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6日 星期三

小小病菌,害人發狂變胖

小小病菌,害人發狂變胖


黃惠鈴


如果你對病毒感染的認知還停留在流感、腸胃炎等,可就太小看病毒的入侵力量。
過去一般認為,心臟病、癌症等主要由基因遺傳、環境和不良的生活型態引起,但美國生物學家艾瓦德(Ewald)在《瘟疫時代》(Plague Time)卻強調,病毒的感染也是不可輕忽的原因,嚴重的疾病實際上是因慢性感染而來。
即使是普通的感冒病毒,都不會輕易放過人體,因為「病毒沒有思想,沒有感覺,也沒有同情心,它只管在無垠的時間裡大量繁殖。它的生存策略是那麼簡單,卻又無懈可擊,」《第四級病毒》指出。
感冒讓你逐漸失憶
感冒病毒除了讓人咳嗽連連、流鼻水、發燒……,它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的感染,還可能讓人日後記憶不佳。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去年11月發表在國外《疾病的神經生物學》期刊的一項老鼠研究首度提出,急性病毒感染會造成記憶缺損:研究發現,跟小RNA病毒(picornavirus)有關的神經系統感染,可永久影響記憶。
小RNA病毒是一群常見的病毒,包括跟普通感冒有關的鼻病毒;會引起呼吸、腸胃病症的腸病毒;有的病毒也會造成腦膜炎、心肌炎、小兒麻痺等。小RNA病毒每年約感染10億人口。
在實驗中,梅約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讓老鼠感染一種類似人類小兒麻痺病毒的鼠腦脊髓炎病毒。被感染的老鼠之後探索迷宮時,都出現學習困難的狀況。研究人員解剖老鼠的腦部後發現,在牠們跟學習、記憶相關的海馬迴區域,都有相當程度的損傷。
「我們認為,小RNA病毒侵入腦部,並且造成各種腦部傷害,」主持這項計劃的神經科學家豪威博士向媒體指出,由病毒引起的記憶喪失,能伴隨個人的年歲累積,最終導致臨床上認知記憶的缺損。
他們假設,不明病因的輕微記憶和認知缺損,可能是因為遭受一般常見、普遍的,有神經劇毒的小RNA病毒重複感染,而造成海馬迴功能持續喪失。
梅約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也指出,其中一種特別會造成腦部損傷的病毒是腸病毒71。這種病毒在亞洲很常見,它可侵入腦部並造成腦炎,而導致昏迷甚至死亡。
其他已知會殺害腦細胞的病毒,還包括疹病毒、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病毒,俗稱愛滋病毒)
誰害乖孩子著魔?
行為異常,也可能不單純只是的心理問題,而是小小病毒、細菌在作祟。
「心理狀況本身不是傳染病,但你可以找到最終會導致心理疾病的感染病原,」艾瓦德接受美國《預防》雜誌採訪時指出。
感染病菌會讓人發狂,這種想法其實不新。1940年代,美國的醫生對被梅毒螺旋體感染的梅毒病人用盤尼西林,就消除了約25%嚴重的心智疾病。這種病菌能殺死腦和神經組織。精神疾病居然可找到感染的病原,同時人類可用抗生素來對治感染,實是一個重要發現,但:「出人意料的是,大家以為這只是一個例外,沒有把它當作治療精神疾病的模式,」艾瓦德說。
但近年來,愈來愈多醫生和醫學研究人員懷疑,病毒、細菌和寄生蟲可能是引起一些兒童心理疾病,如過動症、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簡稱OCD)的重要因素。

在美國國立心理健康中心任職的史薇多醫師(Swedo),從1980年代中期起,就開始追蹤鏈球菌影響兒童健康的情形。她面訪、檢測數百個在感染鏈球菌後,突然出現強迫症病史的孩子。令她驚訝的是,這些孩子不只出現抽搐症狀,他們的個性也突然改變。許多家長向她提到,孩子就像著魔了,從過去備受老師寵愛的乖寶寶,變成班上最壞的孩子。同時,許多孩子也出現妥瑞症、過動症或分離焦慮症。
史薇多的研究團隊幾年前提出,這種症狀跟其他兒童心理疾病明顯不同,並且命名為「PANDAS」(合併鏈球菌感染的兒童自體免疫神經精神異常)。
2005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和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也發現,和對照組的人相比,有強迫症、妥瑞症或抽搐症的人,在發病前3個月內有比較高的比例曾被鏈球菌感染。另外,一年內曾多次感染鏈球菌的孩子,發病的風險更高。
史薇多和醫界其他人懷疑,不是鏈球菌本身,而是免疫反應,使得孩子出現異狀:體內的鏈球菌抗體可能不攻擊病菌,反誤攻腦部,而造成問題。
「只要孩子的行為開始抓狂,爸爸媽媽應該帶他求醫,做喉嚨細菌培養,如果有感染,就以抗生素治療,」史薇多曾對媒體表示。
儘管近來陸續有幾篇研究證明,在孩子突然出現強迫症後,立即用抗生素治療,可減輕症狀,不過,一些權威的醫界人士仍擔憂恐會引起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另外,這些治療實驗還屬於小規模,也限制了結果的影響力。
被感染的精神分裂症?
除了強迫症,醫界現在還把茅頭指向病菌跟精神分裂症的關連。
披衣菌是一種附著在生殖器細胞內的寄生菌,已知可對人類造成相當的傷害。例如,其中一株披衣菌會造成性傳染病,另一株披衣菌會造成類似SARS的嚴重呼吸道感染。現在,恐怕還得加上精神分裂症。
德國慕尼黑大學的免疫學家汪克(Wank)在一年多前曾研究,沒有精神分裂症的對照組,只有6%的人曾被披衣菌感染,而75個精神分裂症病人中,有四成的人曾遭披衣菌感染,而且精神分裂症的病人非常有可能遭到一種或多種披衣菌株感染。
更重要的是,他發現用一種特殊處理過的免疫細胞來對付披衣菌,病人的症狀有了戲劇性的改善。
精神分裂症不是唯一被聯想到跟披衣菌有關的神經學疾病。2004年時,美國費城的學者提出,肺炎披衣菌可能引起阿茲海默症,因為在這類病人腦中很常見到這種病菌。
另外,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伊茲哈奇(Itzhaki)博士,也已在調查阿茲海默症跟第一型疹病毒的關係。第一型疹病毒通常造成人的口唇處起水泡或潰瘍,有輕微疼痛感,而伊茲哈奇在阿茲海默症病人的腦中卻找到這類病毒的足跡。
但不少人對細菌和病毒可能引起阿茲海默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看法不以為然,因為也有相當比例的人雖受病菌感染,卻沒有發病。不過,伊茲哈奇認為,類似狀況在感染疾病中並不少見。例如,幽門桿菌已被確認跟潰瘍有關,但只有十分之一的被感染者會發生潰瘍。她已發現,帶有特定基因型態的人,被病原感染後才非常有可能危及健康。
她在2005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感染第一型疹病毒,而且帶有ApoE4這種基因的人,比較容易得阿茲海默症。
肥胖,也要怪病毒
除了心理、精神疾病外,肥胖,這個全球流行病,竟然也跟病菌脫不了關係!
近年來,病毒會不會讓人肥胖的理論爭議不斷,但去年一項動物實驗發現,雞隻感染一種特定的人類病毒後,的確變胖了。
人類腺病毒能引起嚴重的呼吸道感染。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研究人員以人類腺病毒的四種病毒株分別感染四群雞隻。結果顯示,被Ad-37這種腺病毒株感染的雞,比沒被病毒感染或被其他病毒株感染的雞還胖。

Ad-37病毒在約50種人類腺病毒中,是其中一種被視為會讓動物變胖的病毒。其他的腺病毒,像Ad-36,在胖的人身上也比在不胖的人身上更容易被找到。
儘管肥胖跟病毒之間的關連仍沒有定論,而且許多被Ad-36病毒感染的人,也沒有變胖。但,其中一種說法認為,被感染的人如果大吃大喝,比沒被感染的人更容易引起肥胖。
北美肥胖研究協會前主席阿金森(Atkinson)教授從動物實驗推估,被Ad-36病毒感染的人,變胖的風險從60~100%。他甚至成立一個實驗室,研製可對抗病毒的疫苗。
細菌也可能在讓人發胖的劇碼中參一腳。
有研究發現,胖老鼠的腸道比瘦老鼠的更容易含有某種大量細菌,可幫助消化碳水化合物,使牠們從中獲得更多卡路里,因而轉化成更多脂肪儲存在體內。
另一場新征戰?
「對我們而言,病毒的世界神秘複雜,科學家才剛開始解密而已,」《第四級病毒》作者、權威病毒學家麥科明克曾如是說。
如果病菌真能引起精神疾病、肥胖等,下一步,醫界治療這些病症的態度將改觀:也許就像預防流感一般,對付這些疾病將靠疫苗或抗生素!
人類跟病菌之間或許將有另一場新征戰,但,可確定的是:勝算未卜。
 
本文由康健雜誌提供
http://lifestyle.msn.com.tw/ViewA6696.aspx


例如,醫界這幾年來已確認鏈球菌感染和強迫症、妥瑞症、抽搐症有關。妥瑞症是在兒童發病的慢性神經精神異常,反覆出現一些不由自主的動作(例如眨眼)、話語、聲音等。
鏈球菌感染是常見的小兒感染之一,能引起多種疾病,例如,急性咽喉炎及扁桃腺炎等,也能引起新生兒敗血症、腦膜炎等。

沒有留言: