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藥,腹瀉怎麼辦?
【關於本專欄】藥物迷思的破除、用藥安全的貼心叮嚀,偶爾展現為人父的家庭喜樂,理性與感性的筆調,毛志民藥師用心和讀者分享,一同獲得滿滿元氣。
腹瀉,俗稱拉肚子,指的是大便的頻次增加(每天超過3次),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克;水份和電解質流失過多,容易讓人感覺到虛弱無力。排便正常與否?經常困擾著許多人,尤其是服藥中的患者。
腹瀉的原因很多。對食物過敏或乳糖不耐症、飲食不當或吃了不乾淨的食物、或者受細菌、病毒感染,這多是我們生活中曾體驗過的;也可能受到精神過度緊張、焦慮抑鬱、情緒起伏不定所波及;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副甲狀腺功能不足、胃切除、胰臟、膽汁或腸道疾病等影響,都可能會伴隨腹瀉症狀。
當服用藥物時亦可能導致腹瀉,依影響腸胃道的機轉不同,我們可以歸納為:
(1)服用大量難以吸收、具滲透性的物質,像含甘露醇(Mannitol)、拉特樂斯(Lactulose)、山梨醇(Sorbitol)、鎂鹽的制酸劑或瀉藥。
(2)增加小腸部位離子的分泌或抑制離子的正常吸收,導致糞便含大量水分與電解質。
(3)刺激腸道神經系統、活化小腸腸細胞中的腺核苷環化酶(Adenylate cyclase),增加環單磷酸腺苷(cyclic AMP),如:比沙可定(Bisacodyl)、前列腺素。
(4)抑制鈉/鉀離子三磷酸腺苷酶,如:毛地黃、秋水仙素等藥物。
(5)縮短通過腸道時間,如:紅黴素。
(6)油脂或碳水化合物吸收或消化不良,如:a-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控制體重藥品奧利司他(Orlistat)。
(7)因腸道發炎、潰瘍至長黏膜破損,血液、黏膜及蛋白質滲出物流入腸腔,如化學藥物治療劑。
急性腹瀉通常發生於剛治療的頭幾天,慢性腹瀉則可能打治療一開始起就腹瀉並持續3~4週以上,醫師會根據您的症狀,開立止瀉藥或採取因應措施。
部分研究指出於腸胃道有足夠數量並有益健康的活性益生菌,輔以膳食纖維,對於服用抗微生物製劑、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後的腹瀉可能有所助益。
要保持腸胃健康,要注意日常飲食,避免進食過多,肥膩及寒涼食物亦需要節制。若服藥後腹瀉情況持續數天,而糞便有血跡或顏色有變,或體重不斷下降,即需要就醫詳細檢查,以早日釐清病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