羚羊紀政,就曾誤以為「生小孩後一定會漏尿」,默默忍受尿失禁22年,還因此被迫放棄了最愛的跑步和運動,造成體重暴增。
其實,「尿失禁是可以治療的,」台北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校長、亞太婦產科醫學會婦女泌尿學委員會主席蘇聰賢提到,尿失禁不是女性必然的宿命,目前透過骨盆腔肌肉訓練、藥物及微創手術,已能解決90%以上的婦女泌尿問題。
台灣婦女泌尿醫學,亞洲第一
尿失禁治療在近20年有突破性的發展,婦女泌尿也躍升成為當紅的次專科。
台灣婦女泌尿醫學發展僅十多年,但醫療水準與歐美同步,且在亞洲地區居領導地位。
台灣婦女泌尿暨骨盆醫學會創會理事長蘇聰賢,破紀錄連任四屆亞太婦產科醫學會婦女泌尿學委員會主席;2008年台灣爭取舉辦第33屆國際婦女泌尿年會,展現扎實而豐富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能力。
台灣婦女泌尿醫學發展僅十多年,但醫療水準與歐美同步,且在亞洲地區居領導地位。
台灣婦女泌尿暨骨盆醫學會創會理事長蘇聰賢,破紀錄連任四屆亞太婦產科醫學會婦女泌尿學委員會主席;2008年台灣爭取舉辦第33屆國際婦女泌尿年會,展現扎實而豐富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泌尿外科和婦產科醫師攜手合作,共同開啟婦女骨盆醫學新紀元。
「我們是兄弟會,」台中榮總婦產科主任洪滿榮難掩興奮說,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和台灣婦女泌尿暨骨盆醫學會合作密切,這種模式在國外也很少見。
「兄弟會」除發行季刊交流最新的研究外,每年共同發表論文,研討會上常見兩科醫師合作的研究計劃,譬如2006年就曾發表台灣婦女膀胱過動症就醫原因調查,結果發現女性因老化和肥胖最常引起膀胱過動症,這也是流行病學的一大發現。
勸姐姐妹妹勇敢就醫去
如今,婦女泌尿問題不再是「不能說的祕密」,尿失禁如肚子痛或頭痛一樣,是需要被注意的身體症狀。「不是你的教養、行為好不好的問題,」美國婦產科醫師羅森曼在《婦科診療室》書中疾呼,女性不該再靠護墊和尿布過日子,而是鼓起勇氣接受治療。
近年極力鼓吹健走的紀政,最後靠著健走(有提肛作用,可訓練骨盆肌收縮)、擺脫了惱人的尿失禁問題,成功減重20公斤,重新找回乾爽活躍的人生。
Q1.什麼是尿失禁?
無法控制尿液流出,並在衛生或社交上造成干擾。以壓力和急迫型尿失禁最常見,通常與生產、更年期或肥胖有關。
壓力型尿失禁是用力、大笑、咳嗽或跑跳等用到腹肌力量時,會有不自主漏尿現象,以運動或手術治療效果好。
急迫型尿失禁是膀胱神經調節功能變差,只要稍有點尿意就想上廁所,這類型則以藥物或物理治療效果最好。
Q2.何謂骨盆鬆弛?
子宮、膀胱等器官,需靠著骨盆底的肌肉、筋膜和韌帶,才能穩穩支撐懸吊在骨盆腔上方,但生產、停經、常挑重物或老化,會讓骨盆底肌肉萎縮鬆弛,造成子宮、膀胱或直腸脫垂壓迫尿道,造成無法解尿或解不乾淨;有些人甚至會感覺自己好像坐在一顆棒球上(子宮已下垂到陰道外),陰部、肛門或下背部會感覺痠麻疼痛,長時間站立時情況更加重,通常脫垂嚴重時會建議開刀解決。
壓力型尿失禁是用力、大笑、咳嗽或跑跳等用到腹肌力量時,會有不自主漏尿現象,以運動或手術治療效果好。
急迫型尿失禁是膀胱神經調節功能變差,只要稍有點尿意就想上廁所,這類型則以藥物或物理治療效果最好。
Q2.何謂骨盆鬆弛?
子宮、膀胱等器官,需靠著骨盆底的肌肉、筋膜和韌帶,才能穩穩支撐懸吊在骨盆腔上方,但生產、停經、常挑重物或老化,會讓骨盆底肌肉萎縮鬆弛,造成子宮、膀胱或直腸脫垂壓迫尿道,造成無法解尿或解不乾淨;有些人甚至會感覺自己好像坐在一顆棒球上(子宮已下垂到陰道外),陰部、肛門或下背部會感覺痠麻疼痛,長時間站立時情況更加重,通常脫垂嚴重時會建議開刀解決。
Q3.治療尿失禁,一定要開刀嗎?
引發尿失禁的原因繁多,但多數是骨盆肌肉鬆弛引起,因此八成以上不需開刀,只要透過保守療法,如正確的骨盆肌收縮運動(又稱凱格爾運動或縮肛運動,見表)或電刺激就能獲得改善,這也是全球尿失禁治療的新趨勢。
「好好做,效果是很好的,」花蓮慈濟泌尿科主任郭漢崇很強調正確的骨盆底肌肉訓練,他認為這是真正有效對抗尿失禁的治療。
骨盆底肌肉的力量強度,直接影響到尿道、子宮及膀胱功能,學會控制骨盆底肌肉(隨意肌),便能調整自主神經功能,減少尿失禁問題。
但要訓練這塊深藏在骨盆底的小肌肉(提肛肌)並不容易,有時需要專人從旁指導。目前國內醫學中心的婦女泌尿門診,多設有專門訓練人員。
新近研究發現,若能正確訓練骨盆底肌肉,七成以上的尿失禁都能獲得改善,五成以上原本要開刀的病人,可因此免去手術痛苦。
Q4.要如何訓練骨盆底肌肉?
可利用生理回饋儀來做監測,自我訓練骨盆底肌肉。
生理回饋儀有點類似健身房裡的肌耐力訓練器,是在陰道內放入壓力感應器並連接上電腦,讓人可跟著螢幕上的曲線,慢慢訓練延長肌肉耐力和強度,除可改善尿失禁外,還可緩解陰道萎縮和骨盆腔疼痛,對於性生活有幫助。
電刺激和體外磁波椅,則利用電流強迫刺激萎縮無力的骨盆肌肉。
電刺激是將小探棒放入陰道內,藉電流刺激陰部神經知覺引發反射,強化骨盆底肌肉。
體外磁波椅運用相同原理,但沒有侵入性,患者毋需更衣,可直接坐在椅子上進行治療。
磁波椅的好處是能依個人需求,調整不同的電流頻率和強度,一般療程為每次20分鐘,每星期2次,約3個月就能評估效果,但目前以自費為主。
Q5.還有什麼其他的藥物治療?
更年期女性尿失禁的藥物治療,以雌激素療法較常見。
停經後婦女因缺乏雌激素,造成尿道外括約肌和骨盆肌肉、韌帶鬆弛產生漏尿,研究發現,停經5年內的婦女使用雌激素治療,可改善頻尿和尿失禁問題。
「但有乳癌、栓塞和子宮內膜癌等患者不能用,」高雄醫學大學婦產科主治醫師、高雄小港醫院婦產科主任龍震宇提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